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将 第213章

作者:起飞的东君

  秦军总伤亡不到百人,其中一部分还是入城时误中墨家陷阱的倒霉蛋。

  占领阳夏后,赵佗踏上其他几面城墙,查看上面的城防布置。

  “墨家守城术果真厉害。”

  只见这几面城墙上每隔几步就放满了铁蒺藜、礌石、弩机、长斧等各种强悍的守城利器,城墙下还全是各种插满了利刃的陷阱。

  若是按照这时代常用的蚁附攻城方式,秦军就算能打下阳夏,死伤人数也不知会达到多少。

  “将军何必如此讥讽,吾墨家守城再精妙,也不如尔等秦人巨砲之术。”

  “那东西,真是公输子的发明吗?”

  作为俘虏的年轻墨者白棐,咬牙切齿。

  阳夏一战,他们墨家引以为豪的城防术,被秦军以巨砲摧枯拉朽般的攻破,没有发挥出任何作用,这样的结果对这群向来以守城自傲的墨者,造成了巨大的震撼和打击。

  而他的夫子,最后的楚墨首领邓陵子和几位墨者,在绝望和叹息中,迎着巨砲轰击,舍身殉道。

  白棐在最后时刻逃下了城,并非他贪生怕死,舍弃了墨者道义。

  而是他想知道,那种巨砲到底是谁弄出来的?

  为何自公输子卒后,到如今两百年间都没有巨砲之名,秦军却在这两三年间就弄出了这种可怕的东西。

  到底真的是公输遗物,还是那些投靠秦国的墨者弄出来的东西?

  赵佗还未回答,身侧跟着上来的黑臀就骄傲的笑道:“你这墨者真是有眼不识高山,你所说的巨砲正是我家将军在伐燕之战时发明,他就是公输子鲁班的传人!怎么,莫非你还不服吗?”

  白棐身子一颤,看着眼前比自己岁数还小的少年将军,喃喃道:“你真是公输子传人?”

  赵佗淡淡一笑,不置可否。

  白棐见赵佗没有否认,看上去也不像是墨家之徒,想来真是公输子传人了。

  毕竟公输子一脉素来不讲道义。昔日公输子为了获得富贵,专程从鲁国来到楚地,为楚王发明了云梯等攻城器械。如今他的传人为了权力地位,将这可怕的巨砲献给秦国也是可能的。

  白棐不由慨然长叹。

  “夫子说得对,公输般机巧之术天下无双,我墨家不如矣。但是……”

  说到此处,白棐怒目圆瞪,对着赵佗呵骂道:“你公输一脉为秦人造此不义之器,发动不义之战。攻人之国,夷其园圃,夺其牛马,杀其百姓,占其城邑宗庙,使秦国以强凌弱,此等行为乃天下之大不义也,纵使此番能灭楚亡国,也将……”

  “此言谬哉!”

  赵佗冷笑一声,将其话打断,喝问道:“何为义?何为不义?从小了说,楚王负刍弑君篡位是义否?他誓我秦国青阳之地,转而背约,杀我使者,击我南郡,是义否?我秦国出兵,惩治背信之徒,上合天道,下顺民心,岂为不义乎?”

  “往大了说,自宗周覆亡,周平王、周携王互相对峙攻杀以来,天下大乱如今已是五百年。五百年间诸侯相互攻杀交战,灭国无数,百姓庶民流离失所,死伤不知多少。”

  “如今秦国上顺昊天之意,下承万民之心,一统天下乃是大势所趋。当天下定于一时,则战争自平,争端自灭,百姓黔首安居乐业,此非子墨子所言‘一同天下之义,是以天下治也’!”

  “墨者,你们看似为义而助楚国,实则不过是区区小义,而吾等为统一天下,消除争端,实现真正的兼爱非攻而战,这才是大义!”

  “如今,你们以小义而阻大义,背弃子墨子之理想道义,岂非不义乎!”

  白棐目瞪口呆,被赵佗一番话说得竟无法辩驳。

  墨子,尚同。

  除兼爱非攻外,亦是赞同天下定于一之理。

  白棐被赵佗反以大义压制,他脸露悲哀,也不再反驳,而是低语着:“吾等南方之墨,言必行,行必果,使言行之合,犹合符节也。既然立誓为阳夏守城,城破之日,便是吾等丧生之时,夫子与诸墨者已殉道,吾白棐岂有偷生之理。”

  说着,墨者白棐自城墙上一跃而下。

  南方之墨,自此绝矣。

  赵佗冷冷的看着这一切。

  他的心中毫无惋惜,相比于秦墨襄助秦国统一天下,达到真正“兼爱非攻”的理想。

  楚地的南方之墨眼界实则太过狭隘与固执,抱残守缺,不顺应时代发展,那么被时代淘汰亦不过是早晚的事情。

  巨砲的出现,不过是加速了这一进程而已。

  “时代,变了啊!”

  赵佗站在墙上,眺望远处鸿沟方向,悠悠而叹。

  在后方,钟离眛一脸复杂的看着眼前的少年将军。

  他初次见到巨砲攻城,被那可怕的威力狠狠吓了一跳,越发意识到楚国灭亡几乎是不可挽回的事情。

  更让钟离眛震撼的是,以那黑臀所说,这种可怕的武器,竟然是眼前这个少年将军发明的。

  背水一战,兵家奇才。

  沤肥曲辕,精通农术。

  攻城巨砲,机巧发明。

  这个少年将军,到底还有什么不会的?

  他的身上,还隐藏了多少秘密?

  钟离眛的目光在好奇之外,还充满了敬服,他已经彻底服气了。

  良久,赵佗才收回眺望远方的目光,对左右说道:“走吧。”

  ……

  秦军攻占阳夏,城中无楚人反抗。

  一来是阳夏属于第二次落入秦军手中,一回生二回熟,阳夏人投降起来并不为难。

  二来则是这些阳夏楚人已经被巨砲吓破了胆,生不出反抗之心。

  在这种情况下,赵佗一边安抚城中百姓庶民,一边约束士卒,让他们不得侵犯楚人,然后便静待大军到来。

  数日之后,一道来自北方的黑色洪潮滚滚而至。

  飘扬的旌旗遮天蔽日,数十万大军连绵不绝,高举的戈矛剑戟在阳光下反射出刺目的光华,让人根本不敢直视相看。

  阳夏附近,所有看到这一幕的楚人全都吓得颤颤发抖。

  “嘶……这就是秦国的数十万大军吗?”

  吴广一处小坡上伐着柴,看到这一幕,脚底直蹿凉气。

  远方道路上一眼望不到头的黑甲大军,看上去实在是太过震撼了,整个阳夏城男女老少加起来也没有这么大的人数。

  吴广不由庆幸那支攻取阳夏的秦军有巨砲这种武器,能迅速破城,否则若是被墨者的城防所阻止,死伤惨重下,等到这支庞大的秦军南下时,阳夏城中必定血流成河啊。

  “看来此番楚国亡定了,我得尽快融入秦人的统治下才行。”

  吴广低声自语,相比于那些不知形势变化的无知黔首,读过书略有文化的他,自然能感受到时代正在变化。

  秦人来了。

  这个延续了八百年的荆楚之国,恐怕也将不复存在。

  ……

  鸿沟之水缓缓流淌,数不清的舟师船只自北而来,将大量的粟米粮草从荥阳的敖仓处运来,沿途补给大军粮秣。

  这也是王翦要派赵佗先取阳夏的原因,秦军的粮道,决不允许出现任何可能的危险。

  数十万大军在鸿沟侧的宽阔地带,开始安营扎寨,一眼望去,连绵不绝。

  除了一部秦军被王翦派遣南下夺取固陵外,剩下的数十万大军要在此处停留一夜,然后再继续南下,过固陵而进逼淮阳,便可看到屯聚于彼处的项燕楚军。

  军营大帐外,羽葆龙旗飞扬。

  “终于要决定了接下来的战略部署了。”

  赵佗正了正头上的鹖冠,向着王翦所在的军营大帐走去。

  如今秦国大军已至于淮阳以北,南方的杨端和军团也开至上蔡附近。

  楚国方面,项燕统率的数十万楚军则龟缩于淮阳附近,一副要在彼处展开大战,顽抗到底的模样。

  战争形势已经清楚,这一日王翦召诸将议事,就是要进行接下来的战略规划和部署,决定如何展开这场灭楚之战。

  是集中兵力,与项燕决战于淮阳城下,展开一场惊世大战,一战而定输赢。

  还是将庞大的兵力分散出去,四面出击,攻城掠地,将偌大的楚国分割吞食。

  亦或者……

  想到最后一个可能。

  赵佗的嘴角不由勾起一抹弧度。

第二百九十一章 :灭楚之策

  秦军帅帐。

  主位尚空,上将军王翦未至。

  老将冯无择、羌瘣以及各位裨将军先入帐中,依爵而坐。

  赵佗爵位为中更,位居冯无择之下,与羌瘣等爵,只好坐在这个羌人出身的将军身边。

  “赵佗,你很好。”

  说话的是羌瘣,他压低着声音,满是阴阳怪气。

  赵佗侧首,见羌瘣脸上带着冷笑,看着自己的目光并不友善,顿时心知肚明。

  赵佗和羌瘣的怨结最早可追溯到伐燕时,羌瘣和李信相争,赵佗造出巨砲,又献策李信千里截杀立下大功,让羌瘣颜面尽失,故而心中很不爽。

  不过那时候羌瘣高居裨将军之职,对赵佗这种小人物并没放在眼中,虽然不爽,也只是嘴上鄙夷两句就罢了。

  哪知道接下来的几年,这小小赵佗竟然像是在屁股上插了弩矢一般,一飞冲天。

  短短一年多的时间参与两场大战,爵位竟攀升到和自己等同的地步。

  若说羌瘣心中不在意,那是不可能的。

  更别说他很清楚的记得,自己的族人羌匕,就是在征伐魏国的时候被赵佗依军法所斩。

  当羌瘣在咸阳听到这个消息时,气的一宿都没有睡着。

  这种情况下,他羌瘣能够忍住怒气,没有当场翻脸就不错了,哪还能用好语气说话。

  赵佗并不在意,对方有怨气才是正常,如果是笑脸相迎,那才让人害怕。

  他笑道:“多谢羌瘣将军夸奖。”

  “其实我觉得羌瘣将军你也很好,昔日在燕地时,赵佗就一直认为羌瘣将军乃是一位勇猛果敢,忠信豪壮的大丈夫,一向颇为佩服。”

  “到魏地的时候,赵佗因为将军族人身犯军法,不得已斩之。心中时而害怕将军会因此心生龃龉,没想到今日一见,将军竟然不计前嫌,还夸赞赵佗此事做的很好,羌瘣将军的心胸真是如天穹一般宽广,让赵佗十分佩服。”

  说着,赵佗还真对着这羌瘣行了一礼。

  “啊?”

  羌瘣脸色涨红,哪怕他是战场之上的勇猛战将,此刻面对这种情况也是手足无措。

  他明明在讥讽赵佗,哪料到对方竟一本正经的对他回应,并且各种夸赞吹捧,又是勇猛果敢,又是忠信豪壮,甚至还说他心胸宽广如天穹,这种种话语让羌瘣如何回答?

  莫非当众否认?

  还是当场暴怒?

  羌瘣作为羌人出身,本就拙于言语,此刻只能红着脸,支支吾吾的侧开头去。

  裨将军冯无择坐在旁边,看到这一幕,心头不由暗笑。

  他打量了那个脸带微笑的少年将军一眼,心中已有交好之意。

  这时,大帐帘幕捞开。

  年过六十的王翦大步走进来,他身穿威武的甲衣,发髻拢在鹖冠之下,腰间还配了一把华丽的长剑。

  “见过上将军。”

  赵佗和诸裨将皆起身行礼。

  王翦点点头,几步便走到主位上,转身坐下。

  他扫视着帐中诸将的目光炯炯有神,哪还有在咸阳时那副病弱老态。

  “赵佗,阳夏之事,你做的很好,当计一功。”

上一篇:高天之上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