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知鱼小生
秦怀道心里有些虚。
程咬金上下打量着眼前的秦怀道,似笑非笑道:“你小子,挺能躲啊,昨日几时回的家?”
正欲再拍拍秦怀道肩膀,却被早有准备的秦怀道灵巧躲开,拍了个寂寞。
昨天,为了躲避二人,快要宵禁时,秦怀道才回家,这也是他现在严重缺乏睡眠的主要原因。
只是苦了程咬金和尉迟恭,从白天等到晚上。
如果是平时,秦府还能好生伺候着,只是秦怀道刚刚变卖完家当,家里连个招待的好杯好茶都没有,光喝白开水了。
秦怀道一脸天真,笑眯眯道:“二位叔叔,误会小侄了。两位都是我至亲之人,亲热还来不及,怎么会躲?”
“昨天是小侄贪玩,一时忘了时辰,叔叔莫怪。”
这话虽然假,但也很受用。
无比恭敬的话语,又是至亲,又是亲热,还承认了自己错误,给足了面子与里子,这小子还算上道。
他们当初还担心秦怀道脑子真的病了,现在看来,或许还有得救。
尉迟恭顶着一张黑脸,肃穆道:“你小子知道就好,我们也是为了你好,说什么你要听。”
程咬金微微点头,深深看了一眼秦怀道,意味深长笑道:“没错,我俩午后下值,还会去你府上,你小子若是不在,嘿嘿.....”
程咬金挑了挑眉,像个痴汉在对寡妇进行挑逗,相当猥琐。
尤其那“嘿嘿”两声,更是让秦怀道汗颜,自己还是个孩子,怎么忍心?
可迫于威势,秦怀道连连点头,一脸谄媚赔笑道:“二位叔叔放心,小侄一定在家恭候。”
“小侄这次定然不会再辜负二位叔叔一番苦心。”
眼瞅着目的达到,程咬金与尉迟恭颇为得意,满意点头。
程咬金接着随意问道:“昨日是在哪里玩耍?”
秦怀道装作战战兢兢模样,结结巴巴的小声回道:“新凤院。”
“什么?”
两人异口同声,大为惊讶。
这秦怀道左右不过十二岁,居然去了新凤院?
在长安城,新凤院的名头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原因无他,那特么是青楼。
青楼,那是正经人该去的地方嘛?
尤其是秦怀道只有十二岁,这要是让二哥知道,岂不是要从坟头跳出来?
不学无术,玩物丧志,这个秦怀道当真是样样符合。
顿时,二人咬牙切齿,摇头叹息,狠狠瞪了秦怀道。
如果不是在宫门口,二人恐怕早就忍不住出手,非得替二哥狠狠教训一顿。
这秦怀道,要是再不管管,岂不是要翻了天?
二人紧握双拳,强压怒火,互相对视一眼,又怒视一眼秦怀道,心领神会。
等早朝结束,届时再好好收拾这小子,小小年纪当真是一点都不学好。
正欲离开,回到自己位置。
秦怀道想了想,这二位叔叔如此照顾自己,怎能辜负这片好心?
于是冲着他们背影喊道:“程叔叔,昨天我遇到程处弼了,还是我付的钱。”
助人为乐,理应如此。
程咬金脚步一顿,拳头捏紧。
好家伙,自家儿子也去了,简直是啪啪打脸。
尉迟恭闻言,拍了拍他肩膀,语气轻松,轻声宽慰道:“莫气,好好管教就是,没有什么是揍一顿解决不了的。”
想了想,又补充了一句:“若是不行,就揍两顿。”
秦怀道见状,在身后再次高声喊道:“宝林也在,他俩一起去的。”
尉迟恭拍在程咬金肩膀上的手,忽然一顿,停留在空中,沉默片刻,沉声道:“今日咱俩带着逆子去秦家,当着怀道的面揍。”
程咬金见自己并不孤独,当即点头同意,“嗯。”
此刻,秦怀道看着二人的背影,心情顿时好了很多。
不由得,又想起昨日的场景。
在古代青楼并没有大多数人想的那么不堪,有三六九等之分。
一等青楼,叫法多是某某院,某某馆,从事的是高级娱乐活动,而不是简单的草草了事。
想到这里,秦怀道不由的再次赞叹,新凤院的神女们,真的是...
德艺双馨啊!
神女(古代从事娱乐行业女子的雅称)
第16章:感谢李淳风大神背锅
宫门城楼上,几声鼓响预示卯时已到,宫门吱吱呀呀打开,两旁侍卫神情肃穆,精神抖擞,注视着百官。
百官理了理衣饰,打起二十分钟精神,排好队,鱼贯而入。
秦怀道一边打着哈欠,一边紧随。
等到进入殿中,便悄悄找了个不不起眼的位置。
年纪小的好处就是不容易被关注,秦怀道颇为庆幸,只希望这个早朝赶紧结束,以便回去补觉。
不多时,太监几道传声,李世民步伐稳健,神情威仪的来到大殿内。
“臣等,拜见陛下。”
长孙无忌领头,带着一众百官躬身拜见,齐声声喊道。
由于在唐朝,没有跪拜礼,所以大臣们只需躬身行礼即可。
秦怀道憋回去一个大大的哈欠,于不起眼处,跟着稍作行礼。
尽管很困,但该有的礼节,还不敢擅自丢了。
毕竟是皇宫,要是被李世民发现,再来个朕说你有罪就是罪的说辞,他去哪说理去?
自己还是个孩子,却要承受这个年纪不该有的悲伤,秦怀道心中再次下定决心,得抓紧完成系统任务。
等百官拜见完毕,李世民微微点头,坐在大殿上,环视百官,波澜不惊的脸上看不出任何想法,略微沉吟片刻,率先开口道:“朕先说上几句,近几日京畿道大旱,庄稼尽毁,百姓苦不堪言。此乃大灾,朝野上下理应同心戮力。”
李世民顿了顿,再次扫视了一眼百官,语气略带玩味道:“然而,朕却是听闻,民间有言,京畿道之所以大旱,乃是天子失德,老天因此降下警告。”
李世民此话一出,百官纷纷惶恐。
长孙无忌一步踏出,躬身说道:“陛下,臣有罪。陛下乃千古圣明之君,这京畿道大旱,乃是天灾,根本不是老天警告。是臣处理不善,才让陛下受此议论。”
魏征紧跟着发言,神情严肃道:“陛下自开国以来,兢兢业业,为百姓疾苦,为天下安定劳心劳力,这是臣等都看得见的。臣有罪,未能恪尽职守,不能为陛下分担。”
程咬金则粗声粗气,大大咧咧道:“这是哪个不长眼的瞎说八道,俺老程的三板斧还没钝,非得把这些家伙揪出来不可。要是陛下失德,那天底下哪里还有什么好皇帝。”
向来诤言的魏征和心大的程咬金都表态了,百官们纷纷效仿。
“臣有罪,是臣没有控制好灾情,才让陛下遭此非议。”
“臣也有罪,臣掌管太史局,居然还让陛下劳心劳力如此,这民间的说法不过是无妄之谈,陛下莫要当真。”
一个接着一个,官员们纷纷告罪,诚惶诚恐。
唯独秦怀道瞄着这些大臣,看热闹不嫌事大,打量这些官员百态。
这一个个告罪的模样,不知道已经表演过多少次,举手投足间,看似忠厚老实,却没几个真的想认罪。
李世民摆摆手,示意百官安静,整个大殿瞬间安静下来。
李世民目光深沉,扫视了每个告罪的官员,不冷不热道:“朕虽是天下共主,奈何管不住悠悠众口,况且莫说民间,即便是朝堂之中,不也有官员私下议论,此灾此难,唯有朕下罪己诏承认过错,方能得解么?”
李世民缓缓说出这句,看似不轻不重,却已经在百官中激起惊涛骇浪。
刚刚只是百姓议论,毕竟悠悠众口,表个态就行。
现在可不一样,李世民说的是官员妄议君王,这要是查出来,肯定吃不了兜着走。
虽说李世民下罪己诏也不是头一次,以前虽然管用,可难道每次出现灾祸,就要下罪己诏?
如果有用,那皇帝啥都不干,天天下罪己诏便行,可如果没有用呢?那岂不是白白承认自己的过失,丢了皇家面皮
这种事,皇帝自己不提,谁敢?
李世民这问题,根本是送命题。
当然有没有进行议论,他们心里非常清楚。
只是此刻,百官异常统一,标准答案般,喊道:“臣等万死。”
李世民见状,冷哼一声。
万死?
这回复看似答了,又好像没有回答。
李世民自然不会让百官万死,神情泰然,从容道:“只是朕不明白,朕若失德,却是失了什么德?”
所谓失德,肯定是失了某种德行,做了什么不好的事情,但这种事情,对于现在的李世民,根本就是无稽之谈。
堂堂的大唐天子,登基十多年,百姓安居乐业,边境相对稳定,整个王朝都在走向更加繁荣昌盛的历史。
从谏如流,知人善用,能征善战,政治平和,这些词用在李世民身上,一点不为过。
既然认为李世民失德,可在哪里失德呢?
写个字,都要考虑内帑损耗多少的皇帝,哪里有德可失?
弑兄囚父,得位不正?
贞观二年就已经罪己了好不好。
百官此时干脆默不作声,大殿内安静的出奇。
秦怀道则一副事不关己的模样,悄悄打了一个哈欠,继续看着朝堂百态,巴不得李世民忘记自己存在。
李世民继续说道:“况且,朕也听闻,前两日晚间,长安下雨了,只是下雨的位置,有些特别。”
百官闻言,低声议论。
“这事你听说了么?”
“早就听说了,据说那雨都下到了秦家田地里,别人的田滴雨未沾。”
“这也太奇怪了,怎么那雨正好只下在秦家?”
“百姓这几天,都纷纷说秦家那小子是龙王转世,啧啧,我看错不了。”
“莫要胡说,哪里有什么龙王转世,我看呐,不过是民间传闻罢了。”
“那你怎么解释,长安的雨都下到秦家地里,还下了一夜?”
“这...”
秦家田地下雨一事,他们也知道,但除了惊奇,却是想不通。
太诡异了。
这下雨只下那几百亩地,但凡不是秦家的地方,一滴雨没进,比那地界线都准。
活了大半辈子,也没见过这么怪异的事情。
李世民神态缓和,淡淡一笑道:“由此可见,大旱一事,是否与朕失德无关。”
百官继续默不作声,等待着李世民下文。
李世民笑吟吟道:“民间传闻,秦怀道此子乃龙王转世,朕亦将信将疑。昨日,特召秦怀道入宫,问明缘由。”
此话一出,百官来了兴趣。
没想到陛下,居然还特地召见了秦怀道,就是不知道这个秦怀道是不是真的龙王转世。
纷纷竖起耳朵,等着李世民继续说下去。
上一篇:巫师:从漫威开始的超脱之路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