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南非当警察 第707章

作者:鲇鱼头

  货币贬值,物价飙升,失业率高涨的当下,这就能理解德国人为什么对魏玛政府这么不满,同时也为小胡子的上台铺平了道路。

  “道威斯计划”实施后,美国成为扶植德国的主力,不过华尔街的大亨们也不傻,既然扶植德国对美国和南部非洲都有利,那么南部非洲也不能置身事外,风险也要大家一起承担。

  对德国的援助或者是投资,肯定是有风险的,而且风险还很大,想想被俄罗斯人坑惨了的英国人,就知道这个风险有多大。

  “给德国更多的贷款有什么用?让他们印刷面值更大的钞票吗?魏玛政府根本没有能力将德国拖出泥潭,兴登堡已经老了——”罗克知道美国人想干什么,也乐得配合,当然如果不需要罗克掏钱那就更好了。

  “所以我们正在寻找一个合适的投资人,原本我们以为兴登堡是个不错的对象,可是事实证明兴登堡不行,现在的人选有几个,鲁登道夫看上去很不错。”柯立芝也有自己的打算,不想被华尔街的大亨们牵着鼻子走。

  世界大战结束后,鲁登道夫消失了一段时间,《凡尔赛合约》签字后回到德国,加入了所谓“民族俱乐部”。

  鲁登道夫到现在都不认为德国输掉了世界大战,他在1920年出版了《我对1914-1918年战争的回忆》和《总参谋部及其问题》,公然宣称:在战场不败的德军部队是被左翼政客“从背后插了一刀”,所以才输掉世界大战。

  这个逻辑很神奇,按照“先问有没有,再问是不是”的原理,德军部队并不是在战场上不败,所以鲁登道夫的结论不成立。

  鲁登道夫在1920年3月参与了卡普暴动,之后又参与了慕尼黑的“啤酒馆暴动”,在随后的审判中,鲁登道夫发表煽动性的演说,攻击魏玛共和国,最后还是兴登堡给鲁登道夫下了特赦令,然后鲁登道夫被无罪释放。

  现在鲁登道夫是德国人民党领导人之一,他也是德国今年总统大选的候选人,不过鲁登道夫胜算不大,德国人不喜欢兴登堡,更不喜欢鲁登道夫,至少世界大战结束的时候,兴登堡勇于承担责任,留在德国承担战败的后果。

  而鲁登道夫却逃离德国,当了可耻的逃兵,这让大部分德国人对鲁登道夫简直痛恨。

  “鲁登道夫也不是合适的人选,如果是他当总统,会为德国带来更大的灾难。”罗克不知道鲁登道夫能不能把德国带出泥潭,但是罗克知道,鲁登道夫的德国的支持率大概只有百分之一。

  真的就这么点,这百分之一选票,大概都来自于世界大战期间在东线作战的退伍军人。

  至少鲁登道夫有一点没说错,在东线,德军部队确实是没有打过败仗。

第1447章 帮德国人修高速

  1925年的德国,不需要大国荣耀,不需要世界争霸,只需要工作和面包。

  魏玛共和国从美国和英国得到了经济援助,可是魏玛共和国却没有正确使用,德国的情况并没有从根本上缓解,情况反而进一步恶化。

  罗克对这一切早有预料,给德国的援助仅限于食物和生活用品,贷款想都别想,南部非洲联邦政府自己还不够用呢。

  南部非洲联邦政府虽然有钱,罗克也要省着花。

  如果没有意外的话,再过不到五年就是大萧条,对于这一次蔓延全世界,对外来世界格局造成严重影响的经济危机,罗克印象深刻。

  南部非洲正积极参与到全球化经济体系之中,和其他国家的联系越来越密切,所以南部非洲也不可避免的会受到大萧条的影响,到时候南部非洲也要自救,根本无力给德国更多援助。

  这一次罗克被迫同意参与到“道威斯计划”中,是南部非洲和美国扩大经贸合作的一部分,罗克承诺未来五年内,每年至少会对德国直接投资一亿兰特,并且加大对德国的援助。

  这个援助当然也是有条件的,罗克才不会傻乎乎的把钱直接给魏玛政府,那根肉包子打狗没什么区别,罗克也会在德国寻找合适的代理人,不过和柯立芝选择的鲁登道夫,以及华尔街大亨们选择的小胡子不同,罗克选择的是古斯塔夫·克虏伯。

  古斯塔夫·克虏伯是荷兰人,1906年与贝塔·克虏伯结婚,进入克虏伯家族。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古斯塔夫·克虏伯继承克虏伯公司,成为克虏伯公司董事长。

  古斯塔夫·克虏伯的妻子贝塔·克虏伯,就是德国用来攻破列日要塞的那个“大贝塔”。

  在古斯塔夫·克虏伯加入克虏伯家族之前,南部非洲企业和克虏伯公司有过一个蜜月期,正式凭借着克虏伯的火炮上,再加上法国的“七五小姐”,尼亚萨兰军工才有了之后在火炮上的一系列辉煌成就。

  世界大战爆发后,尼亚萨兰军工和克虏伯公司的合作一度中断。

  世界大战结束后,英国制造炮弹的威克斯公司,根据德国在世界大战期间伤亡的官兵人数支付克虏伯的引信专利费用,这导致克虏伯在德国的处境尴尬,如果接受这笔专利费,那么克虏伯就是发死难财。

  如果不接受,克虏伯根本熬不过战后爆发的经济危机。

  在南部非洲获得日耳曼尼亚造船厂,以及卡尔·蔡斯的过程中,古斯塔夫·克虏伯提供了巨大帮助。

  罗克投桃报李,帮助古斯塔夫·克虏伯在荷兰秘密建造潜艇船坞,并且再次和克虏伯公司联手对火炮进行改造,就在上个月,尼亚萨兰公司决定为克虏伯公司提供5000万兰特贷款,用于在北莱茵建造一个规模庞大拖拉机厂。

  拖拉机是干什么用的就不需要强调了,需要强调的是,一旦战争爆发,拖拉机厂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能改造用于生产坦克。

  上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军部队在南部非洲坦克面前吃足了苦头,克虏伯也是卧薪尝胆。

  罗克知道古斯塔夫·克虏伯的目的,依然决定向古斯塔夫·克虏伯提供帮助。

  就跟柯立芝说的一样,德国恢复实力,对南部非洲也有好处。

  现在古斯塔夫·克虏伯就在华盛顿,而且就住在罗德西亚酒店。

  “南部非洲提供的资金,将用于德国的基础工程建设,公路和铁路是重点,南部非洲计划每年至少帮助德国修建1000公里公路,标准可以参考南部非洲的高速公路。”罗克也有自己的恶趣味,走小胡子的路,让小胡子无路可走。

  被关二战后小胡子多么的声名狼藉,大萧条到二战这段时间,小胡子确确实实就是德国人的天使。

  魏玛政府被英国人和美国人忽悠的很彻底,经济上奉行自由贸易政策,政府并不过多干预经济的运行,导致德国的经济毫无起色。

  小胡子为了得到英美的帮助,表面上对英国人、美国人言听计从,暗地里强调国家对经济的干预,魏玛政府拿到的贷款用来印刷更大面值的马克,小胡子则是投资国家工程,以“以工代赈”这种方式,逐渐将德国带出深渊。

  南部非洲在上一次世界大战刚刚结束时,也是使用投资国家工程这种方式,使南部非洲最大程度避免了经济危机的影响,国力不仅没有衰弱,反而持续上升,延续了二十年以来的良好发展势头。

  现在罗克也想用这种方式,看看能不能把德国从泥潭里拉出来。

  如果成功,那么古斯塔夫·克虏伯就会取代小胡子的地位,成为德国的救星,那样的话就很有趣了。

  “1000公里?”柯立芝对罗克的决定表示怀疑。

  说到公共交通水平,南部非洲如果自认第二,全世界大概没有第二个国家敢认第一。

  1900年,南部非洲的公路总里程还不到1000公里,到1924年,南部非洲公路总里程超过25万公里,整整翻了250倍。

  1900年南部非洲的高速公路里程数为零。

  1924年,南部非洲的高速公路总里程超过一万公里,所有州之间都有高速公路连接,大大方便了各州之间的融合交流。

  和普通公路相比,高速公路标准高、难度大、回款周期漫长,所以柯立芝对罗克的决定表示怀疑。

  别忘了之前罗克在对德投资上是一毛不拔的铁公鸡,现在罗克突然出手这么大方,动机确实是让人怀疑。

  “有什么问题吗?”罗克略生气,南部非洲不参与“道威斯计划”,美国人哔哔。

  南部非洲主动参与“道威斯计划”,你柯立芝还要哔哔,宁想干吗?

  “没有,兴登堡元帅如果知道这个消息一定会很高兴。”柯立芝求之不得,罗克这么大手笔,会很大程度上减轻美国的压力。

  说起来也是一把辛酸泪,为了挖英国的墙角,美国已经竭尽全力。

  现在南部非洲愿意帮忙,美国人总算能松口气。

  晚上回到落樱湖,古斯塔夫·克虏伯正在等待罗克。

  罗克明天就将离开华盛顿返回南部非洲,短时间内不会再离开,古斯塔夫·克虏伯希望能得到南部非洲更多支持,不管是从经济上还是从军事上。

  别看《反而是合约》对德国的军事能力进行严格限制,实际上世界大战结束的第二年,古斯塔夫·克虏伯就启动了一个重新武装德国的计划,荷兰的潜艇船坞,和瑞典的军火公司都是这个计划中的一部分。

  《凡尔赛合约》规定,德国不允许成立兵工厂。

  不过《凡尔赛合约》并没有限制德国资本在其他国家成立兵工厂,这就给了古斯塔夫·克虏伯一定的活动空间,资本无国界嘛。

  “克虏伯公司可以向尼亚萨兰军工开放所有武器方面的专利,我们可以联手成立一家新公司,专注于武器方面的研究和销售,受《凡尔赛合约》限制,德国不能拥有军工企业,但是德国还有大量军工方面的人才,他们现在失去工作,被迫远走他乡,有人甚至当渔夫,种菜,在码头上当搬运工,这是对人才的巨大浪费——”古斯塔夫·克虏伯痛心疾首,南部非洲企业虽然在德国专注于发掘人才,毕竟还是有人故土难离,这些人也是德国恢复实力的最后保证。

  这一点不得不说明,纵然是遭受到世界大战的巨大破坏,德国工业的潜力还是有的。

  世界大战前,德国的经济已经超越英国,仅次于美国。

  发达的德国工业,为德国培养了大量优秀人才,经验丰富的工程师和熟练的技术工人,是南部非洲企业和美国企业战后的主要移民对象。

  经验丰富的工程师不用说,那些熟练的技术工人,才是一家成熟企业的最大财富,比如传说中的“八级工”。

  南部非洲就有很多来自德国的“八级工”,大多数时候人工是不如机器的,但是机器不行的时候,就可以请那些传说中的“八级工”来试试,搞不好就会有惊喜。

  “穷兵黩武带来的后果,在上一次世界大战中已经得到验证,你们难道还不接受教训吗?再来一次世界大战,德国恐怕就将和奥斯曼帝国一样彻底不复存在,这个结果你们能不能接受?”罗克不想看到古斯塔夫·克虏伯专注于军工,全世界现在最大的军火公司就是尼亚萨兰军工,培养起来一个克虏伯,就是在给尼亚萨兰军工培养强大对手。

  退一万步说,克虏伯重新崛起,如果二战如期爆发,那么南部非洲将会面对更严重的伤亡,这同样是罗克不想看到的。

  所以罗克希望克虏伯能聪明点,专注于生产普通德国人需要的食物或者是生活用品不好吗?何必打打杀杀。

  “勋爵,现在的德国,对于德国人来说是不公平的——”古斯塔夫·克虏伯有点固执,连他都这么说,普通德国人的思想可想而知。

  罗克就很无奈,这个世界从来没有公平过。

第1448章 文化输出

  既然古斯塔夫·克虏伯一心要作死,罗克也没理由拦着。

  就在罗克离开美国的时候,一部叫《尼亚萨兰》的电影正在美国上映。

  和以往的影片不同,《尼亚萨兰》是全世界第一部有声彩色故事片。

  这一时期,好莱坞的影响力还没有扩散到美国之外,尼亚萨兰星城才是这个时空全球最著名的电影制作中心。

  从最早的《虎口脱险》开始,尼亚萨兰制作的电影就开始风靡世界,当好莱坞的电影人还在探索电影的拍摄手法时,尼亚萨兰电影已经开始制作喜闻乐见的商业大片,罗克想要通过电影向观众传达的信息,也随着胶片传遍世界各地。

  电影最大的妙处就在于,盈利的同时还能顺便宣传,对于树立正面的南部非洲形象有着重要意义。

  至于技术,这不是问题,早在1906年,英国的乔治·史密斯就拍摄了全世界第一部彩色影片,内容是他的两个孩子在草地上玩耍。

  南部非洲对于技术的追求永无止境,全世界第一部有声电影就是尼亚萨兰拍摄的《虎口脱险》,这部电影到现在还广受欢迎,有人声称已经看过一千次,可以将《虎口脱险》里面所有的台词从头到尾背下来。

  和《虎口脱险》一样,《尼亚萨兰》这部电影讲述的也是第一次世界大战。

  故事从尼亚萨兰的洛城开始,电影的第一幕是朝阳下尼亚萨湖畔的落日大道,波光潋滟的尼亚萨湖,宽敞平坦的落日大道,风景优美的沿湖公园,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以及脸上洋溢着幸福笑容的人们,这就是罗克想通过电影传达给观众的信息。

  1925年的世界,美国还在捕杀印第安人,德国在饥饿中挣扎,英法动荡不安,小亚细亚半岛战乱不休——

  都不需要声嘶力竭,当电影第一幕出现在观众面前时,所有的观众都对南部非洲充满向往。

  《尼亚萨兰》的故事结构很简单,四个好朋友无忧无虑的生活在洛城,战争突然爆发,四个好朋友不约而同去参军,男孩们进入野战部队,女孩们加入医疗队,随南部非洲远征军远征欧洲。

  在经过数年的浴血奋战,懵懂无知的少年在战争中迅速成熟,他们相互帮助,共同走过那段难忘的岁月。

  电影里很多让人印象深刻的镜头,艺术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嘛,于是电影里的南部非洲就家家户户有小洋楼,有小汽车,人们衣着光鲜,谈吐优雅,餐桌的丰盛程度更让人吃惊,所有有关南部非洲的镜头,都在向观众传达一个信息。

  一个先进、发达、景色优美、人们能和平相处的尼亚萨兰。

  纽约,曼哈顿,伯恩琼斯电影院,前来观影的观众排成长队,希望能度过一个愉快的周末。

  1925年的当下,文化娱乐生活还是比较匮乏的,连电视都没有的年代,电影是人们为数不多的快乐源泉,所以纵然票价高达二十美分,依然观者如潮。

  这个时期的电影院,也没有太多影片可供观众选择,电影院放什么,观众就看什么,有时候一个优秀影片的放映时间可以长达半年之久,《尼亚萨兰》这部电影就有这样的潜力。

  观众席最佳的中心位置,两个年轻人正在窃窃私语,话题就是即将开幕的《尼亚萨兰》。

  “又一部尼亚萨兰电影,我觉得我们来错了地方,我们应该去尼亚萨兰星城——”葛丽泰·洛维萨·格斯塔夫森是一个出生在瑞典的女演员,之前一直在欧洲学习表演,不久前刚刚来到美国。

  “可也想,可惜星城看不上我们。”同样来自瑞典的年轻导演斯蒂尔也是刚刚来到美国,他和米高梅旗下的导演维克多·斯约史特洛姆是好友,在斯约史特洛姆的引荐下,米高梅主动向斯蒂尔提出邀请。

  现在的米高梅还不是未来的那个电影巨头,整个好莱坞也是受南部非洲电影影响,刚刚从黑白默片进步到有声电影时代。

  现在南部非洲电影再一次走在世界前列,《尼亚萨兰》的出现将世界电影引入彩色时代。

  这真的让人很无力,就向历尽千辛万苦自以为已经登上顶峰的登山人,惊讶的发现自己居然才在半山腰,远处还有无数高峰。

  “我有两个朋友去了星城,或许我可以给她们发个电报,问问她们在星城的状况。”葛丽泰现在还没有改名,星城是这个时空所有电影人心中的圣地。

  葛丽泰在拍摄了自己的第一部电影之后改名嘉宝。

  “先看电影吧,没准你的朋友也参与了《尼亚萨兰》的拍摄——”斯蒂尔不抱太大希望,他确实很有才华,葛丽泰也确实很漂亮,可是在群星闪耀的电影行业,最不缺的就是才华和美貌。

  当然了,如果是漂亮到让人一眼难忘的程度,那么也会成为稀缺资源。

  葛丽泰就是这样的稀缺资源,所以斯蒂尔才在接到好友邀请的时候,坚决带上葛丽泰。

  南部非洲电影的商业元素很多,在电影开幕之前,还要放一些贴片广告,这些广告是电影公司的重要收入来源,有些电影,凭借贴片广告就可以收回所有成本。

  《尼亚萨兰》是大制作,又是全世界第一部彩色电影,贴片广告卖出了前所未有的天价,第一个广告属于华盛顿汽车,第二个广告是罗德西亚公司生产的罐头,第三个广告是尼亚萨兰保险。

  单单是这些贴片广告,就已经很让斯蒂尔和葛丽泰惊讶了。

  和其他公司那种程式化刻板呆滞的广告不同,《尼亚萨兰》正片开始之前的三个广告,内容活泼,生动有趣,让人印象深刻,而且也同样使用了彩色胶片。

  灯光暗下来之后,第一个广告刚放完,斯蒂尔就已经陷入呆滞状态。

  尼亚萨兰的导演们多洞悉人性的,汽车广告的最佳搭配那肯定是身材火爆面容姣好的车模了,这个时代还没有车模这个概念呢,不过这并不妨碍人们对于“香车美女”这种意境的理解,当娇艳如花的车模驾驶着银色的华盛顿汽车从银幕上疾驰而过时,扬起的尘土居然变幻成华盛顿汽车的车标。

  这肯定不是巧合,可是斯蒂尔想破了脑袋,都不知道导演是怎么做到的。

  “上帝,真被你说中了——”葛丽泰同样表情呆滞,刚才架势华盛顿汽车的女孩,就是葛丽泰的朋友。

  贴片广告放完,正片正式开始。

  当沐浴在晨光中的落日大道出现在银幕上时,影院里顿时响起齐刷刷惊讶的“哇”。

  其他人“哇”的是银幕上先进发达的洛城,斯蒂尔“哇”的是和黑白胶片截然不同的视觉效果。

  葛丽泰形象尽毁,嘴巴微微张开,眼睛瞪得溜圆,手里的饮料洒了一地都不自知。

  顺便说一句,葛丽泰喝得饮料是蝌蝌啃蜡,生产这种饮料的企业几年前就已经被南部非洲资本收购,不过蝌蝌啃蜡这种饮料却没能进入南部非洲,因为南部非洲食品管理局认为蝌蝌啃蜡这种饮料对人的身体会造成一定影响。

  南部非洲本地最畅销的饮料是果汁和凉茶。

  星城的导演,在镜头的运用上已经非常成熟,在这个好莱坞还在谷仓里拍电影的时代,星城的导演在拍摄外景镜头时,已经开始使用飞机航拍。

上一篇:将军好凶猛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