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道酬勤:我的武道没有瓶颈 第254章

作者:鸽无常

  成襄帝端坐在龙椅上,瞥了一眼那个包裹,心中隐约猜到了什么,脸色微微一变。

  “这是什么?”他沉声问道。

  “这是李幕将军的头颅。”李幕心腹声音颤抖着回答:“他在安泽城战败,自知无颜面对陛下与诸臣,选择了自刎。”

  成襄帝闻言,身形一震,眼中闪过一丝震惊。

  李幕心腹抬头,红着眼说道:“我家将军,绝对没有背叛赵国,望陛下明察秋毫。”

  成襄帝并非是傻子,知道当日乃是冤枉了李幕,可事已至此,他手中也并无多少的权利,能为其做什么。

  片刻后,成襄帝发出长长的叹息,声音中透露出无尽的哀伤:“李幕将军一生为赵国尽忠职守。传令下去,厚葬李幕将军吧。”

  面对失去上党城池的惨重损失,在庞奢党羽的有意控制下,朝堂上下并未引起太大的波澜。

  在众人眼中上党不过是韩国献上的城池,就算失去也没什么好可惜的。

  况且现在还有五座城池在他们赵国的手中,此次二十万赵军也并非是全军覆没,总的来看,并未损失多少。

  许多大臣认为,虽然魏国暂时占据了上风,但赵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仍然有足够的实力与之抗衡。

  庞相府中。

  听说李幕已经自杀的庞奢,不由的放声大笑。

  现在李幕一死,站在其背后的浩然宗主也是陨落,也就是说,以后整个赵国都将是他一家独大了。

  再也没有任何人,任何势力能够挑战他的地位,加上成襄帝也已经被他捏在了手里。

  可以说他就是赵国的无冕之王。

  凭借这一国之资源,他大可做出很多事情,就算长生之道说不定也可以探知一二。

  同时庞奢也看出来,现如今魏国在魏王赵弘明的手中,有渐渐做大的趋势,确是个隐患。

  如今赵国朝堂被他收入手中,那么接下来就要针对魏国,专心对付赵弘明这个独一无二的武夫了。

  铲除这些隐患。

  武胆境的修为,也并不是天下无敌。

  正好魏国的左庄主来毛遂自荐,是个机会。

  庞奢不由的冷笑了两声:“来人备驾。”

  五日后,韩国的都城阳翟外。

  一路奔袭的魏军如同黑色的铁壁般,陈兵在城外,将韩国都城围个水泄不通。

  城墙上,韩国士兵们紧张地注视着城外密密麻麻的魏军,他们的脸上写满了惊恐和不安。

  而在阳翟城的王宫大殿内,气氛同样紧张到了极点。

  韩国的大臣们聚集一堂,七嘴八舌的讨论着。

  大殿宛如一个吵闹的菜市场。

  韩国宣惠帝韩威面露苦涩,焦急的问道:“如今魏国大军压境,我们该如何应对?”

  “我们绝对不能向魏国投降!”有大臣情绪激动地喊道:“阳翟城坚固无比,并有大阵的存在,只要我们坚守不出,魏军就无法攻破我们的城池。只要我们能够坚持住,等待时机,必定能够扭转战局!”

  另一位大臣则冷静地分析道:“我们的军队根本无法与魏军抗衡,死守只能拖延,并不能改变结局。现在唯一的办法就是求和。”

  “你这无耻匹夫,是想要卖国吗?”

  有大臣听到这样求和的提议,不禁破口大骂起来。

  “难道你有什么高明的退敌之策吗?不如说出来,也好让我等无耻匹夫见识一下。我听说魏军一路屠城下来,杀戮甚重,一旦让魏军攻进来,你觉得在座各位还有活命的机会吗?”

  “懦夫!羞于与你为伍。”

  两派大臣各执己见,争论不休。

  韩国宣惠帝韩威看向了申文渊,问道:“申公觉得朕该如何?”

  一直闭目养神的申文渊听到宣惠帝韩威的询问,睁开了双眼。

  此时,他的脸色沉浸如水,看不出来喜悲。

  在他看来,强大的赵国都不是魏军的对手,这般的不堪一击,他们韩国国力远不如赵国,到了这个程度,韩国想要再坚持下去也不可能了。

  申文渊扬了扬头,盯着大殿上的匾额,长长叹出一口气说道:“陛下,投降吧。”

  在他说完这一番话后,大殿彻底沉寂了下来,变得落针可闻。

  众所周知,申文渊在朝堂上的地位很高,他的这一番话,等于就是一锤定音了。

  宣惠帝韩威最后低着头,萎靡道:“明日朕将传位给太子安,投降魏军的事宜,就交给诸位吧。”

  听到韩威的决定,大殿内一片哗然。

  主张死守的大臣们愤然离去,而主张投降的大臣们则松了一口气。

  尽管许多人心中不满和不甘,但他们知道也明白这是当前唯一的出路。

  见此,宣惠帝韩威心中苦笑。

  这些大臣们不知道的是,早在魏军围城之前,掌教吴代天已经暗中带着门中弟子,就已经逃亡去了燕国。

  眼下的韩国连一丝反抗的手段都没有,除了投降别无他路了。

  在阳翟城的城门外大魏营中,赵弘明高坐在大椅上,神态威严。

  他接过韩国使者递过来的请降书,脸上露出了一丝得意的笑容。

  “告诉你们的大王,只要你们安分守己,魏国自然不会亏待你们。”赵弘明高兴地说道。

  韩国使者听后,脸色苍白地低下头去。

  他们知道,从此刻起,韩国已经失去了独立的地位和尊严,成为了魏国的附庸国。

  等到合适的时机,将彻底变成魏国的一部分。

  这已经是心照不宣的事实。

  次日,阳翟城外。

  一场庄重而肃穆的受降仪式正在进行。

  赵弘明端坐在高高的龙驹背上,神态威严。

  在他的身后,则是如今抵达韩都的三十五万魏军。

  大军如同刚从血海中归来,肃穆中透露出浓烈的血腥之气,给他强大的观感。

  旌旗漫漫,迎风招展。

  硕大的“魏”字和“武”字,分列在赵弘明的左右。

  此时,他的面前,新登基的韩王安,率领着韩国的皇室和大臣们肃而立,身穿素衣,静默无言。

  仔细看的话,还能从他们的眼神中看出一丝屈辱和无奈的神色。

  年岁不过十二三岁的韩王安手中托着韩国的传国玉玺,在赵弘明的注视下,缓步走向了魏军一侧。

  他的步伐沉重而缓慢,每走一步,都好似经过了无数的挣扎一般,甚至额头都隐约渗出了细细的汗珠。

  当他走到魏王面前时,他深深地低下头去,将手中的传国玉玺高举过头,高声道:“罪臣今日特向贵国献上韩室之传国玺,愿我国归顺于您的治下,永享太平。”

  赵弘明心神一动。

  胯下龙驹应声走到了韩王安的面前。

  在韩国众臣的注视之下,赵弘明接过韩国的传国玉玺,放在手中打量。

  这枚玉玺采用上等玉石雕刻而成,晶莹剔透,温润如玉。

  形状为方形,四边平直,顶部雕刻着精美的龙形图案,栩栩如生。

  而在玉玺的正面,则雕刻着“于国太平”四个大字,苍劲有力,气势磅礴。

  赵弘明高高举起玉玺,向魏军展示着这个战利品。

  顿时,天地之间响起了魏国士兵的欢呼声,他们的声音震耳欲聋。

  一股无上的气势从魏军身上爆发出来,气势如虹,天上的白云瞬间崩散。

  站在大军面前的诸多韩国臣子、王室无不脸色煞白。

第259章 你们不要消耗朕的仁慈

  赵弘明放下韩国的传国玉玺,身后的众多魏军及刻停止呼声。

  气氛顿时变得有些压抑。

  赵弘明走到韩王安的面前,他居高临下的看向韩王安。

  目光锐利如刀。

  韩王安在他的注视下,不禁感到一阵心悸。

  他深吸一口气,努力平复内心的慌乱,然后向赵弘明深深一礼,大气也不敢出一个。

  赵弘明缓缓开口,用冷漠而威严的语气说道:“以后只要你们安分守己,朕不会亏待你们。”

  韩王安头贴在地上,诚惶诚恐道:“谢陛下。”

  赵弘明扯了扯两根龙驹的触角长须。

  龙驹知晓赵弘明的心意,迈开了四蹄,与韩王安等人擦身而过,朝着韩国的都城阳翟走去。

  韩王安和大臣们紧随其后。

  阳翟城的城门缓缓打开,露出了宽广的城道。

  哗啦啦!

  此时,城外的魏军像是得到了命令一般,齐齐收矛、列盾,跟在赵弘明的身后,开始有序地进入阳翟城。

  士兵们步伐整齐,铠甲在阳光下闪烁着寒光。

  马蹄声、铁甲相撞的声音和士兵们的脚步声交织在一起,回荡在阳翟城的每一个角落。

  阳翟城内的韩国百姓们站在道路两旁,看着这支陌生的魏军,他们的脸上充满了麻木和不安。

  许多人紧紧抱住了自己的孩子和亲人,屏住了呼吸,紧张的防备着。

  身在人群中的韩国武夫,在见到赵弘明这些魏军进城后,则是脸色不一。

  一部分抱着几分看戏的姿态盯着魏军,以及如丧家之犬般的韩国王室和大臣,也有部分脸上都充满了愤恨和不满,更有甚者,狠狠在地上啐了一口痰,看向韩国的朝廷诸臣的眼神,充满了不屑之色。

  但毫无例外的是,在魏军进入城中后,没有人敢放肆。

  前些日子见到的那股热闹气消失得一干二净。

  在吴起等各大将领的命令下,进入城中的魏军开始接管阳翟城中的各处防务,彻底接管这座百年古城。

  赵弘明则带着一队精锐魏武卒,在韩王安和诸多大臣的“邀请”下,继续朝着韩国皇宫的方向走去。

  走过长长的街道后,眼前的视野豁然开朗,韩国庄严肃穆的皇宫呈现在了众人的眼前。

  韩国的四朝老臣申文渊与韩国王室的宗正,携带着其余的大臣和皇子帝姬,早已等候在此。

  王室中的皇子帝姬从来没经历过这样的局面,他们的脸上都充满了紧张神色。

  哪怕他们再傻,他们也知道,在这一刻,以后他们也不会有好日子了。

  倒是四朝老臣申文渊,显得有些云淡风轻。

  他静静地站在一旁,目光坦然。

  赵弘明注意到了申文渊的存在。

  对于此人,在攻韩的时候他就有所耳闻。

  后来根据打听到的多方消息,他知道将韩国上党建割让给赵国,以阻挡魏军的计谋,就是出自他手。

  如果不是自己的实力确实强大,说不定还真一时间拿不下韩国。

  不得不说,这位韩国的重臣的确有几分本事的。

  赵弘明面色一动,走申文渊面前,似笑非笑的问道:“申文渊,朕听闻你是韩国的四朝老臣,如今韩国即将灭亡,你有何感想?”

  申文渊微微抬起头,直视赵弘明的眼睛,平静地回答道:“魏国陛下,臣事韩四世,见证了韩国的兴衰荣辱。如今韩国即将灭亡,臣心中虽有悲痛,却也明白此乃天理循环。臣已尽全力,问心无愧,不亏欠任何一人。此事之后,臣当继续做的的江湖武夫,从哪里来,回哪里去。望魏国陛下不要为难老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