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南非当警察 第834章

作者:鲇鱼头

  其实训练到这一步,就已经是精兵了。

第1689章 有挑战的工作

  南部非洲联盟部队的训练,完全按照南部非洲《陆军操典》进行,这根英法那种炮灰部队截然不同,真正是按照精兵的标准来要求。

  对的,就算是非洲裔组成的部队,也是按照精兵的标准来要求。

  毕竟南部非洲是文明国家,跟以前的西非不同,以前的西非对境内非洲人的压榨有多残酷,看看上一章里面的人口比例就知道。

  不残酷的话,总人口四百多万的西非,六十岁以上的人口也不至于连五万都不到。

  而且这五万还绝大部分都是白人,非洲人中,大概也就只有酋长,或者是部落长老能活到六十岁。

  安琪在罗安达检阅部队的时候,几名内政部派出的官员刚刚抵达罗安达以东350公里的马兰。

  马兰是马兰州的首府,西非中部较大的城市之一。

  说是较大,其实也没多大,100万平方公里的西非,486万人口,平均每平方公里还不到五个人,城市想大也大不了,10万人就已经是超大城市了。

  马兰城市常住人口只有可怜的四万人。

  汉克对这种情况早就习以为常,8000万人口的南部非洲,很多小城也就三四万人。

  当然城市规模虽然差不多,城建水平的差距就大了,南部非洲的城镇再小,哪怕只有几百人,城镇中心也必定会有水泥铺设的广场,城镇内的道路要全部硬化,稍大一点的城镇就会有火车站甚至机场,二十年前南部非洲的开发还要沿着河流进行呢,现在城镇的建设早就围绕着国道或者是铁路进行。

  西非还停留在沿河流开发的阶段,马兰同样是一个跨河而建的城市,比较奇特的一点是,西非的河流大多都是向北流动汇入刚果河。

  也不算是奇特,非洲南部地形地貌复杂,河水向哪流的都有,奥兰治河是向西流,赞比西河是向东流,开普敦周围的河流都是向南流。

  和西非其他城市一样,马兰也有明显的富人区和南部非洲城市里已经消灭了的贫民窟,以城市中心的河道划分,河东岸是富人区,西岸是贫民窟,河道上连坐桥都没有,真的是泾渭分明。

  “没钱修桥啊,西非可不是你们南部非洲——”刚当选州长不久的兰德尔还没有习惯自己的身份,话刚出口就意识到失言,然后哈哈大笑着补救:“——不过以后就好了,希望联邦政府能给我们更多的资金,帮助马兰州进行更好的建设。”

  对于这种要求,内政部第三司司长萨洛扬就笑笑不说话。

  要钱可以,先想想为联邦政府做了多少贡献。

  说到贡献,马兰州地处西非腹地,经济支柱是木材和水泥。

  说起来让人难过,马兰州的木材和水泥,主要销往南部非洲,自己却连铺路的水泥和盖房子用的木材都没有,河对岸的贫民窟就是证明。

  不过也正是因为马兰州多多少少还有些工业基础,所以才会有城市里的贫民窟出现。

  否则以非洲人的习惯,他们应该更喜欢无忧无虑的生活在远离城市的部落里。

  “这些非洲人都是些懒惰的家伙,如果没有鞭子驱赶,他们什么都想干,每天最惬意的事是在太阳底下捉虱子,我们的水泥厂有时候招工人都招不到,他们对于金钱这个概念很不敏感,也同样没有赚钱改善生活这个概念,除非肚子饿了才会找东西吃——”兰德尔对这些非洲人也是没办法,非洲实在是太富饶了,富饶到不需要工作就衣食无忧,这种环境下非洲人的一些行为就可以理解了。

  “可是他们看到河对岸的豪宅,以及干净整洁的环境,难道就没有丝毫向往吗?”萨洛扬今年40岁,对于南部非洲联邦政府成立之前的南部非洲,印象并不深刻。

  “当然会向往,他们也想住在豪宅里,也想周围的环境干净整洁,不过他们不会自己动手改善环境,也不会用自己的双手去创造财富,更不会主动打扫卫生,就算富人区和贫民窟调换一下,用不了几年,情况还是和现在一样,没有任何改变。”兰德尔本人就是马兰州最大的木材商人和水泥厂主,要不然也不会当选为马兰州州长。

  萨洛扬和兰德尔现在就在兰德尔豪宅的阳台上,可能是心理作用,萨洛扬感觉河两侧的河水颜色都不太一样。

  “应该把这些贫民窟全部拆除,至少那样环境会整洁一些。”萨洛扬不是随口说说,以前就算了,现在西非已经加入南部非洲联邦,这种情况肯定是要改变的。

  “拆除容易,可是拆了之后,把这些非洲人安置到哪儿去?”兰德尔还不习惯南部非洲的工作方式,对贫民窟的存在早已熟视无睹。

  其实并不是所有人都在乎这个问题,对于一些人来说,他们需要贫民窟的存在彰显他们的优越感,要不然辛辛苦苦创造财富还有什么意义。

  当然对于萨洛扬来说肯定不是这样,贫民窟的存在会导致很多问题发生,按照联邦政府的要求,是必须清理的。

  “让他们去工作,不管是男人还是女人,只要有工作能力,就得让他们去工作。”萨洛扬不妥协,这么多人整天无所事事待在贫民窟里,迟早会出问题的。

  “没有那么多工作岗位。”兰德尔很为难,西非可不是南部非洲。

  “那就创造工作岗位!”萨洛扬坚持,工作岗位嘛,挤一挤总会有的。

  转天萨洛扬就开始进入工作状态,和兰德尔一起去对岸的贫民窟视察。

  过河的时候乘坐的是兰德尔的游艇,游艇上的工作人员全部都是非洲人,所以才要鼓励富人消费,兰德尔家里有数百人为兰德尔一家服务。

  上岸的时候,兰德尔递给萨洛扬一个口罩。

  萨洛扬没拒绝,不过也没戴,既然是视察,就要对贫民窟进行全方位的了解。

  情况确实很糟糕,污水四溢,尘土飞扬,车窗外的空气里到处都是灰尘,话说地上到处都是污水的情况下,空气里的含尘量还这么高也是很神奇了。

  萨洛扬下车的时候,兰德尔连车都不想下,担心会弄脏了他昂贵的手工皮鞋。

  萨洛扬没这么娇贵,他对西非还是不了解,或许是因为很少有汽车出现在贫民窟里,马上就有很多人出现在汽车周围围观。

  让萨洛扬很不习惯的是,卫生条件确实是太差了,包括成年人在内,很多人的衣服已经分辨不出原本的颜色,这不是有没有钱的问题,纯粹就是个人习惯,既然有钱买衣服,那么脏了洗一洗难道会死?

  当然也不能这么理直气壮的责问,对于这些生活在贫民窟里的人来说,他们或许就只有这一件衣服,很多孩子身上的衣服明显不合身,也不知道从哪儿捡来的,或者是从父兄哪里继承的。

  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南部非洲这才富了几年,很多人已经忘记了贫穷的滋味。

  也不能说忘,或者说正是因为品尝过贫穷的滋味,所以才要努力工作,创造更加幸福的生活。

  和大多数贫民窟一样,萨洛扬沿着贫民窟中间的街道走了很久,都没有看到一栋像样点的房子。

  这些房子都是利用各种材料搭建的窝棚,很多房子的屋顶都是铁皮,上面还有阿丹公司的标志和字样,明显就是阿丹公司使用的油桶。

  很多房子连门都没有,院墙自然就想都不用想。

  而且让萨洛扬想不通的是,贫民窟里的房子密集程度很高,几乎就是密密麻麻一间挨一间,按说这里的地皮应该是不收费的,那为什么还住的这么挤?

  这大概也是生活习惯问题。

  想想正常非洲部落的生活状态,他们大概也应该没有家庭这个概念——

  对,这或许就是原因所在,另一个时空一直到21世纪,很多非洲人还是没有家庭概念,所以才会有那么茫茫多的非洲人成长在单亲家庭。

  要说单亲家庭,白人和华人中也不罕见,但是单就比例来说,肯定是非洲人的比例最高。

  大概是看萨洛扬并没有西非白人的横行霸道,很快就有胆子比较大的小孩,来到萨洛扬身边主动询问萨洛扬是否需要帮助。

  这不是乐于助人,而是希望为萨洛扬提供服务,然后获得一定报酬。

  这还算正常,不过看萨洛扬没有拒绝,马上就有更多的孩子围过来直接向萨洛扬伸手讨要。

  这就有点过分了,兰德尔挥挥手,马上就有一群警卫拎着警棍冲过来,小孩们顿时一哄而散。

  “就是这样了,你准备怎么做?”兰德尔满头大汗,估计是紧张,毕竟天气并不怎么热。

  西非大部分地区都是高原地形,虽然比较靠近赤道,但是温度真不高。

  “不不不,这不是我的工作内容,我的工作内容是了解西非的情况,汇总之后提交给联邦政府,具体怎么做还要看正义宫的决定。”萨洛扬这时候才意识到,南部非洲能有今天的成就,经历了多少困难。

第1690章 生活的选择权都在自己手里

  要给这些非洲人找工作其实很容易,能做的事情太多了,区别只在于想不想做而已。

  对于兰德尔来说,做事的标准只有一个,那就是能不能带来利益,有好处就干,没好处宁愿闲着吃喝玩乐,这也是大多数人的工作态度。

  单就马兰州来说,要做的事情更多,萨洛扬乘坐游艇渡河的时候,发现河里居然还有鳄鱼,就这不远处的河岸边居然还有人在打水,天知道一年有多少人丧身鱼腹,尼罗鳄还是很凶残的,而且分布范围还很广,繁殖的速度又很快,对人类的威胁很大。

  多数尼罗鳄一年只繁殖一次,繁殖的季节和气候有很大关系,每年都是旱季繁殖,但如果一年内有两个旱季,那么就会繁殖两次。

  尼罗鳄主要生活在河岸边的巢穴里,一次25到80枚卵,孵化期大约三个月,关键是尼罗鳄的寿命长达70到100岁,放任自流的话,繁殖速度是很恐怖的。

  当然了,考虑到尼罗鳄强大的经济价值,减少的速度也是很快的,30年前南部非洲也遍地都是尼罗鳄,现在野外尼罗鳄基本灭绝,反而要靠人工饲养才能保证原料供应,不管什么东西只要和钱扯上关系,再危险的事都有人做。

  不过这个定律貌似在西非并不成立。

  西非的非洲人就是宁愿穷着也不愿意工作,你说他们不喜欢豪宅豪车那是假的,看亚亚对豪宅和豪车的态度就知道,这东西人人都向往。

  不过豪宅和豪车终究不是为所有人准备的,当获取的难度提高的一定程度之后,绝大多数人就会失去动力,三和大神就是这么来的。

  参考三和大神的标准,西非的非洲人,绝大多数都是三和大神。

  反正不工作也饿不死,那为什么一定要工作。

  这个问题萨洛扬可以给出答案,南部非洲的方式就是,不工作逼着你也要工作,除非钻到深山老林去当野人,那南部非洲联邦政府就不管不问。

  不过随着开发的范围越来越广,真正意义上的世外桃源并不存在,当食物获取的难度不断增加,达到不工作就没得吃的程度,工作也就成了唯一的选择。

  “关键是教育,以及让他们看到改善生活的希望——”通过几天的考察,萨洛扬对马兰州的情况有了个大概的了解,在离开马兰返回比勒陀利亚之前,和兰德尔进行了一次深入的交流:“——马兰州的两极分化太严重,就像这座城市一样,要么是干净整洁的富人区,要么是肮脏混乱的贫民窟,这不正常,不管是穷人还是富人都应该是少部分,社会的中坚力量应该是拥有一定财富的中产阶级,这样的结构才是健康的。”

  “话是这么说,但是在马兰州很难做到。”兰德尔一声长叹,不是随便一个地区,都有资格选择尼亚萨兰的发展路线。

  尼亚萨兰其实也缺少矿产资源,但是有罗克的引导,尼亚萨兰从最开始就走在正确的道路上,以工业发展推动经济进步,抢在所有人之前集中力量发展以汽车和航空为主的高科技产业,坚持几十年才有了现在的经济规模。

  马兰州也缺少资源,现在主要的经济支柱就是水泥和木材,这两个行业其实并不需要多高深的技术,所以也就没有培养中产阶级的基础,想在马兰州复制尼亚萨兰的经济奇迹根本不可能。

  好吧,不仅仅是非洲,全世界都只有一个尼亚萨兰。

  “为什么做不到,南部非洲能做到的事,我认为马兰也可以做得到。”萨洛扬真不是忽悠兰德尔,马兰州无法复制尼亚萨兰的经济奇迹,但是可以复制贝专纳啊。

  南部非洲现在经济最发达的几个州,尼亚萨兰是凭借高科技,罗德西亚是有南非公司打下的基础,德兰士瓦是依靠兰德金矿,开普敦就不用说了,苏伊士运河开通之前,开普敦是往返欧亚大陆商船的必经之路。

  除了这几个地方,南部非洲其他州的发展模式大抵都差不多,比如贝专纳,大量新移民的涌入,为贝专纳带来了大量合格农场主。

  有农业方面的专家指导,只要农场主自己不作死,要经营好一个农场真的很简单,以前农忙的时候还需要雇佣工人呢,随着农业机械的普及,经营农场就变得越来越简单,农场主手里有了钱,才有能力消费更多商品,整个社会经济就这样一点点盘活。

  有了商品流动,联邦各级政府才有能力进行各种基础设施建设。

  基础设施建设反过来又会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综合到一起就是南部非洲整体上的经济腾飞,要做到这些真的很难吗?

  真不难。

  当然所有这一切都建立在最初的投资上。

  这就体现出银行的作用了,毕竟农场要起步也是需要资金的,新移民来到南部非洲的时候大多一无所有,没有联邦各级政府的帮助连房子都盖不起,更没有钱购买农场启动所需要的各种物资,要发展起来其实也很难。

  “没用的,我们试过让那些非洲人自己经营农场,根本不可能,他们缺少这方面的经验。”兰德尔连连摇头,南部非洲的方式在西非行不通。

  “真的不可能吗?”萨洛扬微笑,非洲人“懒惰”这个概念其实是欧洲殖民者强加在非洲人头上的,关键是根本不给非洲人尝试的机会。

  就萨洛扬这段时间对马兰的了解,根本不是非洲人愿不愿意工作,而是西非政府根本不给非洲人尝试的机会,西非政府有一段时间就曾强制性规定,白人经营的种植园不准雇佣非洲人。

  连萨洛扬都不知道为什么。

  萨洛扬知道的是,如果马兰州政府不加以限制的话,最起码非洲人不会把贫民窟搞得那么拥挤,而且贫民窟的脏乱差,马兰州政府只要想让贫民窟干净起来,贫民窟就真的能干净起来。

  别不信,南部非洲这方面采用的方式是门前三包,意思就是谁家门口环境卫生谁负责,联邦各级政府只需要成立一支巡查队不间断的巡查,就能保证大多数时候街道的整洁有序。

  放在马兰州,要实施门前三包更容易,有钱人家连自己的花园都有仆人专门修剪,顺手把门口的地扫一扫,就是顺带脚的事,反正也不需要富人亲自动手。

  至于河对岸的贫民窟,别忘了这个时代的非洲人是没有人权的,有了这个大前提,要推行什么事真的很简单。

  “要让那些贫民窟的人行动起来,需要一个合适的示范效应,就算非洲人是懒惰的,也不可能所有人都懒惰,总有人愿意通过自己的劳动改善生活,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要给这部分人机会,然后看看他们能不能做出点什么。”萨洛扬不着急,要改变人们的观念也需要时间,短时间内可能看不到效果,但是不能因为这个愿意就什么都不做。

  什么都不做,那就什么都不会改变。

  永远都不会改变。

  “就算我们把土地分给那些非洲人,他们也不会经营。”兰德尔说白了就是没拿非洲人当人看。

  “不试试怎么知道呢,你都已经是州长了,应该站在更高的角度上看问题,而且你不觉得这种明显的贫富差距,迟早会爆发严重的社会冲突吗?”萨洛扬知道兰德尔在担心什么,其实萨洛扬和兰德尔的目的都一样,只不过是方式不同。

  “把土地分给那些非洲人,他们要是把地转手卖了跑掉怎么办?”话说兰德尔也不是不学无术,无恒产者无恒心嘛。

  “这部分土地的性质不同,不能随意转卖,只能由银行回收,想拥有一栋漂亮的大房子,你首先得买一个漂亮的花瓶。”萨洛扬的话让兰德尔很不理解。

  看着一脸迷茫的兰德尔,萨洛扬继续解释:“有了一个漂亮的花瓶,就要一个能配得上这个花瓶的餐桌,然后就会需要一间干净整洁的餐厅,最后你就会拥有一栋漂亮的大房子。”

  兰德尔恍然大悟,这个逻辑有点神奇,搞不好就会成为消费陷阱。

  当然主要还是看个人如何选择,就像同样是学生,有人一开始就努力学习,不放过任何一个提高自己的机会,最后通常会有不错的成绩,不管是在学习上还是在生活上。

  有人从一开始就调皮捣蛋,犯的错误越来越多,导致的后果也越来越严重,最终八成监狱才是最后的归宿。

  放在这个问题上,选择的区别就在于,拥有了一个漂亮的花瓶之后,下一个目标是更漂亮的花瓶,还是那张配得上漂亮花瓶的餐桌。

  “关键还是引导,要让他们正确的认识到,只有通过努力工作才能改变自己的人生,这样的话,总会有人愿意为之付诸努力。”萨洛扬微笑,南部非洲和欧洲那些殖民政府最大的区别就是,真正把选择权给了个人,而不是强加到每个人的头上。

第1691章 无法得到的尊重

  按照白人给非洲人的设定,非洲人懒惰、愚昧、智力低下、无可救药,所以就只能世世代代接受欧洲白人的奴役,而且还得感恩,因为没有白人的施舍,非洲人连饭都没得吃。

  这很明显就是瞎扯嘛,白人没有殖民非洲的时候,非洲人已经在非洲生活了几千年,虽然这几千年都没什么拿得出手的成就,不过很明显也没有沦落到饭都没得吃的地步。

  南部非洲还没有这么恶劣,至少在拿走非洲人的资源的时候,会给非洲人应有的回报。

  虽然看上去这种交换有点不合理,但总比白人那种红果果的抢劫好很多。

  至于非洲人的懒惰和愚昧,关键还是教育,平均智商67,并不代表不会诞生150以上的天才,而社会从来都是由精英阶层推动的。

  当然教育也是个双刃剑,另一个时空的六、七十年代,英法在非洲确立的殖民体系为什么会崩溃,美国人的煽动固然是主要原因,非裔的觉醒同样重要。

  话说在南部非洲,已经有人开始这方面的思考。

上一篇:将军好凶猛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