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将 第626章

作者:起飞的东君

  他打量了对面整理渔网的男子一眼,叹道:“说起来都是那项籍的缘故,他一个被官府通缉的人,不想着好好躲藏,竟然还生出那么大的胆子,敢跑去南边刺杀武功侯。结果连累景同等人被诛。”

  “唉,项籍敢刺杀武功侯的勇气我很佩服。但他若知道自己的刺杀会导致这个结果,不知道他还会不会做这事情?”

  张良理着渔网的手停了下来。

  季布说的这些事情,是秦国官方公布出来的,个个都是重磅消息。

  就在前段时间,秦将李信率三郡之兵围剿景同等楚国残党,在盱台县大肆杀戮,可称做是人头滚滚,震惊了整个楚地。

  根据后续曝出来的消息,这是因为项氏余孽项籍,借助盱台刘氏的关系,化名刘羽潜入南征军中,意图刺杀武功侯赵佗,才招致了这场大祸。

  张良估计,秦国官府公布这个消息,是要牢牢占据道德舆论的制高点。向世人昭告,李信在盱台的杀戮,不是因为秦人残暴,而是这些楚国余孽贼心不死,自寻死路,这场杀戮是合理且应当的。

  至于项籍有没有杀死武功侯赵佗,只需关注官府公布的最新消息。

  武功侯赵佗击破骆越,斩杀骆王,秦国南征军已经全定百越之地。

  秦始皇下诏褒扬有功将士的同时,还按照惯例大酺天下三日。

  结果已经明了。

  项籍的刺杀是无用功,反而还让景氏、项氏以及盱台县所有的楚人残党尽数被杀。

  代价太惨重了。

  张良身子颤了颤。

  项籍这事情,让他想到了自己。

  “我昔日在彭城刺杀秦国皇帝,结果牵累项氏一族被秦人屠灭,只留项声、项籍等人走脱。”

  “如今项籍刺杀赵佗,事败不成,又使景氏、项氏遭受诛灭。”

  “这条路,是错的。”

  张良心头苦涩。

  现在回想起来,他自从立志向秦国复仇后,先后有勾连陈馀等人刺杀齐相后胜,迫使齐国出兵抗秦。在代地帮助代王嘉抵抗秦军,奔赴海东寻求刺客等作为。

  张良做的事情很多,但目的就没有达成过,他的那些盟友几乎没有好下场。

  齐国覆亡,代国陨灭,朝鲜被诛。

  陈馀、公孙信、大铁椎,以及项氏全族都被尽数诛杀。

  “庄子言螳螂怒其臂以当车辙,不知其不胜任也。”

  “我张良,就是这只挡车的螳螂乎?”

  心念一起,张良那口积攒了十多年的复仇气,瞬间就散了。

  对于复国,对于推翻秦国,他已经绝望了。

  “有赵佗此人在,这秦人的天下,就不是我张良可以颠覆的。”

  张良转头,看向后方的季布。

  这是一个耿直的豪杰。

  数年的相处下来,张良知道季布其实早就猜出了他的身份,只是没有捅破。

  季布既然不说,张良就继续以黄石的身份在此生活,靠着季布的帮助躲过了秦人的数次大搜捕。

  在季布的教导下,他这个曾经的韩国贵胄,学会了捕鱼捉虾,种种野外求生的本领。

  如今已成了活脱脱一个乡野渔夫,一口沛县方言还说的非常纯熟。

  张良自是很感谢对方。

  而如今,盱台之事传过来,张良知道是自己该离去的时候了。

  否则日后秦人追查过来,他很可能连累季布遭受株连。

  张良害死的朋友已经够多了,他不想再重复痛苦的过往。

  他默默为季布理着渔网,这是最后一次。

  到了第二日清晨,张良收拾好行装,正式向季布告辞离去。

  “黄兄,你在我这儿住的不是很习惯吗?为何突然间就要离去了。”

  季布略显惊愕。

  张良道:“数年叨扰,多谢季兄款待。然天下之人相聚有时,离散亦有时,若日后再有机会,当与季兄把酒言欢。”

  季布性格豪爽,听到此话,便不再挽留,便道:“黄兄既然这么说了,那我就不强留了。只是不知黄兄将往何处去?”

  张良略一沉吟,笑指西方道:“季兄若要相寻,芒砀山中一黄石即我也。”

  说完,张良对着季布拱了拱手,飘然而去。

  “黄石?”

  季布看到那背影远去,笑着摇了摇头:“这张良还挺有意思的。”

  他之所以收留和庇护张良,并非是有反秦之意,只是敬佩其一椎掷至尊的那股豪勇气概。

  这正是他们豪侠最为欣赏的东西。

  张良走出木屋,抬头只见天光正好。

  经过一夜思索,他已决定好了自己日后的归处。

  “昔日武王克殷,天下归于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

  “我张良没有推翻秦国的能力,那我亦当效仿伯夷、叔齐之事,此生不食秦粟!”

  张良在心中低语。

  他想到了这几年从关中流传至各地的修仙之法。

  据说凡人可以通过辟谷炼气,修成仙体,从此超脱凡俗之扰,逍遥世间。

  张良在听季布说过一些后,就专门去了解了一下,对于此道颇感兴趣。

  “复国之事已不可为,我便辟谷炼气,追求仙道吧。”

  张良幽幽一叹,往芒砀山方向走去。

  那里距离沛县不远,属于砀郡所辖,不受东海、泗水、九江三郡发生的事情影响,可以让他从容隐居。

  ……

  秦始皇三十六年,季春。

  在骆越安定局势,剿抚越人的秦国上将军赵佗,收到了来自关中快马加鞭送过来的信件。

  “封赏的食邑已经破了万户,比老王还多四千户呢。这下回去就要升列侯了吧?”

  赵佗拿着赏赐的诏书,心里有些喜悦,倒不是因为赏赐,而是因为离他回去的日子越来越近了。

  他还需要半年左右的时间来安定百越全境,收服那些投降越人的心,免得秦军一走,这里就立刻反叛,那岂不就是白打了。

  算算时间,大概在冬季就能回去了吧。

第八百二十四章 :变故

  在接受赏赐后不久,位于百越之地的赵佗又收到了一个重要消息。

  李信奉皇帝诏令率兵扫荡东方,顺着刘氏家族这一条线,将潜伏的楚国余孽一网打尽。

  景同自刎,景驹被缢杀。

  项氏残党被尽数诛灭。

  除了东海郡是重点打击对象外,还有泗水郡、九江郡等地也在李信这一次的清理范围中。

  三个郡,前前后后加起来杀了两千多人。

  两千多颗人头落地,还有数千人因为这件事情遭受了牵连,在秦法的株连罪下被罚没为隶臣囚徒。

  赵佗知道后默然无语。

  这件事情听上去很残忍,但对一个国家的稳定来说是必须要做的。

  像景氏、项氏兄弟等皆是心怀复国,对秦国统治不满的楚国贵族,他们潜伏下来就相当于是在秦国内部安了一颗定时炸弹。

  如果不清理他们,并借着此事震慑天下,日后很有可能再出现项籍这样的刺杀事件。

  这些不计后果,将生死置之度外的恐怖分子最是让人防不胜防。

  赵佗可不想再被人刺杀了。

  “清理光了这些潜伏的反秦势力,日后只需稳住中央局势,缓步改革,就可让天下长久安定。”

  赵佗长吐了一口气,将注意力从中原收回来,专心处理百越事项。

  在秦军击破骆越主力后,他采取怀柔措施,以尽快收服躲藏在各地山林中的越人。

  相比于种族屠杀,或抓做奴隶的下场,他给予越人的条件很不错。

  越人只要投降,不管他们在之前的交战中是否杀过秦人,前仇都既往不咎。

  同时对于投降的骆越贵族,赵佗效仿之前在闽越、南越和西瓯等地施行的政策,保留他们对部众的自治权,世有其地、世管其民。

  只要这些越人贵族承认秦国对此地的统治权,承认他们自己是“秦人”,并听派遣来的秦郡守的话,每年向中央缴纳相应的特产贡奉就足够了。

  赵佗并非不想将这些新征服的土地消化掉,使百越变得和中原一样,每一个越人都能接受中央派遣的秦吏管理。

  但实际上这是短时间内完全不可能做到的事情。

  秦国十年之内覆灭六国,将自身领土扩大了好几倍,已经有些消化不良了。

  多亏赵佗提前倡议扩招学室,在这十多年里培养出了更多的秦吏储备,这才让秦国对诸侯故地的控制力大大加强。

  属于诸夏旧土的关东地区,秦国统治都显得这么艰难。

  远在南方的百越之地,派遣的秦吏数量自然更不够了。

  更别说秦人和越人之间,双方种族不同,文化差异巨大,连语言都不通。

  越人只会听他们那些都老、首领的话,怎么可能听你秦吏的指挥?

  在这种客观因素下,赵佗已经取得了始皇帝的同意,在越地推行类似后世“土司”的制度,以土官治土民。

  秦吏只管理越人首领,至于底层的越人则由自己治理。

  这样做的好处极多,一来减少了秦国对百越的统治成本,秦军只需要控制闽中、南海、桂林、象郡等四郡的郡治和一些要道关塞就够了,其余的广大丛林都不需要驻军和派遣人员,大大减少了补给难度和人员压力。

  二来是百越各部的越人首领、都老见到自己的地位得到保障,他们只需要每年向秦国皇帝贡奉一些特产,就能免除刀兵之祸,自然更易于接受,乐于配合秦国统治。

  有了越人上层的主动配合,秦军刚刚拿下的这片土地就不容易再出现反复的情况。

  “先打下这块土地,建立名义上的统治。后续再以中原先进的经济文化侵蚀此地,让越人们用皮毛、果物等岭南特产和商人进行交换,让他们离不开中原的造物。同时多派遣儒生来此,在文化思想上也要对越人进行同化,宣扬一个秦国原则,给他们灌输普天之下皆是大秦领土的意识!”

  “用强大的军队进行震慑,再用经济文化等软实力入侵。恩威并施下,只需几代人,就能将百越真正的融入大秦。待到日后中原人口多起来,还可逐步进行岭南开发。”

  赵佗心中对于后续如何治理越地,有一个大概的规划。至于其中的具体细节,则需要回到关中后和皇帝以及满朝公卿商议。

  他如今的当务之急是尽快稳定百越,然后带着早已思乡的南征军将士回到他们的家乡。

  可现实情况是,就在时间进入秦始皇三十六年的六月后,一道突如其来的诏令打了赵佗一个措手不及。

  “武功侯初定百越,拓土万里,朕心甚喜。”

  “然百越地广民稀,皆夷越之人,自古反复无常。今慑大秦军威而畏服,军去则易变,空费数载之功。”

  “今丞相王绾、李斯议曰:徙天下刑徒、隶臣妾、赘婿、商贾等民共十万户,以实岭南诸郡。如此以夷地变夏土,使岭南之地永为我大秦之疆域。”

  “制曰:可。”

  赵佗收到诏书的时候整个人都愣住了。

  历史上秦军征百越,确实有大规模徙民的事情。

  但在这个时空,赵佗向皇帝提出了表面设立郡县,实际治理则采用土官制度的缘故,使得现实和历史有了些许不同。

  至少他在出征前,和始皇帝商量对百越之地的处理时,并未谈到大规模移民这一茬。

  在赵佗看来,移民是可以的,但至少要先过上一段时间,将百越和秦国内部稳一下,再逐步一点一点的移民,那样更加稳妥。

  怎么眼看战争刚胜利,南征军将士正要撤回的时候,中央朝廷就突然搞了这一出。

  而且一来就是十万户,数量这么多,光是如何将十万户人安置分派就是个大问题。

上一篇:高天之上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