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岳父是李世民 第434章

作者:张围

  心头疑惑迈步走入藏库。

  “你没有看到我吗?”

  冷不丁一句话,让张阳停下脚步,回头道:“看见了。”

  李恪抱着一把横刀,小小个子还展现出一股行伍之气,“母妃说你是一个很有智慧的人。”

  张阳在藏库中翻找着书籍,“多学习,多看书,多历练,多思考,多发问便会让人有智慧。”

  李恪上前一步,“母妃希望我可以拜你为师。”

  张阳翻看着一卷书籍皱眉道:“我暂时没有收弟子的打算。”

  藏库内又安静下来,李恪就这么站在一旁。

  张阳迈开脚步走向另外一个书架,这小子还亦步亦趋跟着,“蜀王殿下,我说了没有收弟子的打算。”

  李恪板着脸,“我知道。”

  “那你为何还跟着我?”

  “母妃希望我成为你的弟子。”

  这小子是不是不善言辞呀,张阳苦恼挠头。

  李恪又道:“知道你时常会来藏库,这一次来得很晚,时隔一个月才来。”

  “这一个月蜀王殿下一直等在这里?”

  “嗯。”

  张阳把一卷书重新放回书架,“我能教的不多,蜀王殿下想要学什么?”

  李恪的神情这才放松了许多,他迟疑问着,“张尚书是答应了?”

  张阳拿过几卷书放入一个包裹中,“我正在考虑。”

  “我想成为一个大将军,像李靖大将军那样。”

  “很难,也许完全不可能。”张阳直接给他一盆冷水。

  “我很勤奋。”

  “这和勤奋没关系,和蜀王殿下的身份有关系。”张阳再是想了片刻,“不过我近日有研究练兵之法,正想要一个实践的结果。”

  “当真?”

  话语简单,一问一答,还真是行伍中的脾性,李恪就是一个兵模子,而且是标兵的那种。

  “请蜀王殿下去准备笔墨,我现在给你写一份,可能写得不全,你可以先去实践一番,若有效果我以后再补充。”

  “好!这就去安排。”

  李恪是皇帝的子嗣,兵权对皇帝来说就是一根高压线,对李恪的未来规划中领兵打仗根本不适合他。

  皇帝非要把他丢在行伍中。

  这孩子从小就在军中历练,他的基础都在军中,想要再让他去学其他的学识很难,错过了最关键的年纪,现在的他就像是个偏科很严重的孩子。

  给媳妇找了几卷关于星象一类的书籍,再给自己寻找关于铸铁相关的书,这是技术需要的。

  古籍孤本倒是不少,实用性较高的藏书反而不多。

第四百二十五章 英雄好汉才会村头树下

  藏库用书更多地是一些有收藏价值的书籍。

  张阳找了好一会儿才找到一篇考工记解,书卷上有记录一些关于铁器的锻造工艺,就算是有,也不过寥寥两三笔带过,根本没细写锻造之法。

  正思索着,见到李恪已经带来的笔墨放在桌案上。

  看他一动不动站着,人虽小也不懂什么礼貌,一身行伍中人特有的严肃。

  看他还算有诚意,作为一个大人不给小孩子帮忙,这要是给媳妇知道了,指不定又会怎么样唠叨。

  “老师,都已经准备好了。”

  张阳盘腿坐下来,“首先我还没答应做你的老师,这一声老师先不要叫。”

  “明白了。”

  张阳先是回忆了一番自己读书时军训的场景,再将具体的步骤写下来。

  看李恪像是一个守卫一直站在门外,张阳搁下笔,“先写到这里,蜀王殿下带一群卫府杀才先去练一段时间,看看会不会有成效。”

  “喏!”李恪双手接过。

  看他一板一眼的模样,张阳嘱咐道:“也不用对我这样毕恭毕敬的,可以和晋王魏王那样唤我一声姐夫就好。”

  “姐夫!”李恪再是朗声道。

  包裹内装着不少书卷,张阳双手提起扛在肩上,“那我就先告辞了。”

  李恪还站在原地,手中这张宣纸上写着的都是歪七扭八的字。

  不得不说这个姐夫的书法实在是让人不敢恭维。

  再是皱眉一看内容,自语道:“这也不是兵法呀。”

  李恪的心情很复杂,还有些失落。

  回到自己的母妃的寝宫,说着藏库见到张阳的事情。

  “母妃,他不让孩儿叫他老师,也不收弟子,说是可以和晋王他们一样唤作姐夫。”

  杨妃很重视自己的这个半大孩子,自恪儿懂事以来,一直都比宫中的其他孩子弱一头,十岁开始到现在便一直住在军中,时常回来看望。

  现在李恪已岁有十三,也到了给他谋求一条正路的时候。

  再过三年便成年。

  比宫中其他孩子弱一头也没什么,只要孩子平安长大便好。

  杨妃低声道:“唤他姐夫也挺好,比做老师好。”

  李恪拿出一卷纸,“而且姐夫在纸上写的这些根本不是兵法,孩儿根本看不懂这些有什么用。”

  儿子一天天想着行军打仗,这正是杨妃所担心的。

  接过这张纸,杨妃也仔细看了起来,“看着确实不是兵法。”

  李恪小声问道:“姐夫根本不想教我。”

  杨妃耐心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擅长的本领,听说张阳的数术水平非常高超,就连现在的李淳风道长也看不出深浅,汝南公主的数术便是他所传授。”

  “孩儿要跟着姐夫学数术吗?”

  “你不用。”杨妃低声道:“就按照张阳吩咐的去办。”

  “孩儿明白了,这便回军中了。”

  杨妃稍稍点头,恪儿懂事是最好,身为他的母妃本就是前隋留下来的人,举目四望当年的亲人也都不在了。

  好在陛下待自己不错,待恪儿也好。

  杨妃低下头思量着,又对一旁的宫女道:“让人不要将此事传出去,也不要打扰公主和骊山县侯。”

  宫女点头回道:“明白。”

  张阳把一包裹的书放在家里,和媳妇吃着午饭,“我打算派出一批外交院的文吏去帮助大安。”

  李玥慢条斯理吃着饭食,“这样也好,夫君吩咐的银钱今天一早便送出去,也在路上了。”

  吃着饭食,注意到媳妇古怪的目光,张阳放下碗筷,“为何这般看着我?”

  李玥皱眉道:“听说最近父皇要做什么决定,夫君都会第一时间站出来反对?”

  媳妇的消息灵通也不奇怪,两位婶婶简直是长安城的万事通。

  “我觉得你父皇有些决定是不对的,现在好不容易平定了西域,打赢了吐蕃这就想着祭祖昭告天下,向上苍慰藉祖先?其实这些事情也只是完成了一半,你父皇急功近利了。”

  “以前夫君对付那些文吏好歹有父皇可以照拂。”说到这里李玥又是叹道:“还以为夫君会更向着父皇一些,没想到近日种种……夫君得罪了朝中武将,得罪了文臣,还得罪父皇。”

  有些忧愁,李玥小声道:“能得罪的都得罪了,以后咱们家怕是没有帮手了。”

  吃完碗里的饭食,看她一脸纠结,张阳又道:“有呀,河间郡王。”

  李玥一手撑着下巴,“河间郡王手中早已没有兵权,在军中的威望早已不如当年,不然在护送棉花的事情上怎么可能让程咬金大将军帮忙,更何况把前景更好的棉花份子的一部分与程大将军家中的红烧肉份子互换。”

  婶婶收拾着碗筷,小武吃完饭食和小熊玩着藤球。

  媳妇的话也不是没有道理,她总是可以从一些意想不到的角度上发现问题的所在。

  以河间郡王现在的身份,想要一支足够多的兵马来护送棉花,显然是不够的。

  联合了程咬金大将军后,人手堪堪够用。

  张阳揣着手又道:“还有郑公。”

  李玥又道:“郑公向来行事独来独往,外面都在传夫君会是第二个魏征,甚至比之有过之无不及。”

  “原来外界对我的赞誉这么高。”

  李玥伸手捶打着夫君的肩膀,“还说笑。”

  忍受着媳妇有些无力的拳头,张阳笑道:“我们还有一整个外交院和礼部。”

  “外交院自成立到现在才过两年,虽说已经有了规模,可在朝中众多大臣眼中,外交院的官吏还是比不过六部其他的尚书与侍郎,终究是外置的官衙。”

  张阳揽着她的肩膀,“媳妇啊,你知道我最大的依仗是什么吗?”

  先是眨了眨眼,李玥小声道:“是什么?”

  “只要我在朝中越是被孤立,没有拉帮结派的势力,那便是我们家自保的根本,如若我一手掌握大权,还有万贯家产,一手握着权力一手拿着钱财,以你父皇那恶毒的性格,他会怎么看我?”

  李玥原本忧虑的眉眼这才舒缓很多,“父皇一定会想尽办法来对付夫君,或者让夫君早点人头落地。”

  “老师说过以后不论怎么样,这辈子都不要执掌兵权,以你父皇的性格来看,老师才是真正有远见的人呐,幸好参悟的早,不然怕一失足成千古恨。”

  “那咱们要是被别人对付了怎么办?”

  “我们拿骊山的家产做要挟,你父皇要是不帮忙,我就一把火烧了我们的工厂。”

  小熊一头将藤球顶到了院子外,小武快步跑出去捡回来。

  李玥一脸的认真,“要是真的有人要对付我们家,就用炸药把他们家都给掀了。”

  知道了火药的用途,并且掌握了使用方法之后,媳妇的想象力越来越丰富了,不满足于当初炸房子玩,现在都能想到用火药去炸人。

  嗯……确实是个不小的进步。

  外交院的改制也正式开始了,这件事由张大象主持。

  原本外交院的行事方式都是各自带各自的人手,现在不同了需要将人员细分

  三个侍郎还是按照原本的方式。

  许敬宗,张大象,张大素各自负责自己的事情。

  情报,居中调度,翻译归类分析形势。

  这些就是外交院要做的事情。

  徐孝德也离开了东宫,李承乾感觉东宫空荡荡地,在赵节的陪同下,时常会出来走一走。

  此刻的外交院门口聚集了不少人,一队队官吏正在按照次序分批进入。

  李承乾看着这一幕心中思量,其实外交院的事情朝中六部拿出来一些人手可以完成。

  自外交院成立以来,立功不少。

  当初张阳身在一个破落的礼部,时过境迁一晃眼现在的礼部在六部之中也不比户部,兵部差。

  外交院对消息的来源和形势的判断非常地准确,这也是父皇看重的地方。

  多看了一眼,李承乾走向朱雀大街的另外一边。

  按照张阳的计划,将事情做完整才能够让父皇打消疑虑。

  而这个时候去向苏亶道歉,太子和文臣之间和解,在外人看来这就是一桩美谈,能够体现作为太子的歉然与豁达。

  更能够让父皇觉得来往苏家只是因为官学开办的事宜。

  来到苏亶府邸门口,李承乾站在门外许久,脑海中再次回想起当初张阳的嘱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