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空之下 第320章

作者:最终永恒

“而且躲在地下,也不容易被星际文明抓走。待在尼克斯星,还是有一定的风险的。”

……

再接下来,一项又一项的工作全面开启。新人类开始了整个金属星球的大建设工程,一个又一个的工厂,在星球表面大量铺设。

与此同时,蜥蜴人之间复杂的建国工作开始了。

曾经,在安泰克文明的管控下,他们是没有建国权力的,自由度非常低。有许多行政命令需要强制执行,包括平时的食物份额,都被控制住,以减少叛乱的可能。

这种束缚,也一定程度影响了创造能力。

但在新人类的手中,这些权力全都被下放。于易峰认为,一个更加自由的文明,才更有生机活力。

更多的自由,意味着文明高层,要考虑更多的东西,需要考虑资源调配以及经济发展,也意味着所有的食物、生活用品都需要自己生产。新人类的帮助,毕竟是有限的。

就如同赤炎角人当初的时候,这群蜥蜴一个个忙的焦头烂额。像什么经济之类的体系,还要请教曾经的赤炎角人。

而且他们的技术远远还没达到星际文明的程度,掌握的各个工业技术并不成体系,一定程度影响了生产力。

最终,这群蜥蜴人组成了十个政治团体,也就是十个国家。这些国家,是按照当初安泰克文明设置的生产区域,划分的。

因为政治意见不统一,国家与国家之间一时半会没有办法合并。

“权力这种东西,还是很难看得开啊。”没办法,于易峰也叹了一口气,只能随他们自行安排了。

新人类联盟内部,就这样多了十个蜥蜴国家,再加上赤炎角人的八个国家,总共已经有十八个附属国家了。

因为国家内部人才的不同,他们重点发展的工业大类也是不一样。

有的国家擅长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也有的国家擅长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还有的擅长专用设备制造等等。

如此,每个国家专攻一个或者几个工业方向,各自的发展速度很快,也能够形成一系列的经济、文化交流。形成了国与国之间的产业链。

于易峰甚至还隐隐产生了另外一个想法:“这样一来,反叛的概率降低了不知道多少……工业产业链的分散,意味着,想要建立一艘大飞船,需要多个国家的联合。想要反叛就更难了。”

他摸了摸自己的脑袋,觉得自己又有些杞人忧天,反叛什么的,在新人类的手中,概率还是很低的。

“只要能过上好日子,而且未来是可以期待的,凭什么要反叛呢?想要反叛,必须要有更大的利益。文化,经济方面捆绑地牢固,基本上没有单飞的可能吧。”

就如此,蜥蜴们进入了正常的工作状态。建立国家的时候,百废待兴,需要大量的物质资源要投入,最好的方式,当然是为新人类“打工”。

新人类将通过雇佣的方式,发放重要的外汇“星币”,通过这些星币,可以购买大量的物质资源以及他们的飞船居住权限。

亲兄弟明算账,文明之间也是如此。

既然给了他们更大的自由,白吃白住,已经是不可能的了,包括居住在飞船里边也需要付费。现在几乎所有的东西,都是新人类的财产。

当然,对于人才,新人类会给与一定的优待,总之,越高级的人才,待遇越好,这是一定的,也是当初许下的承诺。

轰轰烈烈的大建设工程,再次出现在金属星球。

新人类可不是安泰克文明的那一群螳螂,一天到晚磨洋工,生活节奏紧凑而又利落。当整个文明下定决心的时候,整齐巨大的行动力,让于易峰满意不已,几乎所有的公民,每天工作十个小时,实行做六休一的政策。

“启迪者本身已经如此强大,竟然又如此勤奋,简直就是不可思议啊!”一位蜥蜴国的首相,惊奇地说道。

甚至在一开始,让他都有一些不适应了。

强大的“启迪者”,竟然比他们这一群正在建国的,充满希望蜥蜴还要勤奋,还要上进,这算什么啊?!

这种精神层面的差距,让他微微有点惭愧。

与此同时,另外一个附属种族……赤炎角人,也是狂热地崇拜着这种新气象。他们对新人类的勤奋,早就见怪不怪了。甚至有几位首领,集体写信给于易峰,要求参加这一次的大建设工程。

再不行动,在不对内压迫,赤炎角人就要全面落后于蜥蜴了!

这几个首领很忧患啊。

对于赤炎角人来说,实在是充满了新奇而又混乱的半年时间。

强力的竞争对手……蜥蜴人的出现,差点将他们的荣耀之心击垮!赤炎角人是全民狂热的洗脑状态,以为新人类服务为荣耀,现在出现了一个更加现代化,人口更多的文明,怎么能不出现危机感?

整个“泛人类银河联盟”的市场是有限的,新人类暂时不参与竞争,也不需要低级产品,只雇佣劳动力。主要竞争的,还是赤炎角人与蜥蜴。

这两个文明,是互有竞争的,包括工作岗位,以及生产资料。

如果市场全部被蜥蜴占领,经济被完全入侵,赤炎角人还怎么起得来?!

“要发展我们的尖端技术!”各个赤炎角人国家空前团结,提出了这一个口号。

第一百四十九章 十五年的发展

所有的赤炎角人高层,微微有些忧虑。

从种族值角度,他们确实比蜥蜴人高一些,也更加适应低重力环境下的生活。在这个轰轰烈烈的大建设时代,他们是有优势的,许多赤炎角工程师已经获得了工作岗位。

但种族值只不过是一种潜力,从人口数量上,他们大幅劣势,高端人口的数量也比不上蜥蜴们。

这个附属文,明因为以前的政治原因,被分裂成了八个国家。大一点的国家,也就那么十几万人口,实在是太少了,连发展一个正常的重工业,都有些困难。

土著蜥蜴到来的半年,改变不了什么,无论是人口素质,还是人口数量,都不可能大幅提高。但是,半年内又好像改变了什么。

这些8个赤炎角国家,因为外界的压力,竟然隐隐联合了起来,形成了一个更加强大的内部联盟……“赤盟”!

面对这些附属文明的改变,于易峰是乐于成见的。只要他们不出现恶性竞争的局面,新人类就不会多管。

而蜥蜴们对赤炎角人的出现,反应并不是非常大,一个星际联盟,有其他的外星种族,也是很正常的。特别是建国初期,一些困扰的问题,还得求助赤炎角专家。

对于蜥蜴们而言,主要工作依旧是改造星球,和安泰克文明的统治时期没有什么不同。但这一次的工作却充满了动力,因为所有的付出都能转化为报酬,能带来更满意的生活。

而对于赤炎角人而言,是为了“荣耀”,以及文明的振兴。有一个外力的压迫,对他们来说精神格局也有了很大的不同,不再局限于文明的内斗。被比下去可就太糟糕了。

在各种合作以及竞争中,这颗金属星球上方,出现了与众不同的一面。整个星球表面被粗略划分成了几个大块,分别是冶炼区、重工业生产区、娱乐居住区等等……这些区域都是临时性的,并没有特别详细地规划过,对于新人类而言,只要效率足够高,就已经足以。

时光快速地流逝,源源不断的机器人出现在地表。

几乎每一天,于易峰都会往返于未来号以及金属星球两地,审阅各种方案,有时候还需要调配一些稀缺性的资源,有时候又要处理附属文明方面的事情,忙得不可开交。

他几乎忘记了时间……

现在是……新人类历660年初。

自来到金属星球“GB131”,打败敌人,并开始大建设时代后,已经过去了15年的时间!

而今天,巨大的欢呼声爆发在金属星球内部,因为今天,是第240座高塔完成的日子!意味着整颗行星,有了初步的星际航行能力。

15年,240座高塔,差不多是一年20座的速度。如此高效强大的行动速度,几乎竭尽了每一个人的潜力!

虽然说,新人类得到战星后,工业能力本身就有一个快速上升的阶段。但这些工作,还得让人来做,才会上升,不是吗?

在诺亚号中,工业工厂的地盘并不能铺设地很大,毕竟整体的规划是有限的。而且,诺亚号里边的散热能力实在跟不上,大量工业产生的热量,需要散到外边的未来号,然后通过未来号向宇宙散热。

一艘飞船,就算体积再大,散热能力能有多强?所以,通常人们都会储备冰块用以吸热。

如此一来,就大幅限制了重工业的发展。

现在就不同了,一颗星球的散热能力不知道强大了多少倍,再强大的工业也可以轻松维持。再加上人工重力设备的量产,能够让许多新人类工程师长期、健康地生活在这颗星球,延长了他们的工作时间。

一眼看上去,这颗金属星球表面,密密麻麻地充满了工厂!

这些工厂大多数属于新人类直接管控,还有少量是赤炎角人以及土著蜥蜴的私人物品。

大量的核聚变燃料,可以从就近的气态星球收集。几个地底的巨型仓库,至少能储备几万年的能量份额。

饶是新人类彻底放开了手脚,区区十五年的时间,对于一颗战星的改造而言,也只是完成了全球范围内的240座高塔而已,其他的……除了地表工厂外,并没有太多的改变。

而且从科技方面,只是人工重力技术实现了工业上的量产,没有其他划时代的成果。

这一天,随着第一期工程的完毕,伴随着“行星级曲率引擎”的第一次测试,还同时举行了一次浩大的军事演习,以展示这些年内联盟的变化。

这些演习的军事飞船,大都是收编自安泰克文明的飞船。里边有少量的蜥蜴人,以及赤炎角人士兵!

“行星级曲率引擎,启动倒计时……”

“十、九、八、七……”

“引擎启动!”

随着倒计时的结束,金属星球上的240座高塔顶端,纷纷亮起了明亮的光线。在更远处的宇宙飞船视角,这些灯光就如同240颗璀璨明珠。

这些曲率引擎的联合工作,撬动了这一片空间,使得整颗行星微微“动弹”了起来。它的表面出现了一层模糊的“气泡”,光线会在那一层空间中出现微微的偏折。

各种的飞船来回巡逻,形成了三支庞大威武的舰队,绕着星球旋转着。

新人类的母舰“未来号”并没有参加这一次的军事演习,而是在一旁远远地观摩着。许多专家专心致志,正在分析第一次试航得到的数据。

这颗星球的微微“移动”,放在整个宇宙漆黑的背景中,很难看得出来。不过,以一些固定的星光作为参照物,就能够轻易地分辨率。

“目前的数据大多数正常,有几个参数需要小规模更改。”

“……金属星球的自转还是稍稍有点麻烦,会干扰曲率引擎的运行。我们得想个办法,将自转给磨掉,否则为了稳定性,速度会降低不少。”一位专家皱眉说道。

星球自转?这颗星球的自转速度确实是比较快的,这么多年的飞船活动,也只是让它稍微降低了一点点,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于易峰耸了耸鼻子,战星巨大的吨位,使得动能非常巨大,只有真正的动力引擎,反向抛射工质,才能够将自转速度给降低下来。

按照现在这种样子,新人类是没有办法了。就算拿所有的飞船,用纳米绳拽拉也不行,吨位摆在这里,差了九个数量级呢。差不多就是蚂蚁和坦克的差别,需要多少只蚂蚁才能拉动坦克啊。

“自转没办法解决,能够到达什么样的曲率速度?能超光速吗?要是不能超光速可就麻烦了。”

这位专家笑了一下:“能是能,就是比较低,两到三倍的光速。”

于易峰顿时松了一口气。说来也是,如果不能超光速,一开始这个问题就会提到议程上,不会现在才提及了。

军事演习还在继续,几颗巨型的照明弹闪亮在天上,行星的速度也渐渐加快。

星球上所有的人口,包括赤炎角人以及蜥蜴,站在各自的天文观察区域,他们大都是第一次体验到,这种星光的蓝移以及红移。

一个小时后,因为快速移动的关系,连外边的飞船都看的不真切了,只能从通过电视屏幕上看到。

他们欢呼着,闹腾着,这么多年的努力,转化为浓浓的喜悦感。

说到赤炎角人以及蜥蜴们,在这是十五年里,可以说是突飞猛进。无论是医疗技术、食品、交通、娱乐等等各种产业,都有了巨大的发展。

他们已经有了比较高级的工业能力以及社会福利制度,至少对比绝大多数低级文明,可以说是相当高级了。

而且,这些附属文明可是真正切切地,享受到了科技发展带来的巨大红利。

十八个附属国家,在金属星球上建立了各个活动区域。各个国家间的经济交流也日益茂盛,一个简单的联盟已经初具雏形。

第一百五十章 “盘古号”战星

15年里,新人类也参与了附属文明间的经济建设,其中的重要媒介当然是“星币”。新人类通过雇佣等方式,向附属文明发放星币,相当于一种工作报酬。

同样的,附属文明也可以利用星币,来购买新人类的一系列“服务”。这种服务的种类包括很多,譬如说购买工业机器、矿物资源、能源、医疗服务、教育资源等等,只要是合理的东西,都可以购买,而且明码标价。

这样一来,双方算是一种非常公平的交流。

对于新人来而言,依旧处于主导地位,就算浪费一些工业产能,“星币”的权威性以及信用度还是要维护的。而且这点产能,比起获得的好处,实在算不上什么。

在这种引导下,以“星币”为中心的市场化经济体系,在这十五年的时间里,已经渐渐完善。各个附属国家之间的物产逐渐变得更加丰富,民众的生活蒸蒸日上。

激烈的市场竞争,在各个国家间悄然产生。这些初始阶段的国家,市场需求非常旺盛,所有民众都渴望更好的日子,每一天的工作也非常勤奋。

大多数需求产品,完全是一片空白。许多东西,新人类根本没有功夫去搞,因为各个民族身材、体型、生活习惯完全不同,需求也各有不同。新人类建设自己的星球还来不及,哪里有功夫去调研这些?

譬如说赤炎角人使用的手机、鼠标等电子产品,和蜥蜴使用的完全不同。因为两者的手掌大小、结构根本就不一样。许多蜥蜴干脆是左撇子,两根手指头岔开,很难直接使用新人类的东西。

所以,现在的流程基本上是这样,某一个国家想要开发某样产品,直接通过“星币”,将这门技术,从新人类手上买下来。

然后,他们自己进行相关方面的研究、改造后,向整个市场投放产品。

一步先,步步先,哪个国家抢占了更多市场,对今后的发展肯定大有好处。赚钱了才能进一步开发,开发盈利后加大投入,能更加赚钱,这是良性循环。

蜥蜴和赤炎角人之间,也相互做买卖,因为重要的外汇储备“星币”是相同的。他们的国家中,各有各的货币,但所有的国际贸易,都会通过高信用程度的“星币”来进行周转。如何从外国人手中赚来更多的星币,是每个国家需要考虑的。

当然了,这其中的竞争,暂且不包括新人类……除了一些通用物品外,新人类根本就没工夫,特地为附属文明去设计新产品。

不过新人类的少量流传出来的通用产品,在附属文明心中是非常高大上的。包括精美的食物、影视文化、游戏,还有游乐园等娱乐设备。

这些全都是昂贵的奢侈品,也变成了一种身份地位的象征。

高端路线,于易峰等人特地制定战略措施,新人类作为主文明,肯定要走高端路线,越高端越好。只有更多的追求,才能刺激附属文明的成长。

也因为人工重力设备的昂贵,许多附属文明的人口,依旧居住在环状飞船。只有一些高素质人才,才有经济负担得起昂贵的人工重力设备。

就这么思考间,军事演习还在继续……

于易峰看到,几艘由赤炎角士兵驾驶的飞船,正在表演各种高难度的动作,赢得了一片又一片的欢呼声。宇宙飞船做出了飞机一样的各种特辑,简直让人目不暇接。

赤炎角士兵虽然生活在低重力区,但他们身体里的韧带结构,能够轻易承受10个g的加速度。眼睛里边还自带望远镜结构,可以看到很远的目标。这种种族天赋,是蜥蜴们羡慕不来的。

“据说有一些运输飞船,是蜥蜴设计并独立制造的?”于易峰随意地问道。

“是啊……其性能比我们地球上带过来的胜利号稍差一些。采用简单化学能推进,也就是液态氢或者偏二甲肼的氧化还原反应。我们的技术专家,也进行了一系列的指导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