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将 第377章

作者:起飞的东君

  面对周赧王的号召,关东诸国中一些国家还照顾他面子,象征性的派了点人,但更多的则是直接无视,这让周赧王合纵攻秦的大计迟迟无法实施。

  几个月后,周赧王攻秦计划破产,虽然一仗未打,但军费花了个精光,他只能灰溜溜的带兵回国,然后就被前来要债的债主围困。

  周赧王无钱可还,就让人关闭宫门,将债主挡在外面。债主在外面大骂大闹叫嚷还钱,周赧王听得心烦,就躲进宫中一处高台,后来还真将这笔账给赖掉了。

  此即为“债台高筑”的来历,而那位周赧王也成为有史以来身份最高的老赖。

  殿中响起一片轻笑声。

  是啊,什么周有八百年天下,到了后面,他周天子连借国人的钱都还不起,还被债主围堵,这样的天下也能算吗?

  帝榻之上,秦始皇嘴角泛起淡淡的微笑,似乎也被这件趣事笑到。

  但他的眼中却有冷芒闪过。

  在他眼中,整个天下都是皇帝所有。

  皇帝要什么,天下之人,都该予取予求才对。

  竟敢向天下之主要钱?

  反了他们的!

  周天子的下场,确实要引以为戒。

  漆雕毕被赵佗用这例子说的满脸通红,倒是真不好说周有八百年了。

  后面的周天子,那是真的憋屈。

  眼见淳于越和漆雕毕接连被赵佗的堵了回来,博士仆射周青臣眉头一皱。

  他高声道:“封藩建卫,以屏护中央。昔日正是周有分封之制,方能在犬戎之祸时得诸侯相救,周平王才能够东迁洛邑,再续国祚!如果昔日周不分封,那遇到这般犬戎之乱,谁能救之?”

  周青臣不愧为博士仆射,一句话点出了分封制的好处之一。

  那就是诸侯能在中央朝廷遇到危机时,勤王救国,作为外之辅弼。

  殿中重臣听得连连点头,这确实是一大好处。

  赵佗眼睛微眯,想起昨晚从郦食其那里得到的知识,厉声道:“周仆射欲断章取义欺我乎?”

  “你口口声声言昔日犬戎之祸,诸侯救之,以存周祚。那你怎么不说,当初宗周的犬戎之祸,又是怎么引起的,还不都是你口中所谓的外为辅弼的诸侯!”

  “周幽王改立太子,乃是天子家的事情。但作为诸侯的申侯却联合鄫国,勾结犬戎与天子相斗,方才发生宗周之祸!”

  “且周幽王被杀后,邦君诸侯立王子余臣为天子,是为携王。申侯、晋侯等则立勾结犬戎的平王为天子!二王并立,两周相争,晋文侯又袭杀周携王,扶平王东迁洛邑!”

  “平王乃勾结犬戎弑父之徒,而被诸侯立为天子,至此天子之威沦丧殆尽。割王麦者有之,射王肩者有之,问九鼎之轻重者有之。天下诸侯谁又真的将周天子看做天下共主!”

  “所以周仆射所言之辅弼诸侯,乃是杀天子者?立天子者?亦或者肆意欺凌天子者?”

  殿中鸦雀无声。

  诸博士脸色发白。

  帝榻之上,秦始皇眼神冰冷。

  正如赵佗所说,犬戎之祸正是诸侯勾结蛮夷所致。

  周朝分封的诸侯,杀了周天子!

  “所谓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分封之制,前几代或许因血亲而无碍,但至于数百年后,诸侯相互疏远,彼此互生仇雠,甚至叛起而反杀天子,岂不更是大祸乎!”

  赵佗的话并未到此结束,他声音更加高昂,对着诸位支持分封的博士,怒斥道:“不,诸侯之叛,还到不了五世。诸公今日在殿中大言分封诸侯的好处,那我秦国之前就没有分封过诸侯吗?”

  “诸公,尔等可还记得我秦国蜀侯三叛!”

第四百八十八章 :诸夏一家

  蜀侯三叛!

  此话一出,那些来自山东,没听说过这事情的人,或是像羌瘣这般不学典籍史事的武将还表现的有些茫然。

  殿中诸多秦国世族出身的公卿,却是脸色大变。

  王绾脸色微微发白。

  李斯眼中闪过一抹赞扬之色,这小子抓得住重点啊。

  帝榻之上,秦始皇脸色越发冰冷。

  赵佗对着面色各异的诸公卿,继续扬声开口。

  “昔日,我秦国惠文王,以张仪、司马错为将征伐蜀国,杀蜀王及其太子,灭开明氏。”

  “第二年,惠文王封公子通国为蜀侯,以陈壮为相。然而不过六年时间,蜀相陈壮便反,杀蜀侯。我秦国遣大军再伐蜀国,诛陈壮。此为第一叛!”

  “惠文王又封公子恽为蜀侯,至于昭襄王时,蜀侯恽祭山川,献馈于王。王与近臣,近臣即毙。王大怒,遣使者赐恽剑,使自裁,并诛其臣郎中令等二十七人。此为第二叛!”

  “其后,昭襄王封公子绾为蜀侯,后有使者报蜀侯绾欲反,王复诛之。此为第三叛!”

  “分封蜀国,三封三叛,如此昭襄王才废蜀国分封而置郡县!”

  赵佗将那段史实摆了出来,对脸色发白的王绾和诸位博士道:“故而诸公所言分封之事,我秦国难道就没有实行过吗?蜀地三封三叛,这就是分封的结果啊!”

  “诸公,尔等既然口称分封种种利好。那我只问一句,分出去的诸侯,若是像蜀侯一般,或是如周初三监之乱那样,诸侯至于封地,当代便行叛逆之事,又当如何?”

  赵佗起身,双目明朗,扫视殿中诸臣,发出厉声质问。

  郡国并行制,秦国早就有实行了。

  当年蜀地僻远,便有人言彼处不宜设置郡县,而设分封。

  结果是封一次反一次,效果非常不好。

  分封出去的诸侯造反,这在历史上一直都是个大问题,非常难以解决。

  周初有三监之乱,周末有申侯勾结犬戎之乱,汉有七国之乱,晋有八王之乱,明有“靖难之役”,清有三藩之乱。

  赵佗只问这些主张分封的公卿博士,诸侯造反,又该怎么办?

  在赵佗这般质问之下,殿中刚才那些附和分封制的公卿将相全都沉默不言。

  王绾和诸位博士面面相觑。

  是啊,如果分封出去的诸侯,造反叛逆,那又该如何?

  就算当代不反,但过了几代人后,血缘淡薄,互生龃龉龌龊,那多半会反目相待,又演变成周室诸侯混战的模样。

  怎么才能防止这些诸侯造反呢?

  帝榻之上,秦始皇眉头皱了起来。

  分封,危险很大啊。

  这一点,历史早有证明。

  在这一片沉默中。

  羌瘣还是感觉有些不忿,嘀咕道:“若是造反,那就再派大军征伐就是了。”

  这羌人嗓门本来就大,如今群臣缄默,他这一嘀咕便显得十分明显。

  见到有人吭声,赵佗眼前一亮。

  这羌瘣可真是个捧场的妙人啊!

  赵佗深吸一口气,正要再次开口发动攻势,彻底打垮这些分封派的斗志。

  但就在这话刚到嘴边之时,却有一道苍老的声音将话头抢了过去。

  “荒谬!”

  廷尉李斯站起身来。

  他双眼大睁,怒发冲冠,对着羌瘣呵斥道:“昔日周行封建,让天下大乱五百五十余年。为了平定天下,我秦国历代先君呕心沥血,无数将士血洒疆场,多少贤良舍命奔走。今海内赖皇帝神灵一统,定为郡县,方有安定如一的局面!”

  “如今听尔等一句分封之言,又将要埋下天下大乱的祸根,这是又要让天下乱上几百年吗?”

  “天下若乱,那今上一统天下,平一宇内的功绩岂非虚幻。殿中诸位公卿将军,为了平定六国所付出的心血努力,又岂非白费!尔等轻轻一句分封之言,又要让我大秦,重蹈周室灭亡之覆辙,真乃可诛也!”

  廷尉李斯年龄虽大,声音却中气十足。

  特别是赵佗刚才一番激烈质问后,早已将诸位博士公卿的锐气给杀了下去,如今面对李斯厉声叱问,竟是无人敢吭声反对。

  羌瘣面色涨红,支支吾吾低下脑袋。

  让皇帝一统天下的功绩成为虚幻,让众位公卿将军的努力成为白费,这么大的罪责,他可当不起。

  李斯这才笑了笑,对帝榻上的秦始皇拱手道:“臣觉得,大庶长刚才说分封制度乃是弱国亡君之论,甚为有理。分封诸侯,削弱国力,还将图生隐患,若是一个不慎,诸侯反叛迭出,则君主有覆亡之危。”

  “臣昧死奏言陛下,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即可。在四海之内,皆置郡县治理,如此则天下无异心,无祸患,方为安宁长久之术!”

  说完之后,李斯悄悄侧首,瞥了赵佗一眼,嘴角微微上勾。

  李斯!

  赵佗气的牙痒痒。

  他在前面冲锋陷阵,大杀四方,凭借口中唇舌,压得殿中分封派抬不起头。

  正要趁着羌瘣搭话,毕功于一役的时候,李斯却突然抢在他之前开口,搂走了收尾之功。

  你李斯既然想开口,那你就早点说啊,抢我话头干嘛!

  赵佗心中郁闷。

  不过,秦始皇并没有马上下决断。

  他反而将目光重新落到那帮分封派身上,平静道:“诸卿以为如何?”

  此刻殿中寂静一片,虽然皇帝问的是“诸卿”,但谁都知道他问的是那些分封派,可还有话说?

  这是给他们的最后一个机会了。

  但此时诸位博士,以及那些支持分封的武将公卿,却是找不出回答之语。

  赵佗说的诸侯反叛之事确实发生过,周朝也确实是因为诸侯而亡,甚至就灭在被周天子所分封的秦国手上。

  面对这赤裸裸的现实,博士们一时间想不出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

  诸位武将功臣则感觉事情太敏感,要是他们再开口支持分封,那万一皇帝来一句,我封你土地,你要是到了封地就给我造反,或者你的儿孙日后造反,那又该如何?

  且除了赵佗之外,李斯那些话同样具有强大的杀伤力。

  支持分封,等于让陛下一统天下的功绩成为虚幻,这帽子太大,他们可不敢戴。

  赵佗与李斯,两人相互唱和,将所有分封派的锐气全给打散了,无人再敢提分封之事。

  但王绾毕竟为左丞相,分封之议,也是由他提出,自是有些不甘心。

  他沉声道:“大庶长和廷尉所言有理,分封诸侯确实有隐患。但若是不行分封之政,则齐、燕、楚边地辽远,政令难行,又该如何?”

  王绾脸色苍白,但眼睛直盯着赵佗。

  皇帝不喜欢分封,他王绾不知道吗?

  当年嫪毐靠一技之长,封为长信侯。

  居于山阳之地,宫室车马衣服苑囿驰猎恣毐,事无小大皆决于毐。后来又以河西太原郡封给嫪毐,号称嫪毐之国。

  又有文信侯吕不韦食邑河南洛阳十万户,威名赫赫。

  这两人彼时气势滔天,权倾朝野。

  虽然这两人最终都被皇帝除掉,但他们给皇帝留下了很大的阴影,故而秦国不再行实封之事,君侯之爵位也只有虚封租税。

  皇帝讨厌分封,王绾知道。

  但他还是要提出来。

  因为他提出分封,并非只是为了私心,而是齐、燕、楚三地对咸阳来说真的太远了。

  数千里之遥啊!

  这时代的交通条件又不好,来往不便,如果行郡县制度,那对边远之地来说,非常的不方便,很难得到及时管理。

  所以王绾才提出这种郡国并行的制度。

  以离咸阳较近的赵魏韩之地为皇帝直属郡县,其余较远的边地则分给诸子功臣。

  这样一来,既能让这些诸侯拱卫中央,也可以方便治理当地。政令不由咸阳出,而是各地行各法,因地制宜,自然能将边地妥善经营,让刚刚打下的天下得到安稳。

  他王绾,是真的在为秦国考虑。

上一篇:高天之上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