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岳父是李世民 第168章

作者:张围

  看了好一会儿,眼睛也累了。

  张阳放松着自己的眼睛,把马鞭递给李泰,“魏王殿下你来赶马。”

  李泰一挥马鞭,马儿便跑了起来。

  张阳走入马车中疲惫地闭着眼。

  “夫君看这些医书有什么领悟?”李玥低声问道。

  张阳干脆在马车里躺下,头枕在李玥的腿上,“我发现要治病还要从最基础的病历开始了解,术业有专攻,真的好难,所以我放弃,我打算在最短时间内开设一间医馆。”

  看张阳枕在自己的腿上,李玥温柔地笑着,整理他的发髻,“与其说从头开始学医术,不如开设医馆广招名医?用他人的能力来帮助自己。”

  张阳闭着眼点头,“这是唯一的办法,我打算开个外伤的专科医馆,顺便可以借着这机会积累大夫和人脉,有了足够的资源和人脉,才能有更多的保障,我要的不是一两个大夫,我要组建一个医疗团队。”

  李玥揉着张阳的太阳穴,“夫君的想法很不错,想要一群大夫在一起做事并不容易,父皇有太医署,可你建不起一个太医署,绝大多数的大夫都独来独往。”

  张阳闻着李玥身上的味道,“所以我打算和孙神医坐而论道,和他交流一番医术的见解。”

  李玥轻声笑了笑,“投机取巧,留住孙神医用来吸引各路医者,确实是个可行的办法,但孙神医为人古怪,夫君有把握吗?”

  “我有智慧。”张阳低声说道。

  “嗯。”李玥笑着点头,安静地看着张阳闭眼的侧脸,李泰赶着马,马车行驶得很快,也有些颠簸。

  李玥扶着张阳的头,这个时候更希望马车可以走得慢一些。

  马车到了村前,张阳坐起身深吸一口气提了提神。

  生活总是处处有烦恼,开设一个专科的医馆也只是在构思阶段。

  张阳走下马车,“魏王殿下,我有个不情之请。”

  李泰笑道,“有话直说便是。”

  “想请魏王殿下的人去找找孙神医身在何处,就说我要和他坐而论道,聊聊医术见解,我觉得他很感兴趣的。”

  “孙神医的下落不好找,自从他上一次离开长安,杳无音讯,谈何容易。”

  “我可以用岭南的甘蔗熬出一种红糖,也是一种味道很不错的糖。”

  李泰精神一振,“你的事情就是本王的事情!说什么不情之请的。”

  说完李泰踹了一脚身边的护卫,“听到没有,找孙神医。”

  “卑职这就去办。”这护卫被踹得有些狼狈,急急忙忙跑着离开。

  李泰一脸殷勤,“那个红糖会比饴糖好吃吗?”

  张阳点头道,“风味不同。”

  李泰一脸的憧憬,“那可是糖呀,本王一年才吃几次糖,这岭南的蔗糖也不知道怎么样了,什么时候可以运过来,好着急呀。”

  “魏王殿下,能够吃美食的第一要务还是要减肥。”

  “那是自然。”

  在这个年头找人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情,如果可以联系各道官府县衙来一起找,这样才能事半功倍。

  不能只靠李泰去找,群众力量才是最强大的。

  为了让李泰派人去联络各道州府县衙,张阳做了三只黄焖鸡,两只烤鸭。

  李泰一边狼吞虎咽地吃着,“你放心,本王跑一趟中书省,让舅舅帮忙,这件事不难办,只要中书省出面,各道州府都会响应。”

  李泰的舅舅就是赵国公长孙无忌。

  能用的资源就要用起来,李泰是一条很好的人脉。

  又吃下半只烤鸭,李泰舒坦地长叹一口气,还剩下两只黄焖鸡和一只烤鸭,“来人,把余下的两只黄焖鸡和烤鸭送到舅舅府上,趁着热乎赶紧的。”

  “喏!”

  又跑来一个护卫,手脚麻利地把黄焖鸡和烤鸭放入食盒,急匆匆送到长安城。

  李泰低声说着,“也不能白让舅舅帮忙,本王会将蛋糕店的一些份子给舅舅,一来以后可以有个照应,二来舅舅也高兴,这对长孙家来说也有好处。”

  小胖子想得还挺周到。

  “魏王殿下,以前我小看你了。”张阳摇着手中的扇子说着。

  “是吗?”

  “以前我觉得魏王殿下除了会吃,一无是处。”

  “我感觉你在骂人,但我又不好反驳。”李泰洗了洗他的胖脸,又洗了洗手,在护卫的伺候下搬了一张木床过来。

  这小胖子就在木床睡下,睡个半个时辰的午觉,他便起来接着干活。

  身为这里的孩子王,李泰一呼百应,很快就有一大群孩子也跟着李泰一起和泥,为村子的建设贡献一份力量。

  只不过在李泰这里又不是这么的纯粹,孩子们之所以会听李泰的指挥也是因为李泰每天给他们一文钱。

  收买人心这种事李泰已经轻车熟路。

  下午的天空又变得阴沉。

  眼看要下雨,村子的建设只好再次停工。

  张阳和李玥坐上马车回家。

  李玥在小伞的伞面上画着一些花卉,画着牡丹不像牡丹,有些像菊花,擅长理科的媳妇在画画这方面显得有些短板。

  雨水落下,夫妻俩撑着雨伞回家。

  李玥跨过一个个的水洼,哼着小调心情很不错。

  回到家中,李玥调整了她的水轮车图纸,这一次她更加坚定了设计的方向。

  大唐以西的吐蕃,松赞干布也听说了突厥正在发生的事情。

  听着禄东赞的讲述,松赞干布低声说着,“大唐应该不会这么做才对,为何与我之前预想的不一样。”

  禄东赞开口道,“当初与我们谈判的登仕郎,如今已经是礼部侍郎了,似乎大唐天可汗很重用他。”

  说完禄东赞拿出几卷竹简,“赞普,我们的人从长安城搜集到的消息,这都是大唐正在发生的事情,张侍郎进入礼部之后,礼部和以前不一样了。”

  “如何不一样了?”

  “他们说礼部有三个疯子。”

  “疯子?”

  “还有人说现在的礼部很胡闹,早晚会被其他人取缔,那个张阳行事招摇不讲规矩,早晚会大祸临头,他以后也不会是吐蕃的威胁,他这种人在朝堂的时间不会太长,一个幸进的驸马罢了,这都是朝堂上的人所说,多半可靠。”

第一百七十三章 一生不掌兵权

  这个张阳是不是一个威胁还两说,以后可以再多看一段时间。

  松赞干布最忌惮的还是天可汗手中的能人太多了,中原的智慧底蕴不可想象,了解关中文字,读过关中的书籍,他的心里对中原充满了渴望,与中原相比吐蕃有诸多不如。

  甚至在吐蕃能够写文章不多,能识字写字的人更少。

  禄东赞又问道,“赞普,那中原和尚要不要杀了?”

  尽管如今在攻打吐谷浑的过程中很顺利,松赞干布心里没有太多的喜悦,“好好招待,他要去别处也就随着他。”

  禄东赞明白松赞干布的想法,让这个和尚留在这里他也只会浪费食物。

  让唐玄奘能安然无恙离开,对赞普和吐蕃的名声来说很有帮助。

  现在的吐蕃大军已经杀进了戈壁,禄东赞看向远处,“那便是河西走廊的方向,大唐的兵马还在,领军的是一个叫牛进达的人。”

  松赞干布的目光看着东方,“长安到底有多繁华。”

  禄东赞眼神中带着战意,“那是一个非常富裕的地方,有吃不完的粮食也有数不尽的金银。”

  听闻这话,松赞干布笑了笑。

  禄东赞神色有些担忧,“现在突厥的铁勒阿史那杜尔带着高昌王的兵马攻打薛延陀,草原上又会死很多人。”

  不远处还有吐蕃勇士正在打扫着战场,长安是天堂这里就是地狱。

  长安城,李世民很热衷搜罗人才这种事情,当初的秦王府文学馆也是为了广招人才,现在的弘文馆一样。

  杨师道是当年杨雄的后代,再后来落到了王世充手中,之后投奔了李渊。

  李世民低声说着,“回朝有些日子了,可还习惯?”

  杨师道躬身回话道,“臣一切都好。”

  李世民站起身走到他身边,“让你屈尊吏部侍郎却令你与亲眷疏远。”

  “陛下,吏部执掌官员升迁,臣不能因亲眷而谋私,臣理当这么做。”

  杨师道低着头不敢去看李世民的神情。

  “与许国公相处如何?朕知道许国公此人并不平易近人。”

  “回陛下,许国公任吏部尚书,识人看人有独道之处,但凡许国公所任官吏在朝中各部都能有所施展,臣时常虚心求教之。”

  “许国公年迈,朕也该叫他一声舅父,只是他以前犯过错,有些事情朕也摇摆不定。”

  高士廉当年确实犯过错,导致被贬官。

  又被召回入朝,现任职吏部尚书。

  而且高士廉是长孙皇后的舅父,陛下叫一声舅父也是无可厚非。

  听着这些话语,杨师道依旧低头。

  李世民又说着,“朕希望你不要因为许国公上处处掣肘,吏部侍郎的这个位置你暂且屈尊,以后朕会另做打算。”

  “臣在任一日,定忠于其事。”

  “吏部这么多事情要忙,先回去吧。”

  “臣告退。”

  走出兴庆殿,杨师道被陛下的一番话说得心中七上八下,朝中都在议论这一次高士廉要封相了。

  可如今陛下的这番话来看,陛下很在意许国公舅父这个身份。

  看来许国公能否封相终是两说。

  这件事至关重要,陛下不敢轻做决断,因为舅父这个身份也要避嫌。

  张公瑾一直久居家中难得出门,穿好了衣衫之后,他对自己的儿子张大象说着,“大象,老夫那弟子你可以与之结交。”

  张大象闻言蹲下身,背起张公瑾走出家门,“孩儿还是不明白。”

  一路背着张公瑾,张大象朝着东市而去。

  “那小子重情义,将来或许成不了什么大事,却可以给你们一些照拂,大素和大安这两个孩子被你娘宠惯了,没你这般吃过苦,你的两个弟弟混迹朝堂迟早会吃亏。”

  张公瑾放低自己的声音,“老夫与他没有敌意,你生性纯良,如果有一日为父离去了,但凡有难事你可以问他,说不定大难临头之时他可以救你们兄弟三人一命。”

  说是可以坦然离开人世,张公瑾放不下的是自己的三个孩子。

  没给他们最好的庇护,以后的路只能这三个孩子自己走。

  张大象不久之后就会是户部的侍郎,张大素是东台舍人,张大安是太子的庶子。

  张公瑾闭眼深吸一口气,三个孩子都有官位,李世民给的照顾已经很高了,就连房玄龄的孩子,李孝恭的孩子都还没有官位。

  以后的日子不能庇护自己的孩子,李世民给三个孩子都安排了官位。

  可将来的事情有谁说得好。

  张公瑾的心里很清楚,李世民已经变了。

  从登基那一刻起李世民就已经不是当年的秦王了。

  “李神通已经死了,可李神通毕竟是李渊的堂亲更是宗室中人,他的儿子李道彦一定会被起用,你可以与他交好,此人或许也会是执掌兵权之人。”

  张大象点头道,“孩儿明白谨记父亲教诲。”

  张公瑾又低声道,“张阳与公主成婚已久,日子却是清贫,克己修身是个好品质,至少他不会被外因控制,这是你们三兄弟没有的。”

  听着自己的父亲低声说着话,这是父亲久病以来为数不多的出门。

  在朝中也听说过张阳这个人,他在礼部的种种作为朝野都传遍,名声上此人已经狼藉,实在想不明白父亲为何对他有几分欣赏,还愿意亲自上门到访。

  人虽说不在朝上,张公瑾却对朝堂的动向了如指掌,这让张大象又佩服又有些害怕,怕的是父亲对朝中局势的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