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空之下 第340章

作者:最终永恒

不过,写完这一本小说后,于易峰重新梳理了一遍情节,发现自己写的书,看上去就像流水账。精彩程度远远比不上原先的老牌科幻小说《星空之下》……

“这是怎么回事呢?文笔不行啊……”他沉着脑袋,皱着眉头,思考了起来……

就这样,有史以来最为迅猛的三十年开始了!

每个人,乃至于整个文明,都发生了一种质变。

在通过第一次的大筛选的时候,人们获得了,几乎无限的资源以及能源,科研速度大幅题高。这种提高,是因为资源的极大富裕。

当通过第二次筛选的时候,人们又获得了几乎可以无限拔高的智商……这是一次更为巨大的,用言语难以形容的质变。

三十年里,硅基化改造者的数量,从5%上升到30%,再到后来的全民普及。只要心底里愿意接受这门技术,就能够获得免费改造。随着时间的流逝,就连一些老顽固也被慢慢说服,因为整个社会的变化他们看在眼里。

这种质变实在是太大,大到他们难以拒绝这种诱惑。

而30年的时间,人们创造的知识总量,也远远超过了迈入星空以来,辛辛苦苦努力的……一千年!

第一百八十九章 时代的变化

这是一个真正百花齐放的时代,无论是文化、科学、教育、艺术等等,全都开始大步地向前地发展。

以前是因为人口少,没有余力发展无关紧要的东西,但现在发展速度简直太快了。绝大多数东西都变成了“1+1=2”这样的直观简单。大脑运算速度的直线提高,仿佛让时间的流逝也变慢了许多,人们有更多的精力,去专注于自己喜欢的事情,而且很容易就能获得成就。

就像于易峰写一本百万字的小说,竟然只用了两个小时……他甚至只是在处理完所有的公务后,抽出时间来写的,相当于是业余时间。

如此一来,精力能不充沛吗?

与此同时,学习的年限也被大幅缩短,基本上每个成年人,都能够两三年的时间里,轻轻松松学到比较前沿的知识!

没有……任何障碍!

这种学习速度实在是有些夸张,但却是真正的事实!

学生们再也不用纠结数学太抽象,物理太深奥;工程师们也不用担心设计一个东西,还要考虑各种方程式等等,脑子微微一转,各种傅里叶拟合函数、贝塞尔曲线轻而易举就出来了;程序员一天码十万行程序,完全不再话下,而且基本上没有BUG。

但是,这还远远不是全部……

因为指数级别的智力迭代已经悄悄开始,人们进步的“加速度”也在与日俱增!

自从外星人“黑”那里,获得大脑芯片技术开始,新人类就一直想要完成辅助大脑的研究。但做出第一代真正意义上的辅脑,用了将近一千年的时间。特别是后边的四百年,几乎卯足了整个文明的力气,竭尽了每一滴智慧,只是勉强将其完成。

但是,第二代更强的,功能更加完善的辅助大脑,三万名科学家,只用了……二十年的时间。

第三代更、更强的辅助大脑,竟然只用了区区十年的时间!

第四代还在开发当中,预计五年内,就能完成!

当然了,为了安全稳定,目前大规模推广的,还只是第二代……后边的第三代,也仅仅只是处于测试阶段。也就是说,人们理论实践的速度,竟然远远比不上开发的速度!

人机结合的巨大威力,让新人类公民变成了一个个天然的“强人工智能”。无穷的智力迭代,如果没有亲身经历过,永远不会知道这种无限拔高的巨大威力……

这一天,程序员王志远正在电脑前面,兴致勃勃地调试着即将完成的新项目:虚拟网络空间的测试。

按照预想,这是一个利用脑波构成的互联网络。

而王志远本人,原先是一名矿机方面的工程师,结果却跑来开发互联网……还别说,他非常完美地胜任了这部分工作。

自从硅基化改造起,几乎每个人都变成了全能型的天才,原先的程序员随便学一会,就能变成生物学家;原先的生物学家,说不定正在啃某些前沿物理书……

如此一来,从原来的精细化社会分工,重新变成了一种随心所欲的自由分工。

这种自由分工,是30年来整个社会的第一大变化。

但这种分工并没有使得社会生产力下降,反而让生产力如同指数般大幅上升。

个人能力的全能化,也让整个新人类社会中出现了更多的超级科学家。所有的学科都是触类旁通的,相互之间的联通,就好像“任督二脉”被打通,使得各种奇思妙想如同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

紧接着的第二大变化,是“脑波”的大量使用。

脑波,让整个社会的交流更加畅通、更加方便,让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也变得更加紧密。

在第二次辅助大脑升级改造的时候,科学家们已经将人脑本身发出的生物电波规范化、标准化,然后在脖子靠后的地方,安装了小功率的电磁信号发射装置。

这样一来,使用脑波的相互交流,已经成为真正的现实。

人说话的时候,正常的语速是一分钟一百五十个字,这种信息量实在太少了。就算身体能够改造,也不可能将喉咙说话的速度改造成……每分钟一万个字。

因为语速过慢的缘故,越来越多的人,不能够忍受这种慢速交流……

平时慢一点倒也不要紧,就算是在享受生活乐趣,回归原始习惯。大脑细胞本身也需要休息,这种慢速交流,当做平时的休息倒也不错。

但慢速交流在工作上的限制,实在是太大了的点……不,已经大到难以忍受!新人类高速发展到现在,几百万字的论文已经司空见惯,甚至近几年的时间,几千万,上亿字的文献都已经出来了……

在这种高度复杂的情况下,如果学术论文还通过“对话”慢吞吞的交流,光光解释一篇论文,就需要好几个月的时间,实在太耽搁了……

也因为论文复杂度的直线提高,说话速度太慢,各种学术交流会也越来越少,大家都喜欢自顾自地看文献,各自理解。至少,阅读文字的速度就快得多了。

为了增加人际交往,避免一系列不好的社会效应,再加上大量科学家的呼吁,政府部门考虑再三,还是放开了“脑波直接交流”技术。

使用脑波直接面对面交流,沟通起来将会省力得多。目前比较普通的传输速度,几个PB的资料传输,1秒钟也就够了。

人体内的大容量存储装置,接受完这些信息后,可以让大脑慢慢读取、消化。

当然了,平时的脑波对话不需要传输这么快,一分钟交流几十万个字,差不多也就够了。

一些大胆的年轻人,短短的十年时间里,就习惯使用脑波相互对话……

在脑波交流这方面,外星人“黑”可以说是权威专家,他以前所在的美达莫斯文明,是天然利用脑波交流的生物。虽然美达莫斯文明,并没有破解大脑的最终奥秘,但天生的本领以及行为模式,依旧可以被新人类借鉴。

由此,新人类在短短十年时间,就制定了脑波使用的不少安全标准,还有各种防沉迷设施等等……

脑波的开发使用,带来了极大的社会变化。其影响以及挖掘深度还远远没有结束,新人类以前根本就不是使用脑波交流的生物,增添了这一功能,有许多条条框框需要制定。

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目前正在开发的脑波互联网。

王志远所在的团队足足有三千人,他们在这几年的时间里,在盘古号上安装了各种大大小小的信息处理装置以及电子眼睛。安装这些设备,目的就是为了完成脑波互联网!

“既然人和电脑都结合在了一起,原先的互联网也渐渐过时了,我们可以开发一个使用脑波直接进入的新型网络,抛弃原先的电脑中介。”

“如此一来,直接利用互联网中的资源,更加方便、快捷。也可以将目前的短程对话,发散到长距离对话。”

这种想法,随着时代的推进,也是理所当然的。人们更不可能因为安全等因素因噎废食。脑波互联网的开发也不算什么难事,两年的时间,这个项目基本上就开发完毕了。

第一百九十章 脑波互联网

整个脑波互联网程序的功能模块,足足有几百万个,饶是他们几千人,好几年的开发下来,也是累的够呛。

随着各种数据的校对完毕,第一次的脑波互联网测试工作也正式开始,第一次的测试总归有三百多人。

“我这边准备好好了,你监控一下我的脑波数据,发现是否有异常。”

“没问题,开始吧。”

王志远和同事打了一声招呼,然后进入了测试阶段。

在激活大脑中某一指令的一瞬间,他闭上眼睛,产生了一种昏昏欲睡的感觉。

突然间,整个人从身体里飞了出来!

当然了,飞出来的并不是“灵魂”,只不过是脑袋里产生的一种幻觉而已。

王志远在空中眺望自己的“肉体”,好像睡着了一样,就这么呆呆地失去了魂魄,再加上自己这个精神体脱离了肉体,心中感到有点诡异。只有不停起伏的呼吸,代表着这一具肉体还活着。

他第一时间联想到的,就是自己在修仙,修到能够灵魂出窍了……

“哈哈,修到了元婴境界……”他心中自嘲了一下。

这就是科学带来的奇迹!

本质上,他现在看到的,是生物电流直接刺激脑细胞产生的幻觉,当然了,这种幻觉和真实看到的并没什么两样。另外,只要他心念一动,就能够挣脱这种幻境。

“这就是虚拟网络啊,看上去还不错。只不过分辨率看上去比较有限,比不上自己亲眼看到的。空气中的细菌、灰尘倒是看不到了。”

就在这个时候,他看到了房间里,另外几个同样正在测试的“同事”,实际上这些人都是虚拟镜像。几个人在半空中打了个招呼,相互对话了一番,然后各自飞向各自的测试区域。

“隔空对话看样子不成问题。”

王志远心念再次变换,他脑海中想起了一个坐标,就在这一刹那,他的整个身体一下子就飘出了数十公里的距离,好像突然跑到了另外一个敌方。

这简直就是瞬移!

瞬间的移动,让他反应不及,差点撞上一辆飞奔的反重力汽车!

“真是危险!”他拍了拍胸口,不确定自己的肉体是否出了一身冷汗,却真真切切地产生了这种心惊肉跳感觉。

刚刚的那一幕景象,当然是真实的。在那一刻,确实有一辆反重力汽车急速开过。

不过他这个漂浮的人却是虚假的,就算被撞到,其实也没有太大的关系,汽车只会穿透他的身体,继续行驶。而他本人也不会受到任何伤害。

“即便如此,也必须要增加安全标识系统,禁止一系列的危险行为。”

王志远立刻就想到了这个问题。万一某些人,作死般喜欢在虚拟世界体验“出车祸”的感觉,习惯成自然以后,说不定到现实中也去撞车,然后一下子就被车撞死了。

“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所以,干脆用技术手段禁止这种行为。虚拟世界也不行。”

想到这里,他又随意地再次飘荡了一会,真真切切感到一阵满意:“这个虚拟网络还是非常方便的……如此一来,自己不用亲自出门,就可以通过电子眼看到外边的世界。感受到的环境可是货真价实的,比什么VR真实的多。”

“如果有必要的话,加上一些触感以及嗅觉感知也不算什么难事……”王志远心中感叹道。

他依旧在不停地飞行,看到了各种不同的景象。上到盘古号上方一百公里,也就是金字塔引擎的顶端,下到整个新人类居住区。

大街上的人很少,所有的公民都陶醉于自己的事业,有的在搞生物,有的在搞建筑,还有的在搞高能武器……只有还有各种来来往往的机器人川流不息地工作着。

盘古号天上、地下这么多的空间,目前还有足够的地盘给人们挥霍。

这种快速发展的感觉,实在是太棒了,几乎想到什么,就能去做什么,还能够快速实现……

“这才是……真正的自由啊!”

而且,随着硅基化改造的深入,每个人的勤奋程度也与日俱增,懒惰情绪被大幅压制。每个人都有着几乎用不完的、无穷无尽的精力。

偷窥了一会,王志远又想到了一系列的问题。

“……关于隐私方面的工作,还要制定一个安全标准,利用这种虚拟镜像技术私闯民宅、偷窥等行为应该不被允许,或者用技术手段直接禁止。”

“……还有一些特殊安全区域,干脆不需要安装电子眼以及信息处理装置,这样一来,这些镜像就进不去了。”

他现在就是一个幽灵,别人看不见他,他却能够看见别人,如果到处偷窥,也实在太方便了点,甚至在这一段时间,看到了某些不良景象。

好在,现在只是测试阶段,作为一个工作人员,把所有可能存在的问题找出来才是关键。虽然诺亚号公民的素质正不断提高,但好奇是人之常情,把这些不必要的好奇禁止掉才是他们要做的。

“脑波互联网还有很多潜力可以开发,现在只是一个基础而已。如果再给我们一段时间,开辟一个新的虚拟世界,也不成问题。”

“新的虚拟世界,必须做好防沉迷措施……”

接下来的几分钟里,他心念一动,一下子就瞬移到了一栋大型建筑外边。

飞到这栋大型建筑旁边的时候,他发现自己的身形稍稍有些模糊,眼前弹出了一个“信号不足”的对话框,周边的环境,也有些马赛克一样的东西。这是因为,这栋建筑旁边没有太多的电子眼。这些电子眼就相当于监控,也相当虚拟人物的眼睛。没有这些装置,自然不能跑到里边进去了。

“赵超,你出来一下!在大门外边!”王志远大声地喊了一句,当然是用脑波直接喊的。这一连串脑电波,由他的本体发出,通过专门的计算机,转换成了一种特殊信号。

这栋大型建筑,是一个超级人工智能研究所。新人类正在开发更加智能的拟人化机器人,来帮助完成某些灵活性的工作。

第一百九十一章 越铺越大的科技场面

新一代的机器人是根据人脑神经元的交互原理进行设计的,有一定的模仿、学习能力,它们将从“人工智障”变成真正的人工智能。

举个简单的例子,有一个塑料瓶掉在地上,如果人看见了,会将它捡起来,随手扔到垃圾桶里,连三岁小孩也能学习这个动作,甚至连狗都能学会这样的动作。

但是机器人呢?

如果数据库中没有这一条程序,它根本就不会这样做。直接增添这种捡垃圾的程序后,机器人也很难分清楚掉在地上的东西到底是不是垃圾。说不定它工作起来,把有用没用的东西,全都丢进了垃圾桶里。

当然了,捡垃圾机器人的设计还算简单,新人类早就已经实现了。却也体现了智慧生命与机器之间,主观能动性方面的差异。

又譬如,某块太阳能电板,被太空垃圾砸了一个破洞,让新人类工程师去修理,不会有什么太大的问题,让赤炎角人以及蜥蜴人去修理,也能够胜任。但是,让机器人去自动修理,那就太费劲了……

对于机器人而言,修理一个破掉的东西,还不如按照程序,按照流水线重新生产一块来的简单。

现在的这一类机器人可就不一样了,随着人类对大脑破解程度的加深,制造一些能够模仿的机器人,并不算难事。这些机器人并不会有任何主观情绪,但却会自我更新换代,如此一来,看上去更加拟人化。

至于安全问题……实际上没什么好担心的。

因为人们自己,已经相当于是一种“强人工智能”,还怕个毛的人工智能……自从智力不断提升后,人们连恐怖谷心理也好像丢失了。

程序员赵超正在忙碌地工作着,在脑波的输入下,屏幕上的代码飞速地跳动着。干到给力处,他还不自禁地拿起水杯,喝了一口。

忽然间,身边的联络器响了起来。

赵超吓了一大跳。

“赵超,是我!快出门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