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空之下 第262章

作者:最终永恒

各种小型飞船,从其他的旗舰中穿梭而出,往家园号“急速”飞来。

交班的时间到了。

上一批次的执勤士兵,在自己的飞船中,一待就是五年的时间,是时候回归诺亚号社会,休假一阵子。

当安全部长许云进庄严宣布“解散”的时候,这些士兵都小声地欢呼着,迫不及待地寻找自己的亲朋好友,回归自己的家庭。

于易峰脸上带着微笑,被他们的心绪感染。和自己的亲人在一起,总是一件温暖的事儿。超人类不是钢铁也不是机器,有休息很正常。

再接下来是科学发展的决策以及各种讨论。

从三体星到这颗白矮星,整个一年的航行时间,诺亚号社会也没有闲着。科学家们忙着测试“暗物质偏向盾”,也忙着破解各种信息密码。

同时,政府高层还讨论出了更多关于未来的决策,将一项一项地执行下去。

有备无患,这也是新政府一直以来都有的习惯。

首先还是基因动力学以及附属的“超级生命计划”,有一些生物学家们提出,可以人工改进现有物种的基因,制造出一批生命力更加强大,更加适应宇宙的超级生物。

他们相当眼馋,那只蛤蟆竟然可以跳的这么快,竟然可以强成这样,简直有点匪夷所思!

这里边涉及到L4的基因动力学,根据目前的科技水准,还处于一种初步的摸索阶段。

还有一些大胆的科学家认为,光靠基因动力学依旧不够,超级生命更需要后边的人工实验改造。除了神经系统外,按照现在的生物技术,生命体内的一切全都可以改造一番,譬如说骨骼可以金属化,消化系统用高能电池代替,再加上一些更加强效的芯片组进行辅助等等。

甚至还有一些大胆人士,想要改造一批更加强大的超人类士兵。

但经过严格的论证后,直接改造新人类的计划,还是被否决了。

超人类以智慧见长,再怎么改造,也不可能比得上蛤蟆,更比不上昆顿这类物种。不过其他的阿猫阿狗倒可以先实验起来,以积累经验数据。

与此同时,还有第二个计划……《附属文明培育计划》。

这个计划是于易峰正式提出的。

新人类的人口数量还是太少了些,经验积累方面的工作严重不足。所以,人们探讨着,是否可以寻找一个友好、忠诚的附属种族。

“第一,不能太蠢……至少要和以前的地球人差不多。”

“第二,忠诚度要高。倒也不用完全洗脑,只要建立足够强的利益关系就行……”

“第三,要有上进心。如果像御夫文明那样,连前进的动力都没有,我们还是不要花费太多的力气去改造他们……”

条件并不是太多,却比较严格,而且人们现在也没有遇到特别合适的培育对象。以前遇到的土著蜥蜴,稍稍笨了一点,忠诚度应该还可以。

后边遇到的几个低级文明,确实不怎么样。

只不过这部分内容,还是可以先行准备,省的到时候用到了,连必要的应对程序都没有。毕竟培养一个附属种族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儿,至少需要上百年的时间。

除了这两个计划外,还有更加重要的第三个……暗物质偏向盾的理论解析!

经过长时间的论证,科学家们发现,这个暗物质偏向盾中,蕴含着超高的曲率航行技术。这种曲率航行已经脱离了单纯的空间扭曲膨胀,有一种莫名的折叠现象,人们到现在也不知道,这种现象是如何产生的,可能涉及到更高的额外维度。

通过这八个方尖塔,竟然可以达到……一百倍光速的曲率航行!

甚至可以更高!

逃跑无敌果然名副其实!

这个速度实在是太快了,快到远远超出了人们心中的预期!就算以目前的水准,不能将它完全破解,于易峰还是相当动心。

是的,他确实动心了,相比较起来,现在的5倍光速,实在是慢如蜗牛。

第四十一章 飞船整合

这一天,在家园号的指挥室内,于易峰正在和几个教授探讨暗物质偏向盾的问题。

于易峰迫切地想要知道,这个东西到底可不可靠,能不能逆推。

“不行啊,舰长,我们真的已经尽力了。理论部分欠缺太多,不可能立马就能破译出来的……”

一位专家翻看起电脑中的资料,苦着脸说道:“舰长,我们对空间的认知太过有限,连人工重力以及反重力都没有实现,怎么可能一步登天?这项折合了多种理论的暗物质偏向盾技术,已经不仅仅是L2的范畴了,是空间科技全方位的运用……”

“我认为,得先实现人工重力以及反重力,然后才能考虑后边的更高层次……”

于易峰皱着眉头,翻看目前解析出来的各种资料,也是叹了口气。

这种事情他也理解,就相当于差分机与图灵机之间的关系,就算没有直接的因果,也有相互的联系。

而且科学技术,也不会因为他的意志而加快,催促也没有办法,只会适得其反。

“人工重力与反重力么……终于面临这个难题了啊。”

诺亚号中有天然的重力,人们根本就不需要太过担心。而其他旗舰的“重力”,可以用离心力代替模拟。

但无论怎么样,离心力依旧不是真正重力,两者还是有所区别的。

就这么思索间,他忽然想到,在火星的时候,似乎通过诺亚号的“漂浮”,欺骗过绿光文明,让对方误以为是反重力技术。

没想到,人们发展到现在,依旧没有实现反重力。可见,这一项技术确实相当有难度。

“人工重力与反重力有可能实现吗?”他不禁问道。

“当然有可能!”这位专家想了想,认真地解释:“离心力实际上就是一种重力的替代措施。”

“完全创造真正的引力实在太难了,它可能涉及到额外维。按照我们目前的理论,引力本来可能并没有探测到的这么弱,它只是从高维空间穿透了多个维度后,才被层层削弱,变成现在这样……”

“但我们又不能直接干涉真正的额外维,很难创造引力……就目前而言,还没有彻底搞清楚引力的真相。”

额外维,也就是更加高维度的空间,目前的高能实验,已经观测到质量为等差数列排列的大质量粒子,间接证明了额外维的存在。

“这个世界远比想象中的更加复杂。或许它本来就是复杂的,而不是简洁的……”

这位教授看到于易峰思考的表情,再次说道:“其实人工重力,与反重力是两种不同的技术。每一种,都有好几个不同的发展路线。”

“譬如说人造重力吧……第一种方法,可以利用某些奇异物质,扭曲一个稳态的空间,等相模拟出质量引发的空间扭曲。”

“第二,当然是操纵引力子,如果引力的本质确实是引力子的话,我们可以仿照凝聚态中的超流现象,构建出一个引力子的超流体。如果将此超流体环绕我们想屏蔽的一个有限区域,那么可以使正常情况下流经此区域的引力子流短路掉,从而实现局域性的屏蔽……这相当于实现反重力。”

“第三,建立四大基本作用力相互转化的统一方程,用电磁力强行制造出引力。但我们认为这种方式太过困难,就算找到了,可能相互之间的转换也需要在特定的范围内。譬如说,高到夸张的能量级……”

“好吧……”听完这番话,于易峰又沉默了一阵。

他心中想了想,发现无论哪种方式都困难无比。

现在的科技,难度直线提升,已经越来越难以爬升了。仿佛三维空间能够发展的科技,也就只有这么点,其余的,包括引力以及快子之类,全都涉及到传说中的“额外维度”。

“第一种利用暗物质干涉空间的方式,听起来似乎稍微简单一点,但也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

这位专家笑着说道:“舰长,如果您实在着急着飞到交易市场。我们认为……这八个偏向盾的安全性还是比较高的,加载在我们的家园号上,完全可以实行一百倍的光速航行。”

于易峰并没有表态。

他有他自己的想法。

一百倍和五倍,确实是不同的量级。如果使用一百倍的光速航行,两千光年的路程,只要二十年就能够达到,这是可以接受的范畴。

五倍的话,得靠冬眠仓,才能慢悠悠地飞过去。

过了一阵子,他问道:“可是这种装置只有八个,也不能拆分出来使用。我们的其他旗舰不可能做到百倍的光速,难道抛在后边不要了?”

站在一旁的丁一东教授说道:“当然不是,这些大飞船怎么可能不要……所以我们规划着,将四艘旗舰直接组合起来。”

“这个暗物质偏向盾的范围极限,是两百二十公里,完全能够将四艘旗舰包围进去。这样一来,大家能够一起飞。”

于易峰看着视频上的模拟图像,皱了皱眉头。

四艘飞船就像积木一样拼接在了一起,想要分开的时候又可以分开。

但这个模型的样子,实在是有点古怪。它完全比不上“变形金刚”那样炫酷巧妙,反而有点像用几根钢筋,强行将飞船箍在了一起,简直粗暴。

这肯定是丁一东教授的杰作了。

他呼了口气,心知这是为了减少工程量,人们不可能在这颗白矮星待很久的时间,也不可能造一艘更大的旗舰。

“好吧,看来所有飞船又要改造一番了。不过工程量还可以接受,就是整个拼接看起来有点丑……”

“暗物质偏向盾的安全性测试还要继续,辛苦你们了。”

所以这一次的停靠,主要的工程还是几艘飞船的拼接改造,问题并不是非常大,也不需要大幅休整,大概一年的时间就能够完成了。

再接下来,于易峰终于听到了一个非常好的消息。

“舰长,我们破解了商业飞船中的某些信息!”

那艘商业飞船,几乎所有的电子设备都被锁定,只有少量的部分,锁定之前就已经被破坏,反倒变成了有用的东西。

人们在搜寻飞船的几年中,翻来覆去找了个遍,这些数据反倒成了最值得期待的。

昆顿理论上也不可能无聊到来修改这些东西。

但这批军用设备的信息编码非常古怪,依旧不好破解,长达一年的时间,数个科学小组进行了紧急攻关,直到今天,才被一位数学家成功拿下。

于易峰得到这个消息后,立马通知诺亚号的所有高层,再加上大量的科学家,开始梳理这部分的信息。

第四十二章 新的消息

于易峰来到会议室中,看到众人已经坐齐,也不废话。“开始吧!”

很快地,一束光线出现在会议室的前方,是3D全息影像。对于这种技术,人们早就已经见怪不怪了。

“这是昆顿逃出来前的监控录像,大家先看看。”这位专门负责破译的信息学教授,面色憔悴地说道,但脸上的兴奋却掩饰不下去。

破译这些东西,花费了他们很大的心力,以至于长期处于缺乏休息的状态。

但破译完成后,获得的成就感也是用言语难以形容的。

人们只看到一大团水银一样的东西,出现在影像上。它就是昆顿的本体,被冷冻在飞船的中央位置。

昆顿的体积非常大,简直就是一座方圆二十公里的大湖!初步估计,比新人类遇到的时候更加巨大。

这座大湖被里三层外三层地包裹着各种防御措施,规律而又秩序的灯光时不时亮起。

隔离玻璃外,摆放着一台显示仪器,上面显示的数字,应该里边的温度。

虽然不认得这个外星数字到底是什么,于易峰暗地里猜测,这个昆顿,应该通过接近绝对零度的方式保存着。各种防御措施非常严格。

监控录像到目前为止,没有任何反常现象,各种“大蚯蚓”在屏幕前面爬来爬去,这些家伙都是科研人员。还有各种全服武装的士兵,甚至还有各种超级生命,守护在保存装置附近。

出乎人们的预料,那只攻击了大量机器人的蛤蟆,竟然是环泰文明的保镖!它正一眨也不眨眼地盯着“湖泊”,眼神迷离,仿佛在训练自己的龟息功。

从那个架势上看,应该就是打手……或者警犬之类的角色。

训练超级生命当“警犬”,许多生物学专家发出了“啧啧”的声音,心中羡慕异常。新人类要是有这样的打手,内部安全肯定能更上一层楼。

就这么持续了好几分钟的时间,人们看到一只蚯蚓完成了所有的安全检测,穿好防护服,钻进了防护层中。紧接着几秒钟后,这个3D视频猛地一闪,众人眼前顿时一片漆黑,视频就这样没了!

会议室中产生了小声的讨论,各种“爆炸”“事故”之类的词语从嘴里吐出,其实大家都没有看清,最后到底发生了什么。

于易峰皱了皱眉头,并没有说话。

紧接着,在工作人员的操纵下,视频开始重启,人们只是用10倍慢镜头回放了最后的0.1秒,才发现了具体的端倪。

就在这最后一刻,那只蛤蟆突然做出了惊骇欲裂的神情,紧接着仪器上的温度,微微跳转了一下!

还没等蛤蟆发出警报,容器内部已经产生了……猛烈的爆炸!

那种战争时爆发出的蓝光突兀地产生。把地面炸了一个大洞,容器也裂开了一大条裂缝。然后整个视频已经漆黑一片……

于易峰心底里紧了紧,这应该就是事情的缘由。

“因为这些蚯蚓太过好奇,想要做什么实验,又好像违规了,导致了这一次的安全事故。”百合子似乎察觉到了众人的疑惑,在旁边轻声解释道。

于易峰点了点头,没有发话,继续看了下去。

这个监控已经被摧毁了,不过新人类的机器人,在那三年时间里,陆续寻找到了另外的监控录像,基本上还原了整个事故的过程。

环泰文明的成员非常清楚昆顿的厉害,察觉到昆顿逃跑后,一开始就使用了超强的武器。大规模的核弹开始在飞船内部大量引爆,也正是这种核爆,对昆顿造成了一定量的伤害,否则它比新人类遇到的时候更加巨大!

但很快,昆顿彻底苏醒,局势开始反转。

在这种小空间的战斗中,它的能力实在是太强了,环泰文明束手束脚,又不敢真正把飞船炸个稀巴烂。

昆顿抬手就能控制机器人,又能够拟态,通常的探测手段,完全不能够用。

各种分裂体突然从背后冒出来,神不知鬼不觉,如同真正的幽灵。这种感觉……就像科幻电影里的液态机器人,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因为它还能寄生!

有些蚯蚓看上去完好,实际上已经被寄生,一开始还爬的歪歪扭扭,后边竟然渐渐恢复了正常。它们融入了正常的士兵群体中,爆发出更大的破坏。

这一次的战争,简直就是一边倒的屠杀!

仅仅两天的时间,这艘飞船的大部分区域已经沦陷,远远短于人们预料中的几个月,几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