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空之下 第81章

作者:最终永恒

忙并快乐着!这是一种与众不同的感受。

以往几次的忙碌是为了应对生死危机,但现在的忙碌完全是人们自找的。

社会制度在大改,飞船结构在大改,科学的脚步也跟上了步伐,让人有一种社会变迁日新月异的感觉。

与此同时,于易峰也感觉到了自己的进步。许多深奥的报告,他终于能渐渐看懂,许多高深的课题,他也能够说上几句了。

一行行公式,一个个定律,蕴含着无穷的韵味以及美感,每当解开一个难题的时候,那种喜悦是无与伦比的。就连于易峰都有这种感觉,更何况那群首当其冲的科学家了。

他们狂热地工作,不是为了钱,也不是为了荣誉,而是真正发自内心的喜欢。

以至于政府又开始强制规定最迟下班时间:晚上十点。超过这个时间一律不许待在实验室!

为此还引发了一波小小的抗议……当然,抗议无效。

首先,材料学终于有了大规模的进展,有了这么多外星材料的启发,要是还没进展,这些科学家简直就是猪了。

菲利克斯、西莫夫等人盛情邀请于易峰,参加这次新材料的发布会。

一个划分时代的材料发布会!

第十二章 超合金系列

这一次的材料发布会,可不是像以前那样,只在某个领域内的小圈子里转悠,而是面相所有科学家甚至所有大众!

大批量试验已久、性能可靠的新型材料,终于被一一展示了出来。

材料科学作为一门基础科学,用到的地方实在太多太多,无论是机械制造、武器制造还是航天工程,都得靠性能足够的材料支持。光靠以前地球上的材料,已经不足以支撑要求越来越高的各种尖端机械。

所有,这一次材料发布会也格外振奋人心!

“这倒要关注一下了。”于易峰喃喃自语道。

有些新材料于易峰已经知晓了,但普通民众不知道。这一次发布会是面向整个文明的,目的便是让所有人都知道目前材料科学的进展。

本次发布会由宣传部进行了转播,整个诺亚号上的人都可以通过电视观看发布过程。当然,人们也可以亲自前往会场进行参观……

“各位观众朋友,正如你们看到的那样,我手中这块明信片大小的银白色物质,是一块防辐射有机金属。它的防辐射能力是同体积铅板的13倍以上,而且它有一个非常优异的性能:特别的柔软、轻便甚至可折叠……”

“事实上我们抗击超新星的防辐射墙就部分采用了这种新材料。它的分子结构来源于火星病毒中的衣壳……”

解说人员是一位资深记者与播音员美女,她曾经报道了火星病毒的整个抗击过程。

为了介绍这些新材料,她也事先费了不少功夫。

“好了,观看本节目的各位……我们都知道,宇宙中到处都可能充满危险:低温、辐射、缺氧都会对人体造成致命伤害。而这种防辐射金属的出现,弥补了以往材料史上的空缺,它的造价并不高,甚至可以批量生产。”

“这种材料的出现也意味着我们能制造更加轻便、便宜的宇航服,能给各个核子实验室带来更加安全的实验环境……”

“在这里,我们有请嘉宾朗逸飞博士,新型防辐射有机金属的发明者,让他来为我们解说‘辐射’对人类所产生的危害……”

于易峰也在几名熟人的陪伴下参观整个会展大厅,不停地点头。

许云进、赵耀等人异常兴奋地左顾右盼,他们不是科学家,但也从中感受到了一种“科学”的氛围。

“新型的防辐射材料确实不错,但它还不是整个会展中最杰出的作品。”兰波博士有些得意地说道。

最杰出的,当为一套名为“超合金系列”的金属材料,以及一种……新型的高温超导材料!

这两种才是真正跨时代的杰作,是本次材料发布会的主角。

“超合金系列”,作为一个材料系列,当然不是一种,而是足足有十七种!

这个系列由六十多名科学家共同完成,而兰波正是其中的一位科学家,也难怪他这么得意。

于易峰在超合金系列的展示台前驻足。这里已经围了许多科学家以及大量的工程师,新材料的出现,对各种工程的提升是巨大的。甚至基诺夫工业工厂也得慢慢更新换代,以达到更高的产能。

看到表格上的一系列参数,于易峰不由得暗自点头。

“这是超合金α,本质上是一种铪合金,分子结构式为XXX。我们受到飞碟材料的启发后研制出来的。它的熔点非常高,估计在8400度以上!下边的火力电站大都也是用这种金属建造的。”

“它的强度也不错,大概是特种钢的三倍左右,而且非常耐腐蚀……”

兰波博士向于易峰解惑,作为这一个系列发明者之一,他对超合金系列可以说了如指掌。

听到这番话的时候,赵耀惊奇地抬头问道:“怎么只有8400度,难道这个熔点很高吗?下边的岩浆不是说有几万度?超新星不是有几亿度?我们的诺亚号怎么扛下来的?”

赵耀的一番话就像一盆冷水似的,兰波直接卡壳了。他满脸涨的通红,不知道下一句话应该说什么……

于易峰却是头也不抬地说道:“八千度多已经够高的了,要知道我们以往的材料,最多只能承受三四千度的温度,现在活生生提高了一倍多,你还嫌不够?不懂就不要乱讲。”

“哦……”赵耀抓了抓头,反正也不尴尬。他被批评的次数多了去了,脸皮厚的很。

兰波挠了挠脑袋,然后介绍下一种:

“这是超合金β,它的特点是非常轻巧,而且强度也足够大,主要的金属元素是钛以及锂。同等体积下,它的质量只有传统铝合金的三分之一。所以这种超合金是制造太空飞行器的良好材料……”

听到这里,许云进也起了兴趣,他仔细看了半天后,又把那块黑色的金属拿在手中颠了颠,确实非常轻巧。“强度足够吗?轻飘飘的,摸起来有点虚啊……”

“这种超合金……质量不仅比铝合金轻,强度却与特种钢差不多。”兰波博士说到这里又有些得意起来。

身后的王宇凡恰到好处地发出一声感叹:“要是放在地球,这个专利就值几个亿吧?如果以前的波音773要采用这种材料……”

“几个亿估计还不够,你想想,所有飞机都用上这种材料,能节省多少燃油?节省多少开支?”

“飞机的主要费用就是燃油啊……”

就在众人不停讨论经济问题的时候,于易峰却在思考其他东西。

这种金属可以说是专门为飞行器量身定做的,也不知道小型太空梭的研究究竟怎么样了?按理说进展应该不错,毕竟人类还得到了绿光文明的无人机作为参照物……

不过以目前的情况,就算研究出来了,也不可能跑到诺亚号外边去试飞,这项工作只能一直拖着……

于易峰正想事情的时候,兰波博士又开始介绍下一种超合金,“这是一种延展性非常好的超合金,你可以将它像面粉一样拉开,但是不会断裂……”

一件件介绍下来,总共十七种超合金材料:有熔点高的,有密度低的,有延展性好的,也有硬度特别大的……它们性能各异,但总体表现均远超以往的旧材料,可以说涵盖了工业的各行各业。

只要有需要,总能找到合适的。所以一大群工程师也在挑挑拣拣,嘴中吐露出专业术语,他们真的兴奋的很。

于易峰不禁感叹,这一批“超合金”材料的出现,真的带来了太多可能。材料学这门学科,发展太慢太慢,甚至可以说有点靠运气,发明一种性能优异的新材料,光靠理论知识是非常困难的,有时候还得靠运气,就像大海捞针一样困难……

不过,现在接连出现了这么多优异的新材料,不仅仅是外星造物的启发,也是人类科学家自身努力的结果。

第十三章 迷之超导

解说完“超合金”系列材料,几个人往前走再几步,顿时看到一个白色的台子,以及一块悬浮着的黑色石头!

这是整个大厅中心的核心组合:石头是灰黑色的,平平无奇,也就是普通的矿石。

但是,它完全悬浮在空中!

如果是不知情的人,会误认为这是反重力技术,但实际上不是……

托着这块巨石的,只是下边的一个小小圆环,而这个半金属的圆环,就是人类梦寐以求的……

常温常压下的超导材料!

一件超导材料的光芒,几乎掩盖了“超合金”系列的十七件,连带着兰波博士脸上都带着迷之尴尬。

常温常压下的超导,跨时代的科技结晶!

兰波博士也是真的服气,这种划时代的成果,这样超高复杂度的材料,也不知是怎么研究出来的……

火星飞碟材料中也有常温常压下的超导,但都是零零碎碎的,而且工艺异常复杂,人类完全没办法进行仿造。

就像原始人面对一台现代的笔记本电脑,也没有办法原模原样造出一台。这完全是理论以及工艺两方面的不足。

但现在……莫名其妙做到了?!

一大波科学家围绕在巨石旁边兴奋地探讨着,甚至大呼小叫起来。

这些都是电磁学以及材料学专家,他们脸色潮红,一个个做着夸张的手势,嘴中吐出大量专业术语。

他们深刻地明白,超导材料带来的划时代意义!

这可是真正常温常压下的超导啊!确切地说,它需要在标准大气压下,15摄氏度以下的环境中才能发挥作用。

但这已经足够了,这种超导条件和常温常压并没有太大的差别……

许多第一次观摩的超导材料的科学家,纷纷在这块巨石前捶胸顿足,恨不得立马研究一番。

对于他们来说,会展中出现超合金系列还是可以想象的,但是……超导?

实在太出乎意料了!

他们有一种快要疯狂的感觉。

可以说,未来几乎任何尖端技术,都需要超导材料的支持。例如:可控核聚变技术、超高速电磁炮、大功率激光脉冲、量子计算机等等,如果没有超导,这些技术也只是镜花水月,只能存在于想象中。

常温下,导电最好的材料是金属银,20℃时银的电阻率为1.59×10-8Ω?m。但这个电阻对于一些超大功率的武器级装备来说还是太大了。

只要有电阻,导电体就会发热。发热对于高科技装置来说是致命的!

像武器级别的激光脉冲装置,瞬间功率达到上亿瓦。只要少量的电阻就会产生大量的热量,产生导体熔化的风险。这样的装置具有不稳定性,影响最终的威力以及精度。

而使用没有电阻的超导电线,完全能避免这些问题。

另外,超导体除了“零”电阻的特性之外,完全抗磁性也是重要的特征,这也是这一块巨石悬浮的基本原理!

由于超导体“不允许”其内部有任何磁场,如果外界有一个磁场要通过超导体内部,那么这个超导体必然会产生一个与之相反的磁场,保证内部磁场强度为零,这就形成了一个斥力。

这样的斥力,可以用来对抗重力!

当在一个超导体正下方放置一个磁体,并使磁感线垂直通过超导体的时候,超导体将获得——垂直的上浮力!

曾经有一部电影名叫《阿凡达》,电影中描绘了漂浮在天空的巨大岩石,就是常温超导材料引起的……

超导,人类迈向电与磁时代的最强瓶颈,就这样被莫名地轻松地迈过去了,让许多人有一种不真实的感觉。

于易峰等人在一旁听着这群科学家的讨论。有人感慨这条艰辛之路的坎坷,也有对未来的美好憧憬……许多人觉得这条路还要走好久的时候,还要继续几十上百年的时候,却突然走完了,让人感到非常梦幻。

是的,非常梦幻……

所有人都是这样想的,实际上,目前的人类根本没有想过攻克这个难题。

但现在却突兀的,莫名其妙做到了……

超导的起源来自1911年。荷兰莱顿大学的卡末林·昂内斯意外地发现,将汞冷却到零下268.98℃时,汞的电阻突然消失,这种现象称之为超导态。

由于这一发现,他获得了1913年诺贝尔奖,也揭开了超导材料的研究序幕。

如今,一百多年时间过去了,人们的进步并不能说大,眼看着常温超导还遥遥无期的时候,却意外被一位新崛起的天才攻克,真是让人唏嘘不已。

就如同一条扭曲看不到尽头的山路,科学家们只想一步步花个几百年跑向终点。有人却突然开了挂,利用飞机直接跨越了几万公里到达了终点……

是的,就是这样,科学家们的感觉就是这样……有一种梦幻感,以及莫名其妙的空虚感。

这种超导材料的结构异常复杂,以前从未出现过类似的结构。它是一种以银元素为核心的高分子聚合物。分子式为XXXX,总共百万个原子组成的大分子!

最奇特的是,分子与分子之间构成了一条六边形的“高速通道”,而电子可以从高速通道中快速通过,几乎没有任何阻碍……于是便形成了常温常压下的超导。

简单地解释确实是这样,但科学理论不能这样简单地解释。

这份超导材料的研究报告迷之混乱,关于具体原理的部分也是含糊不清。所以就连发明创造者本人,也不知道这种电子间的“高速通道”到底是怎么形成的,就好像偶然发现一样……

但报告的本身,却详尽地写出了这种超导材料的制造流程,经过验证后,也确实可行。

于易峰听到科学家们的谈论,也是对发明者非常感兴趣。就如同瞎猫碰上死耗子一样,难道是运气好,就把这个大问题解决了?

是的,就是这么神奇以及古怪……

不过这种事请发生的概率不是说没有,只能说非常非常低,已经不能以亿分之一来计算了,而是百亿分之一或者万亿分之一!就像一只猴子胡乱敲击键盘,敲出了一篇优美的文章一般古怪!

“宅男改变世界吗?”

“或许是受到上帝指引,才得到这样的灵感……”

科学家们议论纷纷……除了,除了运气之外,好像找不到另外的解释。

于易峰皱着眉头,看着这位发明创造者的个人资料。这个名叫“张鹏”的家伙是个超级大宅男,平时在湖光超算中心当一名研究员。

是的,一名信息工程的研究员!并不是材料学的研究员?!

在平时,这个许鹏也是平平无奇,但这一次,忽然开了窍或者说开了挂,跨行业把这个超导材料研究了出来?!

不知道是绝世天才,还是绝世好运?!

非常古怪啊!

让众多科学家有些失望的是,这个宅男甚至连这一次的材料发布会都不参加,选择继续窝在自己的宅子里,保持一种奇特的神秘感……

于易峰摇摇头,感到非常疑惑。

他真的对这个张鹏印象非常少,不是说不认识,但也仅限于知道这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