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道酬勤:我的武道没有瓶颈 第30章

作者:鸽无常

  无一的心底咯噔了一下。

  被发现了。

  “张彪,够了!”

  就在这时,半空中传来一声断喝。

  一道人影飞掠而来,落在这男子面前。

  “这里不是你们赤河宫,不准乱来。”

  张彪咧嘴,拔掉肩膀上的匕首,信手仍在地上,瓮声瓮气道:“呵呵,知道了,申统领。”

  他走到继阳身侧,掏出一粒丹药塞进他的嘴里,然后运气辅其消化。

  过了会儿,继阳才回复意识,坐在地上喘息。

  申锡山抱拳朝着某处说道:“韩国的盟友,这是赤河宫前来支援的张彪,性格鲁莽,有冒犯之处,还望见谅。”

第42章 大阵破坏,风雨欲来

  对于申锡山,无一他是认识的。

  这是楚君身边的近卫统领,也是个先天境的武夫。

  先前奉到了熊拓之命,袭击了本国的使者,给楚、赵、韩三国伐魏提供了口实。

  当时他们两人也一同参与那一次的截杀。

  用他们专业的杀人素养,迅速在魏国的大梁禁军赶来之前结束了战斗,没有留下尾巴。

  此次在大梁城,他们与申锡山彼此是有合作、分工。

  无一没有马上的现身,呆了一会儿后,确定没有埋伏才从暗处走了出来。

  他一脸阴沉的质问道:“不知道申头领是什么意思?”

  申锡山脸不红心不跳地说道:“张彪过来找你们都是他的个人之举,我刚知道后马上就赶来过来。好在他也是知道轻重,不会下死手。”

  无一浑然没有相信他的鬼话。

  这个接头地点只有他们两方知道,这个叫张彪的能赶过来,一定是暗中得到了他的授意,否则的话怎么这么准确无误的在这个时间、这个地点碰上。

  不过,他也没有戳破。

  双方正是盟友的关系,有些事还需要合作,现在还不是彼此相向为戈的时候。

  无一警惕的望着申锡山和张彪两人,防范着走到了继阳的身侧,将他小心扶起。

  哪怕继阳刚吃完药,但此时仍旧是脸色惨白,鼻中还在流着温热的鲜血。

  刚才张彪的那一掌,明显是用了暗劲,并不是表面看起来的那么简单。

  怕是要修养一阵子才能恢复。

  “申头领约我们来,也不是要看我们两人的笑话吧?”无一眯着眼睛寒声道。

  申锡山点了点头说道:“楚君有消息,希望等他们初战的时候你们再动手。此事已经跟你们的韩王及宗门说好了,你们也可以向其求证。”

  无一不是很懂兵法,不过隐约之间还是能够猜出楚君熊拓的打算。

  武夫比之凡人固然强大,但诸国军中武夫也不过占了一二之数,绝大部分还只是身披草甲的凡夫俗子。

  这些人就只能打个顺风仗,一旦有个风吹草动,就会产生动摇。

  所以两军交战,最重要的便是军心。

  楚君熊拓想要在首次交锋的时候,让他们的祸乱后方,以动摇魏国的士气。

  再配合赤河宫的行动,扩大战果。

  无一面无表情地说道:“此事我会跟宗门求证,你们说的初战是什么时候,我们要一个具体的时间。”

  “我得到的消息,预计是七日之后。”

  无一沉吟了一会儿道:“七天时间够我们准备了,如果一切属实,我们会在七日之后动手。”

  “行,那就有劳你们。等你们行动之后,我们也会伺机而动,给魏王一个惊喜。”申锡山爽朗的笑道:“祝两位一切顺利。告辞。”

  说完,申锡山便是转身离去。

  跟在其后的赵彪似有深意地看了两人一眼,跟在申锡山之后,扬长而去。

  “继阳,你没事吧?”

  “我没事。这几天我再搜集一些情报,只要拿到了七星天绝阵的阵眼布局,那么本次的行动便是成了大半。到时候要破坏掉大梁皇宫的护宫阵法,也就轻而易举。”

  “地府和人间那几位刺客前几次没有摸到一些情报吗?”

  “他们都是些蠢货,一个个都想要扬名,都要搞个大事情,真正重要的情报工作却是办的一塌糊涂,别对他们有什么指望。”

  “还有一些时间,我们先回大梁城养伤几日,后面的事慢慢再说。”

  继阳站起身来,吐了一口血沫,脸色不甘道:“妈的,这个世道就是如此现实。楚国国力盛隆,韩国人少国小,仅赤河宫一家就能比整个韩国武学势力加起来都要强上不少,一个先天武夫就如此强势。以后韩国和我们天上人还能不能存在,我看怕是都要两说。”

  无一听完之后,一向乐观的他也不禁沉默了。

  继阳的话提醒了他。

  前不久,他还在韩国都城阳翟还买了一套宅子。

  韩国一亡的话,怕是也不值钱了。

  要是回去没事的话,得把阳翟宅子变卖掉,到楚国的郢都买。

  这样应该会更稳妥一点。

  ……

  乾清宫。

  建安皇帝赵佣煦与诸多大臣朝廷重臣齐聚在一堂,关注楚赵韩三国伐魏一事。

  如雪花一般的前线情报接连送了进来,被众多大臣以及建安皇帝翻阅。

  一些有修炼武学的大臣还好,此时尚还有些精力。

  那些没有修炼武学的,只是凡夫俗子的大臣,则一个个精神萎靡,显然这些天都没有休息好。

  “韩国已从各地调集了大军三十万,目前已临近边境。韩国那位武胆九品的武夫似乎由于寿元将至,并没有随军,韩军最高统帅是武胆二品修为的凌建水。”

  “楚国本次派军七十万,已经到了两国边境,安营扎寨,预计不日开始攻城。暂时没有发现赤河宫宫主的踪迹。”

  “赵国派了四十万大军,率军的是武胆三品的李幕、庞奢。”

  建安皇帝赵佣煦说道:“齐国那边如何了,有动向吗?”

  “齐国大将孙忌已经开始暗中集结兵力了,不过做的比较隐秘,暂时赵国还没有刺探到齐国的动向。”

  兵部尚书于和正说道:“陛下,齐国不会立马动兵,必然赵国之军与我等接触之后,才会有所行动。在那之前还需要冯毅冯将军扛一段时间。我们要重点关注的应在楚国这边。”

  “不错。”赵佣煦显然也认可于和正之言。

  齐国并不会那么好心的帮他们,必定也有自己的利益诉求。

  “正如于爱卿所言,还是要让岑将军无论如何也要顶住楚国的第一波攻势。等东线缓和,冯将军便可支援他,也能喘口气。”

  “是,陛下英名。”

  轰!

  就在这时,皇宫的几处拐角,发生了巨大的响声。

  “怎么回事?”赵佣煦猛然站起,朝着冯大宝质问道。

  冯大宝没有慌乱,平静道:“奴才这就去看看。”

  说完,冯大宝快步跑了出去。

  不一会儿,他火急火燎的赶了回来,跪在地上,急忙道:“陛下,奴才有罪。大梁皇宫的护宫阵法,阵眼被人破坏了!”

  在朝堂中的众多大臣,面面相觑,脸上皆是写满了震惊。

第43章 让太子和诸位皇子转移

  “什么?你再说一遍?”

  听到这个消息,建安皇帝赵佣煦格外震惊,一时间难以置信。

  大梁皇宫中的七星天绝阵,是初代魏王修为尚在、威望尚存的时候,为了保护皇族血裔,穷尽全魏国的阵法师而打造的一个护宫大阵,其范围最大甚至能囊括整个大梁城。

  只要天子坐堂,以国运愿力接引日月星辰之光,开启大阵,就是造化境的武夫也难以攻破。

  是魏国赵氏皇族安危的重要依仗。

  即便这个皇宫护法大阵自从建成之后,从未真正启用过。

  但是事关皇家性命,历代大魏皇帝都没敢松懈对此阵法的维护,每年甚至都会进行优化,改变阵眼的关键位置。

  赵佣煦从来没想过,会出现阵眼被人破坏的情况。

  此事非同小可,其影响不下于异国大军君临大梁城下。

  冯大宝跪在了地上,重复一遍说道:“大梁皇宫的护宫阵法,阵眼被人破坏了!”

  听到这话,原本抱有一丝希望的赵佣煦希望破灭,确定七星天绝阵已经被破坏的事实。

  在经过短暂的失神之后,赵佣煦很快就冷静了下来。

  现在敌方将阵眼破坏的如此干净利索,目标异常之明确,说明敌人已经拿到全部或者部分七星天绝阵的阵眼分布。

  他眼睛一眯,仔细回忆关于七星天绝阵的一些细节。

  赵佣煦依稀还能记得,上一次七星天绝阵阵眼变化是在三年前,而那一次的阵眼变换是交由了殿前司全权负责。

  一定是殿前司有人的泄露了阵眼的位置,不然断不会如此。

  殿前司负责皇家事务,是保护皇宫安全的一支重要力量,是帝王安危的第二道屏障。

  现在阵法出了问题,殿前司也有人起了异心,再加上韩国的诸多刺客近来不断活跃,不断暗杀魏国的皇室成员……

  像是有一双无形之手,在暗中推动,一环接一环,由浅入深。

  经过这么多次的阴谋和破坏,魏国大梁的宫墙之内已经不再安全!

  不仅是建安皇帝赵佣煦想到了这一点,在得到七星天绝阵被破坏这一消息的魏国大臣,纷纷也都很快想到了这一点。

  中书左丞洪道文站出来说道:“陛下,楚、赵、韩三国联盟已经把手伸到了魏国大梁,他们必想要使我魏国后方自乱阵脚,以动摇军心。如今皇宫之中已不再安全,还请陛下前往正一门避难。”

  其他大臣也都陆续站了出来:“陛下,请前往正一门避难。”

  去正一门?!

  不知为何,建安皇帝赵佣煦在诸多大臣的劝谏之下,躁乱的心情逐渐平息下来。

  他看了眼跪伏在地上的冯大宝:“起来吧!现在跪着也无用,赶紧把事情调查清楚,是何人所为?然后安排阵法师去修补阵眼,能修多少是多少。”

  “是,陛下。”冯大宝点头称道:“谢陛下不责之恩,奴才一定将此事查个水落石出。”

  说完后,冯大宝匆匆忙忙地冲了出去。

  赵佣煦环视众多大臣,长出一口气之后,用平静的语气说道:“自魏国开国以来,天子坐明堂,君臣死社稷,没有魏王在国家危难之时离开的皇宫先例明,所以朕也不会走。”

  “陛下,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

  “不必,朕留在皇宫中,一来可以稳定朝堂,不会动摇军心,二来七星天绝阵需要天子为阵法核心启用,朕也能守护大梁子民,朕若走了,就中了敌人之奸计。”

  “陛下!”

  “朕心意已决,不必再说。”

  其他大臣,面面相觑,眉宇之间充满了担忧之色。

  吏部尚书兼太师的张千站出道:“陛下乃魏国天子,遇事自然能逢凶化吉,但诸多的太子皇储等人的安危则难以保证。所以微臣建议,太子和诸多皇子还是要找些隐蔽的安全之地,躲避一下风波。等阵法修好,再将太子和众皇子接回来也不迟。”

  “臣附议。”中书右丞萧伯龄站出来说道。

  “臣附议。”其余大臣紧随萧伯龄之后,纷纷支持该意见。

  继承人的事牵扯到所有人的利益,不敢不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