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将 第569章

作者:起飞的东君

  这是始皇帝在赵佗面前,第一次将姿态放的这么低。

  赵佗不仅没有感动,反而毛骨悚然。

  君王放低姿态请臣子出征。

  这样的场景并不是第一次在秦国出现。

  光是他知道的,就有两次。

  第一次是在四十多年前,秦昭襄王遣秦将王陵攻打赵国邯郸,结果被赵军大败,秦军阵亡五个校尉,死伤数万人。

  面对败绩,秦昭襄王就想让武安君白起前去邯郸主持大事,好让秦国反败为胜。没想到白起以邯郸不易攻,诸侯即将相救为由拒绝了。

  秦王无奈,让王龁代替王陵为将,前去赵国主事,结果被诸侯联军大败。秦王大怒下,强起武安君,又遭白起拒绝。

  秦王使应侯范雎去请,白起再次推辞,还口称病笃。

  一次请、二次请、三次请……

  请到最后就是杜邮赐剑,一代名将含恨而亡。

  相比于武安君白起的下场,武城侯王翦的选择就要明智的多了。

  当时李信战败,秦王政亲自来频阳相请,王翦同样和白起一样,先以病推辞。

  秦王政直接来了一句:已矣,将军勿复言。

  王翦吓得连忙答应下来,然后乖乖的领兵出征,最终功成身退,终老于家乡。

  现在的赵佗,面对的就是同样的情况。

  冯无择、屠睢征越大败,损折兵马数万,长沙、东瓯更遭遇越人的威胁。

  在这样危急的局势下,始皇帝召来赵佗,并说出“南疆需要你”的话。

  这已经是一个君王和岳丈,对自己的臣子与女婿所能做出的最低姿态。

  答应,就是王翦。

  拒绝,就是白起。

  二选一的抉择,赵佗自然不可能犯蠢,当场应了下来。

  听到满意的回答,始皇帝一直冷冽的面容放松了,嘴角露出笑容。

  而赵佗作为兵法大家,在深知无法改变眼前形势的情况下,便决定利用这个机会,多为自己求得一些利益。

  就像当初王翦在领兵出征的时候,一直向君王要田要地,不仅安君王之心,还能借此牟利。

  作为王翦带出来的后辈,赵佗同样继承了这个优点。

  他在果断的答应下皇帝出征的要求后,借机提出了自己的几个条件。

  结果和他想的一样。

  始皇帝只要他赵佗南征,这件事情答应下来,其他的都是小问题。

  赵佗提出的第一条,就是明说百越不好打,一打就可能旷日持久。他希望皇帝在这场战争上不要有任何的催促,让他自由发挥。

  始皇帝在征越之事上表现的很急迫,特别是大败之后,急于雪耻复仇。赵佗怕战事复杂,好几年没打下来越地,始皇帝就会忍耐不住下诏催促,甚至进行微操干涉。

  而这恰恰是军争大忌,所以他要提前说清楚。

  始皇帝略一沉吟,点头道:“军争之事,卿乃良将,前线征战尽如卿言,朕必不催促。”

  赵佗的第二个条件,就是希望皇帝能重视他这一年多来鼓弄的工学和农学,不要在他走后荒废和不重视。

  他还详细的向皇帝描述了这两个学室一旦成功普及的好处。

  “此乃利我秦国的好事,朕自当重视。”

  始皇帝给予了承诺,赵佗又顺势提出了兴医学学室的事情。

  有了工、农两个学室开头,再加上冯无择这个例子,始皇帝对此欣然应下,并当场允诺后面会仿照两学室,另修医学,并指派太医令夏无且来负责。

  赵佗对此很满意。

  而在公事后,他犹豫了一下,又向皇帝提出了一个私人的请求,并得到了对方的许诺。

  “皇帝已经答应了我。这样一来,咸阳就没有需要忧虑的事了,我便可以放心的出征。”

  赵佗收回目光,想到始皇帝对他许下的诺言。心头悬吊的那颗石头算是落了下来,就连走路的脚步都轻快了许多。

  ……

  殿宇中,秦始皇从案前站起身子,微微动了下,缓解久坐的疲乏与劳累。

  他的目光,盯着殿外远去的人影,嘴角有笑容蔓延。

  “赵高啊,你说武功侯在最后请求朕不要再巡视天下,是何意啊?”

  听到皇帝的话,赵高眉头挑了挑。

  皇帝这是在向自己炫耀啊。

  赵高看破不说破,脸上堆着笑容道:“武功侯自然是满心爱护陛下。他担心张良等余贼未除,怕陛下巡视天下时会再有惊扰之事发生,故而才向陛下相请。只希望陛下安坐咸阳,统御四海。如此武功侯才能在前线,安心为我大秦奋战。”

  赵高嘴里说着,心里十分赞成武功侯的这个建议。

  呆在咸阳多安全啊,万一出去再遇到什么意外,那可就糟了。

  上一次的彭城椎击给赵高留下了很大的心理阴影,他巴不得皇帝一辈子都呆在宫里,哪里都不去。

  始皇帝颔首道:“是啊,赵佗有爱护朕的心意。昔日朕让王翦伐楚,他趁机要钱财田宅,生怕朕不满足他的需求。而现在赵佗出征,向朕所求的除了公事和征战,就是惦记着朕的安危。”

  “此子,是个好臣子,也是个好女婿啊。”

  ……

  闽越传来的紧急军情,当晚便传遍太尉、丞相等府邸,众臣皆知事情将要大变。

  果不其然,到了第二天,始皇帝就召开了一场针对越地情况的大朝会。

  “越人以诡诈败我大军,今又煽动长沙越人谋逆,并击我东瓯属国,犯我大秦天威。”

  “朕当遣大将诛之!”

  朝会上,始皇帝当场任命赵佗为上将军,并要在三日后南下,前去统领长沙和庐江的秦军。

  同时太尉府将开始紧急征召兵员和转输粮秣,要在今年的秋收左右抵达南方。

  征越之战,将再次打响!

第七百三十九章 :后手

  在赵佗看来,这场征越之战最困难的地方在于越地的险恶环境,一年中有大半时间都是不适合进军的雨季。

  所以这场仗打下来,起码要好几年的时间,甚至和历史上一样,弄到十年之久也是有可能的。

  而对赵佗来说,这个时间点正是最关键的时候,所以他在离开前会布下一些后手。

  “在我南征的时候,汝当多注意朝中变故,若有异动,就立刻传信。”

  暗室中,赵佗对身前的人郑重嘱咐。

  那人拱手道:“君侯放心便是,平在咸阳,定会小心注意。”

  赵佗这才放心的点点头。

  这一走,赵佗最害怕的自然还是朝堂有变,他却因为离得太远而反应不及时。

  所以在咸阳这边,必须要有人帮他注意着。

  涉间在太尉府任职,是个很好的臂助。

  但涉间是良将,却不是心机深沉的谋士,在政治敏感度上有些缺乏。

  所以赵佗最后选到了陈平身上。

  郦食其和陈平,是他麾下的两大谋士,都是智计超人之辈。

  不过郦食其除去军谋外,还擅长辩论交锋,在征战中用处较大。

  所以这一次南征,赵佗征调了郦食其随行。

  至于陈平,则被赵佗留在了咸阳,并委以重任,给他求来了一个职位。

  太子洗(xiǎn)马。

  这个职务是太子的侍从官,因为其职责是在太子出行的时候骑马为先导,故名为洗马,又被称作前马,属于是太子的近侍心腹。

  陈平这个人本来就有智谋,人又长得英俊好看,再加上还是赵佗推荐的人。

  这种种有利因素相加下,想来太子扶苏很快就会将陈平作为臂助。

  赵佗这样安排,一来是给扶苏推荐了一个智囊。

  万一自己不在咸阳的日子里,扶苏脑袋一热做出惹怒皇帝的傻事,陈平也可以劝谏。

  二来则是赵佗感应到了威胁。

  丞相李斯的二儿子李于常和扶苏交往。赵佗怕扶苏被此人影响太甚,毕竟李斯是法家,和他赵佗在一些政事的意见上是有许多不同的。为了以防万一,赵佗要在扶苏的身侧安插一个自己人。

  同时也带有监视的意思,可以让他远程注意咸阳的事项。

  陈平很感激赵佗的安排。

  太子洗马这个职务,别看没什么权力,却是从龙之职。

  和太子打好关系,并得到对方的肯定和欣赏,等到日后太子登基成了皇帝,那重用的机会还会少吗?

  这个职务,可谓前途万丈光明。让有向上攀爬之心的陈平万分满意,连带着对赵佗的要求也是格外上心。

  只是他这个聪明人的心里,留了一缕疑惑。

  君侯让他注意太子和左丞相的动向还说的过去。

  为什么还让他格外注意尚书令赵高和公子胡亥?

  这两人有什么特殊的吗?

  而在赵佗这边,他安排好陈平作为一颗暗子后。再次分析了一下当前的情况,觉得历史上的沙丘之变,绝对不可能再发生了。

  “赵高和胡亥能够篡改遗诏上位,本来就是概率极小的偶然事件,现在被我一通乱改,根本不会有再现的可能!”

  赵佗很肯定。

  在他看来,历史上沙丘事变之所以能够成功,全是偶然因素相加。

  始皇帝的那次东巡,右丞相冯去疾和御史大夫留守咸阳,跟随在皇帝身边的重臣并不多。

  当他在平原津病重,将最为宠信的蒙毅派出去祷祠名山诸神以延寿命,车队中的重臣就只剩下李斯一人。

  这是赵高能够说服李斯,和他一起篡改遗诏的必要条件,因为没有其他人在旁牵制。

  蒙毅当时被皇帝重用,出则参乘,入则御前。只要他在车队中,赵高绝对不敢动手篡改诏书。

  所以那场政变能够成功,完全是一个巧合。

  而在这个时空,和原本的历史是完全不同的。

  首先皇帝没有吃那种重金属丹药,这两年的工作量也节制了下来。虽有受伤的后遗症,但凭赵佗目测来看,寿命应该会比原本的历史长寿那么一点,活到他平定百越而归也是很有可能的。

  就算退一步来说,始皇帝还是在三十七年病故,他赵佗没有归来。

  始皇帝可是答应了赵佗不再巡视天下的请求,他皇帝就算死,也要死在宫中。

  这一来就没有了赵高和胡亥的作案条件。

  更别说扶苏已经公开立为太子,有合法继承权。

  而原本沙丘事变之所以能够成功的重要人物李斯,可是扶苏的老丈人。

  再加上赵高的仇人蒙毅是总管秦宫中郎的中郎将,必定宿卫皇帝身侧,也不可能给他政变的机会。

  这种种条件下,给赵高一万个胆子,他恐怕也不敢铤而走险。

  “所以根本没必要担心,这一次出征,重心还是要放在战事上。”

  赵佗越想越心安。

  而且他还有其他的后手。

  他的旧部如黑臀、钟离眛、卢绾等人,赵佗这一次出征,依旧一个都不会带走。

上一篇:高天之上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