大唐:解锁七十二变,老婆小兕子 第26章

作者:知鱼小生

  他一脸的不可思议,反复掐了掐自己,才发现这不是幻觉,这真的是一根黄瓜。

  之前公子让自己去寻找胡瓜种子,邓建以为公子只是随心种了种。

  邓建对胡瓜比较清楚,这种东西,一般四月播种,最起码也要到六月才能有。现在不过才五月份,尤其是天气干旱,水分不足,胡瓜根本不可能长出来。

  准确的说,别说结果,就是发芽都成问题。

  难道这是自家公子种出来的?

  而且只用了半天时间?

  这根本就不可能的事情,颠覆常理啊。

  那么原因只有一个,公子特地托人花了大代价给他买的?

  不在时节内的瓜果,都是非常稀有,昂贵的。

  现在的胡瓜,自然也会很贵的。

  望着这绿油油、又大又粗的黄瓜,邓建眼眸里噙满泪水。

  公子居然把这么贵重的东西给了自己一根,何等的恩宠与荣耀。

  虽然公子平时做事,经常让自己摸不着头脑,自己也有时候会怀疑公子脑子是不是真的不好。

  但此刻,邓建有一点非常确信,公子还是非常在乎自己的。

  他竟一时感动的语塞,不知道说什么好。

  邓建双手捧着黄瓜,噗通一声跪在地上,对着秦怀道感恩戴德道:“谢谢公子,公子厚爱,小的无以为报,唯有抛头颅洒热血,为公子肝脑涂地。”

  秦怀道看着邓建,有些无语,这家伙吃个黄瓜就这么激动?

  随意摆手道:“算你命好,这可不是普通的黄瓜,这是浅浅诗里的黄瓜。”

  邓建正沉浸在喜悦中,突然疑惑看向秦怀道,一脸不解的问道:“公子,小的才疏学浅,浅浅是谁?”

  秦怀道瞥了一眼邓建,淡淡道:“说了你也不知道,滚出去吃。”

  “好嘞,小的告退。”邓建没有心思再去想什么浅浅,那狗东西爱是谁是谁。

  捧着黄瓜,美滋滋离开。

第34章:天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这一日的长安城显得平静又异常。

  三日时间已至,虽说仍是白日,但许多人的心思,都已经飘到了晚间。

  晚间真的会下雨么?

  百姓们似乎今日都闲下来,抬头望着天空,纷纷议论。

  “这晚上能下雨么?我们可是把今年的种子都种下去了。”

  “是啊,要是不下雨,咱们可怎么过啊。”

  “等吧,今天咱们啥事不做,就看这老天爷是不是真的下雨。”

  “秦县公可是龙王爷转世,说不定这一次也是如此。”

  “对对对,咱们得相信秦县公。”

  不仅是百姓,朝廷官员,世家勋贵都在默默等着,这一场雨已经不仅仅是一场雨那么简单。

  “赶紧下雨吧,这等干旱,是要让把百姓坑苦了。”

  “我已经准备好了奏疏,要是不下雨,定要那秦怀道好看。”

  “哼,今夜若是下雨,我倒着拉屎,我就不信太史令还不比一个孩子?”

  “今晚要是不下雨,明天就等着看好戏吧。”

  此刻,李世民自早朝下朝后,就一直呆在太极殿,神情阴晴不定,心中忐忑。

  李世民一旁是堆满的奏章,这几日因为秦怀道的事情,已经有不少官员上书,慷慨陈词让李世民收回成命。

  然而,开弓哪有回头箭?说出去的话,哪有收回的道理?

  况且,一想到秦怀道信誓旦旦模样,李世民不知怎的,颇为信任与期待。

  这几日,只有为数不多的心腹大臣,站在李世民这边,希望这场雨下下来,解黎民百姓之苦。

  而更多的人不以为然,等待着看笑话。

  那些世家勋贵,更是摆出一副事不关己,等着看好戏的态度。

  他们根本不会相信,这老天会听一个小孩子的话,私下认为当今陛下真是糊涂了。

  他们在得到太史局一而再的确认不会下雨后,反而更加期待李世民下罪己诏,甚至将此当作一件妙事,喜闻乐见。

  他们更愿意做的是,在民怨沸腾时,再去加大态势,让整个大唐都对李世民失望。

  这些心思,李世民自然清楚,如今的百姓已经补种完毕,若是无雨,等待李世民的,将是民怨。

  想到这里,李世民不禁哑然失笑。

  到了那时,岂是一个罪己诏可以轻易解决的?

  恐怕...还会失了一些民心。

  向来看重民心的他,一向自诩为明君,兢兢业业。

  可即使这样,他一旦有些失误,也会被别有用心之人推波助澜,成为众矢之的。

  更严重的是,削弱皇家威信。

  李世民眉目紧蹙,脸色凝重。

  呵,今日不知有多少人等着看笑话。

  从太极殿出去,不管是豪门大院,还是街头小巷,接着从长安城出去,覆盖整片京畿道上的人,此刻的心思,都在晚间。

  以至于吐谷浑的使节前来求援,也没人搭理,整的使节如同热锅上的蚂蚁,欲哭无泪。

  这都什么事啊,作为使节,可是带着自己国王诉求过来。

  没想到,这满长安城,从皇上到官员,再到普通百姓,都没人关注他们。

  这完全跟他们预想的不一样。

  眼下,吐蕃兵峰强盛,吐谷浑节节败退,灰头土脸,若是不能请到大唐援兵,灭国都有可能。

  他们这边急的头发抓了一大把,奈何没人搭理他们,即便是鸿胪寺的官员,也只是随意的安排了住处,然后消失不见。

  鸿胪寺主掌外宾、朝会仪节之事,为九寺之一,当属整个大唐最有礼仪的地方。

  可现在?竟然没人搭理?

  他们甚至一度怀疑是不是来了一个假唐朝,跑到了一个假长安,遇见了一个假鸿胪寺。

  求告无门,等待却是煎熬的,几人窝在房内焦急万分。

  “这可怎么办?王上那边可在等着我们消息呢。”

  “能怎么办?等吧。”

  “可笑,我们吐谷浑与大唐唇亡齿寒,他们难道当真不管我们?”

  “大唐何等强盛,自是不在意吐蕃小国。”

  “我这头发都快拔秃了,要等到什么时候?”

  “......”

  除去这些使节,整个长安,整片京畿道的人都在煎熬。

  在这样的煎熬中,夜幕如期而至。

  .....

  长安各处,许多人默契的抬头仰望45度,看着天,有些茫然。

  老天似乎开了一个大玩笑,根本没有流露出任何迹象。

  “这晴空万里,连片云都没有。”

  “对啊,看样子,今晚是下不了雨了。”

  “哎,这可咋办?我种子都用完了。”

  “我也是,这可是陛下让我们种的啊,这要是不下雨,我们可就彻底完了。”

  “今晚要是不下雨,我明天就坐到秦县公家去,吃他的喝他的,得让他给我们百姓负责。”

  “对对对,到时候我们一起去。”

  很多人由期待逐渐失望。

  太史局,观星台,李淳风凝望夜空,一头白发,满脸白须,加上特制的道服,远远望去,俨然一副世外高人模样。

  许久之后,微微叹了口气,摇了摇头。

  今夜若是有雨,那他几十年的本事可就白学了,兴许...上次被秦县公言中,只是运气使然罢了。

  但人,怎么可能一直有好运气呢?

  他学习观天术数十年,任职太史局,稳坐太史令也有十多年,他靠的可不是运气,而是实打实的本事。

  相比之下,那个秦怀道才多大?不过十二岁,连志学年龄都没到,能懂什么观测天象?

  呵呵,果然是他想多了。

  陛下啊,这次您可不能再怪到老夫头上咯。

  李淳风摇头失笑,虽如此想,他又何尝不希望来一场痛快淋漓的大雨呢。

  清河崔氏长安府邸,族老崔远山悠哉悠哉的坐在一处凉亭中,慢条斯理的煮茶,神态放松,颇为自在。

  一边品茶,一边看着万里无云的天空,自顾笑了。

  没想到,陛下这次也失算了,居然相信一个小孩子。

  这种败家子的话,还信?

  呵,今夜若是有雨,老夫崔字倒过来写。

  哈哈哈哈,明日就等着看笑话吧。

  一想到崔化安几日前在朝堂上,与秦怀道的赌注,崔远山眼眸闪过一丝阴鸷,甚至隐隐有些戾气。

  这个秦怀道不知好歹,竟然跟崔家打赌注,也不想想自己几斤几两。

  那日崔化安回来说起此事,崔远山就对崔化安赞赏有嘉。

  如果不是如此,怎么会逼得皇帝陛下要下罪己诏?

  说到底,陛下还是冲动了些。

  谁也不会想到,当今陛下为了维护秦家家业,竟然不惜用罪己诏做赌注。

  崔远山望着天空,若有所思,轻笑道:“如此也好,皇帝失德,引上天警示。又听信孩童之语,导致百姓损失惨重。”

  “如此一来,对我等世家而言,又何尝不是一件好事?”

  念及于此,他越发高兴。

  大唐的天下,还得靠他们世家。

  随即对着身旁的小厮,略带兴奋道:“把这茶给老夫撤了。”

  “换成小菜清酒,老夫今夜高兴,得庆祝庆祝。”

  “哈哈哈哈...”

  ...

  太极宫,大殿之下,李世民从早等到晚上,久久不语,心头怅然。

  望着大开的宫殿,繁星灿烂,万里晴空,别说下雨,就连一片云都没有。

  他眉头紧锁,面容苦涩,怅然若失。

  终究,还是没有下雨啊。

  这是一场豪赌,他输了,输的很惨,付出的代价也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