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道酬勤:我的武道没有瓶颈 第302章

作者:鸽无常

  同一时间,在覆灭的齐楚盟军之后,在接下来对齐、楚的行动,魏国的朝堂上展开了一场激烈的讨论。

  赵弘明端坐在龙椅上,他的目光在群臣中扫过,最后落在了丞相李俚以及的中书右丞萧伯龄的身上。

  “两位丞相。”赵弘明缓缓开口,“你觉得我们接下来,针对齐、楚两国,应该如何?”

  中书右丞萧伯龄上前一步,恭敬地回答道:“陛下,如今我大军携大胜之威,正所谓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臣以为我们此时更应该派大军直奔齐国国度,免得夜长梦多。”

  “臣附议。齐、楚两国,齐国如今的国力衰弱,并且地势平坦,易攻难守,攻齐比攻楚,对我大魏而言更加有利和容易。”

  “臣附议。”

  “臣附议……”

  一时间,顿时有许多的官员纷纷站了出来,表示赞同。

  见此,赵弘明也已经心中有数。

  他沉吟了一会儿开口道:“不过大军还需准备一番才可,在那之前倒是可以派名使者出使齐国,激怒齐王,让我大魏更加师出有名。”

  “陛下英名。”

  经过几番讨论之后,赵弘明随即下令派遣使者前往齐国。

  然而当魏国的使者抵挡齐国后,顿时让齐国变得紧张无比。

  齐宣王端坐在龙椅上,面色阴沉,心中忐忑不安。

  他深知魏国强大,对于之前的战败和联盟破裂,他怕魏国使者此番前来是兴师问罪。

  于是在一番权衡利弊之后,齐宣王咬紧了牙关,下令拒绝了魏使的访问。

  等齐宣王拒绝魏使后,赵弘明确实得意大笑,对群臣说道:“齐国既然拒绝了我们的使者,那就说明他们心中有鬼,对我大魏心有想法,传朕旨意,命吴起、岑修率领魏军伐齐!”

  群臣齐声应诺,魏国迅速调集大军,准备伐齐。

  而齐王在得知魏国出兵的消息后,也慌忙筹集了二十万大军,集结于西部以迎击魏军。

  但是,让齐国上下都没有想到的是,魏军却并没有按照齐军的预料从西部进攻。

  吴起和岑修考虑到齐国的派军布置,率领的魏军避开了齐军西部的主力,由原来的齐国北部南下直奔齐都。

  齐国西部只留下了小部分的军队佯攻。

  这一突如其来的变故让齐军措手不及,他们根本无法抵挡。

  在魏军的猛攻之下,齐军很快就土崩瓦解了。

  齐王建眼看着自己的军队败退,加上没有玄天府相助,根本无力回天,只得选择出城投降。

  他带领着残存的臣子来到魏军大营前跪拜在地,最后被吴起和岑修押解回了魏国大梁城。

  齐国正式灭亡。

  赵弘明在大梁城接受了齐宣王的投降,得到了齐国的传国玉玺,并将齐宣王软禁在了大梁城外。

  次年,魏国在覆灭齐国之后,赵弘明发动五十万大军正式攻楚。

  楚国位于天下之南,与齐国不同,地势多有丘陵大山,攻打并非易事。

  加上楚国地大物博,吴起统领的魏国大军与楚军已经相持了近一年的时间。

  这一年里,双方你来我往,展开了无数次的激战,魏国也只能一点点推进,打开局面。

  不过无论是赵弘明,还是吴起,乃至朝堂上的诸位官员,都深知楚国眼下的处境堪忧。

  接连战败后,已经损失了不少的兵力,加上赤河宫主的陨落。

  失去了楚国唯一的造化境武夫这张王牌之后,在魏国眼中已经不成威胁。

  终于,在次年的春天,吴起抓住了楚军的破绽。

  他利用地形和兵力上的优势,再次对楚军发起了猛烈的攻击。

  楚军虽然顽强抵抗,但在魏军的猛攻之下,还是节节败退,一直长驱直入,抵达了楚都郢都,楚军彻底崩溃了。

  吴起率领着魏军进入了郢都周围,到处都是逃散的百姓和丢弃的兵器。

  由于郢都有国运大阵的护佑,吴起一时无法攻下。

  便将六十万大军分出一部分,将郢都团团围住,另分出一部分,不断在楚国攻城略地,削减其国运。

  又过了半年之后,郢都中已经弹尽粮绝。

  加上楚国的城邑在不断的丢失,国运已经变得淡薄无比。

  郢都被攻破已经是早晚的事。

  郢都中的楚王已经心生绝望,不堪其耻辱,最后在郢都选择了自焚而死。

  那一日傍晚,郢都中燃烧起熊熊烈焰,火光将半边的天色都染红。

  等这火光褪去之后,笼罩在郢都上的国运彻底消失。

  魏军无比顺利的攻入了郢都之中。

  经过半年的围困,在城中还活着的居民都变得瘦骨嶙峋,狼狈不堪。

  很多街上都有皑皑白骨,以及被啃食的痕迹。

  吴起对此并没有任何怜悯之情,他径直进入楚国皇宫中,搜到楚国的传国玉玺之后便回到了大梁,叫此物交到了赵弘明的手上。

  至此,楚国覆灭。

  过连年的征战,魏国终于将天下诸国纳入囊中,实现了前所未有的统一。

  一统天下的魏国乾清宫此时已经焕然一新。

  书房中,赵弘明端坐在侧,心情显得很好。

  “陛下。”守候在赵弘明身旁的高延士小心翼翼地禀报道:“各国旧君按您的旨意,如今都还软禁在大梁城外。请问陛下以后打算如何处置?”

  赵弘明微微皱眉,沉思片刻后缓缓开口:“这些亡国之君,曾经也是一方霸主,留着他们还能彰显我大魏国风。但如今,五国具已覆灭,再继续留着他们并无任何用处,反而会成为那些复古势力的说辞。”

  高延士心中一凛,他明白赵弘明话中的意思:“那陛下的意思是……”

  他想了想还是,试探着问了一句。

  “赐死吧。”赵弘明淡淡地说出这三个字,仿佛只是在谈论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不过,要做得隐秘些,不要引起不必要的骚动。”

  “是,陛下。”高延士躬身领命,随后退了下去。

  不久之后,那些曾经不可一世的亡国之君们,在大梁城外多数身体都有些羸弱,最后都是得了一场风寒便是一命呜呼了。

  在他们身边的一些侍卫大臣们,也都悄无声息地消失。

  他们的死,没有引起任何波澜,就像是一颗颗小石子投入湖中,只激起了一圈圈微不足道的涟漪。

  五国后裔在赵弘明有意无意下,被他斩草除根,彻底死绝。

第298章 四海归一,凝练天下气运

  “都处理完了吧?”

  御书房中,赵弘明见高延士走了进来,抬头问道。

  高延士躬身说道:“回禀陛下,都处理完了。韩王、赵王和齐王是染风寒而死,他们的太子及后裔则悲痛万分,不愿苟活,跟着他们的先王自缢了。”

  “都是有骨气的人啊。”赵弘明一边批阅着手里的奏折,一边头也不抬的说道:“这些人到底都是一国之君,理当厚葬。在大梁外选一块风水宝地吧。”

  “是,陛下。”

  “等这些先王陵墓建好,再从原来五国的贵族中迁一些贵族过来,让他们世代守陵。”赵弘明批阅完一份奏章,放了下来:“具体要迁动哪些贵族,你去找两位丞相商量。”

  在一统五国之后,赵弘明深知五国贵族势力根深蒂固,若不严加防范,这些旧贵族很可能会依托宗族势力“死灰复燃”,对他大魏的统治构成威胁。

  因此,他必须削弱分化这些贵族势力。

  守陵就是一个很好的手段。

  如今将各个末代王陵放在大梁城外,他就可以下令强迫五国贵族迁徙到大梁。

  这样一来,就能将贵族们从他们的家族和封地中剥离出来,让他们失去原有的势力和影响力。

  同时,还能将这些贵族被置于朝廷的严密监视之下,避免有异心。

  至于那些不愿或不能前往大梁的贵族,赵弘明则会将他们迁徙到边远地区。

  这些地区大多环境恶劣、资源匮乏,那些诸国贵族估计也掀不起什么风浪。

  高延士跟在赵弘明身边多年,深谙朝堂上的一些政治规则,知晓赵弘明的打算,连忙低头称是。

  不用多说,便去处置起来。

  后续发展也如赵弘明所预料的那样,这些措施的实施对五国贵族势力造成了巨大的打击。

  他们被迫离开了自己的家族和封地,失去了原有的势力和地位,许多贵族对此深感不满和无奈,但也无力改变现状。

  赵弘明这一系列的手段,成功地分化了五国贵族势力。

  随着时间的推移,五国贵族的反抗意识必然会逐渐减弱,魏国后续定然会稳定许多。

  这时,魏国赵氏宗正开始频繁的拜见他。

  自从他一统天下之后,宗正三番五次的觐见,要求扩建宗庙皇陵,并且还说动了太上皇赵佣煦以及一些朝廷大臣,接连劝说。

  赵弘明这才发现,如今魏国赵氏权力不可控的膨胀起来,而这宗庙就是征兆。

  宗正怕是想通过宗庙的形式凝练魏国赵氏,在他身上套上一个道德的枷锁,与魏国赵氏紧紧绑在一起,进一步增加他们宗族之前的影响力。

  不过,赵弘明倒也不是很担心。

  这些在他眼里都是上不得台面的小道。

  如今的魏国赵氏还被国运压制着,族中子弟并没有多少以下犯上的能力,不是朝堂那些文官武将的对手。

  更别说赵弘明还有几百年的寿命,对于这些宗亲来说几乎与“长生”无异,足以压住这些人的蠢蠢欲动。

  话说回来,赵弘明现如今能有这样的局面,也离不开魏国赵氏历代先祖打下的基础。

  若直接拒绝的话,未免有些数典忘祖了。

  综合考虑之下,他并没有在宗庙一事多加阻拦,决定遵从宗正的意思,将魏国赵氏的宗庙进行扩建,以表达对先祖的崇敬之情。

  扩建工程进行得十分浩大,赵弘明亲自监工,尽心尽力。

  经过数月的精心施工,宗庙的面积扩大了一倍,气势恢宏,颇有天下第一宗庙的派头。

  在宗庙扩建完工之后,宗正又遵从祖训将初代王的尸身移至地面,供奉于宗庙之中,享受后代的香火。

  望着宗庙上供奉着的初代王尸身,赵弘明的眉头不由的皱了起来。

  他对一旁的宗正开口问道:“为何将祖宗的尸体从地下搬出来,而不设陵,让祖宗入土为安?”

  “臣也不知。”宗正摇了摇头说道:“这是一条自古以来的祖训,乃是初代王亲自交代,要将他的尸身供奉在宗庙中,不得埋入皇陵。”

  “祖训?”赵弘明心中呢喃。

  他看向宗庙中的初代王的尸身,并没有任何腐烂的迹象。

  不仅如此,他全身上下皮肤竟还有几分红润之色,看上去就像是睡着了一般。

  赵弘明知道初代王身前乃是武胆九品的武夫,一身修为高绝,气血旺盛无比,肉身比一般的凡夫俗子要更加强大。

  但死后这么多年,还能保持这样的状态也是让他有些吃惊。

  联想到当年第一次祭拜的时候出现的场景。

  不知道为什么,赵弘明总有不好的预感。

  时间匆匆,岁月悠悠。

  不知不觉,一年的时间眨眼即过。

  这段时间里,赵弘明在一统五国之后励精图治,梳理政务。

  在与诸多朝着大臣的商讨之后,他最终将天下疆域划分为三十六郡,交由魏国朝堂直接管辖。

  没想到这一举动立刻引起了天下的震动。

  各大武学势力,无论是久负盛名的门派还是隐世高人的家族,都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他们都熟知赵弘明对武学势力的态度,早在魏国没有一统之前,魏国境内的武学势力就已经被收归于朝堂。

  很多武学势力直接因此而分崩离析,彻底消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