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岳父是李世民 第400章

作者:张围

  “还是帮我挣钱。”

  “那可以,小人一定帮忙。”

  看他脸上又有笑容了,张阳这才离开。

  走向村口的时候,张阳心中有一种生疏的感觉,当初三人一起开店的时候,大家还能说说笑笑。

  现在丁溜面对自己毕恭毕敬,生怕有所怠慢。

  这种疏离感很不舒服。

  倒是何必不在意,还是老样子。

  权势能够压垮普通人,张阳低声道:“媳妇,我们现在是不是权贵了?”

  李玥看着点头,“夫君是县侯已入中书省,我们家这般门第不是权贵又是什么,而且是长安城权贵中最有钱的那一类。”

  知道夫君对权贵总有偏见,李玥牵起他的手笑道:“我们的家底是自己挣的,夫君的权力也都是争取来的,夫君有志向而且这条路很难走,不论是眼下的家底还是儒家的势力,这都是我们正需要的。”

  握紧媳妇的手,张阳释然地笑着,“对,我们问心无愧。”

  李玥眼神中带着一些小幸福。

  小武带着小熊回来了,小熊累得爬到了车辕上便不想动了。

  李玥扶着小武坐上马车。

  一家子这才回家。

  “夫君,听郑公的夫人说过夫君打听一个叫裴行俭的孩子?”

  张阳点头,“之前去郑公家里的时候我说起过,有消息了?”

  “有消息了,说是这个孩子才十四与青雀一般大,颇有才学。”

  “我明白了。”

  “夫君问这个孩子做什么?”

  “以前有个道士和我说这孩子是一个可造之才,将来招入村子,让他跟着上官仪学学治理。”

  狐疑地看了一眼夫君,李玥不再多问。

  回到家中,小武照理给小熊梳洗,它很听话从来不会反抗。

  张阳一边念着,李玥一边书写着。

  “翻译,协调,外事,礼仪,驻边……”

  两位婶婶看到夫妻俩相得益彰的一幕也是笑着,感受着这份家庭和睦。

  写完一大段,李玥好奇道:“这就是以后外交院需要细分的职能吗?”

  “我想过很多时候都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其实两国开战之时往往先有外交,才有开战事宜,外交院要为此走在最前面。”

  李玥点头继续书写。

  “之前我们没有人手,所以我也不好分配具体事宜,还要将其细化,并且还要提高我们的人手素质,加强各方面的培训,从最基础的学识开始慢慢教会他们。”

  对外交院的规划在纸上写完,夫妻俩核对着一条条的规划。

  李玥捧着茶杯讲道:“很少会有朝中重臣让自己的妻子参与政事。”

  “自家关着门的事情又不会让外人知道。”

  李玥抬首又道:“我觉得我都可以做这个礼部尚书了。”

  张阳又改了几笔,又道:“夫人何出此言呐。”

  “因为夫君任职礼部尚书以来,一直是撒手不管的态度。”

  “你开始对我的工作态度有意见了。”

  “谁也不想自己的丈夫成为被朝堂议论的对象。”李玥的话语带着一些委屈和不服气。

  别看她平时不出门,只是在家中看书,朝中发生的事情她都一清二楚。

  有两位婶婶打听消息,就连礼部都还不知道的事情,两位婶婶就先知晓。

  皇后手头上的人还真是厉害,不论是身手又或者办事能力和情报来源,都很可靠。

  对两位婶婶的过去,就连李玥自己都不清楚,只是听婶婶们说过一些只言片语。

  宫里有这般身手的宫女本就不多,而这两位也是当年跟着一位女将军打过仗的。

  大唐一朝女将不多,也不是没有怀疑过红拂女和李秀宁。

  这长安城内的传说很多,有些人一直都是只闻其声不见其人。

  涉及朝中秘辛,就算是问这两位婶婶,她们也不会多说半个字。

  就算事情再离奇也和自己没什么关系,抱着好好经营以后生活的念头,还有也一个孩子要出生。

  还要为将来的事情打拼。

  贞观八年六月的最后两天,许敬宗将阿达兰的家眷也都派人送往高昌。

  自他进入高昌以来,他的家眷一直都在长安城。

  以前多少有些人质的意思,现在高昌已经交到了天可汗手中,大唐的官兵也进入了高昌城。

  而阿达兰也成了高昌城的一位将领,他依旧号令当初的高昌奴隶。

  而高昌的实际控制权也落到了天可汗手中,李世民很爽快地给了这个高昌守备将军正式的名分,从此他便是大唐的将领。

  没了互相约束,许敬宗也愿意做一件好事。

  张大象带着一队队官吏离开长安城,他们将要去吐蕃。

  许敬宗看着远行的人问着,“都安排好了吗?”

  张大象躲避着有些毒辣的阳光,站在城门下摇着袖子给自己驱散热意,“都已经安排好了,他们先跟着大军进入吐蕃地界慢慢适应高原,放心都是年轻官吏,年纪大的也不敢让他们去高原。”

  俩人来到城门边的酒肆坐下歇息片刻。

  许敬宗要了一壶酒一碟羊肉,“最近羊肉的价格真是越来越便宜了。”

  酒肆伙计解释道:“听说长安城有人包了一千顷地的草场,养的羊非常多,这才让城里的羊肉价格也越来越便宜。”

  伙计的话俩人没有在意,张大象长出一口气,舒展着腰背讲着,“吐蕃的事情总算是忙完了,现在就等着松赞干布给回复。”

  城外人来人往,这些天来长安城的人众多,因为今天过了午时便是科举明经科试。

  “听说你弟弟也在这一次科举考试中,就不去看看吗?”

  张大象摇头,“本想着大安可以在东宫安安稳稳,这孩子非要离开东宫心中有抱负拦不住给他,也不想去看。”

  看张大象嘴上说着不想看,可他言语中带着烦忧,许敬宗笑着也没多言。

  长安城内,此刻国子监旁的枢院有不少人。

  张阳看着张大安,“大素去吐蕃了,大象兄要忙着吐蕃的事宜,今日怕是不能来见你,我便来看看。”

  张大安躬身行礼,“劳兄长担心了。”

  看了眼这次参加考试的人,年轻的只有十六七岁,年迈的有五十岁有余,年龄差距很大。

  这一次参加科举仅有一千余人,比之预想的要少很多。

  不过这也是自武德以来最隆重的一次了。

  李世民想要开科举,这个开头必须要开好了。

  排队的学子中还是衣着华贵的勋贵子弟占多数。

  再看大安,张阳笑道:“你先入考场,我在外面等你。”

  要进入考场的队伍很长,周围站了不少官兵。

  李世民算是给自己的科举开了一个好头,首先皇帝要有决心,看看天可汗现在的德行。

  张阳在路边坐下来长叹一口气,逮着皇帝追着奶,确实心累。

第三百九十四章 科举名册

  大唐要富强,做皇帝的也需要有野心,经济离不开发展。

  锣声响起的时候,考试正式开始了。

  国子监附近的街道一直都比较热闹,因为科举的开展,街道两旁站满了商贩。

  在这里人间的烟火气尽在眼底,有商贩叫卖着自己的货物,还有人在大声地讨价还价,吵闹声不断。

  找个僻静墙角,这里看着也比较干净,坐下来正好可以看会儿书。

  刚坐下就有一个商贩推着车过来,看到眼前这个青年穿着华贵,也很斯文的模样。

  这商贩先是犹豫,只是片刻后他笑着露出一嘴黄牙,“小兄弟,挪个地方。”

  张阳站起身往旁边站了站。

  那商贩低头见张阳手里拿着书卷便问道:“小兄弟这是来参加科举的?”

  张阳摇了摇头,没吱声。

  “现在这天可汗好呀,还开了科举这是一件大好事。”这商贩还在低声讲着,“不过看你也是个富贵人家的孩子,也可以读书识字,想我孩子还天天就知道和稀泥玩耍。”

  说着话他长叹一口气,又道:“像你这样的孩子只要想读书就有书读。”

  大叔一边念叨一个饼摊就支起来了。

  张阳依旧默不作声看着手中的书籍,现在大多儒家典籍都是北魏以后留下的,也有许多的孤本找不到了。

  每每经历过战乱,就会有一些典籍毁在了战火中,这也导致知识的延续很容易出现断层。

  和世家作对少不了和他们打交道,这种典籍读起来不仅晦涩难懂,看久了容易犯困。

  张阳仔细翻看着手中的书卷,发现一个人影挡住了阳光,再是抬眼一看,来人正是程处默。

  他一手拿着一只已经烤好的羊腿,另外一只手提着刀。

  还没开口说话他便在一旁坐了下来。

  张阳目光呆滞地看着他吃东西狂野的模样,用刀割下羊腿上的一些肉放入嘴中嚼着。

  注意到目光,程处默撕下一片羊肉,“你也吃点。”

  看了看他满是肥油的手拿着羊肉,张阳皱眉道:“你自己吃吧,我吃过了。”

  他又把羊肉放入口中,一边嚼着他一边讲道:“最近我们找到了一个宝贝。”

  现在程处默倒是低调了不少,他又恢复了程小将军的生活状态,跟在身边的部曲也都不在了。

  可能对他来说这样吃东西的样子还算是斯文吧。

  再看了一眼枢院的考场,张阳好奇道:“什么宝贝?”

  程处默擦了擦嘴,“我们多了一个人手,他是早年期在牢里办事的。”

  收起手中的书卷,张阳皱眉道:“在地牢里做什么?”

  “审讯?一般来说如果正常官吏无法审问官吏,他们会换人接着审问,而他就是那种代替官吏审问的。”

  “刑讯逼供?”

  程处默摇头,“某也这般问过,他说他看不上刑讯逼供那种脏活累活,他更喜欢用言语把一个人逼疯,再让他老实交代。”

  张阳收起书卷点头,“这样的人怎么会落在你手里的?”

  “也怪那人酗酒便被大理寺给赶出来了,没了活计成了闲散,他之前审过一些犯人,我们帮中的人把那些恶棍畜生带去,他一打听就知道了,便寻了过来。”

  程处默一边说着又解释道:“你放心,他根本不知道有某这号人。”

  饼摊传来香味,张阳抬头看了一眼,向这个大叔要了一张饼。

  这大叔之前说了这么多话,也很阔气地又撕了半张,“小兄弟给某让了位置,这便再送半张饼。”

  长安城民风淳朴,但凡男子在街头与人交谈都带着一股好汉之气,为人也爽朗讲道理,谁都以英雄好汉做标榜。

  乱世以来这种民风中带着彪悍,也是当年的各路英雄豪杰带出来的。

  尤其是绿林中人更甚,游侠风重。

  张阳拿着饼重新坐下来吃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