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南非当警察 第947章

作者:鲇鱼头

  这可是1933年的一亿兰特。

  南部非洲最先进的“虎”式,出厂价才堪堪达到五万兰特。

  一亿就是两千辆,可以组建差不多七个坦克师。

  “彪骑兵”比“虎”式便宜很多,出口价二万兰特左右,法国人的这一亿,肯定不会全部用来购买坦克,估计是订单总额。

  当然也可以理解成保护费,法国人希望得到的肯定不仅仅是坦克,还有南部非洲关于安全方面的承诺。

  消息传回比勒陀利亚,罗克确实是很惊讶。

  法国经济危机后,表现也一直很挣扎,经济上并没有多大起色。

  据罗克所知,法国新造的“黎塞留”级战列舰,每一艘的成本也才12.25亿法郎,大概折合5000万兰特。

  所以法国人这一次确实是下了血本,拿出两艘“黎塞留”来武装法国陆军,从另一个侧面也能表现出法国现在面对的压力有多大。

  卖是肯定要卖的,这钱南部非洲不赚,法国人转头就回去找美国。

  但是怎么赚还得商量,不能法国人想要什么就给什么。

  既然法国需要一辆性能可以对德国一号形成压倒性优势的新式坦克,那么尼亚萨兰军工干脆就另起炉灶,为法国陆军量身打造一辆最适合法国国情的坦克,彻底满足法国人的要求。

  法国人不是嫌弃“彪骑兵”防护力不足嘛。

  没问题,安装更厚的防护钢板,使用马力更大的发动机,提高防护力的同时,还能保证坦克的速度,这下够了吧!

  至于火炮口径,50毫米没得挑,全世界所有现役坦克除了“虎”式和“豹”式,都挡不住五十毫米坦克发射的穿甲弹。

第1893章 神通广大的中间商

  就算法国人不提要求,尼亚萨兰军工也要为法国人重新设计一款新式坦克。

  南部非洲的情况跟法国不太一样。

  南部非洲四季如春,法国冬天还是挺冷的。

  南部非洲的空气质量也很好,法国购买坦克肯定要考虑到在北非殖民地的沙漠环境,这就对坦克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了增强坦克的防护能力,尼亚萨兰军工的工程师们甚至考虑过在坦克上加挂反应装甲。

  结果这个想法被罗克直接否决。

  别开玩笑。

  在坦克上加挂反应装甲,万一被德国人学会了,俄罗斯人扛不住德国的一波流怎么办。

  至于法国能不能抗住德国的一波流,这一点罗克并不担心。

  法国人也不傻,在欧洲寻找盟友的同时,正在做好两手准备,将部分重要政府资产,比如法国的黄金运往北非殖民地存储,防止落到德国人手里。

  这就能看出法国政府的真正目的。

  能打得过当然最好。

  打不过也没关系,法国政府可以迁往北非,继续和德国人作战,不至于被德国人一网打尽。

  法国人的一亿订单,除了坦克之外,还希望从南部非洲购买飞机和潜艇。

  购买飞机可以理解,法国人现在使用的飞机,还是世界大战期间南部非洲支援给法国的飞机,已经不足以保护法国的天空。

  购买潜艇明显就不是为德国人准备的,德国公海舰队在下一次世界大战中多半还是打不过皇家海军,所以购买潜艇的目的就有点特殊。

  潜艇这部分好解决。

  最新式的“海豚”既然已经服役。

  那么“幽灵”就可以对外出售。

  “幽灵”的性能也足以满足法国人的需求。

  飞机这部分同样简单。

  最新式的飞机肯定不能卖给法国人,但是也不能技术太落后,法国人还有特殊要求呢,希望尼亚萨兰航空,能给法国设计一款全新的双翼战斗机。

  上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时候,南部非洲就已经淘汰了双翼飞机。

  世界大战中后期,参战双方的飞机都已经变成单翼机。

  不知道为什么,法国人却对双翼机情有独钟。

  大概是因为两层机翼,更符合法国人浪漫的审美。

  这个要求也很简单,技术上很容易实现。

  技术问题搞定,接下来就是漫长的谈判。

  毕竟涉及到上亿兰特,法国人也很谨慎,希望能以最小的代价,获得最大的收获。

  只要不涉及原则问题,尼亚萨兰军工和尼亚萨兰航空会全力以赴。

  尼亚萨兰航空还好,不造军用飞机还有民航飞机的利润撑着,不说每年的盈利有多少,生存下去没问题。

  尼亚萨兰军工的日子就有点难。

  罗克现在很能理解另一个时空的美国,为什么那么喜欢发动战争。

  原因很简单,如果没有战争的话,美国的那些个军火公司就得关门。

  所以好战的不是美国政府。

  而是美国资本。

  尼亚萨兰军工也一样。

  如果世界上不爆发战争,尼亚萨兰军工同样得关门。

  自从世界大战结束,尼亚萨兰军工就积极转型。

  生产坦克的工厂,在世界大战结束后开始生产拖拉机。

  这是老本行,生产坦克的工厂,在世界大战爆发前本来就是生产拖拉机的,技术上没有问题。

  生产单兵武器的工厂同样转往民用市场,这个市场其实也很大,南部非洲不禁枪,威力强大的军用武器严禁流入民用市场,连猎鹿用的独头弹现在都禁止生产,以前流落民间的军用武器也已经开始收缴,哪怕是以收藏的名义,也禁止民间拥有军用武器。

  进入正式谈判阶段,南部非洲这边是由西德尼·米尔纳负责。

  罗克关注的还是意大利入侵阿比西尼亚。

  1930年即位的海尔·塞拉西一世出生于1892年,今年刚满四十岁。

  海尔·塞拉西一世出生于阿比西尼亚南部绍阿的贵族家庭,拥有“所罗门王和示巴女王225代继承者”、“希伯来族的雄狮”、“上帝的特使”等称号。

  从1916年开始,海尔·塞拉西一世就成为阿比西尼亚帝国的摄政王。

  海尔·塞拉西一世很强硬,他知道阿比西尼亚军队无力阻止意大利人的入侵,但依然号召阿比西尼亚人勇敢地站出来对抗意大利人,并且身先士卒,亲自深入一线指挥作战,因此得到了阿比西尼亚人的称赞,被称为“战士皇帝”。

  此时的阿比西尼亚帝国还是奴隶制国家。

  为了号召更多阿比西尼亚人参战,海尔·塞拉西一世主动废除奴隶制,给予奴隶合法的平民地位,因此获得国内奴隶的支持。

  在国际上,意大利入侵阿比西尼亚的第一时间,阿比西尼亚帝国驻国际联盟全权大使就呼吁国际联盟制止意大利人的入侵。

  肖恩·弗格森是同情阿比西尼亚人的。

  可惜在英法执行绥靖政策的前提下,肖恩·弗格森孤掌难鸣,最终导致就连制裁都是流于形式。

  在认识到国联的无能之后,海尔·塞拉西一世哀叹:迄今为止,我们没有从国际联盟得到任何东西。

  英法在意大利入侵阿比西尼亚这件事上的不作为,也导致国际联盟的公信力进一步下降。

  在意大利人占领了阿杜瓦和马卡累之后,意大利人的攻势渐渐受挫。

  阿比西尼亚境内的交通同样很糟糕。

  复杂的山地地形导致意大利人的坦克寸步难行。

  阿比西尼亚人的顽强抵抗出乎意大利人的意料。

  海尔·塞拉西一世亲自率领最精锐的皇家卫队扼守通往亚的斯亚贝巴的交通要道,阿比西尼亚渡过了最艰难的时刻。

  就在意大利人攻势受挫的时候。

  阿比西尼亚北部和英属索马里接壤的阿瓦雷,阿比西尼亚帝国终于得到来自国际社会的第一笔援助。

  阿比西尼亚帝国是一个内陆国家,周边被英、法、意三国殖民地包围,理论上阿比西尼亚帝国无法获得国际援助。

  这只是理论上。

  第二次布尔战争时期,德兰士瓦共和国和奥兰治自由邦全部被英国殖民地包围,布尔人还可以获得国际援助呢,阿比西尼亚自然也可以。

  当然阿比西尼亚帝国的情况,比三十年前的布尔人更艰难。

  三十年前是全世界所有国家联合起来帮助布尔人反抗英国的入侵。

  现在因为绥靖政策,阿比西尼亚帝国无法获得任何来自英国法国官方层面的帮助。

  让阿比西尼亚帝国皇太子阿斯法·沃森惊讶的是,来自国际社会的第一笔援助,不是阿比西尼亚帝国亟需的机枪和子弹,而是看上去毫无作用的防毒面具。

  意大利在1899年参加海牙会议,是《海牙公约》的发起国之一。

  《海牙公约》明确规定在战争中禁止使用包括毒气在内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所以阿比西尼亚帝国从来没有准备防御毒气的装备。

  “当一个国家决定入侵另一个国家的时候,《海牙公约》就是一纸空文,意大利人在下一阶段的作战中会不择手段,毒气肯定也在意大利人的选择范围内。”自称来自波斯帝国的神秘商人利奥波特是希伯来人,所以才会突破英国人的封锁,为阿比西尼亚送来援助。

  “防毒面具固然重要,不过我们更需要的是机枪和手榴弹。”皇太子略失望,他这一次来到阿瓦雷,带来了阿比西尼亚皇室珍贵的黄金,希望通过利奥波特购买武器。

  利奥波特是什么人不重要,估计他这个名字都是假的,不过这并不妨碍阿比西尼亚帝国皇室对利奥波特的信任。

  不信任利奥波特还能信任谁呢?

  信任英国人和法国人吗?

  英国人和法国人已经抛弃了阿比西尼亚帝国。

  至于南部非洲——

  南部非洲太远,而且不会为了阿比西尼亚帝国和意大利人作战。

  当然这也是阿比西尼亚帝国的悲哀。

  虽然阿比西尼亚帝国也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不过阿比西尼亚帝国的工业基础却很薄弱,一直都是英、法、意的工业原材料产地,兼工业产品倾销市场。

  这个情况很正常。

  不仅仅是意大利不希望看到阿比西尼亚帝国发展工业,英国和法国同样不希望。

  所以现在的阿比西尼亚,连一颗子弹都造不出来,全部都要对外采购。

  “机枪和手榴弹当然也有,不过殿下您得理解,价格肯定会贵一些。”利奥波特神通广大,只要阿比西尼亚人给的价码足够,就算飞机利奥波特也能给阿比西尼亚人弄来。

  “价格不成问题,速度要快,数量要足够多,我会使用黄金支付。”阿斯法·沃森这时候哪还顾得上贵不贵啊,能买到就不错了。

  “那就没有问题了,我会以最快的速度送过来。”利奥波特也不是慈善家,价格昂贵的同时还需要提前支付全款,毕竟谁都不确定阿比西尼亚帝国能坚持到什么时候。

  万一机枪和手榴弹送过来,阿比西尼亚帝国却覆灭了,那这些东西还卖给谁。

第1894章 保护伞的送财童子

  英属索马里也是罗克曾经战斗过的地方。

  世界大战刚结束的时候,英属索马里爆发叛乱,罗克曾经率领军队前往英属索马里平叛。

  叛乱被平息之后,南部非洲军队并没有全部从英属索马里撤离,在英属索马里最大的港口柏培拉,还驻有一支南部非洲军队,拥有一部分柏培拉港口的使用权。

  这个情况也可以理解,英国连哈利法克斯和樟宜海军基地都给了南部非洲,分出一部分港口使用权给南部非洲也正常。

  南部非洲的理由也很充分,毕竟每天都有大量南部非洲商船通过红海,南部非洲需要在红海沿岸拥有一个固定的补给点,为南部非洲商船提供补给,以及安全保护。

  既然有“安全保护”方面的考虑,那么南部非洲在柏培拉部署军舰就很正常。

  南部非洲在柏培拉有一艘“德班”级轻型巡洋舰和两艘驱逐舰组成的小舰队,另外还有六艘三百吨级别的近海巡逻艇。

  每天路过柏培拉的远洋货轮有数百艘之多,越过柏培拉就是红海,然后就是苏伊士运河,这条河道永远都这么繁忙。

  “一个海上强国,就应该在世界各地拥有无数军港和军事基地,所以对于我们印度洋舰队来说,印度洋周边都应该是我们的势力范围。”“德文”号轻型巡洋舰舰长,也是这支迷你舰队的司令桑迪·杰里经常这样说。

  “德班”级轻型巡洋舰的固定舰员只有350人,驱逐舰的舰员为150人,再加上一个连队的海军陆战队员和后勤支持人员,在柏培拉一共有1200名南部非洲军人。

  别看只有三艘军舰。

  这支迷你舰队已经是红海周边最强大的舰队,英国和法国在红海内都没有部署军舰。

上一篇:将军好凶猛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