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道酬勤:我的武道没有瓶颈 第184章

作者:鸽无常

  ……

  就在张义带回赵国割让三十城的消息后没有多久,这条消息也迅速传遍了整座天下。

  魏武卒以及吴起之名已经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名声大噪。

  前线的吴起在赵弘明的命令下分批撤回鹿陵,岑修接手了河东三十城的防务。

  大梁,乾清宫。

  大殿之上,建安皇帝赵佣煦端坐在皇位上,开口问道:“关于赵国割让河东三十座城池一事,诸位爱卿怎么看?”

  中书右丞萧伯龄站出说道:“此战乃是赵国不义在先,我们也只不过是自保,得此下场也是赵国咎由自取而已。”

  兵部尚书兼少保于和正、工部尚书陈谋等重要官员纷纷表示赞同。

  赵佣煦继续问道:“那这赵国割让的三十城,朕该如何处理呢?”

  吏部尚书兼太师的张千说道:“此战从头至尾武王出力不小,微臣觉得应该将河东的三十城划归武王的封地。”

  张千注意到继续建安皇帝的表情,加上宫廷中暗中流传的消息,建安皇帝有暗中立五皇子为太子的想法,他果断的投其所好。

  事实上正如他想的那样,建安皇帝在听到这个提议之后,脸色不由露出了些许笑意。

  其余大臣察言观色,紧跟着说道:“臣附议。”

  “臣附议。”

  “好。”建安皇帝大声宣布道:“既然如此,那就拟诏,正式将河东三十城划给武王,岑修将军协助在河东郡部防。”

  冯大宝站出道:“是,陛下。”

  “哈哈……”

  坐在龙椅上的建安皇帝赵佣煦心情很好。

  开疆拓土向来都是大功。

  当位期间发生这样的事,任何一个皇帝怕都要笑醒。

  自家的老五给自己刷了不小的威望啊。

卷四:魏武皇帝

第203章 千里外可驭一屋,也能辖万疆之地了

  坐在龙座上的建安皇帝赵佣煦满面红光。

  魏国在三年前的楚赵韩三国的战事中丢掉了镇南关。

  若不是他“欲擒故纵”,将朝堂中那些不安定因素尽数剔除,现在魏国皇权还能不能在他手中,王令还能不能出大梁真就不好说了。

  这件事让他一直耿耿于怀。

  可惜那些年魏国南方大旱,又有武学势力动乱,国力衰弱,朝堂上下一致认为要韬光养晦,他也只能隐忍。

  哪怕他知道霍家、铸剑山庄、边境守军有不忠之心,他也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断妥协。

  就在他以为这样局势还是要持续一些年岁时,赵弘明闯入他的视野。

  这个不受宠五皇子,平日里不显山不显水。

  却在关键时刻大放异彩,不断给他惊喜。

  此次居然不动用魏朝的力量就能让赵国割让三十城。

  或许赵弘明自己都不知道,这次开疆拓土对于他来说有多重要的意义。

  他这一战,让赵国战败割地,除了扩大了魏国的领土和资源外,更重要的是展示了魏国权威和实力。

  最起码在未来三四年来就算另外五国有所不满,有边境摩擦,也不会再发生类似于三国伐魏的大战役,而疆域的增加同时也可以缓解社会和武学势力、世家的矛盾,稳定朝堂,让他真真正正的韬光养晦。

  至于给他的政治成绩和历史之名反而都显得不那么重要了。

  如此的话他怎么能够不高兴呢?

  至此,朝堂上下都知道了魏国最艰难的时刻已经过去,在接下来的每一天都要走上坡路了。

  建安皇帝赵佣煦在乾清宫与群臣商谈一些国事后,心情大好的散朝。

  这一次他没有跟往常一样选择从殿后离开,而是从皇位上走下后径直走到了乾清宫的大门,然后罕见的从大门走了出去。

  乾清宫坐落在皇宫的东部,占据着皇宫的枢纽位置。

  在乾清宫的庭院之中还有一支卫队在巡逻。

  他们的盔甲闪烁着寒光,表情严肃,不苟言笑,腰间挂着锋利的剑,步伐整齐划一,显得严肃和静穆。

  建安皇帝赵佣煦从乾清宫走出后,身子朝东一转。

  跟在他身后的冯大宝发现建安皇帝所去的方向是东宫,众皇子生活的地方。

  “现住在皇宫中的还有哪些皇子?”赵佣煦一边走着,一边问道。

  冯大宝回答道:“回禀殿下,现在就只有四皇子,七皇子还有八皇子居在皇宫中。”

  赵佣煦沉吟道:“朕记得四皇子已经到了辟府的年纪,只不过华妃一直拦着,让他一个成年皇子一直住在皇宫中有些不合适了,该封王了。”

  冯大宝脸色如常道:“冯将军班师回朝后刚调往北方,陛下这样做会不会让华妃多想?”

  “皇后现在精神也好多了吧?”

  冯大宝愣了一下说道:“回禀陛下,是好一些了。”

  “那就让她回坤宁宫吧。”

  冯大宝知道赵佣煦的想法,低垂着眼帘道:“老奴知道了。”

  “朕这些皇子们,许久没见了,正好去看看他们。”

  建安皇帝经过赵弘明一事后,吸取教训,觉得自己应该多与这些皇子们保持交流,避免与他们情感过于疏离。

  万一有皇子珠玉蒙尘,他可就后悔莫及了。

  建安皇帝赵佣煦先后去了四皇子赵弘礼,七皇子赵弘盛,八皇子赵弘光几人的住所,了解了一下他们平时的生活。

  面对他的突袭,众皇子都惶恐不已。

  尤其是对太子之位有所觊觎的四皇子和七皇子,更是被打了一个措手不及,好在都没有冒出笑话和过失。

  四皇子与七皇子都发现建安帝的异常,不知道建安帝的具体意图,等建安皇帝离开之后都先后行动起来,了解最近朝堂动向。

  “这就是五皇子的住所?”

  建安皇帝站在东五所的门口驻足停留。

  冯大宝说道:“回陛下,正是。”

  建安皇帝走上前,迎面看到上面挂着一个【清风阁】匾额。

  “阁”在大魏中多是类似于楼房的多层建筑的建筑文化意义应是藏书、供神等高雅的文化、宗教活动场所。

  他堂堂一个皇子居然将自己的住所名为阁。

  建安皇帝感慨道:“看来五皇子当时的心性真是寡淡,朕真是对他关注太少,于心有愧啊。”

  冯大宝正欲开口被赵佣煦打断:“走,进去看看吧。”

  走进东五所后,建安皇帝颇为意外。

  他发现里面放着许多绿植,哪怕临近冬季,仍旧一片生机盎然,各方面仍旧收拾得井井有条,一尘不染。

  一般来说,一旦皇子搬出皇宫之后,他的住所哪怕有宫人日常打扫,也会迅速破败下来。

  就在他疑惑的时候,太监王保从房间拿着水洒走了出来,见到站在院中的建安皇帝顿时大吃一惊,急忙走了过来,跪拜道:“奴才参见陛下。”

  冯大宝小声介绍道:“这是武王殿下的贴身太监王保。”

  建安帝好奇道:“这屋子怎么回事?”

  太监王保道:“回禀陛下,这是武王殿下临走之前的交代,让奴才照看。殿下平日喜欢清净,所以奴才就自作主张搬了些绿植进来。”

  听完前因后果之后建安皇帝感叹道:“窥一斑而知全豹。朕这老五千里外可驭一屋,那么将来辖万疆之边也是举重若轻了。”

  跪在地上的太监王保全身剧震,心中更是如惊涛骇浪一般,根本无法停歇。

  建安帝话中之意分明就是想拟定自家殿下为继承人了。

  他身在皇宫中,对外面发生的事一概不知。

  但他知道自家的殿下是极不寻常的。

  以自己殿下的本领,想必又做出了许多惊世骇俗之事。

  “你做得不错。”建安皇帝随口夸奖,在东五所信步走了起来。

  太监王保建安帝赵佣煦的身后陪同。

  一边走着,建安皇帝一边询问赵弘明儿时之事。

  王保也都一一做答。

  他能感觉的出来,建安皇帝是在有意了解赵弘明,在拉近跟他之间的距离。

  在那个瞬间,王保有种错觉,仿佛眼前这个男人不是那个高高在上的帝国掌舵人,而只是一个普通的父亲。

  “你见到父皇去了老五的住所,还停留了两刻之久,出来的时候脸含笑意?”四皇子赵弘礼朝自己的贴身侍卫严身问道。

  贴身侍卫如实说道:“是的,殿下。这都是在下上午的时候亲眼所见,如今下值了,便来立刻告诉殿下。”

  赵弘礼脸色变得更加严肃,再联想到赵弘明在颖郡所做的种种,一股浓郁的危机感瞬间笼罩在他心头。

  再这样下去的话,太子之位怕是要离他越来越远了。

  他不由的情绪变得烦躁。

  “殿下,有陛下圣旨。”

  屋外传来太监的声音,四皇子赵弘礼紧忙走了过去。

  来的是冯大宝身边的传旨太监。

  赵弘礼客气行礼,恭敬道:“儿臣接旨。”

  传旨太监笑意盈盈,摊开圣旨朗读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四皇子才德兼备,端庄稳重,深得朕心。朕思量再三,决定封四皇子为泰王,以示朝廷之恩。自即日起,四皇子暂在大梁辟府,宜勤学修德,以垂范子孙,光大门楣。

  朕命泰王宜承担重任,护卫国家,行王者之道,扬皇家之威。宜谦虚谨慎,勤政爱民,恪守本分。钦此!”

  封泰王了!

  还在大梁辟府,没有封地?

  四皇子赵弘礼的脑子嗡的一下,就好像炸开了一样,没有丝毫的准备。

  父皇这是什么意思?

  到底是让他出局,还是愿意给他太子之位?

  若让他出局,为何不让他在外就藩,若给他太子之位,为什么要给他封王?

  四皇子赵弘礼此时的脑子已经彻底乱了,完全猜不透建安帝的心思。

  “四殿下?!”

  传旨太监见赵弘礼有些走神,轻轻唤了一声。

  赵弘礼如梦似醒,急忙反应过来:“儿臣接旨。”

  送走传旨太监之后,赵弘礼拿着手中的圣旨脸色的表情变得阴晴不定。

  半晌后。

  他开口说道:“来人,替本宫去一趟霍府。本宫想三日后,约霍小姐游湖。”

  “是,殿下。”

  赵弘礼眼神闪动。

  据他所知,这一次颖郡的战事当中,东军那边霍家的损失不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