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将 第633章

作者:起飞的东君

  在吕不韦倒台后,因为秦国彼时正对东方六国攻伐正盛,国力基本都耗在了战争上,那时的秦王政一心想的是如何统一天下,再加上彼时正是他年轻力壮的时候,对于陵墓修建不太上心,对吕不韦为他定下的陵寝修建没怎么变动。

  直到秦国并一宇内,让他从秦王变成了天下人的皇帝。

  六国尽灭,万民俯首。

  地位的陡然攀升,让始皇帝心态膨胀,一挥手就将曾经的秦王陵升格为帝陵。

  一切打回重造,重新设计,重新施工,整个陵墓都要配的上皇帝天下至尊的身份。

  大量的六国战俘和隶臣刑徒,被押送到骊山,日日不休的为皇帝修建这座有史以来最宏伟的陵墓。

  赵佗如今在骊山北麓,看到的就是一座占地极大,非常壮阔宏伟的陵园。

  “禀君侯知晓,地宫下锢三泉,至于极点,所用材料皆为君侯所言三合土,防水效果甚好,再加上各项排水和阻水设施,安全上定然无虞。”

  章邯向赵佗这边通禀帝陵工程的情况。

  赵佗点头,下锢三泉,也就是往地下挖的时候穿过了三层泉水,可谓极深。

  到了这个地方,那就很容易遭受地下水的侵蚀。

  赵佗前几年干少府的时候,弄出了大量三合土,提供给负责施工的将作少府。如今帝陵的地宫材料基本都用的是三合土打造,防水效果很不错。

  因为时间已经到了秦始皇三十七年,整个帝陵工程实际上已经到了尾声,地宫基本弄得差不多了。

  里面防御设施密布,有匠人制作的机关弩矢,一旦有人接近,就会被当场射杀。

  同时大量的水银也被运到彼处,到时候会按照百川江河大海的分布进行灌输,要使得这个地宫能上具天文,下具地理。

  除此外,还有滨海郡县送来的人鱼膏做的烛,点燃之后可以恒久不灭。

  再加上大量的宝器奇珍,将让这个帝陵成为天下最为豪华的陵墓。

  但赵佗觉得这个地宫应该存放更为珍贵的东西。

  他检阅了御史府送来的预备存放在地宫的典籍,眉毛立刻皱了起来。

  都是纸张版本。

  “就这点?”

  “皇帝最爱读书,这么点书怎么够。通禀御史大夫,言天下所有典籍文献,皆要备份送到此处来。除了纸书外,还要弄一个简牍版本,万一皇帝想要看竹简怎么办?”

  面对赵佗的要求,御史大夫冯去疾感觉十分难办。

  天下典籍都要备份进地宫,那是多大的工程量啊?

  纸书还好,他们有印刷术。

  但要做简牍版本,那可不知要累趴下多少人。

  难办,但是又不敢不办。

  镇国侯说的对。

  万一皇帝在地下嫌你书少,想看其他书了,或者是突然不想看纸书了,想看竹简,谁送下去?

  为防万一,当然是全都要准备了。

  赵佗说的这话是政治正确,皇帝听了,都得称赞一声:“镇国侯想的周全,知朕心意。”

  冯去疾只能黑着脸,每天除了处理政务外,就是不停催促手下人天天加班抄书。

  赵佗对此很满意。

  秦始皇的地宫,在原本的历史上,哪怕到了两千多年后依旧没有被挖开,用科学手段探测后,里面的东西保持完好。

  这说明赵佗如今修建的帝陵,将是世界上最好的储藏室。

  所以赵佗要趁着这个机会,将天下所有的古籍文献,什么《连山》《归藏》《黄帝外经》,什么六国史书,诸子百家,尽数塞进去。

  这样哪怕日后华夏大地上再有战乱四起,兵祸连连,使得典籍文献受损。

  在秦始皇的帝陵里,至少还有一份珍藏。

  先秦时代所有能找到的文献典籍,都在这里。

  始皇帝的地宫,将比所有的图书馆都要安全。

  赵佗怕纸张不耐储存,还贴心的多预备了一份竹简版,这样哪怕有一份损坏,也可以相互对照印证。

  “这就是我赵佗为华夏所作的贡献!”

  赵佗在自豪之时,也不忘在里面塞一些私活。

  比如他自己编写的《物理》。

  “还不够,我要写更多。”

  赵佗往地宫藏书藏上瘾了,在每日工作完的闲暇时刻,就开始编撰属于他的《赵子》之书。

  一生的用兵之法。

  他所通晓的数学、物理、生物、化学、地理、天文……

  甚至还有各种种类繁多的主义,只要赵佗能想到的,全都一股脑塞了进去。

  《赵子》

  这是一本脱胎于《公输残卷》,又包含万象的亘古奇书。

  等写完这些后,他还有些意犹未尽。

  “皇帝在地下学习之余,那也可以看看小说舒缓心情是不是。”

  赵佗秉承这个思路,大肆创作起为皇帝解乏的小说来。

  从《猴子历险记》、《105个男人和3个女人的故事》到什么《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只手遮天》、《至尊骨与重瞳》再到《主神和一万个世界》等等奇奇怪怪的东西被赵佗写出来,然后珍藏入盒后一股脑塞进了地宫。

  反正他是总指挥,打着为皇帝好的名头塞东西进地宫,别人也不敢看,也不敢多问。

  做完这些,赵佗并未停手,他的目光从地宫中移出来,放到其他地方去了。

  帝陵,除了埋葬皇帝的地宫外,还有地上建筑和大量的陪葬坑。

  地上建筑是一座南北向的长方形园区,有两重墙垣环绕,分内城和外城,整体呈“回”字形,南北长二千四百步,东西宽一千二百步。

  在内城、外城之间有各种陵寝建筑。

  如祭祀的宗庙,宫殿,大大小小的院落,整体上与现实中的朝寝建筑一一对应。

  按照奉常制定的礼法,在皇帝去世后,帝陵的地上寝宫中,一切都要和生时的做法一致。

  每天按照固定的时间,四次在寝宫里摆上皇帝的饭食、新鲜的水果和蔬菜。

  住在建筑里的侍从宫女更是要按时叠起和铺好就寝的被褥,放置洗漱的净水,以及各种始皇帝常用的器具,总之就是一切要按照皇帝在的时候进行操作,一日复一日,大秦在,则永远如此。

  因为陵寝建筑被规划过甚,赵佗不好插手,而且也没什么必要插手。

  他的视线放到陵寝建筑外的那些陪葬坑里。

  什么兵马俑坑、铜车马坑、铜禽坑、石甲胄坑、葬马坑、珍禽异兽坑……

  赵佗的目标是百戏俑坑和一个自己专门设计的镇墓兽坑。

  借着少府掌管烧制陶俑的便利,赵佗在里面塞了不少私货。

  他出身军伍,不想破坏兵马俑。

  但是这两个坑嘛,那可就能彻底放开了玩。

  百戏俑坑里的人拿着各种奇奇怪怪的长管喷火武器,让秦人看了一脸懵。

  至于赵佗弄出来的镇墓兽坑,那更是不得了。

  棱角分明的钢铁战士,双手交叉胸口镶嵌宝石的大头人、满头蛇发的异域女子、刻着“歼星”两字的战船……

  他们将作为镇墓兽,护卫在帝陵的周围。

  当然,相比于地宫的隐蔽和安全,这个位于外围的陪葬坑更容易被人挖出来。

  赵佗在埋的时候,自然做好了准备。

  甚至他还很期待,若是后世人将这些东西挖出来,会有什么表情?

  “我为这个帝陵真是操碎了心啊。”

  赵佗幽幽一叹。

  自从他一头扎进了这个大工程,一弄就是近一年的时间。

  直到秦始皇三十七年的八月,皇帝的病情有了变化。

第八百三十三章 :帝崩

  赵佗在地宫藏书、制俑上寻求乐趣,最主要的原因其实是想淡化他正在为皇帝打造陵墓,至尊即将走向死亡的悲伤感。

  效果还行,赵佗的精力被这些事项牵扯住后,确实有好几个月的心情都不错。

  然而到了八月时,宫中传出来的消息却让他破了防。

  “皇帝……晕倒了?”

  赵佗当时正在少府工坊,看着工匠给大秦歼星舰上色,收到太子扶苏命人送来的这个消息,当时只觉头晕目眩,心脏砰砰跳动。

  “我立刻入宫。”

  他将事务交给少府丞张苍,急匆匆往秦宫奔去。

  因为有太子扶苏主持大事,宫中秩序维持的很好,只是里里外外都弥漫着一股压抑的氛围。

  赵佗感觉心脏攥的很紧,生怕来不及见皇帝最后一面。

  好在上天开眼。

  当赵佗气喘吁吁的赶到寝宫,发现皇帝已经清醒了过来。

  “朕无事,只是一时头晕罢了,扶苏让你过来,真是多此一举。”

  始皇帝卧在榻上,面色有些发白,见到赵佗进来,不由抱怨了一句。

  扶苏在旁泣声道:“儿臣听闻父皇晕厥,顿时只觉天塌地陷,心中乱了阵脚,第一个想到的便是镇国侯。”

  “哼,此等事情就能乱了你的心,日后如何做天下至尊?”

  始皇帝瞪了儿子一眼,不过话中并无怒气。

  看着涕泪横流的扶苏,看着满脸忧色的赵佗,他的心里是欣慰的。

  患病的老人,心中想要的自然是子嗣围绕,关怀备至。

  见到始皇帝无事,还能教训扶苏,赵佗心头一松,但紧接着,便有不安闪过。

  始皇帝虽然清醒过来,但突然晕厥,就代表他的身体已经出现了严重的问题。

  现在逃过了一劫,但这头一开,日后还不知会出现什么情况。

  始皇帝刚刚清醒,不欲多言,说了几句话后,便让赵佗和扶苏离去,他想静静。

  就在赵佗准备离去的时候。

  始皇帝又叫住了他:“少府,骊山帝陵修的如何了?各种事项皆已完备乎?”

  赵佗颤了颤,回道:“禀陛下,骊山帝陵总体建筑皆已完工,少府正在烧制各式兵俑和陵寝器物。”

  “做的不错,你们下去吧。”

  “唯。”

  赵佗再次向着皇帝一拜,转身离去。

  皇帝这一问,让他心头忧虑更甚。

  陛下,已经感觉到了吗?

  ……

  就像赵佗担忧的那样,随着第一次晕厥的出现,始皇帝原本就被病痛缠绕的身体开始以很快的速度走向了下坡路。

  皇帝容貌憔悴,日渐消瘦,腿脚越发不便,到了九月时,甚至已经难以行走超过百步的距离。

  哪怕不通医术的人,也知道这位至尊帝王,正在一步步走向人生末路。

  扶苏、赵佗心中日益忧虑,被悲伤的情绪影响。

上一篇:高天之上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