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空之下 第101章

作者:最终永恒

第五十一章 很多大项目

赵耀一看聚在一起的人越来越多,急的头皮发麻。要是再这样下去,他非被许云进骂个狗血淋头不可!

他连忙扯着嗓门大吼一声:“安静,全都给我安静……立正!”

“全体都有,立正!”

士兵作为纪律性比较高的群体,平时受到非常严格的训练。他们一听到赵耀的吼声,立马停止了议论。

对于长官的命令,他们都是条件反射。这种反射无论什么时候都是适用,也包括休息的时候……

听到赵耀的咆哮后,他们一个个地迅速立正站好。有些人甚至还在吃饭,此时也顾不得了,只能满口含在了嘴里,囫囵咽了下去。

赵耀看到这种情况,感到还算满意,平时的严格的华夏式特种训练总算没有白费。

他想了想,模仿于易峰的语气大声说道:“其他的没什么,我有两件事要说。第一,我们可能会担任第一批的开荒工作。体能方面的训练也不用我多说,那颗未知行星表面的重力,大约在地球重力的1.3-1.4倍。这意味着什么,大家都知道吧?”

“你的骨骼、内脏、肌肉都会变重!相当于加大负重40-50斤!”

“所以了,身体素质不好的人,体能训练不达标的人,直接会被淘汰!弱鸡就留在诺亚号抱小孩吧!”赵耀毫不客气地说道。

“第二,我们以后的分工可能会更加精细化,无论是开坦克的,开宇宙飞船的,修理的或者是操控无人机的……必须要更多的理论知识!”

“到时候考试少不了!别怪我没有提醒你们,要是笔试被刷下来了,嘿嘿……”

“好了,我就说这么多,解散!”

赵耀说倒最后,自己也心痒痒了起来,什么飞船、坦克、机甲,他全都很想开啊!

不过每人只能选择一项,这可如何是好,可不可以全都选择啊?

赵耀的话看似在给众人泼冷水,但也侧面证实了,科学家们确实想要大力研究新式装备!

所有士兵都在欢呼着,同时心中思量着,自己到底应该选择哪方面的专业……至于理论考试?这种头疼的事请一边去吧!

当士兵们狂欢的时候,大型会议室里的众人正在不停讨论,甚至大声争吵……

他们真的快忙死了。

于易峰正在与一群大科学家,好几个科学小组交换着大量意见,连饭都顾不得吃,只是随便吞了几口了事。

这颗未知的行星,他们已经给出了具体的命名。它被称作“尼克斯星”,寓意“永恒的黑夜”。(尼克斯是古希腊神话中的黑夜女神。)

“这颗行星,也就是尼克斯星,距离中央的两颗恒星太遥远了,双星发出的巨大光芒也不足以温暖它。所以,它非常有可能是一个极度寒冷的冰球,而且处于永恒的黑夜当中。”

“在这里我不得不提醒一句,我们的各种机械必须有极高的御寒能力,必须能在零下两百摄氏度的环境下工作……”

在台上,一位天文气象组的组长正在发言。

她是一位身材娇小的女性,因为干细胞药剂的缘故,从容貌上根本看不出她的真实年纪。不过她的名气还真的有些大,理所当然地成为天文气象组的组长。

在新人类文明,不看年龄、性别,一切都只看才干。

她继续说道,“我们计划在三年的时间内,研发30颗人造卫星,形成全方位的卫星扫描系统。届时我们可以用卫星扫描尼克斯星的地质结构,包括高地、山脉、盆地、平原等等。还可以通过地质遥感探测,搜索矿物资源……”

“……像这样的类地行星,有大气层的概率大于没有大气的概率。如果星球的大气层实在太厚,我们的诺亚号想要登陆就比较困难了。”

这位女士说完自己的观点,微微一鞠躬,就什么话也不说地走了下来。

这番话倒是引起了人们的深思……

诺亚号的密度实在太小,完全能漂浮在大气层上空。

这是优点也是缺点,如果想要着陆,就必须在外边挂在更多的重物,才能克服空气浮力。

像火星这样稀薄的大气还好说,像地球这样的就相当麻烦了。

根据阿基米德原理计算,类似地球那样的大气压,需要在外边挂载22.79亿吨的质量,才能让它降下!

大气密度越高,需要挂载的重物也就越多。

但是,人类所有能挂载的重物加起来也没这么多。绝大多数矿物资源都要进行机械生产,不可能拿出去当做大锚挂载。

“……我们可以把矿渣收集起来,这些东西数量多,质量大。”

“……如果有厚厚的大气层的话,也可以建造大型空艇来运输资源。空艇的运输成本非常便宜。”

人们议论纷纷,找出了很多方案。

这个问题相比起其他问题,也只是小麻烦而已。会议开到现在,遇到的困难实在太多了。对于人们来说,有能力解决的问题,就不算问题……还有许多是暂时没办法解决的,这些才是大问题啊。

于易峰皱着眉头,本来想想科学技术已经进步了这么多,结果,最终来还是不够用!

再看了看接下来要发言的地理小组组长,这位中年男子正在其他队员焦虑地讨论着什么,然后才匆匆忙忙上台。

“地理方面的资源探测工作由我们负责。我认为,旧式的挖掘机应该重新设计制造,尼克斯星的重力可比火星高多了。我们的旧式挖掘机因为材料强度的关系,如果载满了矿物,很难承受自身的高重力,所以必须要重新设计……”

“还有一点是关于甲烷湖泊的问题。在极度寒冷的星体,非常有可能形成液态的甲烷湖或者是大量可燃冰……有点类似于我们地球的南北极。我们是否应该想办法采集这些有机物质,以解决诺亚号有机物不足的情况?”

于易峰听了半天,又是开发新机械的……

他真的头疼无比,又微微摇头,看看身后的屏幕,密密麻麻一大串待研发的项目。

是的,一大串!

光是难度比较大的项目就有两三百个,更何况其他无数的小项目了。

他甚至有些怀疑,三年的时间,科学家们能不能将这些数目众多的项目搞定?

虽然现在的科技正在蓬勃发展,进度非常非常快……

但是,这些科研项目是不是太多了点?忙得过来吗?

这群科学家是不是太疯狂了点?

对比起来,以前的火星登陆就是渣啊,人类就这样冒冒失失冲上去了,还好……虽然付出了代价,也算可以承受。

他甚至感觉,人类有那么点风吹草动的意思,是不是太敏感、太周全了?

于易峰用力地抓了一把头发,算了无所谓,就算这一次用不上,以后早晚用得上。

科学研究,只要出成果,不可能是没有用的。

反正只要登陆尼克斯行星,什么资源都会有。现在就算多消耗一些资源也没有关系……就算用掉70%以上的储备资源也可以承受!

于易峰不停地思量着,就算这几年过得艰苦一点,那也无所谓了,未来总归是美好的。

人们仿佛看到了一座金山,就把手中的几块钱不当钱了,完全就是这种心态……

如果能真正开采金山银山,就算把手中的资源花光了又能如何?

第五十二章 广谱免疫学试剂

整场会议总共持续了四天时间,经过漫长的探讨、研究后,人们终于将大大小小几百个待研发的项目确定了下来。

从此以后的三年时间里,大部分科学家不会像以前那样天马行空,自己想研究什么就研究什么……他们都会带着既定目标,做针对性的研究。

最后,于易峰带着一丝振奋上台,以庄重地声音宣告道:

“尼克斯星的登陆准备会议就到这里,下面,我宣布具体工程项目的人事任免……”

……

“心气很高啊!”散会后,随着人群的逐渐离开,许云进不禁感叹道。与此同时,他的内心深处也有一种跃跃欲试的感觉,恨不得这三年快点过去。

作为安全部长,许云进听到种种新式装备的研发后,心中也是兴奋异常。作为一个标准军人,他当然非常喜欢飞船、战舰、动力甲之类的玩意。

“是啊,茫茫宇宙能遇到一颗行星,真的是千载难逢的好运,由不得人们不振奋。”于易峰也赞同道。

“我也希望这三年快点过去,可以彻底摆脱资源窘迫的困境。可惜,这颗行星是永恒的黑夜,想要见到蓝天白云是不可能的了……”

说着,他又自嘲地一笑,自己也实在太贪心了,有一颗行星作为落脚点已经不错,哪能要求这么多?

蓝天白云可是目前人类的最大梦想啊,哪有这么容易?

如果……只是如果,想要再次见到真正的蓝天白云,人类必须——成为真正的星际文明!

只有成为星际文明,拥有远程星际航行的能力,人类才能在茫茫宇宙中寻找下一个“地球”!

按照科学家的计算,“187J3X1”恒星系统中的所有行星,都是不达标的,不可能生成地球那样的生态环境。

“老许,其他的也不多说,军中的训练工作就交给你了。无论是体能训练还是理论知识的培训,都得先搞起来,这一点必须要落实啊。我们的宇宙飞船不能总是交给工程师来开,必须要培养专业的飞行员!”

许云进点点头,这一条也在会议中提到过。

各种新式的装备出现后,必然对士兵的素质要求也就更高。不可能像以前那样会开枪、讲纪律就能当兵。

现在的士兵,必须掌握基本的机械才能!

两人闲谈了一会,然后各自回到办公室。

于易峰望着电脑桌上的一堆文件,揉了揉脑袋,事请好多啊!

整个会议的研究内容,几乎涵盖了科学领域各行各业,总体来说,最大最重要的工程项目总共有五个。

第一个,挖掘技术的更新。人们跑过去,最重要的目的就是挖矿!

这颗冷的要死的寒冷星球,哪有诺亚号安全舒适,要不是为了挖矿、挖资源,谁愿意大老远地跑过去啊。

所以了,挖矿技术是必须要更新的。在尼克斯星的高重力环境下,过去庞大的挖掘机已经不再适用。人们必须研究更加先进,能在更高重力下自动工作的小型挖掘机械。

人们还得把过去生产的机器全部拆除,并将金属资源回收利用。然后在三年的时间,生产出一批新的核动力机器。

数量么……至少要百万台起步吧?!

这些事请林林总总加起来,是比较大的一个工程。

第二,基诺夫工业工厂的更新换代。如果不更新,这个工厂就算一年到头365天,天天满负荷,也没法完成所有的工程。

因为它要生产的不仅仅是挖掘机,还有各种宇宙飞船、机械外骨骼、无人机等等,工程量实在太大。

磨刀不误砍柴工,这个诺亚号中最主要的重工业工厂,是必须要花费精力进行更新换代的了……

现在的量子计算机正在蓬勃发展,完全可以控制更多的生产线,智能工业体系、磁悬浮技术也愈发完善。这些新技术的出现,对工业产能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

按照计划进行更新后,人们的工业产能将在目前的基础上提升350%-500%!

紧接着是第三个大工程,诺亚号的外平台搭建工作!

说实在的,诺亚号的出入口实在太小了,最大的洞口直径只有三十多米,对飞船的进出造成了很大的阻碍。如果是大一点的飞船,根本没办法进出!

所以工程师们一致认为,应该在诺亚号表面搭建一个大型环状轨道平台!

整个平台长约40公里,宽度在1公里左右,采用电磁系统进行加速、减速,以便飞船的起飞、降落。

不过这个工程必须要在诺亚号脱离亚光速后才能执行。否则以人类的材料,根本吃不消亚光速下高速粒子的持续轰击,连超合金系列也不行……

还有的就是第四项工程了:新型装备的制造!

包括各种飞船、无人机、机器人、动力甲、新型武器等等。唯有新的装备,才能更好地对抗突发情况,才是星际战士的标配。

这些新型装备由野狼设计局以及特斯拉研究所共同负责。这俩也是飞船里边最大、最有实力的研究所,于易峰对他们还是非常放心的。

现在他坐在自己的办公桌前,手里拿着的正是一份生物免疫学的课题报告,也是本次会议的第五项重大工程……

“广谱免疫学试剂的研究!”

人们不知道尼克斯星到底有无微生物,也就没办法针对性的研究。

但根据“生命普遍定律”,生命很可能存在,特别是微生物。

这群生物学家们信誓旦旦地打包票,就算没办法针对性研究,也可以强化自身的免疫力,变相增加人类的抵抗能力。

按照他们的说法,地球生态系统并不一定比外星生态系统弱就是了。

外星微生物对地球人是毒药,但地球生态系统对它们也是毒药,人类的免疫力并不一定是无效的。

见不到具体微生物样本就没办法针对性研究,反正,不断加强自己的免疫系统总是没错的。

话是这样说没错……

但是人类的生命科学有这么牛逼吗?

于易峰抓了抓头发,感觉非常疑惑。

曾几何时,生物学,这一门和其他几个学科不太搭噶的学科,竟然走在了新人类文明科学前沿……

其他的学科,像什么物理、化学、机械等等,相互之间总归有所联系。

但生物学可以说相当独立,和其他的联系并不是太大。其他学科的大突破,对生物学来说并没什么卵用。

而且,这门学科也没有什么外星造物可以借鉴,顶多只有火星病毒可以研究一下。不过在众多大科学家的努力下,新人类文明的生物学竟然没有落下!

这不仅仅因为机遇,也是人类自身努力的结果。其他零零散散的小突破不必多说,干细胞复激活试剂就是一项划时代的成就,是以往人类想都不敢想的事请……它直接提高了人类寿命,让人变得更加强壮,更加年轻化。

但现在,人们想要做一件更大的事……能大幅提高免疫能力的广谱免疫学试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