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空之下 第121章

作者:最终永恒

“地表上有我们人类的大量侦查无人机以及机器人,或许它们捡到了某个替换下来的零部件。这种可能也是存在的!”

于易峰点了点头,觉得有些道理。他连忙回过头去对着几个工程学的专家问道:“你们可以搞清楚图片中零件的类型,或者材料质地吗?能否搞清楚是不是我们留下的?”

“这个……很难啊!”

几位材料学的专家顿时面面相觑,他们手中没有实物,光靠几张模糊的图片就想分辨零件材料?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事请!

不过他们依旧拿着这幅图研究了起来,试图找出一些蛛丝马迹。人类的零部件都标有细微的编号,他们试图搞清楚这些螺母到底有没有编号。

“不对,兰波博士!你的这个猜想漏洞很大。”

说话的是宣传部的王宇凡,他也是非常激动地说道:“这些蜥蜴人明显是厌恶寒冷的生物,为了节省能量,通常情况它们不会跑到寒冷的地表进行活动……”

“而我们的机器人一般在地表活动,机械零件就算丢失,也不可能掉落在地底七八百米的深处……然后再被它们捡到吧?”

“这个可能性实在太低太低了!”

“是的,你说的没错。”

兰波出乎意料地没有反驳,而是一脸狂热地说着。

“如果它们脖子上挂着的不是我们人类的零件,那么……这颗星球上,是不是可能会有一个更加强大的未知文明!比蜥蜴人更加强大的、进入了机械时代的文明!”

“其科技水准难以估量,从工业革命时代到现代甚至超越我们都有可能!毕竟这种最简单的螺母,在我们的许多机械中依旧用得到……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它们并不会被淘汰掉。”

兰波的话一出,顿时所有人都变得兴奋、震惊或者忧心忡忡,各种各样的情绪都有。

如果说傻乎乎的蜥蜴人还可以很简单地控制住,那么,一个更强大的其他文明呢?

一个科技水准未知的文明呢?

人类难道会面对一场战争?

“不,兰波博士,我认为……就算这个这个未知文明的确存在,它的科技水准也不可能超越我方!”

另外一位科学家直接站起来反驳道:“我们在尼克斯星球的大气上方,并没有观测任何卫星!一个没有卫星的文明,能有多厉害?”

“那也说不定啊,它们居住在地底几百米甚至上千米,又搜不到卫星信号。发射卫星有什么用?”一位议员在下边小声地说着,它认为地底人用不着卫星。

在座的各位众说纷纭,各有各的说法,就如同头脑风暴一样。

很快,乱七八糟的奇思妙想都出来了。

但绝大多数人的看法是,如这个果未知文明存在,它拥有的科技肯定比人类低许多!

人造卫星,不仅仅是全球定位系统,还有空间站、天文望远镜等等。

难道这个未知文明对无尽的太空一点都不感兴趣?如果没有这样的好奇心,它们的发展潜力一定是相当有限的,甚至不一定有现代科学!

要么就是,它们的科技水准还不足以达到发射卫星的程度。毕竟尼克斯星大气浓厚,重力又高,发射一颗卫星可比地球难的多。

况且,人们在地表没有发现任何正儿八经的大型建筑物……地底的高科技文明,难道永不钻出地面吗?

甚至……还有另外一种说法,这个文明已经灭绝了!

“这个文明曾经辉煌,天上曾经有过卫星系统,不过后来因为某些原因,文明大灭绝。然后才有了土著蜥蜴的诞生!”兰波博士又开始他的畅所欲言。

每当轮到奇思妙想的时候,他总能扯出一些别人想不到的东西……

“天上的卫星或许曾经有过,不过寿命一到,被地心吸引,全都坠落了,这也是有可能的……”

实际上,人造卫星迟早会掉下来的,因为人造卫星大多都距离地面几百至上千公里,那里的大气虽然非常稀薄,但摩擦还是存在的。

当卫星速度低于一个速度时,就会掉下来。也就是说,每颗人造卫星都是有寿命的。

好吧,兰波的猜想纯粹是瞎几把乱扯了,不过听上去还有那么些道理,至少有这样的可能。

甚至从另外的心理学上讲,也是相当有道理的。

原因无非一点:生存竞争!

新人类文明是外星殖民者,所以对这些本土智慧生命秉着一种宽容、好奇的态度。

但是,两种本土的智慧生命真的能和谐共处吗?

按照人类的理解,恐怕很困难。特别是在这颗贫瘠、缺乏光照、缺乏能源的星球,生存竞争实在太厉害!

就如同人类社会,如果在地球上发现了一种智力比得上人类的智慧猴子……人类会怎么想?

整个人类社会肯定会恐慌、震惊!甚至引发一次大屠杀也是有可能的……

猩猩崛起并不是那么容易的。

就算人类再宽容,不搞种族大屠杀,也会对这些智慧猴子严格监视甚至奴役,以防止它们的崛起对人类产生威胁。

毕竟这可是两个种族啊,种族与种族之间,可不存在仁义道德!

但现在,这些蜥蜴虽然生活困难,看上去还是非常自由,它们甚至能派人将吴昊等八人送出地表。这说明……没有人限制、奴役它们!

所以兰波博士的猜想有点道理,这个未知的强大文明可能已经灭绝了。

当然了,在座的这些聪明脑袋瓜,还想出了另外各种奇奇怪怪的思路……

譬如说,这颗螺母是另外的外星文明留下的!

也就是真正星际文明的残留物!

目前人类的卫星也没有在地表,或者太空轨道上看到任何外星飞船的痕迹。所以这些星际文明可能曾经来到这个星球考察一番,然后便走了。

它们只留下了这些无用的零件,结果这些土著蜥蜴视若珍宝,一代代留传下来,当成了祖传的宝贝。

这也是有可能的!

还有一种说法:某外星飞船坠落在这个星球上……人类又可以开始捡垃圾了……

于易峰捂了捂脑袋,他觉得这种可能性似乎也有。

既然太阳系是外星文明的星际战场,那么20多光年外的这个恒星系统,说不定曾经也是星际战场……谁也不知道星际文明之间的战火到底能延伸多少光年。

好吧,照这样说,这片星域各个角落到处都是外星飞船残骸?

还是人类的运气特别好?

“有结果了!”就在人们热烈讨论之际,一位材料工程学的专家大叫起来:“从图片上可以发现,这些螺母表面充满了铁锈!没有看到我们的编号。”

能得出这个结果已经非常不容易了,从一张黯淡无光的黑白照上,看出一个小小螺母有没有生锈,需要大量的建模、对比计算。

“……是整颗螺母都充满了铁锈!有些地方磨损地比较严重,看上去非常古老。而且这样锈迹斑斑的痕迹,不可能是我们人类留下的。”这位工程师信誓旦旦地说道。

他的潜台词是,我们人类的材料不可能这么垃圾,不可能两个月就生锈成这幅样子……

就算再差的环境,也不可能生锈成这样!

第八十九章 国葬仪式

自从确定了这个金属螺母确实不是人类的以后,除了兴奋、震惊的情绪以外,人们还有一种跃跃欲试。

再这样讨论下去已经没有了意义,人们必须要再探一次地底,才能查明完整的真相!

“那么,这次会议就到这里……”

于易峰最终拍板道。

他最后还做了一个简短的总结,指出人们当前的工作目标。“初步的翻译工作可以先开始了。我们手中这个视频,已经录进去很多土著人的语言以及相关动作,可以大致推测出一些意思……”

“这样一来,只要有了部分土族语言翻译,可以少很多的沟通方面的障碍。”

听到这话,一位信息学的专家连忙打包票道。

“这个没问题。”

他们自从与绿光文明打过交道后,便开始致力于研究语言翻译的问题。这些土著语言看上去并不是非常复杂,应该可以快速搞定……虽然其中的信息并不完整,但是能翻译一点是一点。

于易峰点了点头,继续说道:“探险人员的筛选工作也会立马开始,包括社会学家、语言学家、士兵、记者等等……等国葬仪式结束后,我们立刻出发!这部分的工作由我亲自负责。”

“散会!”

当然了,这个探险人员的名单肯定也包括他本人。

他于易峰怎么可能缺席这种探险呢?

就算有人反对,也可以以“危险性可以控制”的理由怼回去……

目前来讲,整个文明的气氛还是相当沉重的。人们无不沉浸在悲伤的气氛中。

电视、报纸正在不停地播报这七位死者生前的事迹、贡献,以纪念他们对新人类文明做出的贡献。

他们的死亡,完全就是因为整个文明经验不足的关系……

三天后,一场盛大的国葬仪式在尼克斯星地表的C3区举行。

一辆无人汽车运来七具棺材,运输机器人将它们一字排好,有三具还是衣冠冢。

七名死者的国葬仪式,这也是现阶段最重要的事请……

“鸣枪!默哀!敬礼!”

诺亚号上的气氛是一片悲伤的。于易峰也是一脸肃穆地站在一边,行注目礼。

七具尸体,就这么孤独地躺在棺材里,再也没有了体温,其中的三具还是衣冠冢。

熊熊燃起的大火将他们燃烧,吞噬……

这个世界上将再也没有他们。

死亡是永远的死亡,不可能再次复活。

每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按照现有的科学理论,不可能存在时光倒流。

人,真的只有这一次,过完这次,变成泥土。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螣蛇乘雾,终为土灰。以人们目前的哲学水准,在搞清楚生命的存在意义之前,死亡,依旧是人类的最大恐惧……

周围所有人都在低头默哀着,在场所有军人更是用军礼相送。诺亚号上的普通民众也是面色严肃,纷纷聚集在新政府广场前面,观看者大屏幕。

他们带有悲伤之色,有的做着注目礼,也有人低头沉默。

几个死者的亲人还在低低地哭泣着,渐渐地压抑不住,哭成了泪人……

“礼毕!”

随着司仪的大声吼叫,所有军人都“啪”地放下了敬礼。

但是接下来没有一个人移动或者交谈。

他们站在尼克斯星浓浓的黑暗中,眼神深邃而又忧伤,注视着大火慢慢熄灭……

机器人上前,完整地收敛了残留的灰烬,将他们深埋于地底下……

一块巨大的铜碑竖立,上面完整地镌刻了七位死者的姓名。

紧接着,整个国葬仪式完成,军人依次退场,人群也渐渐散去。

所有人都是各怀心事,但不约而同地产生了另外一种感觉:人类还不足,远远地不足!

苍茫无情的宇宙,又给了人类一个教训,许多看上去习以为常的安全,实际上并不安全!

然而……这样的教训,都是以人命换来的!

人类,还真的很幼稚啊,只是从一个月的婴儿,成长成一周岁的婴儿罢了……

人类的力量还太过弱小,还没有办法轻而易举地征服一颗行星,真的一点都马虎不得,大意不得。

于易峰从沉重的心情中恢复,也是微微叹了一口气。

前路漫漫,路途遥远,有时候仿佛真的看不到尽头。

整个仪式如此地肃穆,他没有上去讲话,包括他在内的任何领导都没有讲话……

这些人都已经死了,他们做出的功绩已经播报了好几天,所有人都明白。所以再重复一遍没有太大的必要,反而会显得拖沓。

“尼克斯星的地质活动太频繁了,再加上大量的氧气腐蚀,这块铜碑最多只能竖立万年时间……太少了!而且,人类的记忆也实在太短,抗击火星病毒的英雄,现在也很少被人谈起了吧?人类就是一种健忘的生物啊。”

“我们应该在诺亚号成立一个英雄纪念馆!所有死者的名字以及事迹都应该记录进去……也包括倒在火星的英雄们。”

“我们应该永远记住他们,要让整个新人类文明记住他们!”

于易峰边走边,拨打通宣传部长肖恩先生的电话,然后在电话里不停地说着。

这些死去的人们,不应该被忘记,他们是文明的脊梁!

“我们应该在小学的初级教育中,也增添这一块的内容。要让我们的后代知道,正是因为他们的付出以及牺牲,才会让新人类文明更加强大、更加成熟,才有我们文明的延续!”

这种事关下一代的教育工作必须非常慎重。

但是于易峰认为,这样的英雄教育还是需要甚至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