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岳父是李世民 第674章

作者:张围

  “这就拿来。”

  师父的话打断了两个小丫头的低语,匆匆去办事。

  徐慧捧着一把葱放在灶台边,小武也拿来了猪油,在一旁的柜子上放好。

  “小武啊,今年开春时节小慧与丽质行笄礼,你也一起。”

  “可是我还没到笄礼的年岁。”小武低声道。

  张阳炒着菜,“无妨,差一两年无事,不如一起办了笄礼,往后省得再办。”

  “嗯!”小武重重点头,顿时眉开眼笑。

  见师姐没了烦恼,徐慧也跟着高兴起来,两丫头手牵着手,又离开了。

  张阳尝了尝刚刚炒好的卷心菜,媳妇怀着孩子,吃食要注意一些,卷心菜不能炒得太油了,眼前的菜有点像是干煸的。

  味道还凑合,怀着身孕营养和荤素搭配,要多费心思。

  风雪中的长安城,许敬宗脚步与张大象,大素三人脚步匆匆走入承天门。

  三人只好提前结束了休沐,为了今年的事情提前忙碌起来。

  风雪中的皇宫,寒气袭人,比之生机勃勃的长安城更冷。

  远远看着太极殿,那里犹如一头张着嘴的吃人猛兽。

  侍卫缄默地守在这里,双眸目视前方,整齐划一地站立带着一些肃杀之气。

  这种静谧与寒冷,让人不自觉放缓了呼吸。

  在内侍太监的带领下,三人冒着风雪走向甘露殿。

  远处那座最先点起了灯火的宫殿便是甘露殿了,三人在殿前停下脚步,稍稍拍去衣冠上的雪花,这才迈步走入殿内。

  殿内,这里与寒冷的外面如同两个世界,火盆中的炭块发出微微的噼啪声,但火光却显得黯淡无比。

  李世民正看着手中的书卷,不怒自威的神情,令人不敢直视。

  现在陛下展露出来的锋芒比以往更甚,甚至近来进谏的奏章也越来越少了。

  “去见过张阳了?”

  陛下的话语传来,许敬宗鼓起勇气上前一步,“回陛下,臣等确实走了一趟骊山,礼部诸多事宜还要经过张尚书商议。”

  李世民稍稍点头,“礼部行事也要有章程,朕可以给外交院方便,但总奏章都要和其他六部一样,这不能变。”

  “臣等明白。”许敬宗行礼,张大象和大素也跟着行礼。

  李世民颔首道:“朕想过了,你们三人是最早在礼部,也是最早跟随张阳做事的人,劳苦了这几年也早该有封赏了,张大素当年远去吐蕃,为朝中大计,身先士卒,身加中书舍人,遥领怀州长史,俸禄按三个职位的总数,当然念你年不到三十,依旧留在礼部,往后另加赏赐。”

第六百四十二章 任太府寺卿

  李世民的目光依旧看着书卷,低声道:“张大象你本是邹国公张公瑾的长子,将来也要承袭国公之位,朕不好对你多加封赏,往后便继续留在礼部,朕赐你入宫奏事之权,往后若有朝政之见,随时可以入宫面见朕。”

  “谢陛下!”

  张大象与张大素一齐应声道。

  最后轮到许敬宗,李世民犹豫了片刻,“许敬宗你当年也是秦王府十八学士,朕一直想要给你安排,不想你却去了礼部,受李孝恭举荐朕也答应了,这些年觉得礼部如何,若想要换个地方大显身手,朕可以在中书省安排。”

  许敬宗低着头咽下一口唾沫,陛下给的这个条件很好,若答应了就要离开礼部去中书省。

  礼部是这五年以来的心血,说什么都不想就此放弃了。

  他躬身道:“臣自知才能不够,还望陛下三思。”

  这一次李世民终于抬起了头,“前些天朝中宴席,朕问过崇义,他说张阳不在礼部,而礼部上上下下的事情都是你在安排,你任劳任怨,朕也看在眼里,张阳在朝中身兼数职,又要监造太液池修建,等年后开朝,这礼部尚书一职便由你来担任如何?”

  “臣惶恐。”许敬宗弯下身言道。

  李世民笑道:“当初在秦王府的时候,你可不是这般谦逊,这般惶恐的。”

  “朝中任命臣全听陛下安排,这是礼部经过张尚书商量而得来的决议,还请陛下过目。”许敬宗递上奏章。

  小太监接过奏章放到陛下面前。

  许敬宗又道:“都护府职权交还朝中,往后礼部只处理外交事宜,不涉都护府兵权事由。”

  李世民看着奏章点头,“辽东的事呢?”

  许敬宗又道:“张尚书举荐张大安入礼部为礼部侍郎,且要领辽东事宜将国书送入高句丽,以此再勒令高句丽王亲自来大唐朝见。”

  “甚好。”李世民合上这份奏章,“狄知逊在河西走廊建设也有成效,也任命礼部侍郎,朕已经准许李百药辞官了,他年事已高,朕封他安平县公,你们掌管诸国外交事宜,多几个侍郎也无妨,你以为呢?”

  许敬宗行礼道:“陛下圣明。”

  一声圣明道尽了态度,礼部与陛下交换利益,至此都护府职权离开了礼部,到了陛下手中。

  李世民看着三人离开,缓缓将手中的奏章放下,神色说不上是忧是喜,现在的礼部侍郎有许敬宗,张大象,张大素,李崇义,张大安,狄知逊共六人。

  朝中六部,从来没有哪一部有这么多的侍郎。

  足以可见陛下对现在礼部的看重。

  而今日封的两个侍郎,张大安和狄知逊都不在长安城。

  还有远在波斯的裴行俭与薛仁贵,王玄策,且不说眼下不知波斯战况如何,朝野上下都在等着波斯的消息。

  就看这三人平定天山之功想来封赏也不小。

  礼部的人手越来越多,越来越壮大,执掌外交职权,好在都是对外不是对内,甚至有人以为将来的礼部或许可以与中书省比肩。

  事涉大唐与诸国的邦交,众人也都知道外交院这两年立功不少,光是建设安西都护府,收复安西四镇,平定天下,许多人力物力都是礼部自己拿出来的,不像朝中几部,但凡兵部要做什么,还要户部与吏部的配合。

  当旨意下来,经过朝中各部安排,少说有三五天的时间。

  而礼部则可以自给自足,这确实难得。

  谁让这位礼部尚书,家业庞大,能够拿出钱给礼部。

  就在这个冬天,李百药背着行囊关上了礼部的大门,今年吏部终于批复了他的告老奏章。

  年近七十的李百药缓步离开。

  他须发皆白,穿着朴素的衣衫走出朱雀门,从朱雀大街一路走到长安城门前,家眷已经在这里等着了。

  他低声道:“去一趟骊山,老夫要去见见张尚书,如此辞官想必他心有猜忌了。”

  家眷们都无言收拾着,李百药一生为官从前隋至今高不成低不就。

  他的儿子李安期低声道:“许侍郎已经同意让儿子在礼部任职,任主客郎。”

  主客郎主要是给礼部侍郎办事,其中还要做接见诸国使者,与诸国使者交流事宜。

  李百药稍稍点头,坐上了马车便言道:“去骊山吧。”

  李安期挥动马鞭,马儿朝着骊山而去。

  李百药奋斗了半辈子,官位起起落落,他笑自己资质平平却活得恣意便也足够了。

  马车到了骊山村外,李百药向这里侍卫说明了来意。

  不多时,张阳便来了,他笑道:“百药兄弟,许久不见了。”

  李百药行礼道:“张尚书,下官捷越行事,瞒着尚书向吏部递交了辞官奏章,还望尚书见谅。”

  闻言,张阳沉默了好一会儿。

  李百药依旧躬着身子。

  李安期连忙道:“家父是因怕张尚书念在旧情不愿答应辞官,这才会私自将辞官奏章交给了吏部。”

  张阳颔首,双手扶起李百药,“百药兄,此番是要离开长安城了?”

  李百药点头,“打算归乡了,这是老夫的孩子安期,他以后还在礼部任职,这孩子没什么本事,行事也踏实,还望张尚书费心照顾。”

  “嗯,我知道了。”张阳看了一眼已经人到中年的李安期。

  当初刚到礼部与李百药发生了不少事情,张阳邀请他们在村前坐下,倒上酒水笑道:“当初我们遭遇的事情,现在回想起来甚是可笑。”

  李百药喝下一口酒水问道:“老夫想来倒也有些荒唐。”

  两人年岁相差很大,倒是很能聊得来。

  张阳又道:“当初你来礼部,我与许敬宗一直认为你是高士廉派人的奸细,说不定许敬宗现在还如此认为。”

  李百药笑着没有多说什么,只是谈起了当年往事很是怀念。

  关于礼部原本的那些事,可以交给李崇义去办。

  上官与下属的交接就这么完成了,送走李百药的时候,张阳怎么想都不开心。

  李百药要去安平县养老,这位老人家终于走了。

  一转眼朝中的旧人又离开了一个。

  余下的都是年轻一派,也都是中坚力量。

  平静的日子又过了几天,礼部交出了都护府职权,现在的都护府职权就在陛下手中,就看陛下要将这个职权交给谁了。

  有人说要交给赵国公,但也有人认为赵国公是陛下的外戚,外戚干政这方面陛下一直都很小心,事涉兵权怎么可能交给赵国公。

  朝野还在议论不休,朝中各部都在准备,包括卫府。

  李世民坐看这场纷争愈演愈烈。

  临近今年的大朝会,皇家的公主皇子们又要去骊山进学了。

  小兕子在母后怀中,依依不舍,“母后,父皇也去骊山了,女儿也想去。”

  长孙皇后笑道:“你还小,等再过几年。”

  小兕子抿着嘴,眼神中带着许多希冀。

  皇帝到了骊山,张阳还在家里忙碌,李世民带着还在孩子们走上山,夫妻俩站在华清池边迎接。

  “玥儿怀着身孕,就不用多礼了。”

  李玥还是躬身行礼,“谢父皇。”

  打量着四周,李世民在石桌边坐下,婶婶端上茶水,“陛下请用茶。”

  李世民颔首道:“张阳,安西都护府也建设好了,朕与中书省几位也商议过了,你该有封赏。”

  礼部交出了都护府职权,将礼部的这个成果交给皇帝,李世民这才给封赏。

  不见兔子不撒鹰,不给好处也不会给承诺。

  可以预见以后与陛下打交道越来越不好对付了。

  人都会成长,李世民的皇帝生涯已有十年,现在正值事业的巅峰期,这位皇帝越发地老练,也越发地不好说话。

  “念你还年少,若加封太多不合适,朝中也会有非议。”李世民喝下一口茶水,啧舌道:“既然温彦博身患重病,无法领仆射一职,加之尚书省的暂且闲置,你且领尚书省侍郎,身兼中书省侍郎之余,再任太府卿,身领尚书侍郎也可更好地执掌太府寺一切事务。”

  “太府寺执掌钱粮用度,也掌管农桑与耕种,你以为还要继续为朕分忧才是,如贞观菜咸鸭蛋此物,不该只是骊山才有。”

  原本的度支郎就像是个强行给的官职,一来位置尴尬,二来行事多有掣肘。

  张阳点头称是。

  李世民又喝了一口茶水,“你这里的茶水不错,都已经冬季了,茶叶保存很好,这味道倒也没变。”

  张阳解释道:“都是陈茶了,相比宫里的茶叶或许会好一些,臣不过是将茶叶放在封蜡的罐子中,与空气隔绝,再放入能够吸收水分潮气的事物,放在阴凉处。”

  “如此也只是尽可能让茶叶保持色香,只不过还是不如新茶好喝,宫里若想茶叶想要保持好风味,最好将炒制好的新茶放入冰窖之中。”

  李世民稍稍点头。

  耳边传来了孩子们的嬉闹声,小武和小慧正在带着弟弟妹妹跳绳玩。

  李玥再看夫君与父皇低声谈着话。

  刚过除夕的时候,父皇与夫君在皇爷爷面前翻脸争吵,现在心平气和能够坐下来商谈,实在是难得。

  李世民又道:“朕看过,许敬宗其人很不错,将来你还是位列中书省的,礼部尚书的位置总该让给别人。”

  “陛下是在问我的意思吗?”

  “礼部是你一手扶持起来的,许多利益与权力也是你向朝堂争取的。”

  说起当年,张阳笑道:“陛下是不是觉得我当时做得很对?”

  “呵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