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空之下 第300章

作者:最终永恒

十八年的学习,杰拉比的六门理论考试已经全部合格,另外两门手动修理考试也已经通过,所以这一次实地测试,是最后一道关卡。

只要通过了,他就能获得梦寐以求的——“低级机械修理师”职位。

他深深感叹着“上文明”的强大以及富饶,同时,也真正想要获得这个职位。

为了能够获得更好的待遇,为了家人,为了自己,这一次的考试,他已经准备了很久很久的时间,必须要通过!

“……只是初级的考试,就已经这么困难了。不知道那些中级或者高级修理师,还有更困难的工程师,到底是怎么样的?”杰拉比心中好奇想道:“还是要更努力地学习啊。”

好吧,就算已经孜孜不倦地教化了十八年的时间,整个赤炎角文明,能够得上“低级机械修理师”称号的,也只有13个而已。

能够获得“低级士兵”称号的,只有17个。各种杂七杂八的称号加起来,不超过一百名。

毕竟,新人类已经是星际文明的层次了,可不要酒囊饭袋,要的都是精英,所以制定的标准也比较严格。

这些岗位,放在地球上,全都是宇航员的等级,要求的不仅仅是手工能力,还要大量的机械知识、随机应变能力以及顽强的心理素质,这些条件缺一不可。

这么多年的宣传下来,对于赤炎角人而言,能为上文明服务,不仅能够获得国家级战略物品“星币”,还提升整个家庭的待遇,而且是一种天大的荣誉!

这些东西已经书写到小学、初中的课本里……

考试开始了。

他长长鼓了一口气,不再胡思乱想,携带大量的工具后,开始了自己的太空行走。这些设备加起来,比整个人还要大两倍。它们并不是最先进的装备,以手工器械居多,但也能更好地检验修理师的水准。

第一个要修理的,是一个简单天文学观测装置,它已经坏掉了,需要更换几个零部件。

杰拉比轻手轻脚,移动的电磁发生装置,靠了过去。

他感觉自己的碳纳米衣服,因为气压的关系,正在迅速膨胀,就好像一个气球一样鼓了起来。这种不舒服的膨胀让他产生了一种莫名的恐慌感。

“不要怕,这是正常的。”杰拉比自我安慰道。

心理上的影响在工作的过程中,正在慢慢放大……太空维修是非常困难的,和有重力的地区截然不同,每一步都非常缓慢。他开始慢慢有些着急。

茫茫宇宙,他在天文台上体验过,却从没有真正走出飞船。这一下子来到宇宙空间,反倒有点无所适从了,渐渐感到了宇宙带来的无穷压抑。

薄薄的纳米衣服不能带来足够的安全感,头上带了一个普通头盔,并没有太过复杂的防护设备,隔着一层手套,甚至能够感受到冰冷的飞船表面。

大概是……零下一百多度的温度。

赤炎角人的生理构造,意味着他们就算不穿防护服,也能够在宇宙中生存很长一段时间,但并不代表他们心理上不会害怕。

空旷,太空旷了,空旷到难以想象!

学习知识的增多,意味着他们不像以前那么懵懵懂懂,他们真正知道宇宙的可畏。

随意一颗高速运动的陨石,能轻易将他们的身体打对穿;如果割伤了伤口,血液会快速蒸发,整个人会快速变成一具干尸!

只是几个小时,杰拉比就感觉自己的热血正在往脑袋上涌,产生了一些奇怪的幻觉。

“不,不是生理上的毛病,而是心理上的……”

这是普通人固有的心态,黑暗无垠的宇宙空间,如果真的飘出去了,离自己的母舰越来越远,越来越远,将会产生什么样的恐惧?

会死吗?

多久会死?

会变成一具干尸,久久地漂浮万年,亿年,十亿年?就这样面对永远的黑暗?

这种宇宙恐惧症的感觉,令他的心跳开始加速,杰拉比连忙紧了紧衣服上的碳纳米绳,重重晃了晃自己的脑袋,让自己变得清醒。

工作还在继续,没有任何声音,飞船表面指示灯也非常黯淡……只有一些机械陪伴着,那种独自一人体会宇宙苍茫的感觉,实在有些不好受。

杰拉比只能集中注意力,加紧工作。只要全心投入工作,就能忘记掉这些东西了。

第一百一十三章 人才出现了

花了大概两个小时,更换完那个坏掉的装备后,杰拉比又小心翼翼地走进了散热区。

在这里,甚至还有一个可以用来休息的小房间。

仪器显示,脚底下的温度正在快速升温,这块地盘有大量的辐射帆以及辐射棒,也是需要维护的重点区域。

飞船每时每刻都在消耗能源,大部分能源最终又变成难以利用的热能。也就是说,飞船每一刻都在产热。

对外的热辐射是非常重要的,如果热能不能及时辐射出去,将会导致飞船内部温度快速上升。

什么,温度上升无所谓?

40度、50度……甚至100度呢?

整个能源系统如果功率起开,完全可以在几分钟内,让飞船变成上百摄氏度的烤箱!

所以了,将飞船造的更大的好处是,散热能力也跟着增强,可以使用的功率大大提高。

但这种辐射散热,速度依旧有限,隐隐限制了工业的发展,在特殊情况需要爆产能的时候,得依靠平时储备的冰块、液氮等等物质,来吸收大幅热量。或者说非常奢侈地,直接将热气排出去。

散热区的重要性,杰拉比心中当然清楚,他心中有点紧张。

很快地,平复下心绪后,开动自己的仪器,将一个个卡片大小的探测装置,贴在辐射棒的凹槽处,进行性能方面的检测、分析,一切看上去都是井井有条。

他要在这个地方,完成这一部分的常规维护工作。

不过考试的内容可没那么简单,他还要独自呆在散热区的士兵观测岗位,接受一星期的心理测试。

工作的繁忙,让他集中了全部的注意力,暂时忘却了其他的烦恼。

但是第一区域的检测完成后,一停下来,他就感到又累又饿,挪进那个小房间,吃了一点高能食物。那种来自宇宙的危险、寂寞、孤独,正在侵蚀他的内心。

“才过了15个小时,理论上应该休息一阵子了。”

但无论如何,他都没有办法进入正常的休眠模式。这种独自面临黑暗的感觉,往往是最开始的时候,最不适宜,最难熬。

这种孤独,让他感到自己实在是太渺小了,一想到还有五天多的时间,才能见到自己的家人,就有一种想要放弃的冲动。

“回去吧,放弃考试,当一个平凡人。这项工作需要极为强大的心理素质,你不行。”

“放弃吧……”

一个声音在心中不停地动摇着。

就这么翻来覆去,挣扎仿佛。

“不!”

“绝不放弃……不仅仅是初级,还要考中级、高级!”杰拉比恶狠狠地对自己说了一句。

他给自己鼓了鼓气,想起了儿子、妻子、父母。

“只是空间大一点罢了,有什么好怕的呢?”

他又想起了,自己还在哈罗达克废墟带,当原始人的时候,甚至还能豁出命去搏斗金刚。那时候连死都不怕,这时候怎么又怕了?

是啊,时代的变化实在是太快了,赤炎角人的变化也太迅猛了,实在让他唏嘘不已。

就这么开了一会小差,仿佛精神状态又好了不少。杰拉比进入了梦乡。

休眠了六个小时后,他又开始了自己的工作,将一些废旧的部位替换,如果某些地方出现了大型故障,还要上报等等……

……

“这一批考试人员的素质不错啊,能出不少心理、知识全部过关的人才。”于易峰点头说道:“说明我们的激励制度还是比较合理的。”

“……这些年的时间,倾斜了这么多的教育资源呢,当然能出一些结果了。”其中一名教育专家也笑着说:“再过个几年,等第二代的赤炎角人成长起来了,人才将会越来越多,呈井喷式的发展。再过十年的时间,我估计至少能通过一两万人!这个数字就比较可观了啊。”

到现在为止,这个附属文明的教育,基本上是免费的,由新人类亲自培养。

第二代的赤炎角人,有老师、技术工人、建筑工人等等,职业相当齐全,这些人长大了之后,整个教育的权利,也会酌情让他们自己来完成。

“教育也要渐渐放开,我们的人口毕竟是宝贵的,不可能长期用来培养赤炎角人的小孩子。”

“……只要建立一些最为顶尖的大学,就可以挑选最优秀的学生。其他的小学、初中以及高中,让他们自己去弄,这样一来就能省不少事儿。毕竟我们的教育资源才是最好的,赤炎角人削尖了头也会往里边钻。”

“大学的名称嘛,就叫做……牛顿大学吧!”

于易峰正在和一群专家商讨接下来的步骤。短短十八年的功夫,将一群原始人培养成这样,确实不容易了。

不过这只是小小的第一步而已……

“等我们到达尼克斯星后,可能会有第二个附属文明。牛顿大学难道也招收蜥蜴吗?”一位专家笑着说道。

“当然招收,两个文明可以混搭着上课嘛!有竞争才会带来动力,否则,赤炎角人几十万的人口,哪里来的这么多人才?”

于易峰一想到“蜥蜴和红人济济一堂,讲台上的一名老教授正在讲课”的这种场景,面色微微有些古怪。不过仔细想想,星际时代的这种场景,好像也很正常。

新人类离开尼克斯星,已经快五百年了。在当初,人们已经教育了好大一群蜥蜴,而且留下了不少工业化的设备。

这么久的时间,蜥蜴们就算再蠢,也应该发展出现代工业了吧?

不知道他们是否还信仰“神灵”这一套的说法,会不会为人类所用。

“不知道,他们还愿不愿意跟我们走?”兰波博士忽然说了一句。

所有人都沉默起来。在座的许多人,对蜥蜴们还是有点感情的,强行用战争来奴役他们,并非新人类所愿。而且,奴役往往没有太高的人口质量,不会带来创造力。

“个别领导的不愿意,没有用!”于易峰忽然说道:“我们就是来褥人口的,而且是那些高素质的人口。只要他们还没达到星际文明的层次,肯定会面临资源问题、环境问题。”

“只要我们许诺更好的环境,更高的寿命,各种航天、机甲、虚拟现实的诱惑,那群高素质人口,难道还会不动心吗?”

“难道低级文明……还敢跟我们开战不成!”

这一番话让所有人都哈哈大笑起来。

确实,兰波的担心有点儿多余。

试想一下,如果地球上忽然来了一个友善的外星文明,许诺更好的条件,要将高素质人口全部带走。最关键的是,这个外星文明在五百年前出现过,启迪了整个文明,还留下了大量的工业,直接促成了现代化的发展。

这些高素质人口会走吗?

当然会!

甚至各国领导都不会有任何反抗的勇气,而是挤破了脑袋,表明自己是“高素质人口”呢!

人们期待着,期待着与蜥蜴见面的那一天。

第一百一十四章 重返尼克斯星

新人类历645年4月,经过将近20年的长途跋涉,“未来号”已经来到了尼克斯星附近,脱离了超光速状态。

现在的位置,距离最终目的地,还有0.1光年左右。

天文台上早就已经人山人海,热闹非凡,排山倒海般的欢呼声、交谈声此起彼伏,仿佛在举办什么庆祝互动一样。人们都想要第一时间看到亲切的……“尼克斯星”!

对于新人类来说,这颗星球具有一定的传奇性质。

人们在这里发家、崛起,一举成为伟大的星际文明,她是真正的第二母亲。

匪夷所思的核爆炉、巨大的太空电梯、穿梭于全球的大型飞艇,再加上百万蜥蜴冶炼金属的场景……那种豪情般的片段式回忆,萦绕在老一代的脑海中,久久不肯散去。

他们仿佛重新看到了那一段热血的年代……

当然了,绝大多数人并没有亲眼见证,只能通过一些纪录片或者虚拟游戏进行体验。但即便如此,喜爱这颗星球的人也比比皆是。

“这个地方距离恒星依旧太远,星球实在过于黑暗,就连天文望远镜也只能看到寥寥一点模糊的印记。0.1光年还是太遥远了……”其中一位天文学家略带着遗憾说道。

厚厚的大气层几乎隔绝了地表的所有光线,人造卫星又实在太小,隔了这么远,不可能看得到。

“真想让飞船飞得再快一点。”

有位留着小胡子的男人正在感慨:“我们离开这里的时候是多少年来着……新人类历169年离开,现在是645年,转眼间已经……476年了啊!时间过的真快!”

“是的,那时候,我们的儿子还没出生。”另外一名矮一点的女士笑着说道。

人们回忆着,讨论着,心情十分放松。

“看,快看,那是……那是太阳!”

又有一部分人观察到了二十多光年外的太阳系,也就是人类的发源地。

那里已经变成了一颗黯淡的白矮星,在望远镜中,它只是一个简单的点状结构。

几百年的时间,对于星体的演化来说实在太过于短暂,所以原先的太阳系几乎没有太大的变化,外围区域依旧是一团星云状的物质。

人们还观察到了6光年外的“迪格114”,就是在那里,人们抓住了盖亚生物“玲”!

这一个盖亚生物,到现在为止,还没有发挥全部的作用,归根结底还是诺亚号太小,水太少……

“也不知道那些迪格人,到底怎么样了,是否已经重新建设了自己的故乡?还是在毁灭者文明的怒火下直接被灭了。”于易峰也站在天文台上,喃喃自语。

“估摸着那个毁灭者文明不会这么小气吧?总不能把气撒到土著文明身上。”百合子在一边说道。

“谁知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