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空之下 第65章

作者:最终永恒

于易峰感觉有些不满意,50个光量子,太少了吧,这样的量子计算机也不比中央计算机强啊!

只听到百合子继续说道:“……不过,我们曾经从飞碟里边拆下来过一台破损的电脑,你还记得吧?那就是量子计算机。”

“我们可以尝试着进行修复,不过要用到为数不多的飞碟材料……”

说到这里,百合子从电脑上快速拉了一大堆东西,“湖光超算中心曾经想修复这台残破的电脑。他们做出过这份报告,你可以看看……”

“引力波望远镜就是飞碟造物,计算机也得用飞碟造物吗?”

于易峰语气有些不爽,接过报告,只是瞥了一样,顿时脸色有些发青。

这特么,要求的大都是性能极高的超导材料以及电磁材料,还都是飞碟里找到的东西!这可不是要命了吗?它们被各大实验室牢牢把控着,是重要的研究标本。

要是贸然要求交出,那群科学家非得疯了不可!

“非得这些材料吗?”于易峰皱着眉头问道,他好像看到了自己被骂个狗血淋头的场景。科学家们凶起来,可不管你是什么地位,该骂的照样骂。

“当然也可以用我们人类自己的材料,不过性能上就不怎么样了。”百合子淡淡地说道:“你应该也知道木桶理论,只要有一个短板,整体的速度也会被拖累。”

“好吧,我知道了。”于易峰有些不爽地说道。

引力波望远镜是飞碟造物,连超级计算机也是飞碟造物……比起来人类的科技就是渣渣了,这让他有一种相当不满的感觉。

使用飞碟造物,让所有人都有一种不安全感,因为人们没有搞清楚具体的运作方式,对于科学家们而言,不明所以的东西用起来总是不舒服。

一个文明的安全问题不能依赖别人的东西……举个例子吧,印度人的国防计算机总不可能美国制造,华夏人的发动机不能总是俄罗斯提供。类比诺亚号也是一样,对于科学家们来说,他们非常不愿意使用这种没有理解透彻的东西。

使用这些飞碟造物,意味着不稳定与不可靠,即使发生了错误,人们也不知道,而且难以纠正。

好吧,其实也是于易峰太急了,人类连一年的摸索时间都没有,不可能达到飞碟的层次。

但这一次情况不一样,就算他们不满,也是没办法,生存才是一个文明的最紧要问题,没有超级计算机,就用不了引力波望远镜,没有引力波望远镜,就难以监控外星飞船……

现在,人们只能盲目相信飞碟造物一次,因为仅凭人类的技术,对绿光飞船的侦测还处于一筹莫展的状态。

这是生存问题,文明的生存问题才是首要的。建造超级计算机的行动他势在必行。

第一百零四章 强悍的飞碟科技

两个月的时间很快过去……

两个文明都是各干各的,相互之间沉默不语,也不知道这种沉默究竟能够保持多久。

“对方躲在塞德娜星的背面,没有红外光泄露的情况下,我们已经找不到它了。”安全部长许云进非常不安地说道。许云进他们这段时间非常紧张,连带着于易峰也有些不安。

是的……当绿光文明的飞船驻扎在赛德娜星的背面,几乎不动的时候,仅凭人类的观测手段,几乎找不到这艘飞船!

这群军人每时每刻都在待命,做好战争的准备。

许云进是非常支持更强观测仪器的制造计划,哪怕用一些稀缺性材料也在所不惜。人类目前的观测科技,很难看清楚对方,但是人类并不知道对方能否看清自己。

这种信息上的不平等,带来了很大程度的不安全。万一……对方要做什么呢?

“你放心,今天就能完成量子计算机的相关组装。”于易峰拍了拍他的肩膀。

这次的组装地点在诺亚号的上方低重力区,在这里,人们将采用部分外星材料以及零部件,制造一台最先进的量子计算机。

许多飞碟造物人类根本没办法复制,用一个少一个,珍贵得很。

但只要这台电脑能够成功运行,预计在以后几十年内,人类就不需要大规模地更新换代了。而且,如果它确实非常稳定,许多科研方面的问题也可以交给它做。

当然,中央计算机不可能由这台量子计算机代替。毕竟它是外星造物,人们根本不知道它究竟会不会犯错,稳定性如何。安全问题,人类只相信自己的造物。

反正无论如何,由不得于易峰不慎重一点,这个放置量子计算机的机房,其坚固程度几乎匪夷所思,就算用小型核弹也不一定能炸开,机房内部还有各式各样的安保装置。

将近一百名工作人员在机房内忙碌,铺设复杂的线路、对外接口以及冷却装置等等……

在于易峰他们到达半个小时后,一台运输汽车开到房间里,运来一台冰箱大小的精密仪器。

它就是量子计算机的核心部分!相当于人类电脑上的CPU,由外星文明纯正打造。这个核心的内部并没有太多的损坏,否则人类根本没办法将它修好。

这个机房,足足有两百平方大小,除了这个核心的CPU是飞碟造物外,其他部分都是人类自己建造的。而整个机房又被划分为几个小区域,分别为液氮冷却区、存储区、运算区、缓存区、链接区等等。大量的光纤将每一个元器件连接了起来。

之所以花了这么多的功夫,主要还是飞碟科技与人类科技兼容方面的问题。几百名研究人员日夜奋斗了两个月,终于将这个问题完全搞定。

“如果真的成功运行,预计它可以同时操纵100-130个光量子!”

看着手中的报告,于易峰心中有些振奋,最低也是100个光量子,也就是说,一次的计算量是2的100次方,这个数字超出了他的预期,数量级相当于10^30!

……比目前最快的计算机高出——10万亿倍!

许多科学家也站在外边翘首以待,他们心里有些矛盾。一方面,他们的某些研究材料被强行拿走了,心中肯定有点不爽,另一方面,他们也期待更强悍的计算机出现。

毕竟这玩意能给他们的研究带来巨大的好处,可以说很长一段时间里,人类将不需要为计算速度发愁。

“开始运行!”于易峰最后发令道。

各个零部件组装好,通上电,只是一瞬间,淡淡的蓝光就从屏幕上发出,这标志着量子计算机成功运行。

这时候,众人的心里微微有些紧张,成功运行,并不代表着能用,还要进行计算量的测试!谁都不知道这种改装的东西到底能不能成功。

随后,工程师们从硬盘中导入一个亿亿阶的矩阵,并用最常规的方法,求解其行列式……

如果采用原本计算力最强的中央计算机,计算这个结果需要100年的时间!

但现在,只是“滴”地一声,仿佛……敲击回车的那一个瞬间,结果就已经出来了,1秒钟都不到。其准确的时间是——0.0133秒!

甚至连人们的反应时间,都长于这个运算时间!

一种浓浓的喜悦出现在科学家们之间,他们纷纷鼓起掌来,如果说一开始还有点不爽的话,现在他们彻底服气了,行列式的运行结果是正确的,它的计算量确实达到了10^30!

这意味着什么?更加暴力的算法,更加精确的解以及……更加细致的模型!

甚至,许多困扰已久的问题,都可以用暴力算法强行解决!

“舰长,我申请使用这台……”

“我也申请!”

“不,是我先的!”

一群人好像反应过来什么,突然疯狂地挤到于易峰的面前,大声嚷嚷着。只要有了庞大的计算量,许多困难的问题都能采用暴力算法,他们哪能不心急?

“……这台量子计算机还要稳定测试一段时间,最后才能正式使用。”于易峰连忙说道:“有科研任务的可以随意使用,排个队伍就行,具体由湖光超算中心负责。”

一群人听了,连忙又围向湖光超算中心的负责人……

趁此机会,于易峰逃出人群,他还要前往天文台,那里有一架引力波望远镜!

因为计算力不足的缘故,这台引力波望远镜一直被搁置,不过现在……情况不一样了!

建造量子计算机的目的,就是为了引力波望远镜啊。

在用光纤连接上量子计算机后,引力波望远镜也正式开启。

这两台机器都是高精度的仪器,实际上的用电功率并不大,但都不是人类科技能够造出来的。

“一个物体的引力,与其质量成正比,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但是星空中的质量源实在太多太多,所以我们必须要设置质量以及距离这两个参数……”

说话的是汤姆逊教授,他研究这台望远镜很久的时间,此时心中也是激动异常,终于能见到引力波望远镜的正常工作了。

“质量:10^23-10^28千克,距离:0.1光年以内……开始搜索!”于易峰设置好参数,一瞬间的功夫,屏幕上就呈现出一幅图像。

八个大小不一的圆圈出现在屏幕上,并向四周放射出波浪般的条纹,它们都在缓缓移动着……

中间的第三颗行星,也就是地球,虽然被摧毁,但只能说四分五裂,还是有这样大的质量源存在着。

“这应该是水星、金星一直到海王星这八颗行星。中间没有太阳,因为太阳的质量不在搜索范围内。”

汤姆逊教授解释道,他也是第一次看到这种画面,感到十分好奇。

第一百零五章 神秘引力源

这一台外星造物的使用方式非常简单,只要输入不同的参数,就能跳出不同的画面结果。有趣,非常有趣……于易峰不停地试验着,如同玩一件新鲜的玩具一般。

种种画面,充满了另类的天文学美感,因为其观察对象是引力波,看上去如同一个个波纹般的放射源。

实际上,人类就置身于这样叠加态的引力波中。它们看不见,摸不着,却真实存在着。引力是四大基本作用力中最弱的一种,两个质子间的万有引力,只有它们间的电磁力的1/(1.235*10^36),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但放在宏观尺度,引力就成了支配天体运动的唯一的一种力。

最强大的引力,其强度远远超过强相互作用,连光都没法挣脱,连中子星都会被撕裂!

不得不说,这是一种积少成多的奇迹,从最小到最大,从最弱到最强。引力可以说是屌丝走向人生高峰的奋斗典型。

就连许云进这种不懂科学的人,也沉浸在美丽的画面中。

于易峰发现,这台望远镜甚至能清楚地“看见”几亿光年外的东西,还可以从画面上大致估算物体的质量、大小以及距离。

不过因为引力波实在太微弱的缘故,这台机器依然有它的极限。距离越远,对电脑的计算量以及观察物体的质量要求也就越高。

简单测试了一下,几亿光年外的东西,只有恒星、中子星、黑洞这样的大质量源才能被观测到,对其他小不点的行星就无能为力了。

距离越近,测量的精度也就越高,一光年以内甚至能“看到”小型的陨石以及彗星!

不过这台望远镜还有一个很大的缺陷,比之射电望远镜,它没办法看清具体的画面,只能用一个个波纹状的圆点代替。也就是说,它只能观测到目标的位置以及运动状况。

好吧……无论怎么说,都比人类的望远镜清晰了无数倍,至少人类的望远镜,没法“看见”任何被星球挡住的东西……

“绿光文明的飞船非常庞大,质量应该不小,而且距离我们比较近……应该能清楚地观测到。”汤姆逊教授在屏幕上列举出一系列数据,慎重地说道。

于易峰点头:“那么试试看吧,塞德娜星的质量是多少?”

下面就应该干正事了,他们花了这么大劲,就是想要监控绿光文明飞船的。

这才是要紧事,看不到对方的飞船,人们就没有任何安全感。

“塞德娜星质量级别,应该在10^20千克左右。而绿光文明的飞船,因为不知道具体的材料以及相关结构,质量无法准确估计……”

汤姆逊教授沉思了片刻,在纸上写下一行数据:“它的直径在150千米,暂且认为……其整体密度稍微轻于水,质量级别大概在10^14-10^16千克左右。反正它应该不会像诺亚号那么轻。”

这台望远镜的观测对象,至少要几百亿吨起步,也就是10^11千克。像诺亚号这种体积庞大,质量又只有几百万吨的飞船,实在太小,肯定没办法观测到的。

于易峰按照汤姆逊教授的说法,输入相关参数,敲击回车键,这一次出现的天体足足有上千个之多!

其中包括地球爆炸、月球被撕裂后的一堆陨石……好吧,太阳系确实有这么多质量分布在10^14-10^20千克之间的小天体。

众人花费了一分钟的时间,很轻易地找到了赛德娜星代表的引力源,然后……

没有了!没有那艘飞船!

“怎么回事?”

只是在瞬间,于易峰感觉的后背一凉。他顿时想到了一些不太好的东西,难道那艘飞船故意隐藏了?还是……已经离开了塞德娜星?

失败了!他们给予厚望的引力波望远镜竟然失败了!许云进等人也是紧紧握住了拳头,额头直冒冷汗,外星飞船的失踪……意味着什么?

就在前些日子,人们已经无法通过红外光看到那艘飞船了,也就是说,外星飞船已经被修复。如果它刻意隐蔽,人类将丢失它的视野,只有在非常接近的时候才能看到!

“你们确定这是塞德娜星?”于易峰有些不敢置信地问道。

“是的……这确实是塞德娜星,应该就是它!”几人再三确认了几遍,这种天文学的常识,他们不可能搞错。

“但是飞船呢?外星飞船呢!”

许云进已经急急地喊了出来,他并没有看见另外的小一点圆圈。

是的,按照道理,应该有一个小一点的引力源,也就是那艘庞大的外星飞船!

它去哪儿了?!

众人在图像里找了好几遍,确实没有在塞德娜星附近看到合适的小圆圈。而图像上,成千上百的小引力源,根本分不清楚那一艘是外星飞船,哪些是陨石。

一阵恶寒从心底升起,于易峰急的汗毛都快立起来了,甚至想要下达紧急命令!

“……可能是搜索范围的问题?”汤姆逊教授也是一脸的不可思议,额头上冒出细密的汗珠。

“难道是……它们的距离太近,引力叠在了一起?这是有可能的……”

众人又花了一个小时的时间,开始针对性排查,将那些小型引力源一一排除,确实……没有发现可疑的痕迹!

“它们都是陨石,不是外星飞船。或许就是这样,两者的引力叠在了一起,外星飞船还待在塞德娜星。”

检查完这些,众多治安部的成员都齐齐送了一口气,这或许是一的解释,但并不能让众人完全放心。花了这么久的功夫,依旧没有观测到外星飞船,让众人感到有些无奈。

汤姆逊教授又说道:“引力波的传播速度也是光速,也就是说,我们看到的差不多是12小时前的情况。如果它脱离赛德娜星,我们一定能观测到一个小圆……是的,一定是这样。”

于易峰紧皱眉头,这也是没有办法。茫茫宇宙,信息的滞后是必然的。其实人类只要没看到它向火星飞来就行……

情况还没有发展到最糟糕,他稍稍安心,拍了拍许云进的肩膀:“老许,这里就交给你了,务必24小时全方位监控,有什么事直接通知我。”

同时他又转头说道:“汤姆逊教授,就由你负责这台望远镜的维护工作了,没问题吧?”

许云进倒是立马敬礼,郑重地答复。但汤姆逊教授好像愣住了,双眼直直地望着观测图像,声音僵直地说道:“有点不对劲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