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岳父是李世民 第902章

作者:张围

  河间郡王征服了全村的狗,现在他走路时这些狗都跟在后头簇拥着。

  再一看又有点像是个十分有气势的大将军。

  “他的退休生活多么地有趣,有朝一日我也退休,整天带着家里的一窝熊来揍村子里的狗。”

  正说着话,张阳回头一看,不知道这个胖子什么时候已走远了。

  绕着这辆蒸汽机车走了一圈,张阳这才回到山上,看着图纸想着关键问题所在。

  这是村子里的第一辆蒸汽机车,左看右看,又觉得这车的结构有问题,给人一种头重脚轻的感觉。

  “爹,姐姐又把小长安给炸了。”

  小长安就是女儿搭建的长安城模型,她好不容易将模型修好了,现在又给炸了。

  只要她不去炸一些奇怪的东西,也都由着她去玩闹了。

  张阳拿着尺子与炭笔修改图纸,蒸汽机车的内部结构还是要调整。

  李泰与阎立本设计的这个机车太过复杂了。

  记忆里煤炭动力的火车结构应该是简单的。

  “嗯。”张阳点头,抛却一些不必要的结构之后再看图纸,“这样看起来就清晰多了。”

  骊山为了生产建设在忙碌,朝中也在为了社稷也在忙碌。

  王公公让人抬着一箱子的奏章入殿,“陛下这是骊山批复的奏章。”

  李世民颔首点头,示意放在一旁。

  王公公还很贴心地拿起其中一卷,小声道:“陛下,这是县侯亲自所写的。”

  “让他写一回奏章真是难得。”

  李世民嘴上说着,打开这卷奏章便看了起来,这一看便眉头紧锁,神色剧变。

  王公公低头站在一旁,余光看着陛下的神色,难道说县侯在奏章上写了一些不好的事?

  平时奏章多有劝谏,也有义正辞严的话语。

  李世民抚须又是一想,这小子嘴里从来没有说过好话,这一次为何如此反常?

  “君临天下,九五之尊,龙袍在身,万国来朝。”

  这些话确实挺受用的,看着也舒心,这反倒让李世民心里越发不踏实。

  又是仔细看了好几遍,总觉得他话里有话,又找不到头绪。

  多看几遍便不看了,也是因为这些话的缘故,皇帝今日的心情特别好,就连午时的饭菜都多吃了几口。

  “陛下,许侍郎又来问高卢人的事了。”

  李世民搁下手中的筷子,想起了早晨看到的奏章,沉声道:“就按照礼部的主张去办。”

  “喏。”

  王公公去通报之后,他又走了回来,“陛下,赵国公与房相来了。”

  “嗯,让他们入殿。”

  脚步声从殿外传来,李世民还在吃着饭食,早春时节的菜色很不错。

  李世民让内侍安排座位,“辅机,玄龄你们也入座用饭。”

  俩人相看一眼,没有当即拒绝,先是坐下。

  李世民饮下一口肉汤又道:“宫里的厨子是骊山学艺而来的,本想人是骊山教出来的,现在宫里的吃食果蔬也都交给了骊山供应,每日都会有新鲜的果蔬送来。”

  “张阳此人多钱善贾,骊山的人也都多钱善贾。”李世民擦了擦嘴又道:“玥儿手下有个弟子叫徐慧,她向皇后提起,往后骊山的果蔬可以多给朝中的重臣供应。”

  房玄龄和赵国公的神色也凝重了几分。

  李世民释然一笑,“不过观音婢向来不过问政事,这些事也没有答应。”

  说罢,李世民又问道:“骊山要修路的事筹备如何?”

  房相回道:“岑文本去查问过,骊山有派人去各地乡县问过,多地村子都和骊山有来往,这两年经营下来很得地方人心,要建设道路自然也顺利。”

  长孙无忌低声道:“骊山不过两百人,既生产还要兼顾修路哪里来的人手?”

  李世民喝着茶水没有讲话,饭后的茶水是陛下的生活习惯。

  房玄龄摇头,颔首道:“赵国公多虑,放眼关中谁都会缺人手,就连朝中也缺少人手,唯独骊山永远不会缺,他想要多少就有多少人。”

  究其原因无非人力资源,骊山统筹调度的人力资源太庞大了。

  “据说调度人手的都是当年骊山书舍教出来的年轻人,这些年轻人十五六岁,不想着入仕反倒继续留在骊山做事。”

  自古以来修建道路向来颇费人力的,尤其是庞大的工事需要的徭役劳力更多。

  李世民想到宫里修建太液池用了三千人,他张阳要修如此长的两条路,至少也需要上万人手。

  如此庞大的工事,既要面对非议,还要付出这么多的本钱,很想看到他犯难的模样。

  李世民站起身道:“骊山想要睥睨天下,手握关中人力自然要做一番大事,一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子,可知当年郑国修渠有多难,杨广修运河又遭多少非议,他张阳修路还要顶着多少的骂名?”

  很多时候,李世民总觉得张阳喜做一些吃力不讨好的事。

  但某些看似无关紧要,往往被忽视的所在,总能发挥一些作用。

  就像是骊山的技术院,起先那里教出来的学子谁会在意,现在呢?

  众人为求一个名额可以大打出手。

  到底还是张阳太过正气了,换作别人掌握这个技术院,多半会高价将名额卖出去。

  骊山还是讲究公平的,凡是与骊山有合作的乡县都有固定的名额,每年都可以挑选十数人入学。

  长孙无忌小声道:“听闻陛下将河西走廊两百年的赋税都输给了骊山?”

  “咳咳咳……”

  李世民清了清嗓子道:“朕与他一时玩闹。”

  “玩闹也不可输了赋税。”

  再看房玄龄与长孙无忌都板着脸,李世民叹道:“朕用银钱去赎回来就是,可每每想着要给骊山银钱,朕心里很不服气。”

  房玄龄劝道:“陛下,往后莫要这般儿戏了。”

  “玄龄,朕会注意的。”

  李世民说完不停往嘴里灌着茶水。

  再怎么说也是两百年的赋税,河西走廊的互市依旧繁忙,来往商客众多。

  如今来看河套新开辟的互市也无法与河西走廊相比。

  到现在还是有很多突厥人宁可去河西走廊交易,也不愿意在河套买羊。

  房玄龄也因此遇到了一个棘手的问题,突厥的羊在河套卖的话价格能够便宜不少。

  可要是远道去河西走廊价格反而更高了,多走一段路还能卖个更好的价格。

  突厥人的羊自然都往河西走廊跑。

  河套的互市依旧冷冷清清。

  加之地理位置上来看,河西走廊连接着西域,其位置得天独厚。

  房玄龄将这件事的缘由放在了狄知逊的治理上,只是朝中只有一个狄知逊,找不到第二个了。

  互市的情况与皇帝说明之后,岑文本与太子也入殿说了河套互市的看法。

  君臣几人一直商量到了下午。

  直到走出甘露殿的时候,李承乾忽然停下脚步,“岑中丞。”

  岑文本回首道:“太子殿下可还有疑惑?”

  “孤明白了那日张阳下棋的用意,不论朝中想要怎么制衡,想要如何限制骊山,骊山岿然不动。”

  “太子殿下此言何意?”

  李承乾继续走着解释道:“那日孤与张阳下棋,输了数招,每一次孤想要攻杀都被他化解,可孤想诱敌深入,他又岿然不动,孤便这样输了。”

  说着话,李承乾的神色上多有挫败,“朝中开辟河套互市就要投入人力物力,可建设之后却没有达到效果,如此付出的还未收回来,却无法动摇骊山。”

  “张阳的用意便是在说朝中不要想着对付骊山了,朝中一直想限制骊山,便会一步步自误,而耽误了其他事。”

  岑文本笑道:“骊山县侯就是这么一个人,对他来说浅显的道理不想解释,多说一句话好似会折损几年寿命一般,此人脾性匪夷所思。”

  走到承天门前,太子与岑文本互相行礼告别,各自走了一个方向。

  高卢人走了,他们走得很伤心,因为大唐不愿意和亲,更不愿意和高卢联手。

  天可汗不在乎他们的死活,这让他们感到很失落。

  大唐是这个世上最强大的国度,他们拥有能够横扫大食人的神器。

  此神器能平山川破城池,如此强大的天可汗,却不将高卢放在眼里。

  强大的国度,应该有更大的包容,就像是他们的旧约中所写的神应该拯救世上所有人。

  天可汗就是这般的人物,他会拯救世间,但不愿意拯救高卢王室。

  作为使者,大唐也给了该给的面子,给了大唐的诗篇与书籍,还有很多粮食。

  李义府站在长安城前,“陛下就像是应付未开化的野人,将他们赶走了。”

  袁公瑜看着还没走远的高卢人,点头道:“看他们的衣着像野人。”

第八百五十六章 都是县侯的意思

  李义府低声道:“公瑜这话没错。”

  礼部准备安排了画师画下了高卢人的模样,这些人穿着布料都很少。

  袁公瑜看了一眼画像,又道:“男子穿裙?还是这么短的。”

  高卢人的胡子是黄的,他们的眼睛是蓝的。

  关于西方的风俗与西方人的模样写入了大唐礼部的典籍中。

  从长安城一路走,这三个高卢人走了一个月也到了河西走廊。

  现在的河西走廊很热闹,吐蕃人与突厥人交谈用关中话,西域人和吐蕃人交谈用的也是关中话。

  关中话是现在河西走廊最有信誉的言语,只要你说关中话,你的买卖才能好,才能够在河西走廊立足。

  对很多关外人来说,学关中话和关中礼仪成了必修课。

  只不过也有很多人上了年纪人学起来很蹩脚。

  也有人向狄知逊说过这件事。

  但狄知逊放任了,他微笑着对身边的小吏道:“这是骊山县侯的意思。”

  “喏。”

  又一个小吏急匆匆跑上嘉峪关的城楼,这座城楼完工才两年,其坐立在河西走廊的西端,如同一道厚实的高墙,来人仰望而兴叹。

  这种城关的雄浑令人望而生叹。

  而在嘉峪关前的道路两侧种满了胡杨树,胡杨树绵延数里,也不知道唐人为何要种树,只是听说以后的关西还要种很多很多树木。

  那小吏跑上了城墙又进了城楼,见到狄知逊恭敬地将信递上,“狄侍郎,您的信。”

  狄知逊颔首点头。

  那小吏又道:“还有一封是小狄公子让人送来的。”

  狄知逊先拿起其中一封,打开封蜡看着儿子的字迹,他的书法更好了,也写了他在长安城这两年的感触,他在长安城结交了很多好友。

  言语间都是他的成长,狄知逊的嘴角带着笑意,低声道:“这小子现在也长高了吧。”

  “狄侍郎,朝中不止一次想要召您回去。”

  “回去?”狄知逊摇头道:“老夫还在河西走廊,仁杰就有骊山照拂,这样就很好,若回去了老夫倒是有些不知所措,先不回去了。”

  言至此处,狄知逊写了一封回信上了封蜡,低声道:“河西走廊建设还未完成,乃关西隘口重中之重,让别人来接手县侯也不放心。”

  这些话语听得一旁的小吏大气不敢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