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岳父是李世民 第454章

作者:张围

  人们对世间的好奇心一直都有。

  而探寻这种真相要付出的时间和精力都是不可想象,有时候甚至是几代人的坚持。

  更不要说没有工业加持下的大唐了。

  不多时,侍卫就将两位道长带到院外。

  袁天罡先走入院子,他没有讲话,而是盘腿坐下将肩膀上的包袱拿下来,再是缓缓打开。

  看到罗盘和拂尘,张阳不禁好奇道:“袁道长也是要做法事?”

  袁天罡坐得端正,“老夫向来不做法事来愚弄乡民。”

  又是疑惑,张阳揣着手上前打量再问道:“您这么一坐,怪庄重的。”

  袁天罡将一卷卷竹简拿出来,“这些都是老夫遣人去各地所做沙盘的记述,遍及中原十三处所在,还有更北方的人没有将结果送来。”

  “北方?”

  袁天罡点头,“在北边的更深处,也不知道是不是死在半道上了。”

  张阳倒吸一口凉气,古人为了一生成就,连生死都能说得这么轻描淡写,要真是死在半道上了,不免感慨道:“为了大唐富强。”

  袁天罡手执拂尘,“这些记述都有差异,可贫道还是无法参悟,需要县侯指点。”

  李淳风道长也是站在一旁行礼。

  俩人的态度很认真,张阳拿起地上的一卷打开看了起来,这是从岭南带来的,上面写着沙盘每天的变化,一共记录了一百十五天。

  又是拿起一卷仔细看着。

  好一会儿之后,李淳风又道:“敢问县侯,可有结果?”

  张阳朗声道:“拿纸笔来。”

  李泰动作迅速,从屋内拿来了砚台与笔,还有骊山特有的粗糙纸张。

  众人定睛看着,见张阳在纸上画了一个圈。

  李泰确认了自己没看错,就是一个圈,没有其他的。

  李淳风正要问什么,看张阳又在开始动笔。

  一条直线穿过圆心从另外一端而出,再有一条线从顶部而下,两条线贯穿而过。

  张阳继续拿笔开始画,“比如说这里是岭南,这里的沙盘痕迹是一寸五。”

  做好标记张阳又拿起另外一卷,“邯郸,二寸七。”

  还是拿起一卷,张阳继续在这个圆上做标记,“河西二寸九。”

  “朔方,三寸。”

  将十三个地方做好标注之后,张阳这才放下手中的笔。

  袁天罡屏息看着这个圆,“这是何意?”

  张阳笑道:“袁道长难道没有发现吗?随着越往北面走,沙盘上的划痕痕迹也就越长。”

  李淳风点头,“确实是这样。”

  “我们难道真的是在一颗球上?”袁天罡怔怔自语,面对这种真相此时感觉到脊背一阵发寒,这么多年了历代以来的人在追求的都是什么?

  李泰嘴里吃着干果,“为何凭这些就能断定我们活在一颗球上?”

  李淳风解释道:“魏王殿下,如若大地真的在旋转,半球往上的点便会越快,若是将沙盘放在这颗球的上沿,那沙盘上的痕迹就会不断画圈。”

  张阳瞧着袁天罡包袱中的东西,“袁道长,你这个罗盘不错,可以送我吗?”

  袁天罡的目光还在图上,“拿去便是。”

  留下袁天罡在这里发愣,张阳拿着罗盘走出院子,再端详这个木质罗盘,罗盘的边沿写着各种标注与符号,如果没看错这应该是个星象罗盘。

  用来确立星象的方位以及确定历法。

  这可是一个好东西,对媳妇学习经纬度有帮助。

  永远不要小觑古人的智慧,听说他们就可以凭借这种罗盘来确定坐标系。

  张阳拿着罗盘回到家中,翻找着媳妇的箱子。

  惹得李玥不悦道:“夫君到底要找什么”

  “之前看的那卷太初历还在吗?”

  李玥打开另一个箱子,汉书都在这个箱子里。

  当年有个叫公孙卿的家伙,他和司马迁共同来编撰历法,也就有了这一卷太初历,而这卷历法从东汉以来经过前人多次修改,到现在还算是完整。

  前隋的藏库中能够有这卷书也是难得,拿到外面也是孤本中的孤本。

  张阳打开这卷书对照着罗盘上的符号,提起笔拿出一卷纸铺开,开始做刻度。

  想要理解古人对星象坐标的理解,就要用古人的方式来推导。

  自周天子确立历法,到人们确认三十二刻度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

  看夫君如此用心,李玥也不好打扰。

  傍晚时分,小武和徐慧一起骑着小熊回来了,两个丫头去山里玩闹了一天,衣衫脏兮兮,脸上也狼狈。

  一直到了天色入夜,张阳搁下笔,看着自己画出来的罗盘。

  李玥带着给徐慧和小武洗了澡换了干净的衣衫,低头瞧着夫君所画,“这是什么?”

  “星象罗盘,袁道长的罗盘不太完整,我加了一些标注方便理解,这对你学习经纬度很有帮助。”

  经纬度的难题困扰她有三年了。

  “之前一直想让夫君教,又不教我。”

  听她话语里有些埋怨,张阳牵着她的手笑着,“之前有太多的不确定,也怕教不好。”

  “只要是夫君教的我都学。”李玥小声说着。

  夫妻俩一直走到村口,今天的星空很是美丽,浩瀚星河就在漆黑如墨夜空。

  “无数代人仰望星空,他们都想知道星辰的奥秘,现在我将其中的一部分奥秘说给你听。”

第四百四十四章 星辰历法

  漆黑的夜空,星罗棋布,绚丽闪烁着的星辰昭示着一种永恒。

  无论时光如何变迁,只有漫天的星辰是永远不变的。

  一颗星辰的闪灭瞬间,时间流逝千万年。

  人在面对这般的星空时,明白了星空的真相才会知道人类有多么的渺小,人的一生是多么的不足道哉。

  夜晚的风吹在身上很冷,骊山的村口,夫妻俩站在星空下,李玥抬头看着,“夫君请讲。”

  张阳先是拿出罗盘,指向北面的一颗星辰,“看到这颗星星了吗?”

  李玥点头,抱着手臂靠着夫君的身子,可以避开一些风,她抬头看去,“见到了。”

  “这便是北极星,用袁道长的话来说应该是紫微星。”

  “我知道紫微星,紫微星亘古不移。”

  媳妇能够理解这方面的常识接下来就简单多了。

  自怀身孕导致她生活不方便,她就整日都在看书,疯狂地补充着各类知识。

  上到天文下到兵法,甚至还看一些地志。

  婶婶带来一件外衣给公主殿下披上。

  李玥看着夫君的侧脸安静听着。

  “其实对我们来说漫天星辰就是一个坐标,可以用来标注我们现在的位置,紫微星所在位置对我们来说这是很好的参照。”

  张阳拿着罗盘,“我们确认了紫微星的方位之后,便要测量,用手指贴着地平线测算出紫微星与地平线的大致高度。”

  李玥点着头耐心听着。

  “这就像是一个三角函数,我们已知地平线与北极星的高度,以一根手指为两度来算,北极星上升得越高,其角度也就越大。”

  杨婶站在一旁,看着依偎在一起的夫妻,脸上带着笑容,他们和其他夫妻不同,闲暇时会议论国事。

  现在还能一起研究星象,所作所为是这么与众不同,感情却能一如既往。

  公主殿下现在很幸福,这是苦尽甘来。

  “这个是需要用夫君所教的三角公式来计算吗?”

  李玥领悟得很快,她用树枝在地上写着算式,得出结果是七十五。

  张阳点头,“这便是我们所在的纬度,根据我们推算出来的角度,你再看罗盘。”

  她皱眉看了罗盘好一会儿,顺着刻度找到了对应的位置,念道:“卯七癸四,十二月三……”

  忽然明悟过来的李玥欣喜道:“真的可以推算出来!”

  “这就是袁道长和李淳风道长所学历法之所在,也是漫天星辰的奥妙。”

  困扰三年的谜题终于解开,李玥欣喜地抱着夫君,又高兴地去抱向杨婶,“婶婶,我解开了经纬和历法了,我学会了。”

  杨婶溺爱地看着她,“只要公主想学,什么都能学会的。”

  李玥高兴不已,这是她苦心钻研的一大突破。

  “说来这也是袁道长的罗盘给了我启发。”

  李玥收住笑意,她以后也是骊山的主母,刚刚高兴得像个小孩子,此刻又收起笑容神情严肃起来。

  当夫妻俩的眼神再次交汇,李玥又破功噗嗤笑了出来。

  “袁道长苦心孤诣这么多年的心血,被夫君一朝破解了,要是被他老人家知道,怕是要疯。”

  张阳收起罗盘,将地上的算式抹去,“其实我是基于袁道长的罗盘推算出来,只能说是他的基础让我有了现在的进展。”

  夫妻俩重新回到家中,小武和徐慧洗了澡,吃了饭食已经睡下了。

  在骊山玩闹一天,累坏了她们也累坏了小熊。

  李玥的心情很不错,她用放凉的开水装入一个罐中,再放到窗外等水凝结成冰,“我明天作成冰沙再放一些果干和果酱给这两个丫头吃。”

  做完这些,李玥重新坐下来,将今天的感悟重新验算了一遍,又是画下圆,画好了纬线。

  “用夫君的话来说我们所在的维度是七十五,我要如何寻找纬线?”

  张阳坐在门外洗着碗筷,“是半径就要除一半,以中线作为赤道是零度往上。”

  李玥按照这个说法,开始推算,一条条等分的线寻下来找到三十四纬度的这条线。

  此刻她又是眉头紧锁,“如果不知道经线所在,只是知道知道纬线,还是不知道骊山所在何处。”

  张阳把洗好的碗筷放回柜子里,“经线要在白天来测量,对照今晚的星辰角度,还要用到日晷,记录时刻变化,再推算太阳的高度就可以推测出。”

  在图纸上,张阳画下一个伞形图,“算出每刻的角度,每个角度延伸到我们所在的地平线,那便是我们所在的经线,与我们今晚所用方式更复杂一些。”

  “这次我要自己测算。”

  有了身孕一度让她的学习动力消失,这个时候她又回到了一年前的状态。

  村子的另一边。

  袁天罡还盘腿坐在原地,苦思冥想。

  枯坐许久,突然笑了,他疯疯癫癫站起身嘴里念着道德经。

  屋内,李泰眼看这个情况问道:“李淳风道长,袁道长这是不是病了?”

  李淳风手里还拿着书卷,扭头看了眼屋外,“是道心已碎。”

  “严重吗?”

  “不妨事,不过是道心破碎而已,过些日子就好了。”李淳风淡然道。

  李泰苦恼地挠了挠头,“是……是吗?”

  “要说张阳的推论没错的话,从当初的铁杵挂沙盘可以看出来我们脚下的大地确实是在转动,再加上袁道长这一年亲自派人去各地做这样的沙盘。”

  “按照张阳所言,对我们来说北上南下,自岭南到朔方的刻度痕迹都有规律可循。”李淳风将纸揉成一团,“魏王殿下请看这团纸,如果它是一颗球,我们活在其中一个点上,自上而下与球体转动痕迹也是跟随位置来变化的,越往上的点随着球转动也越快,由此可知我们不仅活在一颗球上,而且还是一颗会转的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