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将 第379章

作者:起飞的东君

  秦始皇听到这里,眉毛皱了起来。

  修建驰道。

  赵佗这个提议他认可。

  但在秦始皇的设想中,这条道路,乃是他皇帝巡视和传令天下的道路,也是让军队能快速派遣各地的道路,怎能让黔首也走在上面?

  赵佗咬牙道:“然也,臣认为若修建通往九州各地的驰道,其长度必将有千、万里之长。”

  “如果只供使者、军队通行,而不使黔首行于此道,天下久无变故,使者、军队久不出咸阳,那就很难以知道驰道的情况。数千里道路之上,就很有可能在许多地方遍生野草荆棘,且遇山峦塌陷与地震洪流,毁坏路段,而无人知晓。这样一来,真遇到紧急情况,将会反误了国家大事。”

  “不如让黔首也可以通行于驰道上,这样一来不仅可以方便天下黔首出行,使各地交通往来便捷。还可使廷尉立法,让行于驰道上的黔首们,一旦发现驰道有路段损坏和出现阻碍,就必须立刻禀报当地官府。”

  “如此就可以方便各地官府了解驰道的情况,便于修补和维持,时时保持畅通,而不会在出现紧急情况时,派遣使者和军队却遇到驰道毁坏的情况。”

  秦始皇眉头轻挑。

  赵佗说的算一个理由。

  让黔首行走驰道,相当于多了可以监督路段情况的渠道,但这理由完全可以用其他方法代替。

  比如立法让各地官府,定时派人骑马巡视驰道各路段,一样能达成赵佗所说的效果。

  秦始皇轻轻摇了摇头。

  见其模样,赵佗便知道并没有说服对方,他立刻又说出第二条理由。

  “且臣认为,让黔首也通行于驰道之上,不仅可以时刻巡视道路情况,还能让他们感恩于陛下修路之德,更加归心和臣服于陛下。”

  “感激朕的修路之德?”

  秦始皇眨了眨眼。

  赵佗立刻道:“然也,驰道之上,每隔一段距离,当可刻石作画,铭刻陛下为天下黔首拓路之功,同时也让各地法吏和乡里小吏,向黔首宣传此功。”

  “这样做,天下黔首,每当行于驰道之上,亲身感受到这条恢宏大道的便利时,就会在心中感激陛下的恩德啊!”

  “同时再让各地吏员宣扬六王残暴,只顾自己一己私欲,修建宫殿劳民伤财。而陛下却是心存天下万民,所建之路,亦是为了振抚黔首。如此便可形成对比,让天下之人对六王之暴厌恶,对陛下之恩德而感激。”

  “这样的做法,不仅是让天下黔首为我大秦巡守驰道路况,更能趁机收拢民心,助我大秦安定天下!”

  说到最后,赵佗抛出了一条对秦始皇拥有最大吸引力的理由。

  “昔日上古之时,三皇五帝劈荆棘,修小路,连城郭,而使人记其功劳。”

  “而今陛下却是为天下万民修了一条康庄大道,便万民出行,其功之大,远超上古帝皇,如此方才配得皇帝之名号!更能让天下万民传颂,陛下乃是天下万民之皇帝!”

  听到最后,秦始皇眼中已经是异彩连连。

  赵佗的提议不仅有实利,更能得盛名,还能收拢民心,有助于安定天下,更能让他皇帝的名号越发高大。

  何乐而不为呢?

  “好!你之言甚好,朕修驰道,便万民出行,如此方为天下万民之皇帝!”

  秦始皇颔首称赞,已是认可了赵佗的提议。

  听到这话,赵佗忙道:“陛下圣明。”

  赵佗心中十分喜悦,他的目的达到了。

  此番驰道之事,并非他脑子一热想出来的,而是经过深思熟虑后的想法,拥有他自己的私心。

  赵佗提前并主动的提出修建驰道,不仅可以反击王绾关于交通不便,难以治理边地的说法。

  而且还能让他赵佗在驰道一事上拥有充足的发言权。

  来自后世的他听说过,秦之驰道,耗费民力甚众,却只供皇帝巡游和使者军队通行,黔首庶民是不能走的。

  这样一来,耗费了巨大民力修建的驰道却是对于万民无利,这也是后世对秦始皇多有批判的原因之一。

  虽然也有说法,言驰道只有中间路段是禁止通行的皇帝专用道,黔首可以走两侧。

  但赵佗不敢赌这个说法,万一这说法是后世猜测的,等到明年驰道被别人提出后,说一句不准黔首通行,那驰道就完全成了和历史上一样的耗费民力而不便民的过程,只会招致怨声载道,更让秦失民心。

  而且就算真的可以让黔首走两侧,但不能穿中道而过的话,一样非常不方便。想一想,一条几百里长的大道你只能走一侧,穿中间而过就是违法犯罪,要判刑。

  那如果有人有事想到路对面去,那该怎么办呢?在没有高架桥的时代,如何跑到对面去?

  所以赵佗抢先提出修建驰道,并作为提议人建议让黔首万民可以走驰道,将其完全开放,那可就真的将这件大工程变成了造福万民的好事。

  后人常言:要想富,先修路。

  可见一条好的道路对于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影响有多么大。

  而赵佗此举,不仅让历史上害民的工程,变成利民的工程,尽收天下民心,甚至靠着舆论,宣传了一番六国君主的自私残暴,打击各地黔首对六国的拥护之心。

  且保持了原本修建驰道的目的,加强秦中央对于各地的管理,方便军队的调动。

  可谓一举多得也。

  当然,最重要的是,赵佗改变了原本历史上的又一重大事件。

  他改变了皇帝的想法。

  从驰道这件事开始,一点一点的改变皇帝。

  赵佗抬起头。

  看着帝榻上的始皇帝。

  心中喃喃道。

  “我想让你变成真正的好皇帝!”

第四百九十章 :公子胡亥

  在建言成功后,赵佗又详细描述了一番自己对于整个覆盖全国的交通网络的设想。

  “嗯,下去后写一封详细的奏疏,朕会下发丞相议论。”

  秦始皇已经恢复了平静。

  赵佗忙拱手称是。

  “下去吧。”

  “唯。”

  听到秦始皇的“逐客令”,赵佗略显失望,感觉大王成为皇帝后,对他的态度,和以前有些不一样了。

  赵佗行礼之后,转身正要离去。

  突然,身后传来皇帝的声音。

  “赵佗,朕答应你的事情,没有忘记。”

  “你为朕征伐六国,平一宇内,朕自是不会亏待你,稍后便会下诏给宗正和奉常。”

  赵佗脚步一顿。

  皇帝并没有说下诏是要做什么。

  但宗正是谁?

  九卿之一,主掌皇室亲属。

  奉常,则是负责宗庙祭祀和礼仪文化。

  皇帝下诏给这两位,是想表达什么意思,那就再清楚不过了。

  赵佗猛地转身,看到皇帝正温和的看着他。

  “臣,多谢陛下!”

  赵佗忙叩首相拜,又说了一堆表达感激的话后,然后才喜滋滋的离去。

  “行郡县,治驰道,利万民,让朕得天下黔首之心,万民皆颂皇帝之名。”

  秦始皇看着赵佗的背影消失在殿门外,轻声低语,目中显露思索之色。

  赵佗今天的一系列表现很积极。

  从王绾声音落下后,赵佗就第一个站出来开口反对,对着分封派发动凶猛攻势,压得他们喘不了气。

  然后面对王绾说到的边地辽远的问题,赵佗又立刻提出驰道之策,怎么看都是早有准备的样子。

  皇帝之所以召赵佗前来,询问驰道之事,除了确实感兴趣外,也是想试探一下他。

  如今来看,这小子果真是早就计划了好了一切,不简单啊。

  “为公乎?”

  “为私乎?”

  “亦或是为朕乎?”

  秦始皇眉头轻皱,很快又舒展开来。

  不管赵佗内心深处是有着怎样的想法,他所说的一切策略确实对帝国有好处,也符合皇帝的心思。

  秦始皇摇了摇头,想到今日赵佗在殿上慷慨激昂,大谈分封诸子为王的坏处,不由心中一动。

  他让人将公子扶苏,和其他公子一起叫了过来。

  很快,扶苏便和弟弟们一起进入殿中。

  扶苏一袭黑色深衣,身材修长,颇有一股冷峻之感。

  他的身后,众多公子也全都黑衣着体,一眼看去显得颇为庄严肃穆。

  秦始皇满意的点点头,相比东方六国那些花哨的亮色衣服,还是黑色更配他,和他的儿子。

  “儿臣,拜见父皇。”

  扶苏行礼下拜,其他公子也连忙跟着兄长相拜。

  秦始皇看了诸子一眼,径直道:“今日左丞相在大朝会上,建议朕在天下行分封之制,封尔等为诸侯,为我秦国镇守边地,尔等以为如何?”

  此话一出,诸公子脸色各异,不少人脸露喜色。

  像公子高,如今好几年过去,已是十余岁的少年,有了专门的师长教导,不再像几年前那样什么都不懂,自是知晓分封的含义,兴奋的搓着脸。

  还有几个比他年长的公子,更是激动到脸色发红。

  分封为诸侯啊,他们做梦都想。

  皇帝诸子之中,以扶苏最长,自是由他先开口。

  扶苏略一沉吟,说道:“禀父皇,昔日商君曾言,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自孝公以来一百余年,我秦国虽有三封宗室为蜀侯,然终无善果。之后便一直遵守此条规定,再无分封宗室之事,若是开此先例,恐有违秦法。”

  扶苏自从被赵佗点醒之后,为了获得皇帝的爱,全身心站在秦国的利益上,不仅了解先代秦君事迹,更是将商君书等一干典籍看了个遍,如今便是引用商君之法,侃侃而谈。

  此话一出,站在扶苏身后的诸位公子,皆是脸色一变。

  其中年龄稍长的公子文和公子武,一张脸涨的通红,他们瞪着扶苏的背影,十分不满。

  但终归不敢反驳长兄之语,只能一个个低头无言。

  秦始皇面色平静,并不对扶苏的话做任何点评,只是目光一转,看向其他公子道:“尔等有何意见,当可说说,不用顾忌什么。”

  然而被扶苏把话堵死,其他几位公子只能喏喏道:“禀父皇,兄长说的是,吾等既无功勋,岂能违商君之法,空得尺土之封,甚为不妥。”

  秦始皇将自己诸多儿子的神色收入眼中,心中已是有了大概了解。

  当他的目光落到末尾,那个只有几岁的小儿子身上时,心中不由一动,嘴角泛起淡淡的笑。

  只见他那幼子东瞅瞅,西看看,竟然还伸手去扯站在他前面的公子将闾的衣角,脸上带着灿烂的笑意。

  “胡亥,朕问你,你将来可愿分封到边地,去做一地诸侯?”

  皇帝和颜悦色的说着。

  对于自己的小儿子,他一向都很有耐心。

  胡亥听到这话,摇头道:“什么诸侯,儿臣不稀罕,儿臣只想呆在父皇身边。”

  听到小孩子天真烂漫的话语,哪怕皇帝知道年龄最小的胡亥,根本不知道被封为诸侯代表着什么意思,但越是这样,就越能让他感觉到感情的真挚。

  秦始皇的目光再扫过那些脸色不太好看的公子,心中更是有了对比。

  长子扶苏,幼子胡亥,都不错。

  至于其他人,呵呵。

上一篇:高天之上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