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空之下 第11章

作者:最终永恒

他开始学习,孜孜不倦地学习。然而真理的海洋如此浩瀚,就算他比普通人聪明一大截,一时半会也不可能将全部东西学完。

现代自然科学起源于19世纪末,经过200多年的发展,产生了成千上万的科学分支,许多工作已经极度细化。里面的学问实在太多了,一个人穷极一生,也学不完全部的知识。

现在的大多数科学家,只精通其中的一个领域或几个领域,再也不会有像笛卡尔、牛顿那样的全能科学家产生了。

所以于易峰头疼啊,人家研究了一辈子的东西,他几天内也不可能精通的。对于特别深奥的问题,连百合子都看不懂的东西,只能暂时压下了,让手底下的审核组讨论之后再决定,但是这样一来,工作效率便低了许多。

事实上,航天计划的大纲已经制定完毕,绝大多数能源指标是由各个项目负责人把握的。大多数方案都由各位首席科学家负责审理。

于易峰看到的,都是被刷下来之后,再次呈递给自己的方案。作为基地领袖,他手中也有少量能源指标,可以自主分配,这下好,一些科学家就像鬣狗闻到了腐肉一般,蜂拥而来。

他们的方案不是不好,但总归有这样那样的缺点,有的过于激进,有的不安全,有的耗时太长。人们的时间太少了,只有五个月不到点了,机会也只有一次,可以说只能成功不许失败。所以,那些项目负责人都倾向于更稳妥的方案,这也是可以理解的。

但那些被否决的科学家就不服气了,凭什么我辛辛苦苦想出来的方案不好?他们想要找到于易峰获得能源指标,想要证明自己的方案是优秀的。

这些方案,如同天马行空般,充满了想象力,还别说,真有几个方案被通过采纳了。这下好,越来越多的人向于易峰投稿,也不管垃圾不垃圾,万一通过了呢?

忙啊,太忙了,根本看不过来,有一些东西看了半天,最后发现基本假设就是错误的,让他差点吐血。

于易峰只能痛下决心,发了一份通知:“即刻起,方案再次被否决后,将一星期内不再受理该作者所有方案!”

意思是,大家悠着点,垃圾方案就别发上来浪费时间了,否则同一作者的所有方案都被毙掉!这下,终于清净了很多,大家都开始谨慎点,把最靠谱的发上来。

于易峰终于长吁一口气。

这一天,办公室里来了一位老熟人,是农业改造计划的总负责人——罗曼博士。

“时光飞逝,一个月的时间就要过去了。在所有人的努力下,第一批蔬菜也要成熟了,包括小白菜、胡萝卜、芹菜等等。”

罗曼博士呈递上来一份报告,“预计蔬菜产量在五万公斤左右,虽然不多,但这只是第一批,后面还会有第二批、第三批……”

“这么说,粮食危机就要度过了吗?”于易峰定了定神,回想起这一个月的努力,忽然有一些感动。

五万人,从一盘散沙到充满凝聚力,从绝望到乐观,也就用了一个月的时间。五万人,就这么一步步咬牙坚持了过来。

这一个月的时间,也让于易峰本身得到了很大的成长,从一名思想单纯的士兵,到一位合格的领袖。一开始卡尔文强行把他推上台时,他还隐隐有些抗拒,但现在,他已经完全能承担这份责任。

“当初,许多人都认领了一棵蔬菜幼苗吧?将这棵蔬菜分发给他们,就当做一个纪念吧……”于易峰说道道。

“这个没问题。”罗曼点点头。

他犹豫了一下,似乎在组织语言,忽然间神色一紧,正声道:“于易峰啊,我跟你说件事,关于大型生态圈的那个方案你看过没?”

虽然罗曼是粮食改造计划的主要负责人,但在航天计划中,粮食已经不在考虑范围内了,他基本上没有获得能量指标。

于易峰心中一动,正事来了,他郁闷地说道,“博士,你自己手上这么大的项目,随便腾出一点能源就是了,还找我干嘛?”

“那不行!”罗曼摇头道,“我任意挪用一点资源,粮食的产量就少一点,难道你愿意?”

当然不行啊,于易峰摇了摇头。

“我跟你说,大型生态圈是必须建立的!虽然这一次粮食危机基本上渡过了,但是下一次呢?难道又要靠庞大的工业能力,浪费巨大的资源来生产这么点粮食吗?这是一种可耻的浪费!”罗曼激动道。

“按照经济的角度,我们花了两万亿美元的生产力,生产了五万吨的食物,简直不可想象!”

“我们的飞船这么庞大,如果建立了稳定的生态圈,人们完全能长期生存在里面!里面有重力,空间又宽阔,为什么不行?”

“我们本次的航天目标是火星,但是我们能把火星改造成地球一样吗?以我们的科技水平,不可能的!不如脚踏实地一点,改造这艘飞船!”

“你要明白,我们去火星,只不过是采集资源罢了,毕竟月球还是太贫乏了。但最终,我们还是得靠这艘飞船才能活下去,内部这么庞大的体积,能生存几千万甚至几亿人!大型生态圈是必须要建立的!”罗曼博士喋喋不休地说了起来,连一边努力阅读方案的百合子都看了几眼。

“对,您说的对!我可以理解。”于易峰苦笑道,“但是这个工程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啊,一年两年不够,长达十年都有可能!我们没这么多时间,也没这么多人手。”

“是的,但是早一点开始,就早一点结束。”罗曼面无表情地说道,“以后人口多了,什么猪啊羊啊养殖起来,消耗大了,更加麻烦。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简单到复杂,这是必须经历的环节。”

“我们现在全部靠工业维持生态,能耗大就不说,万一机械坏了呢?万一断电了呢?无论是安全角度,还是可持续角度,我认为都是有必要将生态圈建立起来。”

“生物实验,需要的能量很少,我只是需要人手,这个专题组必须尽快成立!你给我一两个人就行!”罗曼博士拿出了首席生物学家的气势,我就是向你要东西来了,给还是不给吧?!

于易峰顿时不知道说什么好,唉,也不知道怎么反驳……月球基地曾经出现过几次比较严重的生态问题,一次是氧气大规模泄露,还有一次是工业有毒气体飘进了基地内,均造成了重大伤亡。

他也知道建立一个生态系统的重要性,但问题是,大家都这么忙,哪里有人手啊?于易峰皱着眉头想了半天,唉,算了算了,手底下审核讨论组的成员拨两个给他。

罗曼心满意足地走了。

前脚刚刚走人,后脚又来了一位科学家,这人于易峰认识,是华夏大名鼎鼎的核物理学家——丁一东教授!他的身型有些瘦小,六十多岁,鬓角上带了点白发,但是中气十足,嗓门像个大喇叭似的。

“于易峰,我的核武器方案,一定要通过!”

第二十八章 超级炸弹

丁一东,国际知名的核物理学家以及导弹学家。那可是大名鼎鼎的牛人,著名的FAA型洲际导弹以及DA型袖珍原子弹就是他主持设计的。丁一东也可以说是一位武器专家。

但在这种和平年代,发生战争的可能性已经很小了,因为政策需要,各国政府更加倾向于将资金投入到月球基地上,故而军事拨款的额度也越来越小,他的一身本领渐渐没了用武之地。

在这种情况下,丁一东毅然来到了月球基地,参与这里的建设。在这里他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譬如说,周边的几个核电站他参与设计了一部分,基地里的反小行星导弹也是他设计的。

但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这里有一种地球没有的实验材料——氦-3!

通常情况下,一个最普通的氦原子由两个中子和两个质子组成,氦-3作为氦的同位素气体,原子量为3,只有一个中子。

它是核聚变的良好材料,因为使用氦-3的热核反应中没有中子,故使用氦-3作为能源时不会产生辐射,不会为环境带来危害,是一种干净清洁的能源。

但是,地球上的氦-3储量稀少,无法大量用作能源。这种地球上没有的东西,月球上反而多得很,根据月球探测的结果,月球上的氦-3含量估计在100万吨以上!

于是,丁一东便想要利用氦-3,设计一种地球上前所未有的武器——氦-3核弹!

“于易峰,我们完全可以利用氦-3开发核武器!”丁一东一本正经地说道,“基地经过三十年的开发,储备了至少一千吨的氦-3,干嘛不用这些现成的原材料?”

氦-3隐藏在月球土壤中,将月球土壤加热到700摄氏度以上,将会出现氦的单质气体。月球基地建立至今,挖了几十亿吨的矿,确实有了一两千吨的氦-3储备量。

于易峰叹了一口气,他已经听明白丁一东的想法了,“那么,丁教授,为什么你的方案会被否决呢?”

“唉,还不是因为氦-3核弹从来没有出现过……”

丁一东露出一副苦涩的神情,“他们追求保守的核弹技术,是为了人类安全的最大化,这一点我可以理解。”

“我也知道,一款武器,从设计、生产到最终装备,需要不停地测试、修改,至少需要五六年的功夫。但是,采用我的方案,虽然有些风险,但却可以腾出更多能源!”

“氢弹所需要的材料是氘和氚,氘可以在水中直接提取,没有特别大的难度。但是氚就比较麻烦,必须通过工业生产。一克氚的造价在30000美元左右!如果换算成能源,你知道这是多大的一笔吗。”丁一东痛心地说道。

“将这笔能源腾出来,完全能做更多的事啊!光是建设周期,就能减少两个月以上!”

“于易峰,你相信我一次,我一定会把氦-3核弹搞出来的!我很早的时候就把它设计出来了,也已经在计算机中模拟了无数遍,因为经费问题,一直没有实践过。但我的方案真的没有问题!”

于易峰挪了挪屁股,他真的不知道怎么拒绝这些名气又大、脾气又倔强的科学家。其实丁一东的方案就是一次巨大的赌博,成功了,就能腾出大量能源,节省大量时间,人类能发展地更好,失败了的话,说不定就团灭在这里了。

他仔细地斟酌起来,追求最安稳的方案,到头来其实也不一定安稳。其实人们时间并不充分,六个月太少了,至少需要七个月或者八个月才能安全离开月球……多拖一天,危险就多一分啊!

其中最耗费时间的,还是推动力的问题。制造一枚枚传统意义上的核弹,确实需要很多的能源与时间。但就算如此,科学家们依旧不敢赌,他们承担不起失败的责任。

更快的方案,不安全,却节省时间。稳妥的方案,消耗比较大,安全性稍高一些,到最后安全性也不尽然,这是两难的抉择。

作为基地领袖,他没有办法逃避,必须做出决策。

过了好久,于易峰长吐了一口气,终于缓缓开口道,“唉,你得知道,我手里的资源……”

“一枚原子弹,一枚小型的原子弹就行!”丁一东说道,“和氢弹一样,氦-3核弹也得用原子弹点燃。三个月……不,两个月内,我一定能生产出一个小当量的氦-3核弹!我保证!”

见丁一东都发了军令状,于易峰也已经暗暗坚定了决心,“人手我可以拨给你。但是小型原子弹,我只有一枚的额度,失败了,就再也没有……”

“你放心,我明白的!”听明白了于易峰的潜台词,丁一东顿时心情大好,扯着嗓门喊道。

“对了,你说的十亿吨级别核弹是什么意思?那份方案是你写的?”于易峰不解地问道,他回忆起自己看过的那份方案……真是疯狂啊,可谓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是的,那份方案是我写的!”丁一东挺直了腰板,语气中带了一点狂热,“如果我的氦-3核弹成功了,完全可以借此搞出一个十亿吨级别的终极核弹!”

“热核武器几乎是没有上限的,根据我的计算,一枚十亿吨级别的终极核弹,能产生无比强大的推动力,一枚,就能直接把我们的飞船轰上天!”他双手环抱着比划了一下。

“我的方案更加省事儿,等飞船有了初速度后,我们再利用常规火箭微调方向。”

“在我的方案中,氦-3的点燃温度是一亿度,但是原子弹爆炸只能达到五千万度左右,温度还差了些。所以我计划先让原子弹点燃一枚氢弹,再让氢弹来点燃氦-3核弹!”

“我会先设计一枚百万吨当量的小型氦-3核弹,如果实验成功了……”丁一东盯着于易峰看了起来。

于易峰猛地砸了一下桌子,“你要是成功了,我肯定会让他们再考虑你的方案!”

用氢弹去点燃另一枚终极核弹!这是多么疯狂的想法,于易峰心中有些震惊。但作为一个男人,一名军人,从内心深处还是喜欢这种暴力而又狂野的武器。

最关键的是,丁一东的方案虽然风险巨大,但是太省时间了,只要一枚十亿吨当量的终极炸弹就成,腾出的能源完全可以干其他事情。

十亿吨当量的核弹是什么概念?不知道,历史上从未出现过。

5000万吨级别的“大伊万”炸弹拥有的巨大能量,能产生8.1级地震,在900公里以外的窗户都能被震碎,地震冲击波可以绕地球三次。

那么十亿吨呢?是大伊万的20倍!

一吨氦-3能够产生1万兆瓦的电力,瞬间引爆带来的破坏能力相当“大伊万”炸弹的1.5倍,也就是7500万吨的当量。换句话说,理论上只要13.3吨的氦-3,就能制作十亿吨级别的终极核弹。

这便是核聚变的力量,太阳的力量,自然界的无穷伟力。

于易峰沉默了下来,是赌还是不赌。他一时半会还无法下定决心,只能看丁一东教授的实验到底能否成功吧。

第二十九章 诺亚计划(一)

日子一天天很快过去,转眼间,距离地球毁灭已经有了一个月的时间。这一天,基地里破天荒地放了24小时的假,许多人都回到自己的房间,睡他个昏天暗地。

“这一个月以来,我们的基地建设有了新的成果,用电量突破1100万千瓦,工业生产指数突破11360点,生产钢铁113万吨……”电视机上的一个主持人正声情并茂地介绍月球基地目前的发展情况。

听着听着,王志远忽然露出了一丝笑意,这个节目他每天都看,现在几乎成了一个习惯。虽然他只是个普通工程师,但也关心着基地里的一切。

他正躺在寝室里休息,连续加班加点干了一个月,突然停顿下来,就感觉脱了力一般,根本不想动弹一下。

他的室友赵超正在热火朝天地煮一锅清汤小白菜。农业改造后的第一批蔬菜已经成熟,两个人刚好分到两公斤,随便用水煮一下,加点盐,再加点从地球带来的味精,这味道,简直如同人间天堂!

“真是顶级享受啊!”王志远捞起一棵,塞进嘴里,细嚼慢咽之后才舍得咽下,最后闭着眼睛长长吁了一口气。这一棵白菜,让他想到了从前的日子,差点没让眼里的泪水流出来。

妈的,真没志气,吃到一棵白菜就激动成这样。他暗骂自己一声,突然想到了什么,从床底下掏了掏,拿出了一件东西,是一个酒瓶,“来,最后一瓶酒,小喝一杯!”

赵超张大了嘴,不可思议道:“怎么还有酒,你不是在那一天全喝光了吗?”

“额……以前藏起来的,这是真的最后一瓶。”王志远也没不好意思,感叹道,“咱们的生活也会越来越好,以后肯定也会有酒酿出来的,不愁没得喝。哎,你不是说要找老婆,找到妹子了没?”

“哪能呢?没那个空啊,我们生产队都是大老爷们,哪有妹子。”赵超没好气地说道。

两人随便闲聊了几句,王志远忽然问道,“你有没有听到什么风言风语,有小道消息传播,月球即将要撞击地球,人们活不了几天了!”

“别瞎说!”赵超神色一紧,赶紧把门关了起来,“我听到的,是月球被小行星撞击,有好几个版本……真他么扯淡。有几个造谣的已经被抓起来了,你就别瞎想了!如果是真的,我相信于易峰上尉也会给我们个交代,怕什么,天塌了有高个顶着。”

“唉,说的是。”王志远摇摇头道,“有什么事也是那些上层人士先着急。现在他们不知道在搞什么,一天要开半天的会。”

“是啊,好像要搞什么大动作,一个个神神秘秘,我还问了我的领导,只得到一个回复:保密!于上尉真能折腾啊。”

“能折腾是好事,否则一潭死水,早晚发臭。茫茫太空,我们只有五万人,没有大变革,怎么活得下去啊?”

“呸,你懂啥?”

这时,电视机突然自动跳转了一个频道,于易峰的身影出现在了画面上,“各位,我是于易峰,现在我有一件事要宣布。”看画面,似乎是中央大厦里的一个巨大会议室,有几千人正齐齐坐着,各行各业的人都有,等待着于易峰的演讲。

“咦,我昨天好像看到过通知,要不,我们也去看看?”

“算了吧,早就没位置了,电视机上看也一样。”

王志远和赵超两人齐齐停下,盯着电视机。不光如此,基地里大多数人都停下了手中的活,有人正在看书,有人在打游戏,还有人在吃东西,但现在却一并停下了。

于易峰并不经常在电视上出现,但只要上电视,都是大新闻、大事件,和每个人都有关的大事件。

难道真的会月地相撞?真的有小行星袭击?一种隐隐不好的感觉出现在王志远心中。毕竟,还是有很多人听到过谣言的,只是版本太多太乱,大家不相信而已,现在搞得这么正式,说不定真有大事情。

于易峰准备了一会,见人都来的差不多了,轻咳了一下嗓子,出声道:“我们人类,自从诞生智慧起,便学会了眺望星空。璀璨银河,无边宇宙,何其浩瀚,何其伟岸,蕴含着无穷知识与秘密。我们一直以来,对星空充满了好奇,充满了疑问。”

“康德曾经说过,世界上有两件东西能够深深地震撼人们的心灵,一件是我们心中崇高的道德准则,另一件,便是我们头顶上灿烂的星空。”

“头顶上的灿烂星空,示我们以宇宙的无垠。人类与之相比,何其渺小啊,但渺小的人类却凭借智慧与勇气,欲与星空试比高!”

电视画面开始跳转,无穷的宇宙,浩瀚的星空,以及人类完成的一件件大事。

“1961年,苏联人尤里·加加林完成了世界上首次载人航天飞行,踏出了迈向星空的第一步。”

“1969年,美国人阿姆斯特朗第一次登陆月球,踏出了迈向星空的第二步。”

“再接下来,我们残存的人类,最后的五万人,将秉承人类最后的遗志,踏出迈向星空的第三步!”

许多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不明白于易峰到底要说什么,迈向星空,这是要搞航空事业吗。也有一些人暗暗松了一口气,看于易峰讲的内容,应该不是什么坏事吧?

于易峰深吸了一口气,突然说道:“我宣布,人类第一次星际航行项目正式启动,代号——诺亚!”

“我们人类,从明天起,将迎来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工程——星际航行工程!我们所有人,将见证这一伟大的时刻!按照计划,在五个月后,我们所有人离开月球的怀抱,迈出前往火星的征程!”

“目标星球——火星!”

这句话一说出,所有人都倒吓了一跳,会议顿时骚乱起来。王志远和赵超的心里也不例外,他们既有一种热血冲动,又有一种奇怪的不安感。人是一种渴望安定的生物,在月球呆惯了,又突然要去火星,怎么都会有点不安起来。

最主要的是,这件事太突然了,人们没有一点心理准备,兴奋的有之,疑惑的亦有之,星际航行,真的可行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