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将 第374章

作者:起飞的东君

  “如此甚好,那吾父子便在府中等候大庶长光临,彼时更有佳客作陪,定让大庶长高兴。”

  两人又闲聊了一会儿,王贺便起身告辞。

  赵佗送着对方离开府邸。

  看着王贺所乘坐的车舆在路上渐行渐远,赵佗脸上的笑容逐渐消失。

  “王绾……”

  到了第二日晚间。

  赵佗换了一身玄黑礼服,踏上新换的马车,前往左丞相位于渭南的府邸。

  大庶长车马出行,路上无人敢挡道,没过多久便行过渭桥,来到一处硕大的宅邸。

  只见那府邸门阁高大,雕栏画栋,颇有气势。

  王绾之子王贺早已等候于此,见到赵佗抵达,立刻笑脸相迎。

  “见过大庶长。”

  赵佗从车上抓过咩咩叫的小羊羔,抱羊下车,与王贺行礼相待。

  “见过王君。”

  两人话未说上几句,收到仆人禀报的左丞相王绾就亲自从府中走了出来。

  “大庶长亲临寒舍,真是让吾欢喜。”

  王绾四十余岁,相比于他儿子脸圆身子圆的模样,他反倒是个瘦高个。

  “长者相迎,赵佗真是受宠若惊。”

  赵佗嘴里回了句客套话,目光却落到王绾的身后。

  那里,还跟了数个头戴高冠,身着儒服的男子。

  王绾注意到赵佗的目光,笑道:“此番大庶长光临,吾冒昧请了佳客作陪。此皆乃博古通今之士,为今上所征辟之学宫博士,有他们在,今日之宴,定然十分欢乐也。”

  听到王绾开口,他身后那些博士也立刻开始了自我介绍。

  领头的长须中年人,看着赵佗,脸上堆满了笑,拱手道:“博士仆射周青臣,见过大庶长。大庶长果真少年英杰,年纪轻轻便有如此功勋,真是让吾等佩服。”

  周青臣开口之后,另一个短须长脸的儒生则拱了拱手,沉声道:“淳于越,见过大庶长。”

  周青臣!

  淳于越!

  赵佗眼皮猛跳。

  这两名字,那可都是后世秦朝小说里常出现的人物,真是让赵佗如雷贯耳。

  赵佗一边听着其他几位博士的介绍,一边打量着那脸带笑容的王绾。

  今日的宴会,还真是欢乐啊。

第四百八十四章 :老匹夫

  丞相府中,诸位博士跟着王绾,热情相邀,请赵佗入屋。

  这时候虽然还没入夜,但屋中已经是点燃了火烛。

  造型精致的青铜灯里,火光摇曳,将屋内照耀的通明如昼。

  “大庶长请坐。”

  王绾很客气,脸上一直带着笑容。

  进来的路上他一直和赵佗说着趣话,周青臣等人也不时跟着说些典故事情,力图让气氛变得活跃和乐。

  赵佗面带微笑,在看到这些博士后,他心中隐隐猜到对方是要干什么。

  但现在既然进了相府,他也无法可施,只能谨言慎行,不时挑几个无碍的话语附和着对方,实则内心保持着警惕。

  片刻后,众人落座。

  王绾坐在主位,赵佗坐右侧尊位,由王贺相陪,诸位博士则坐在对面。

  着青衣白袜的府中美婢,端着蔬果鱼贯而入,躬身放在众人身前的案上。

  同时屋中还煮着酒水,弥漫着淡淡的酒香。

  “时值冬日,正是橘香之时。此乃从楚地淮南运来的上好柑橘,皮薄汁甜,大庶长请尝尝。”

  王绾微笑着开口,每个人案上的漆盘里都放着几个橘子,那金灿灿的颜色,看上去十分喜人。

  仆射周青臣抚须而笑:“这淮南之橘好啊。吾听闻大庶长昔日随李信将军征伐荆楚,在我大军被逆贼出卖,受挫之际,大庶长临危决断,渡淮水而袭寿春,终于创下一番惊世大功。”

  “据说大庶长彼时就是用淮南柑橘以填士卒之肠胃,方能建功立业,大庶长之能真是让人佩服。依我之见,这淮南之橘都可称作是‘赵将军橘’了,呵呵。”

  周青臣话音落下后,另一博士立刻笑着接嘴:“哈哈,这‘赵将军橘’颇有意思,若真能取这名号,日后大家吃淮南橘子的时候,都能想到大庶长当年伐楚时的惊世功业,这也不失为一桩美谈啊。”

  其他几人附和着两人的话,他们借着这品尝淮南柑橘的机会,刚好来吹捧赵佗当年的伐楚功绩,拉近双方的关系。

  耳畔传来众人的吹嘘话语,赵佗脸上挤出一抹笑,放在膝盖上的手则是紧紧握拳,手背上青筋蹦起。

  伐楚之后,他赵佗什么水果都吃,唯独不沾橘子。只要看到这东西就感觉肠胃抽搐,颇有干呕的感觉。

  两年过去,他都快忘了这东西,哪知道突然被王绾弄出来,唤醒了他过去的悲惨记忆。

  这些人还取个什么“赵将军橘”的名号,这不是存心膈应人吗?

  好在王绾此番请他来府中,并非只是为了请他吃橘子,自是有目的在内。

  赵佗虚应一番后,诸位博士便止住了笑,准备开始进入正题。

  王绾使了个眼色。

  博士中,那长脸短须的淳于越就开口了,他对着赵佗一拱手。

  “吾闻大庶长少年雄才,年少之时便有封侯之志,曾跟随武城侯参与伐灭燕、楚之战,更领军征战于齐地,自是对四方道路行走甚熟。”

  “此去齐、燕之地,足有数千里之遥,纵使快马飞骑亦要旬月之久,大军征伐,更是动辄一个春秋往来,不知大庶长认为从咸阳往来齐、燕之地,便否?”

  赵佗眯着眼打量对面的淳于越,见其正襟危坐,面容紧绷。

  听淳于越的口音,赵佗就知道这家伙乃是齐地人。

  他自己从齐地跑到咸阳,一路行来,方不方便自己心里不清楚吗?

  如今明知顾问,当然是抱着别样的目的。

  不过也正因为这淳于越是齐人,赵佗倒不好当着众人的面瞎说。

  毕竟他堂堂大庶长,说话还是得要脸的。

  赵佗脑袋里回想着他率军来往于齐秦之间数千里,所走道路时宽时窄,时陡时险的景象。

  赵佗摇了摇头,照实说道:“数千里路程,来往自是不便。”

  见赵佗摇头,诸博士相互对视一眼,目中皆有兴奋之色。

  名为漆雕毕的儒生接口。

  “大庶长所言甚是。昔日天下纷乱,诸国争战,赖今上神武明断,兴义兵而诛暴乱,方才平一宇内,定鼎天下。”

  “然吾等观之齐、燕、楚之地,距关中足有数千里之遥,若是今上于咸阳下诏,以快马飞驰,传诏令至于三地,需十数日甚至一月之久,才能让各地的秦吏知晓。”

  “而这三地一旦有变故发生,传到咸阳那也非常消耗时日。这样一来,便是朝廷之令难下于地方,地方之事则难闻于今上之耳,以此观之,殊为不便啊。”

  漆雕毕话语落下,另一个叫端木圭的博士又开口道:“然也,除了关中来往各地道路不便外,各处的民风民俗,亦是大不相同。燕赵多慷慨,齐鲁多安逸,诸地之民皆不习秦法,好放荡安逸,今日以同一法令而治之,恐多有不便。”

  “昔日周武伐纣,使其子弟功臣辟土封疆,实墉实壑,实亩实籍,因俗而治,如此才使得四方安定,蛮夷入朝,有周之八百年天下。”

  随着这几个儒生博士接连开口,越说越接近此番饮宴的核心。

  赵佗是听得后背夹汗。

  他已经彻底明白了这些人想说什么,也明白了王绾请自己前来赴宴的目的的是什么。

  分封!

  果然,随着这几位博士发表意见后。

  淳于越做出了总结,他双目紧盯赵佗,声音激昂道:“吾闻殷有六百年社稷,周有八百年天下,皆是外封子弟功臣,自为枝辅。”

  “今上贵有海内,而子弟却为匹夫之属,勋贵公卿有功者不知其数,却无尺土之封。如此做法,若将来有田常、六卿之臣,行篡逆之事,而外无辅拂,何以相救哉?”

  “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故吾等欲向今上建言,献分封之策,请今上封诸公子及功勋诸臣,填燕辽、楚越、齐鲁等边远之地,定四方疆土,抚慰四夷,如此便可使秦祚绵长,得万世之属。”

  左丞相王绾待诸位博士说完之后,笑眯眯的看着赵佗。

  他开口道:“边地辽远,秦法难治。大庶长虽建言今上,迁六国宗族入关中,然则此举所耗甚大,费时耗力,且劳民伤财。纵使六国宗室皆入关中,但诸侯故土之子民依旧难用秦法治理,不如以分封治之,效昔日师尚父治齐,因其俗,简其礼,则无需朝廷费一金一钱,便可得四方安宁。”

  “且吾等所言分封之议,不仅能安国利民,更能让诸公子得享荣华,诸公卿勋臣,亦能得尺土之封,以功绩传土地于后世子孙,岂不美哉?”

  王绾说完之后,又补了一句,道:“吾等与辛氏、杨氏诸将,以及羌右更等有功之臣相言,众皆称赞。不知大庶长以为此议如何?”

  话到此处,王绾与诸位博士已经是图穷匕见。

  他们以分封土地的好处来诱惑赵佗,欲要让赵佗赞同他们的提议,一起向当今皇帝提议行分封之策。

  赵佗作为此番秦国一统天下的大功臣,一旦秦始皇真的实行分封制度,除了诸位公子之外,若要分封功臣的话,自然是少不了他赵佗的一份。

  封土建国,称孤道寡,传社稷于后世啊!

  你赵佗难道就不心动吗?

  王绾目光炯炯,他相信,没有人抵挡得住成为一国之君的诱惑。

  赵佗听得是额头冒汗,眼睛发红。

  他抬起头,看着主位上的王绾。

  我以为如何?

  老匹夫!

  乃公恨不得撕了你的嘴!

第四百八十五章 :风波将起

  王绾目光如炬,紧盯赵佗。

  诸位博士的眼中饱含期待,都等待着这个皇帝最为宠信的年轻人的回应。

  他们很自信,相信赵佗一定会答应下来的。

  没看到眼前这位大庶长,已经是兴奋的脸色微红,神情有异了吗?

  他如今肯定心潮澎湃,激动无比。

  秦国一旦再启分封制度,按照三代的规矩,皇帝除了将诸位公子分封出去成为各地王侯外,赵佗这些功臣勋贵也是少不了的,凭借往日功勋,定然能裂土治国,不再是像现在秦国的侯爵虚封,只有租税却无治土治民之权。

  封土建邦,成为一国之君。

  这样大的诱惑,谁能挡的住?

  然而出乎他们的意料,赵佗脸上的红润很快就消失不见,他的面色重新恢复平静。

  赵佗直视王绾,冷声道:“丞相可还记得六年前,我在殿中对今上所说的话吗?”

  诸位博士都愣住了。

  六年前?

  赵佗对皇帝说了什么话?

  莫非和他们所说的分封有关?

  这些博士都是新近从诸侯故地征辟来的博学之士,对于几年前发生在秦宫大殿的事情,自然是不知情。

  王绾脸色一变。

  六年前,秦宫大殿之上。

  那岂不就是荆轲刺秦的时候吗?

  赵佗沉声道:“昔日之言,赵佗从未忘却,自当一以贯之。今日的宴会,多蒙丞相相邀,然吾身体突感不适,便先告辞了,丞相和诸君勿送。”

上一篇:高天之上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