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岳父是李世民 第499章

作者:张围

  甘露殿的谈话再次被打断。

  身为这次科举的首官,房玄龄的脸色不好看,长孙无忌的脸色亦不好。

  李世民扶着额头,“张阳,你若有想法可以一次说完。”

  张阳点头,“首先科举考场的座位要灵活安排,防止座位之间有人提前串通,其次考试同时不能说话,也不能发出一些异样的声响,同时还要保证考场每一张桌案的距离……”

  大唐开办科举不久,也没有太多的经验。

  在对付考生千奇百怪的作弊方式上有些生疏。

  见过从古至今的众多典型事例,包括替考种种事情,张阳一股脑说了出来。

  房玄龄提笔记录着,等写完这些,他放松着手腕,很长一串。

  事情汇报完毕,三人这才走出甘露殿。

  张阳看了看天色,“要没什么事,下官就先回去了。”

  房玄龄苦着脸朝着中书省走去。

  长孙无忌欲言又止,也只好离开。

  科举的开办还有诸多安排需要补充,尤其是张阳的一些意见,简直就是在文人的道德上肆意践踏。

  太看不起人了。

  可这些安排又不得不做,确实该防患于未然。

  今天中书省这么多人都不用走了,大家都要加班到很晚。

  等人打听清楚这些都是张阳提的,导致大家全部要留下来加班忙着三天后的科举。

  就连考场都要重新布置,考卷也要重新印制加入糊名处。

  众人对张阳这个罪魁祸首牙痒痒。

  就因为他几句话,中书省这么多人都要忙碌数日,赶在科举前将这些事情都落实好,有些人恐怕这三天都不能回家了。

  张阳倒好,早早就回家快活。

  此刻的张阳倒也没有回家快活。

  他正站在魏征的府邸前,来探望。

  魏征看着手中的书卷时不时三两声咳嗽,“老夫明日就可以上朝。”

  嗓音沙哑,多半是咳嗽的缘故。

  张阳也坐下来,“郑公若是不便,明日我还可以帮忙处理政务。”

  魏征摆手,“怎么能一直让你帮忙,再者说有些事情老夫还要亲自过问,也不知道河西走廊的工事安排得如何了,奏报也该到了。”

  “都安排好了,陛下也批复了对后续的管理方法很是满意。”

  说完见魏征又咳嗽了,张阳帮忙拿起水壶倒上一碗热水。

  魏征又道:“还有科举之事……”

  “科举的事情都是房相在统筹安排,我还提了一些意见,陛下与房相都很是中肯,现在正开开心心地准备。”

  “也好,也好。”

  魏征连连点头,神情欣慰,“老夫没有看错你,只要你没有退隐之心,也是一个可造之才。”

  张阳尴尬笑着,“其实我也挺想生病,就是那种大病治不好,一上朝或者与人讲话就会元气大伤的病。”

  “有这种病吗?”

  “嗯,我在考虑。”

  张阳神色一本正经,“与人讲话是一件很费神的事情,说多了真的会元气大伤的。”

  魏征冷哼道:“这些话与老夫说也就算了,不要与你的老师张公瑾说。”

  张阳惆怅道:“老师身体不好,会气死是吗?”

  魏征稍稍点头。

  与魏征说了朝中的近况张阳便起身告辞了。

  直到第二天上朝,张阳这才发现中书省这边的人神色不是太好,很多人都是熬夜后无精打采的样子。

  李绩带兵要去朔方,户部也送去了粮草。

  兵部准备好了兵员与兵械。

  自吐蕃平定,大唐已经许久没有对外动兵。

  这是贞观九年开朝以来的第一仗。

  要不是将领已经定了,朝堂上这些武将为了此仗又要争论不休。

  郑公回来了,今天就不用去中书省了。

  张阳还是像往常一样准备回家,“老许,这个松赞干布到底出发了没有。”

  许敬宗回道:“说是已经到河湟了,现在看来他这人说话算话,就是多费周折,要来便好还让你出题智斗,非君子所为。”

  太子就站在不远处,看情况多半是在等自己。

  许敬宗又道:“要不要等人到了大唐把他扣下,此人留在吐蕃早晚是个祸患,听说禄东赞也来了。”

  “先不着急。”

  张阳走到太子面前脸上带着笑容,“殿下。”

  许敬宗躬身告辞,也不敢打扰太子与张阳的谈话。

  “孤向兵部尚书侯君集说了指南针的事,他们已经在考虑了。”

  张阳点头道:“这指南针不好做,价格方面有说起吗?”

  李承乾又道:“侯君集说指南针,兵部势在必得。”

  闻言,张阳倒吸一口凉气,揣着手还在思量。

  “有何不妥之处吗?”

  “当真说是志在必得吗?”

  “正是。”

  拉着李承乾走到一旁,张阳看了看四下小声道:“兵部说势在必得,敢问要是价格不合适他们会带兵来抢吗?”

  李承乾错愕地笑了,“怎么会,你多虑了。”

  见张阳神情依旧凝重,李承乾拿出一块玉石,“这是苏家给的玉石,托孤转交给你,也是谢意。”

  张阳接过玉石拿在手里,感受着这块玉石的质地,“客气了,其实我这人没这么物质,就当是两家交个朋友。”

  李承乾躬身道:“孤也要感谢你。”

  “有情人终成眷属,谁都高兴,换成别人也会这么做的,重要的是太子殿下和太子妃以后可以相处和睦。”

  “孤一定铭记你的话语。”

  “孤还听闻因为你的几句话,中书省昨日连夜准备,忙得不可开交,许多人因此对你怀恨在心,既然郑公回来你还是少去为妙。”

  “多谢太子殿下告诫。”

  “要不要去东宫?在官学开办上孤还有许多事想要问你。”

  张阳抬头看了看天色,“今天恐怕要下雨,也不知道家里的衣服有没有收,下官就不久留了。”

  “慢走。”

  一路走出承天门,太子新婚燕尔,这个时候去东宫难免有打扰。

  贞观一朝,李世民在教子方面马虎,太子倒是忠厚老实,一直到了二十岁有余才成婚。

  该改的要改,该办的不能落下。

  张阳心头念想着:这大唐一定要好好的呀,我还等着致富那天。

第四百八十二章 俩个老家伙的议论

  甘露殿内,李世民听着侯君集讲述着指南针。

  对骊山这片地方,李世民很是看重,“这个指南针作价几何?”

  侯君集回道:“此物是张阳送予太子,说是整个中原只此一个。”

  和张阳做生意是一件很头疼的事情,朝中条件艰苦,真要与骊山做生意怕不是要跟张阳之前所说的那样,打欠条?

  李世民沉声道:“这个东西交给工部,有多少把握能做出来?”

  侯君集迟疑道:“还未去工部过问。”

  李世民观察着手中的这个小罗盘,看着罗盘上的指针,“这就是一个小司南,做起来会很难吗?”

  这些天,基于资源换取技术的原则,骊山一直都将部分技术相关的图纸送到工部,阎立本想通过研究这些技术来寻找匠作手艺突破的契机,看到侯君集送来的罗盘,他神色凝重,“陛下想要工部造这个东西吗?”

  侯君集看着这个东西,“罗盘看起来挺简单的。”

  “看着是简单,下官会多试试,有结果就告知。”

  距离科举开考只有两天之间,中书省忙得不可开交,魏征听了刘洎说了事情的经过。

  “郑公,让张阳来中书省是不是不太合适。”

  谁都知道张阳这个人是什么脾性,就连他自己的礼部都可以不管不问。

  更不要说做一个中书侍郎了。

  张行成抱怨道:“人为官惫懒的样子是出了名的。”

  魏征看向了长孙无忌,“张阳来中书省这些天的所作所为,辅机以为如何?”

  长孙无忌与魏征不是一路人,中书省内俩人也时常会因为朝政多有争执。

  是对手是一回事,同朝为官又是另外一回事。

  只是政见不同而已,没必要结怨。

  他喝下一口茶水,“张阳的意见都是中肯的,老夫不喜欢他把士子们说成没有道德会作弊之人,不过该防范的还是要防范,开设科举就是为了公平,让寒门学子有个地方能够公平地与门阀子弟比拼才学。”

  话语顿了顿,长孙无忌叹道:“意见是他的提的,陛下表示中肯,既然房相没有反驳就说明这些意见有必要,并且也是房相亲自带人落实,于情于理,张阳没有做错,尔等也不该有抱怨,要抱怨也该抱怨之前没有想到,中书省这些人还要感谢张阳的提点。”

  魏征抚须道:“老夫之前听说你为了拉拢张阳不得,反而没有结怨,反而对他多有赞赏,现在看来辅机对人的评价还是大度的。”

  长孙无忌没再说什么。

  直到走出中书省,还要去准备给襄州士族的人写信,襄州一地如此多的士族子弟都要安抚,官学的开办必然触动士族的利益。

  长安城外,高士廉与虞世南正在踏春。

  阳春三月刚过,此刻的关中大地万物复苏,充满生机的景象总是可以让老人家的心情好一些。

  高士廉沿着泾河走着,“已经见过张阳,也与他说过三两句话。”

  虞世南拄着拐杖,走得很慢,“此人如何?”

  “是个心气很高的年轻人,他说若是朝中向士族让步,那么士族想要的则会更多。”

  虞世南历经南北,前隋到现在的大唐,像这样的老臣少有。

  经历过前隋的壮大,也看过前隋的灭亡。

  虞世南出生便在士族门第,年少拜在文学大家顾野王的门下,酷爱书法与文章。

  老人家与欧阳询一样是书法大家。

  可两人的方向不同,传闻虞世南深得王羲之的书法真传。

  虞世南善效仿前人以求书法突破。

  欧阳询则是深究自己的字体,楷书已然是大成,已经到了写字不需选择纸笔的地步,字体浑然天成。

  漂亮工整的楷体让当下学子很受用。

  两大书法大家平时少有交集,虞世南常说自己不如欧阳询。

  高士廉与虞世南俩人都见过前隋如何走向巅峰,也亲眼见识了前隋灭亡的经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