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岳父是李世民 第779章

作者:张围

  程咬金低声道:“就这么一个家伙把长安城墙炸出一个口子?”

  说罢他将嘴里的枣核随口一吐。

  两人各说各的。

  秦琼倒是斯文一些,他用一只碗接着枣核,“早就听说骊山向陛下进献过一个破城利器,多半就是此物。”

  李世民站在一旁沉默不语,众人盯着这个新奇事物发呆。

  从当初第一个送来的土雷,到现在这个铁桶,李世民心中几番猜想。

  不过城墙是李渊炸的,李世民打算到时候去向父皇问问,他老人家到底是什么意思。

  好在城墙只是有些受损,没有炸塌。

  总而言之,骊山还是造出了这等火器。

  李世民看了看左右几人,“诸位以为此物如何?”

  尉迟恭先开口道:“陛下,末将未亲眼看到此物如何0使用,只是光听城头兵卒的讲述,不清楚其中一二。”

  程咬金见陛下的目光看来,连忙起身道:“陛下,末将附议。”

  秦琼也是点头。

  看来一众武将的想法是一样的,大唐的武将都是务实的,也不会与你讲虚的。

  既然骊山说这是破城的利器,自然要用起来看看,众人都是身经百战的将领,要说兵事经验自然不缺,火器第一次听闻,也是第一次见到,自然要领会真正的用途。

  李世民转身不去看这个铁桶,面无表情地走回兴庆殿中。

  骊山,女儿的这一次行为,李玥还是给了重罚,罚她一个月不能吃烤肉,深夜她还在提着笔写字,这也是责罚的一部分。

  夫妻俩一起坐在书房,为此还多加了一张桌子,如此一来,俩人也可以各自处理自己的事情。

  李玥要主持骊山经营,也要准备好生意的对外扩张,有了蒸汽机之后,骊山工厂可以省去更多人力,只要蒸汽机的轮子拉动拉杆,就可以驱使车床运输。

  她看了一眼夫君手中的图,疑惑道:“这是什么?”

  张阳搁下手中的笔,“这个是蒸汽机车。”

  “运输用的?”

  “嗯,一种较为轻便的运输工具,我打算在骊山周边都建设铁路,以骊山为核心,可以将四方的资源运入骊山,骊山也可以将货物输送出去。”

  李玥迟疑道:“此物依旧要耗费很多的资源?”

  “没错,若真要建设铁路,我们骊山以后的资源所需会是现在的数十倍。”

  听夫君这么说,李玥苦笑摇头不语。

  如今的骊山面对的就是窘境就是资源匮乏,更多的时候是眼光放得更远,要面对的压力就更大。

  骊山以后要的资源会更多,谋划资源的事情就落在了张阳身上,与此同时还要应付朝堂与陛下。

  张阳写下了一封书信,这封书信是要交给在南诏作乱的何必大哥。

  南诏使者几次三番来长安城告状,说是南诏有一伙人在作乱。

  礼部能帮他打掩护一时,一直打掩护也不是长久之计。

  何必去南诏已经有两年了,张阳写信的意思是希望他能够快点成事,能够尽快地拿下南诏就不要多犹豫。

第七百四十五章 皇帝梦寐以求的力量

  不过以何必的性子,这人行事向来散漫,倒是个重情义,重诺言的人,他这种人活得洒脱,你要他一直留在一个地方老老实实做个南诏王也不合适。

  认识他这么多年,当年他也是敢和权贵宗室叫板,当年对付李元昌之后,大丈夫死了也不过百来斤肉,标准游侠风范。

  以张阳对他的了解,这人根本不是安心守成一地的料。

  思量许久后,张阳还是让婶婶安排红烧肉帮的人手去将信交给何必,信中还嘱咐了何大哥去找一个叫虬髯客的人。

  在游侠中,虬髯客与当年的李靖,红拂女一样,也都是充满了故事与传奇色彩的人,就这么一个人远游,是死是活不得而知。

  女儿已经趴在桌案上睡着了,因为纸上的墨迹没有干,胖脸上还沾了一些墨水。

  李玥抱起她带着去洗漱,毕竟是自己的女儿。

  夜色深了,张阳打着哈欠,正要进屋休息,却发现卧房的门已经锁上了。

  “今晚我跟女儿睡。”

  屋内传来了媳妇的话语声,就因为女儿去炸长安城,到现在还有脾气。

  张阳无奈地只能去书房睡,睡意朦胧中熊大的鼾声又传来了,只因为困意很深,被吵得半梦半醒过了一夜。

  天亮的时候,张阳还一脸无精打采地洗漱着,清晨就有宫里的太监来传话,说是晌午时分就要把火器送去领军卫的校场。

  张阳只是应付了一声,下了山走到河间郡王的家门口。

  李孝恭也瞅着天刚刚亮堂,他在自家门口做什么,“怎么双眼无神的。”

  张阳坐在墙边揣手道:“昨晚没睡好。”

  李孝恭将饼撕碎放入一碗汤中,一边吃着一边看着田地里的风景。

  “什么时候可以种葡萄?”

  “快则四月,慢则五月。”

  田地里刚刚种下了麦子,正是抽芽的时候,今年的麦子种的早,三月就种下了。

  比其他地方的都早。

  这是上官仪与老农们得出来的结果,今年倒春寒刚过去不久,按说还没到可以种地的时候。

  又因为倒春寒之后,今年的春雨迟迟没有来,暖天倒是来的快,渭水的水位提前得到了补充。

  这才得出了种麦子的时机,按照骊山每年的种地规矩,今年的收成早的话,可以在七月份种下稻子,在十一月初收了稻米,稻米的长势也能好一些。

  太府寺正式开始影响骊山周边几个村县的耕种。

  田地里麦子抽芽的景色很是好看。

  李孝恭吃完碗中的汤饼,将碗放在一旁,盘腿坐着,“有什么事需要老夫办?”

  张阳点头道:“确实有,骊山还有九个铁桶,底火装置我已经送到铁匠坊,还有八十个药包一起带走。”

  “之后呢?”

  “麻烦河间郡王送去领军卫的校场,今天陛下要看看火器之威。”

  李孝恭仰头一叹,“老夫去了军中就会吐。”

  “嘶……”

  张阳倒吸一口凉气,“魏王殿下的病也传给您了?”

  李孝恭低着头,“老夫走一趟吧,总不能让你小子一去不返。”

  “为何会觉得我会一去不回?”

  李孝恭拍了拍他的肩膀,“当年商鞅让先秦强大,之后商鞅死了,当年……”

  张阳打断他的话,“别说了,我懂。”

  李孝恭起身走向村口,就算是陛下离开了骊山这些官兵依旧还在,平时里他们就在这里驻扎,到了夜里这些官兵就会分成几队围着骊山开始巡视。

  想到了李世民的用意,如今看来是刀口向外,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刀口向内捅骊山一刀。

  李孝恭在村口叫了几个士卒,让他们运送余下的九个铁桶出了村子。

  走出这处驻扎地,李孝恭余光看见了李靖,也看到了一个士卒腰间的横刀露出一小节。

  刀兵此物,李孝恭很熟悉,尤其是骊山精铁铸造的横刀,他一眼就能看出来。

  能够掌握如此好的兵械,还有如此好的纪律与组织能力,更有李靖亲自操练,甚至直属陛下。

  李孝恭心中明白了大概,这支兵马多半就是龙武军分过来的。

  玄武门的事情之后,陛下登基之初,选拔飞骑营中的骁健之士,组成百骑,这百骑护卫就是龙武军。

  这支龙武军轻易不会显露于人前,这百骑就是军中最骁勇的一支。

  领军卫驻扎在龙首原附近,校场也就在这里。

  进出校场的人非常多,李孝恭先是和秦琼打了一声招呼,“二哥。”

  秦琼稍稍行礼道:“河间郡王。”

  李孝恭让人带着铁桶先进入校场,与秦琼一边走着一边说着话,“这里怎么还有如此多的文官?”

  秦琼吃着枣解释着:“今日陛下要演武。”

  “演武?”

  秦琼目光一撇,“你看。”

  顺着目光看去,李孝恭看到松赞干布等一众使者。

  李孝恭又道:“原来陛下是这个意思。”

  在校场还有一场酒席,秦琼带着李孝恭落座,“近日身体如何?”

  李孝恭看着桌上的菜色也没有胃口,解释道:“骊山是个养人的好地方,规矩多了些身体也更好了。”

  秦琼坐得端正,目视前方低声道:“听闻骊山乡民前两年娶了五个婆娘,传闻嫁入骊山的婆娘生出来的孩子都没有夭折。”

  李孝恭点头,“如此说来还真是,老夫活得糊涂竟没有发觉。”

  这两年大唐一直在振兴人口,若是生出来的孩子少有夭折那对人口提振来说是一件大好事。

  秦琼低声道:“听闻是因为孙神医?”

  李孝恭解释道:“哪有这么玄乎,无非就是张阳与公主殿下定下了规矩,骊山不论男女嫁娶都要年满二十,如此而已。”

  “就因为这样?”

  李孝恭点头,“这世上哪有这么多的灵丹妙药,当初骊山刚定下这个规矩的时候还不是被人笑话,现在呢?多少女娃娃想要嫁到骊山,多少汉子想要娶骊山的婆娘?”

  秦琼百思不解,一脸犯愁,“既然如此,朝中为何从来没有人说起这件事。”

  “老夫也不知,朝中这帮人的想法谁又清楚。”

  李孝恭打量着四周,来往这里的宾客与文官越来越多,陛下还没露面来往的人越来越多了。

  朝中重要的干吏几乎都在了。

  甚至还有长安城的权贵,虞世南等人。

  不多时许敬宗带着李义府前来问候。

  说来礼部这些年,许敬宗与河间郡王也算是有些交情。

  “下官见过河间郡王,见过秦大将军。”

  李孝恭起身笑着,一掌拍在许敬宗的肩膀,“哈哈哈!你现在也是礼部尚书了,老夫这双招子当真犀利,礼部先有那小子,再有你何愁不兴?”

  许敬宗被这一掌拍的好一会儿回不上气,“河间郡王风采依旧,礼部有如今这般下官还是天天念想着您与县侯。”

  “嗯,这位是……”

  李义府连忙行礼,“下官礼部散郎李义府。”

  说得郑重其事,有礼有节,李义府还想再说什么,却发现河间郡王直接将自己无视。

  只能尴尬地站在原地,看着河间郡王与许尚书亲切地讲着话。

  李孝恭小声问道:“老夫听说这些年你一直与长孙无忌不对付?”

  许敬宗感慨点头,“让河间郡王笑话了,下官虽说现在势力不及他长孙老狐狸,假以时日定能将这老狐狸踩在脚下。”

  王公公笑呵呵走来,打断了俩人的谈话,“河间郡王,陛下就来了,还请您准备一下。”

  许敬宗很识相地退到了一旁。

  李孝恭便问道:“是要某家将此物给这些人看看?”

  “河间郡王随老奴来。”

  李孝恭点头跟上脚步,在校场的另外一边,这里有一个高台看起来是给宾客的。

  而在高台正对南面是一块开阔地,龙武军的人手与铁桶炮已经成列好了,那天用过一次的铁桶赫然在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