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将 第146章

作者:起飞的东君

  因为昌平君出生于秦国,长大于秦国,还曾帮助秦王政平定嫪毐之乱,当了近十年的秦国丞相。

  这样的履历,让所有人都对他失去了防范,更别说他还在去岁的庆功宴上,亲自献上分化楚国内部,助秦王政灭楚的好策,这更让秦王政对他信任有加,任其来到楚国故都这个十分敏感的地方。

  连秦王政都如此了,更别说是下面的李信等人。

  在如今的李信眼中,昌平君是一个温文尔雅神态谦和的君侯,是大王为他挑选的坐镇后方的长者,亦是一同奉了诏令来灭楚国的伙伴。

  这样的人开口询问自己灭楚之策,李信自然不会隐瞒。

  一旁的蒙武微微蹙眉,不过没有阻止的意思。

  李信掌军之后,对于伐楚表现的胸有成竹,但却一直没有说过他心中的策略,连他这个副将也不清楚。如今倒是可以一观究竟。

  赵佗见此情景,知道再不阻止,秦军的进攻策略就要被昌平君知晓了。

  他不清楚昌平君与楚国方面有没有联系,但不怕一万就怕万一,一旦消息泄露出去,那后果不堪设想。

  被楚国知道己方的进攻策略,特别是楚军主帅还是项燕这种老将,秦军的一举一动皆在对方掌握之中,那接下来还打个屁的仗啊。

  就在李信满脸得意,正要当着所有人的面将自己的谋略说出来的时候,一道清朗的声音突然在帅帐中响起。

  “禀将军,末将曾听闻吴孙子有云,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如今前方楚国的情报尚未传回,我方恐怕缺少对楚国的了解。”

  赵佗硬着头皮说了一通话,仓促之间,他实在找不到什么好借口阻止,只能靠着兵法一顿胡诌。

  听到赵佗突然开口,李信一脸错愕,其他人也都皱着眉头望过来,特别是昌平君那双温和的眸子陡然变得凌厉起来。

  “赵佗,噤声。”

  旁侧,裨将军杨原小声提醒。

  虽然赵佗有参与军帐议事的资格,但李信和昌平君这种级别的人物交谈,是他这个小小军候能够插嘴的吗?

  咱们这些下吏,乖乖坐在军帐里听领导讲话就好,哪能随便发表意见,这小子果然还是太年轻了。

  没看到那位君侯的脸都垮下来了吗?

  此事若是往重了追究,至少能治你赵佗一个不敬之罪。

  就在杨原心中感叹赵佗年轻的时候,赵佗则期盼的看着李信,希望对方能明白自己的心意。

  赵佗这次可真是冒着风险说的话。

  好在李信是真心将赵佗引为心腹,见赵佗突兀开口,又回头看到这少年眼巴巴看着自己。

  他一时间虽然没明白赵佗到底是想做什么,但本着对赵佗的信任,还是打起了掩护。

  李信并没有治赵佗的罪,而是在略微犹豫后,说道:“嗯,赵佗说的不错。兵法所云知彼知己,方能百战不殆。如今探查楚地的斥候尚未回来,在不知道楚国兵力分布的情况下,这破楚之策还需斟酌。君侯莫要怪罪,待我知道楚地情报后便与诸将定下策略,届时定告知君侯知晓。”

  昌平君见李信这样说,自然也不好在此事上多做追究。

  他笑道:“李将军说的是,如此做法确实稳妥,倒是我刚刚冒昧了。将军麾下还真是人才满帐,就连赵佗这小小的一曲军候,也是熟知兵法的人物,这样一来,我就放心了。”

  昌平君一边说着,一边笑着向赵佗望来。

  赵佗此刻见李信没说出策略,也没治自己的罪。心中不由松了口气,精神安定下来,见昌平君看向自己,他亦一脸平静的对视。

  昌平君眼睛微眯,他不知道这少年恰好开口阻止李信说出破楚之策是否故意,但从其表情上,倒是看不出什么异样,他只能在心中暗叹一声。

  嘴上却说道:“李将军要依据楚国的情报来定伐楚之策,甚好。我去岁奉大王之命来淮阳,负责拉拢楚国内部对负刍不满的人物,如今颇有成效,手中有不少楚臣传来的消息,或许对李将军接下来的伐楚计划有帮助。待会儿我便让人将那些秘信送来。”

  听到这话,李信、蒙武以及帐中诸将全都神色大喜。

  李信激动的一拍木案,大笑道:“君侯果真是国之重臣,有这些情报相助,此番伐楚何愁不胜!”

  昌平君笑眯眯的说着:“李将军伐楚尽管放心便是,我已经联络过楚国内部那些亲我秦国的公卿封君,告诉他们,此番秦国伐楚,只是为了青阳杀使者之事来惩治负刍,并非是有灭楚之心。”

  “李将军只打负刍,不灭楚国。想来那些厌恶负刍之人,就算不帮吾等,也不会尽心抵抗我秦国大军。如此一来,李将军此战绝无不胜之理,我秦军必定大胜,灭荆楚社稷!”

  辛梧、杨原以及几个年轻的将领,见昌平君意气风发,受到感染也不由跟着叫道:“吾等此战必灭楚国!”

  蒙武虽然没有开口,但脸色也十分放松。

  楚国内部不稳,有人愿与秦军里应外合,还给秦军传递了楚国内部的情报,这从兵法上看,对秦军十分有利。

  简单来说就是,敌方有内鬼!

  优势尽在我手!

  在那呼声中,李信双眼炯炯的盯着眼前的文雅君侯,感动道:“我李信能有君侯这样的长者,为我坐镇后方,真乃幸事!此番若是不能灭掉楚国,我李信如何对的起君侯啊!”

  昌平君听到这话,嘴角微抿,笑意在眼中弥漫。

  帐尾处的赵佗,看着这一幕,也不由跟着笑起来。

  只是他的笑容里,带着苦涩的味道。

  ……

  到了晚间时候,昌平君回到淮阳城中,他接下来还要调度二十万秦军的粮秣军需,事情很繁忙。

  李信则将赵佗单独叫到帐中。

  “赵佗啊,白日之事你为何突然发声?若是君侯对你不满,以此事进行追究,恐怕你少不了挨一顿惩罚,届时我也不好保你。”

  李信剑眉微挑,想起白日的事情,他还有些没明白赵佗的目的是什么,竟然冒着风险来阻止自己说出伐楚之策。要知道包括昌平君在内的帐中诸将,都是此番伐楚的重要人物,说出来也没什么吧?

  赵佗已打好了腹稿,不慌不忙的说道:“赵佗知道将军心中已经有了破楚之策,定能大破楚军。”

  只听了个开头,李信脸色便柔和下来。

  这小子,果然懂我。

  赵佗接着说道:“将军的策略自然是极好,但赵佗也听说兵无常势,水无常形。战场之上局势瞬息万变,那楚国的军力分布可能随时在调动。将军提前将破楚之策当着众人的面说出来,若是日后楚军调动,将军提前说出的策略便需要进行调整,到时候反而显得不美。”

  “将军勇锐果敢,大王英明神武不以年纪看人,而把将军任命为大军主将。但这样一来,军中难免有人会因此忌妒,若是拿此事来说话,恐怕会让人小瞧了将军。”

  “将军不如将策略秘而不宣,待到所有情报收集齐全,策略妥当无误,再在军议上当众宣布,想来诸将到了那时候都会为之慑服,不敢质疑将军之令!就连君侯和蒙武将军,想来也会钦佩将军啊!”

  赵佗说的是苦口婆心,句句都在为李信着想,再加上话里的吹捧之意,直听得李信连连点头。

  “你说的对,这就是那‘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如果提前说出来,若是形势有变不能实施我的策略,反而会让君侯小看了我。赵佗,你此番阻止的好。不愧是吾之臂膀,我果真没看错你!”

  李信感激的拍了拍赵佗的肩膀,被赵佗一提醒,他也想到了这一点。

  赵佗见李信脸上带笑,想来心中高兴,忍不住问道:“不知将军此番伐楚,到底是何良策?”

  李信看了眼赵佗,脸上笑意更盛。

  和昌平君、蒙武以及军中诸将不同,赵佗可是他的心腹,策略告诉他也无妨。

  李信拉着赵佗走到案前,指着铺在案上的地图道:“你且看这是何地。”

  “项城?”

  赵佗聚精会神,见李信正手指淮阳南侧的项城。

  “没错!此地乃项城,我军想要进入楚地深处,攻占后方的巨阳、胡邑,直指楚都寿春,就必须要先攻占项城对不对?”

  赵佗颔首,项城堵在淮阳南侧,秦军想要借助水运之利,驱入楚地,则必先攻取此城。

  见赵佗点头,李信微微一笑。

  “是吧,不只是你赵佗这般认为,恐怕蒙武、辛梧,我秦军上下的所有将领都会认为欲要攻楚地,必先取项城。甚至连楚人也认为是这样,所以那项燕才会屯聚楚国之兵,驻扎在项城,就是想要凭借此城进行顽抗,将我秦国大军拒在颍水以北。”

  说到此处,李信大笑道:“吴孙子所云:攻其无备,出其不意。不管是我营中诸将,还是楚军都认为我此番进军必先取项城。那我就偏偏不这样,如此一来,便可打楚人一个措手不及!”

  “所谓战者,以正合,以奇胜。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海。”

  “我李信,便要出奇兵,攻打此处!”

  李信说着,伸手指向地图上的一点。

第二百一十三章 :李信策

  平舆!

  赵佗眼神微凝,盯着李信手指所落处。

  那地方正是项城西南,距离约两百里的平舆,此地是如今楚国边境的一座小城,和已经落入秦国手中的上蔡相距不远。

  面对秦军伐楚,楚军云集边境,主要就集中在项城、平舆、新郪三城,形成一条横向防线,抵挡秦军南下。

  相比作为项氏封地,经过数百年经营而城坚墙固的项城,小小平舆确实更适合作为突破点。

  “将军,你欲要率大军舍项城而取平舆,从侧翼深入楚地?”

  这让赵佗很不解,相比于项城,平舆城小兵少,自然好攻,但就算拿下也对大局无用啊。

  因为秦军此番伐楚可是二十万大军,其中战卒十万,人吃马嚼,一日消耗粮草无数,需要一条通畅的后勤粮道才能保障军需。

  这也是所有人都认为秦军伐楚必先取项城的缘故,只有拿下项城,打通淮阳颍水一线的水路,才能让秦军在后勤得到保障的情况下顺利南下。

  如果秦军舍弃项城不攻,绕道平舆,不仅舍近求远,还将平舆与淮阳之间的粮道直接暴露在项燕眼前,项燕只需派军断了秦军的粮道,此战楚国就先胜了一半。

  李信这计谋,在赵佗看来,简直让人目瞪口呆,连黑臀都想不出来。

  眼见赵佗不解,李信哈哈大笑,说道:“看吧,连你赵佗也想不到,那些楚人更是不可能想到我会将平舆作为突破点。而且谁说我要舍弃项城了,只有童稚幼子才会做出选择,我李信自然是全都要!”

  “项城、平舆我全都要打,两面出击!”

  这一刻,李信脸上神采飞扬,他指着那铺在案上的地图,慷慨激昂道:“此番大战,我会让蒙武将军率七万大军举我大纛,南下威逼项城,做出我李信必取项城的姿态。如此大军临城,必能吓得那项燕老朽缩在项城里不敢动弹,只能全力防守,说不定还会引来楚国境内的兵马不断增援。如此便是以一部兵马牵制楚国大军之势。”

  “而我,则举蒙武旗帜,率三万精锐的关中车骑,从北部避开楚军眼线,先绕道上蔡,待士卒休憩一日后,便以雷霆之势出击,速攻平舆。”

  “平舆一破,则颍水、汝水之间的淮北之地再无险可守,我可率车骑驰骋于上,突破到他项燕后方,直接避开楚国的大军,冲寿春而去,届时便可一举攻破楚都,灭荆楚社稷!”

  说到这里,李信意气风发。

  “如此一来,当他项燕还在召集楚军,与项城下的蒙武相互纠缠时,我李信就已经占了楚都,将那楚王负刍和楚国宗室贵族尽抓在手中!这岂不就是兵法所说的以正合,以奇胜!攻其无备,出其不意!”

  “哈哈,到了那时,楚王和楚国的公卿贵族皆落在我手中,他项燕前后皆是我秦国大军,他只困守项城,又有何用!”

  赵佗听得呆了,半天都没回过神来。

  李信这策略,听上去好厉害的样子。

  但是,丢下主力大军与敌人对峙,然后亲自率奇兵绕道突袭楚国首都。

  这是你一个统率二十万大军的主将,该做的事情吗?

  就在赵佗心中吐槽的时候,李信神色温和的看着他。

  他走过来,握着赵佗的手道:“我这策略不错吧,只要成功施行,必能一战破楚,任他项燕如何奸滑,也绝不会料到项城处只是佯攻,我将以奇兵先取寿春。不过我之所以能想出这条妙策,还是多亏了你赵佗啊。”

  多亏了我?

  赵佗双眼大睁,脑袋上冒出一堆问号,这又和我有啥关系?

  李信呵呵笑道:“昔日在燕地,我率军追逐燕丹,止步于居庸塞下,眼看战机将失,燕丹父子就要跑到辽东去了。你献上绕道辽西,截杀燕丹之策,如此方立下了惊世大功。”

  “而如今,那颍水之侧的项城与昔日居庸塞何其相像也,都是阻挡了我大军前进的障碍。而我在这伐楚之战里,便要效仿昔日绕道截杀之策,直接从侧翼绕袭。那寿春城里的楚王,就会如同昔日的燕丹,必定落入我的手中!”

  李信说着,伸出一只手掌做虚握状,五指狠狠一抓,仿佛就将那楚王负刍抓在了手中一般。

  赵佗伸手抹了抹头上的汗水,好家伙,感情你想出这条“妙计”还是因为我了。

  他现在也彻底明白了李信的思路。

  偷梁换柱迷惑项燕,吸引楚军主力于项城之下,做出决战姿态。然后以奇兵出其不意绕袭平舆,接着长驱直入空虚的楚地,直取寿春。

  这是要玩一出擒贼先擒王的戏码啊!

  听上去很不错,但赵佗还是感觉太冒险了。

  这可是几十万大军的灭国之战啊!

  不该更慎重些吗?

  赵佗想了想,劝道:“将军,你带三万车骑突入楚地,确实勇锐难当,但进入楚地之后,吾等后勤粮道却难以保障啊,这三万人马的粮草如何供应?”

  李信不以为然。

  “粮秣不是问题。兵法所谓因粮于敌,军食可足也。如今刚过秋收,楚国境内各处城邑里聚都有大量存粮,吾等只需携带十天的粮食就够了,其他的都从楚人手中抢,这就是以战养战也!”

  赵佗眼皮猛跳,看来李信是要一路抢着走了。

  但赵佗还是觉得这计划太过危险,他不好直接说不行。只能换个角度,硬着头皮劝道:“将军,可是那楚都寿春,也是淮水大城,城高墙坚,城内还有楚王的精锐战卒守卫。吾等三万车骑虽勇,但却缺少攻城辎重,若是没有突袭下寿春,那岂不是进退两难?”

  听到这话,李信面露不愉之色,他瞪了赵佗一眼。

  “你怎能说如此丧气话。我以精锐车骑突入楚地,速如疾风,那寿春王宫中的楚王定然难以想到,更别说是提前防备了。”

  “待我奇兵军临寿春城下,定然将城中楚人吓得神魂皆颤,到时候我再散布消息,就说项城已被我军拿下,项燕已经死于沙场,城中楚人定然难辨真假,军心溃散。”

上一篇:高天之上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