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道酬勤:我的武道没有瓶颈 第80章

作者:鸽无常

  不老真意从他体内升腾而起,将他的伤势瞬间修复。

  萎靡的样子一扫而空。

  吴起等人第一次见赵弘明这样的表现,一时惊为天人。

  这得是仙家的手段,才能做到这样的程度了吧?

  “你们都是本王从大梁那边带来的人,是孤在颖郡的立身根本。以后在颖郡,孤定不会亏待你们。”赵弘明用老气横秋的语气说道:“不过你们也看到了,颖郡内部错综复杂,一不小心就会身陷困局。接下来,还需要诸位同心协力才行。”

  这些人对他而言是心腹也不为过,必须要统一好思想。

  在宫里呆了那么多年,一直耳濡目染,攘外必先安内的道理他还是懂的。

  而吴起等人也是聪明人。

  知道他们自从出了大梁城之后,就与赵弘明紧紧绑在到了一起,特别在这个颖郡人生地不熟的地方,更是如此。

  于是,各自抱拳说道:“属下唯殿下马首是瞻,定当精诚团结,风雨共济。”

  常无病担忧道:“殿下,这次虽暂时打退了他们,但后面他们怕是不会善罢甘休,继续为难殿下。”

  赵弘明冷笑道:“眼下本王成功破局,已有了立锥之地,难道后面还要跟他们委曲求全吗?等本王将颖郡摸透,暗中培养好自己的势力,自有收拾他们的手段。”

第112章 吴起献策

  “暗中培养自己的势力?”听到赵弘明这么一说,吴起突然若有所思起来。

  赵弘明看向吴起说道:“吴屯长觉得不妥吗?”

  “殿下是想要怎样的势力,是和武道势力那般吗?”

  吴起知道眼前这位武王殿下武德丰沛,加上在皇家藏武楼学习了那么久,对于武学的学识必定达到了一个很高的高度,足以开宗立派。

  不过在他看来,这个组织的效率还是太低了。

  赵弘明轻轻颔首说道:“本王有这方面的意向。”

  正如吴起所言,他打算在颖郡另起炉灶,建一个属于他的武学势力,为其提供有力的支持。

  思考了一会儿之后,吴起说道:“卑职想问下,殿下可知道如今天下的兵源制度?”

  赵弘明眉头微微一皱,仔细回忆魏国中的兵源制。

  见赵弘明没有马上回答出,吴起主动解释道:“殿下,如今天下沿用的是前周时代的动员兵制,即士兵与武道势力、与农事并不分家。”

  “就拿这边魏国东军来说,大部分都是战士临时动员,其中一部分是农民,一部分是来自武学势力,还有一部分是没有师门的江湖武夫。一旦战争结束,多数的士兵都会回到各自的武学势力、或就此散去,直到下次征召。”

  吴起说完之后,赵弘明才骤然回忆起来。

  如今魏国的确就是用的临时动员兵,这跟他后世所熟知的兵制截然不同。

  每次征战,都是魏王用愿石、金银为酬劳,吸引一些武学势力提供兵源,或者江湖上的闲散武夫、农民为魏国作战。

  见吴起提出这点,赵弘明觉得他肯定有自己的想法,追问道:“不知道吴屯长,有何高见?”

  吴起脸上闪过一丝激动,镇定住心神继续说道:“殿下,下属以为这样的制度太过简陋,一来将不知兵,兵不知将,不利于将官指挥;二来是士兵战斗力良莠不齐,心也不齐。若是顺风之战尚可,可若是遇到艰难之局,极易形成溃兵。”

  “如果想要士兵有战斗力,微臣以为,必须要将沿用前朝的动员兵制改革为募兵制,实现兵农分离、武学势力与士兵分离的政策才可。”

  赵弘明两世为人,经过吴起这么一提醒,他瞬间就反应了过来。

  吴起说的是“精兵战略”,以真正意义上的精锐士兵来代替原来的雇佣兵及动员兵。

  这一点或许放在未来的眼界来看,不足为奇。

  可若放在这个世界来说,简直就是个开天辟地的事。

  最起码,在吴起之前,没有人考虑这样的事。

  历史的惯性太大了。

  大家几百年,上千年下来都是这般做,很难有人能够从中跳出来,而吴起就跳出来了。

  不得不说,他是个人才,还是个大人才。

  赵弘明脸色一沉说道:“吴屯长所言的,孤是否可理解为‘精兵之策’?”

  精兵?!

  吴起心中骇喜。

  他知道武王殿下听懂了他的想法,一言中的。

  早在上次见到赵弘明大方神威之后,他就觉得五皇子赵弘明乃是人中之龙。

  但是,他没有想到的是,赵弘明不仅是在武学上有极大的天赋,在兵法上也有很大的智慧。

  吴起自认飘零半生,只是未逢明主罢了。

  今日遇到了懂他之人,恨不得要洒泪当场。

  吴起激动地说道:“正如殿下所言,是‘精兵之策’。”

  赵弘明点了点头,赞赏地说道:“孤觉得,吴屯长当屯长实在有些屈才,有此智慧该拜为大将军。”

  听到这话,吴起噗通一声跪在了地上,忙说道:“殿下折煞下官,起何德何能可得将军之位?”

  “吴屯长有些过谦了。”赵弘明走上前说道:“吴屯长都能想得如此之远,想前人之未所想,实在令人惊叹不已。”

  跪在地上的吴起听到这话,身子都忍不住颤抖了一下。

  赵弘明主动将吴起扶起道:“吴屯长所设想的确是好的,有了这么一支强军,本王怕是能横扫六合。不过,眼下却有些问题。”

  “望殿下赐教。”

  赵弘明回忆上辈子一些兵道常识说道:“要建这样的一支专业军队,那么这些士卒必然是要脱产的,那么我们眼下在颖郡粮从何来,钱财从何来,愿石又从何来?”

  “如果孤没有记错的话,之前父皇是允许的这些边地留一半愿石,现在颖郡几乎都被这些武学势力所把控,所以落在本王手里的愿石,其实寥寥无几。”

  “不仅如此,既然要精兵,那么兵卒必然是要训练的,可本王现在只有这王府一亩三分地,又如何在这些武学势力的眼皮底下练兵呢?”

  对于现状,吴起不是没有想过,但他还没有特别好的破解之法,沉默了下来。

  赵弘明笑着看向他说道:“所以本王可以在外创建一个武学势力,用这个武学势力来建兵、练兵。另外既然精兵,那么就要全武夫才是。至于那些农夫,就让他们安然生产便可。”

  吴起疑惑道:“那就如殿下所言,钱粮、愿石、武夫都从何而来呢?”

  赵弘明哈哈笑道:“本王在来时曾听闻,这颖郡里面经过父皇之前的调动,足足过来近百家武学势力。”

  在场的几人听到赵弘明这般说,都面面相觑,不甚明了。

  就在他们疑惑的时候,赵弘明开阖的嘴唇吐出森然的话语:“经过这么长时间,这些武学势力都已经积攒了不少底蕴。秋天快要到了,熟了的麦子,要尽快收割掉才对啊。”

  赵弘明最后一个字落下,一股杀意从他身上向四周扩散而去,仿佛大殿上的温度都好似降了好几度。

  “高延士,本王让你打听的事,可别忘了。如今已经过去了三日了,王府中的束缚本王也扫除了,你也该早点动起来才是。”

  赵弘明看了眼高延士,后者被盯的打了一个激灵,意识到自己做的事重要性,忙恭敬地说道:“奴明日一早就出去打听消息,会将颖郡上下事无巨细的汇报殿下。”

第113章 收拢人手,前期调查开始!

  鹿陵城外,一大群流民经过长途跋涉终于走到了鹿陵城的郊野。

  此时他们已经能看到鹿陵城的崭新的城墙。

  到了这个陌生之地,接下来不知道会面临什么,他们都要尽可能的节省体力。

  所以流民当中,哪怕到了他们的目的地,也没有人欢呼,没有人大喊大叫。

  “妹妹,我们到鹿陵了。”

  人群中,一个少年杵着直直的“拐棍”暂做停歇,他手里牵着一个瘦得不成人形的小女孩。

  后者手里拎着一个缺了口的瓦罐,走起路来摇摇晃晃,脸都已经出现了浮肿。

  女孩努力让自己露出一个笑脸,说道:“真的吗?那太好了,我们现在有活路了吗?”

  “再坚持坚持,一定会有的。”少年打气道。

  “嗯。”

  不过百里的路程,他们整整走了两天。

  路上,又有很多人陆续倒下。

  但是兄妹两人一路都坚持了下来。

  “我们走!”

  少年重新拉起小女孩的手,女孩体内突然又像是涌出了许多力气,迈起沉重的腿朝前走去。

  在鹿陵不远处的,有些穿着道袍的道士守在好几处,他们的面前则架着一口口大锅。

  柴火烧着,里面正熬着白粥。

  虽然只有白色的粥水,但无疑让这些人心中升起了生的希望。

  无数人冲着粥棚涌去。

  “莫急莫急,排好队,都有份。”

  在这些道士身前,有魁梧的武夫控制着场面秩序,尽可能让这些流民尽可能排成一队。

  “妹妹,我们先去喝一碗粥汤。”少年又想到什么,环视一下周围,见他们离道士没有多远,于是说道:“你就坐在这儿,不要动,我去排队。等我。”

  小女孩乖乖的坐在地上,轻轻点头:“嗯。”

  少年杵着剑快步走了过去,在众人身后老实排起了队。

  有人打了一碗粥后,重新排队,被看守识破,给像是丢鸡仔一样给丢了出去。

  他们一路跋山涉水,体力有限。

  见到这一幕,在此之后倒是没有人敢闹事。

  很快,少年拿着一个缺了口的瓦罐给端了出去。

  施粥的道士,笑眯眯的用竹筒打了些粥汤出来,倒在他的瓦罐之中。

  少年一看,不过就这么一些,哀求道:“这位道长,能不能多给一点,我们兄妹两个人……”

  道士摆了摆手说道:“你多要一点,他多要一点,后面的人也都没有了。你若还要想要喝粥的话,等我们施粥结束,跟我们一同回门里,我们的门主心怀慈悲,你过去的话,也能搞到一口。”

  少年低着头看着手里的瓦罐,没有吱声。

  倒是身后的一些流民嚷嚷着说道:“我可以去吗?我可以去吗?”

  “当然可以,至少愿意去的都可以去,若不是不愿意去的,可以在此待着,我们后面还会在此地施粥。”

  “太好了,太好了。我们有活路了。”

  听到道士的回复,甚至有人喜极而泣,知道这就是他们找的活路。

  少年没有多言,闷着头端着瓦罐汤,重新回到了小女孩的身边。

  “妹妹,快来喝粥。”

  少年将瓦罐凑到了小女孩的嘴边,小女孩没有任何犹豫,顿顿的就喝了一大口。

  这所谓的粥,只有白色粥水,一粒粥米都未见得。

  不过数日未曾没怎么进食的小女孩,觉得这粥汤无比的香甜。

  一旁的少年,忍不住吞了吞口水。

  小女孩像是记得了什么,留了最后一口没有喝下。

  “哥,我喝饱了。”

  少年也没有推脱,最后一口粥汤,被他一饮而尽。

  他还是很舍不得的,把头埋进了缺了口的瓦罐中,伸出舌头将里面都舔了一遍方才罢休。

  “哥,身边的很多人都在说,他们都要去那个上仙门,听说去了就有吃的,咱们什么时候去?”小女孩开口道。

  少年沉默了一会儿说道:“我们进城,不去上仙门。”

  “啊,为什么?”

  “你别问那么多,相信你哥哥便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