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南非当警察 第417章

作者:鲇鱼头

  黄海和贺拉斯都是老手,随便找了一块地势较高的土丘,就开始准备机枪阵地。

  准备机枪阵地最简单的方式就是准备更多的沙包,沙包的防护力确实是不如钢筋顺凝土,但是沙包阵地的成本低,速度快,也能为士兵们提供一定保护,所以沙包是南部非洲远征军的固定保留节目,几乎人人你都很精通。

  “汤姆,带领你的班,协助黄海上士作战,记住,如果情况不妙,那么就要及时出现拯救我们——”上尉连长不觉得这有什么丢人的,华人个个都是实用主义者,华人的神就是华人的祖先,这可不是一个小小的十字架可以取代的。

  短短的休息之后,上尉率领部队正式向德军炮兵阵地发起进攻。

  黄海的机枪阵地内堆着一大堆背包,有些背包里还放着刚刚写好的遗书,上尉连长的部队除了手枪和手榴弹之外什么都没带,他们要以最快的速度冲锋,一刻不停地冲过德军守军阵地,然后把手榴弹扔进德军的火炮炮筒内。

  黄海这时候开始射击,四个人负责配合黄海作战,贺拉斯还是负责更换弹箱,黄海另一侧的一名士兵负责更换枪管,旁边你的一个石头后,一位少尉正在觉着望远镜观察德军阵地。

  他是黄海的观察手。

  “十……十……十……黄,你的十点钟方向,发现德军小规模部队——”少尉激动地声音都变了调。

  黄海不激动,悄悄移动枪口,稍微瞄准下就直接扣动扳机。

  嗒嗒嗒嗒——

  通用机枪的射击声轻快干脆,试图反攻的德军部队人仰马翻,少尉看的都不舍得放下望远镜。

  贺拉斯不犹豫,枪口放在一个叠放的整整齐齐的毛毯上,也在努力向德军射击。

  嗒嗒嗒——咔——

  撞针撞空的声音,都不用黄海提醒,左边的士兵忙着换抢光,贺拉斯忙着换弹箱,十秒钟之后,黄海的轻机枪又开始怒吼。

  嗡——

  天上有飞机发动机的轰鸣声呼啸而过,24架银光闪闪的飞机正在向布鲁日飞行,他们的正上方有六十架四发战略轰炸机,也在向布鲁日飞行。

  和坦克一样,英国远征军发起新的攻势之后,四发轰炸机也终于大放异彩。

  战略轰炸机的威力不在于给敌人制造多少杀伤,也不在于破坏多少战略目标,而是给敌对国家后方人民制造心理阴影,让他们切身感受到战争的威胁,从而降低德国·军民的士气。

  自从四发轰炸机参战以来,布鲁日和根特都伤亡惨重,根特作为德军在比利时境内的转运中心,几乎被夷为平地,四发重型轰炸机可以携带重量达到一千五百磅的炸弹,和两小时才能打一炮的大贝雷塔相比也不遑多让,不管是多坚固的堡垒,只要被1500磅航空炸弹直接命中,都只有一个下场。

  黄海顾不上飞机,眼睛始终没有离开准星,王牌射手也确实是名不虚传,黄海一挺轻机枪,几乎压制了一个排的德军,进攻部队没有受到多少抵抗,就顺利冲入炮兵阵地。

  “先生,我们是否应该把阵地前移?”贺拉斯询问拿着望眼镜的少尉。

  “黄海,你干的太棒了,战斗你还得到一枚新的勋章,上帝保佑你——”少尉不搭理贺拉斯,跟黄海打了个招呼,就领着自己的手下仰长而去。

  黄海和贺拉斯撇撇嘴,把自己的东西收拾好,也随机撤出阵地。

  滩头阵地的枪炮声依然激烈,黄海和贺拉斯往回走的时候,惊讶的发现一个德军堡垒就在两个人的前方。

  这是一个规模挺大的堡垒,最少应该有一个排的德军驻守,黄海和贺拉斯只有两个人,反复权衡之后,黄海决定撤退,不想付出不必要的牺牲。

  “先生,我们应该把那个堡垒拿下来。”贺拉斯义正言辞。

  “那个堡垒里最少有一个排德军防守,我们只有两个人——”黄海不是不想打,实在是打不过,两个人打五十个人,这又不是网络小说。

  “你用机枪掩护我,我靠近碉堡往里扔手榴弹,咱们不需要把德军全部消灭,只要能分散德军的精力,让我们的部队从滩头阵地解放出来——”贺拉斯的声音越来越小,这其实不是黄海和贺拉斯的任务,黄海和贺拉斯只负责火力掩护。

  “你让我一个人压制一个排的德军?”黄海简直要崩溃,德国人又不是猪,四五十个人一起进攻,黄海就算是三头六臂也顶不住。

  “不需要太长时间,最多十几秒——”贺拉斯已经开始往胸前的装具内塞手榴弹,背包内的弹箱还剩下两个,黄海携带的弹箱已经全部打空了。

  两个半,或者三个弹箱,对付一个排的德军,这还是德军没有援兵的情况下,黄海是真的头疼,贺拉斯也是真的不怕死。

  “先生,做好准备,我要出发了——”贺拉斯没在开玩笑,他一手手枪一手手榴弹,工兵铲和匕首都带着,步枪却随手仍在黄海身边。

  “个瘪犊子,打完了老子再收拾你——”黄海顾不上吐槽,马上把通用机枪的两脚架放下来,架在战壕边的一块石头上。

  贺拉斯还没有发起进攻,黄海身边的战壕里突然转过来几名扛着子弹箱的德军士兵。

  黄海发现德军士兵的时候,德军士兵也发现了黄海,两边在一瞬间都有点愣神。

  黄海毕竟是久经战阵,随手就是一枚手榴弹扔过去,然后抱起轻机枪采用蹲姿射击。

  手榴弹扔过来的时候,扛着子弹箱的德军士兵吓了一跳,走在最前面的德军士兵扔下子弹箱转身就跑。

  后面的德军士兵还没有搞清楚怎么回事,两米宽的战壕里顿时就拥挤不堪。

  嗒嗒嗒嗒——

  这时候黄海开始射击,都不用仔细瞄准,枪口稍稍往下,扣住扳机不要松就成了。

  通用机枪的威力还是很不错的,黄海之前也只是只知道7.7毫米子弹穿透力很强,但是不知道强到什么程度。

  现在黄海知道了,一枚7.7毫米子弹,最少可以连续穿透两个人的身体,然后留在第三个人体内。

  战壕内的惨叫声顿时冲天而起,成排的德军士兵就像是糖葫芦一样东倒西歪,谁都没有注意到,黄海最开始扔出去的那个手榴弹,连保险销都没拔出来。

  那么紧急的情况下,实在是没时间拔保险销。

第833章 终于轮到法国更换总司令了

  1915年的当下,西线总长度超过五百公里,参战双方在西线的总兵力已经接近一千万人。

  这么多人挤在这么狭小的一个区域内,那些迂回包抄侧翼攻击之类的战术都无从谈起,要击败敌人只剩下正面突击一个办法。

  正面突击是罗克最不愿意使用的战术,世界大战进行到第三年,英法联军和德军挖战壕的水平突飞猛进,战壕的防护能力越来越完善,要突破阵地,就只能硬生生用人命去堆,所以西线的“屠夫”才会层出不穷。

  英法联军的霞飞和黑格被称为屠夫,德军那边指挥凡尔登战役的威廉皇储也没有好到哪儿去,但是因为威廉皇储是皇室成员,所以德国的报纸才口下留情,但是那并不能改变德军也伤亡惨重的事实。

  罗克最大的优点是,他不会向霞飞或者黑格那样墨守成规,指挥作战的自由度更高,换成是黑格指挥在比利时的进攻,那么远征军在比利时的进攻恐怕多半又会演变成另外一个凡尔登或者索姆河,黑格就算是发现机会,多半也不会派出部队在德军防线后方登陆。

  多兵种联合作战,需要各兵种之间的密切配合,对指挥官的素质要求很高。

  现在的英军部队,连最基础的步炮协同都还没有学会,让他们执行抢滩登陆任务就是送死,看看地中海远征军在达达尼尔海峡战役前期的表现,简直惨不忍睹。

  另一个时空,世界大战期间,协约国和同盟国加起来只有一次成功的两栖登陆作战。

  这个时空好多了,单单是英国远征军已经顺利实施了两次两栖登陆。

  达达尼尔海峡战役那一次,虽然两栖登陆并没有起到决定性作用,但是成功将奥斯曼第五集团军牵制在加里波底半岛,从这个意义上说,达达尼尔海峡战役的两栖登陆也是成功的。

  刚刚担任德军总司令的兴登堡和担任德军总参谋长的鲁登道夫万万没想到英国远征军在更换了指挥官之后进攻如此凌厉,比利时境内是德国的第一集团军,世界大战爆发的时候,第一集团军的指挥官是亚历山大·克鲁克,因为在马恩河战役中错失了占领巴黎的机会,马恩河战役后亚历山大·克鲁克被解职,新的总司令是阿尔布雷希特公爵,在第一次伊普尔战役中,正是因为阿尔布雷希特公爵的出色表现,德军才能凭借一群刚刚入伍的预备役新兵顶住了英法联军的进攻。

  罗克接手英国远征军总司令职务后,在比利时发动新的进攻,德军一败涂地,必须有人为此负责。

  严格说起来,德军的溃败和阿尔布雷希特公爵无关,坦克初次亮相战场就大放异彩,换成是在东线表现出色的鲁登道夫和兴登堡指挥德国第一集团军,也无法阻止罗克的进攻。

  骑兵第二师占领泽布吕赫港之后,阿尔布雷希特公爵惨遭解职,接替他的是巴伐利亚王储鲁普雷希特,罗克的老对手。

  占领泽布吕赫港意义重大,泽布吕赫港是德军在英吉利海峡内的最后一个港口,失去了泽布吕赫港,德军的潜艇就无家可归,再别想像以前那样神出鬼没。

  占领泽布吕赫港之后,骑兵第二师又和第13师、第15师联手攻占布鲁日,对根特的侧后方形成威胁。

  鲁普雷希特不得不命令防守泽布吕赫港的德军部队主动撤走,留给远征军的只有一座空城。

  远征军并没有满足,十月三号,远征军继续向安特卫普和布鲁塞尔同时发动进攻,这一次进攻有更多的坦克参与,英国政府购买的第二批坦克终于送到法国,这一批坦克共有500辆,不过暂时还不能发挥充分作用。

  英国远征军现在的问题是有了坦克,但是却没有足够的坦克手,南部非洲的坦克手之前都已经调到法国,所以远征军要自己培训坦克手。

  德国的工业实力也确实是强大,坦克出现在战场上仅仅一个多月,德军就已经研发出76毫米反坦克炮。

  76毫米反坦克炮是在76毫米野战炮的基础上改进的,德国的工程师仅仅是改进了炮架结构,野战炮就直接变成了反坦克直射炮。

  反坦克炮装备部队后,装甲部队的损失直线上升,到十月十五号,罗克不得不停止进攻,德军的拼死抵抗是重要原因,另一个原因是越来越冷的天气。

  今年比利时从十月初就开始下雪,到十月十五号,布鲁塞尔的积雪已经有一米深,坦克热个车都要半个小时以上,部队伤亡越来越大。

  随着英国远征军停止进攻,法军部队的进攻也被迫停止,历时近一年的索姆河战役终于结束,整场战役中英国远征军伤亡45万人,法军伤亡34万人,德军伤亡54万人。

  如果不是索姆河战役后期是罗克在指挥,那么英国远征军的伤亡会进一步增加,德军的伤亡也会更少。

  当然了,以上这些数字都是各国官方给出的数据,除了这些数字之外,协约国和同盟国还公布了一些数据,英国政府声称在1915年有15万人在西线牺牲,法国公布的牺牲数字是26万,德国公布的数据最少,1915年全年,德国在西线居然只有14.3万人战死。

  凡尔登战役和索姆河战役都是1915年爆发的,凡尔登战役从一月份一直打到11月,索姆河战役也是一月份爆发,不过只打到十月罗克就主动停止进攻,德军仅在凡尔登就损失了43.3万人,怎么可能只有14.3万人战死。

  德国可没有英国远征军那么多经验丰富的医生护士,也没有设施完善物资充裕的野战医院。

  其实英国公布的数据也是打了折扣的,罗克了解到的情况,英国在1915年的牺牲官兵总数应该是在30万人左右。

  这个数据不能公布,要不然的话温斯顿马上就要下台,英国也要退出战争,民主自由不是开玩笑的。

  顺便提一句,在英国政府的宣传中,德军在1915年共有约89万军人战死,如果把伤员也算上,这个数字还要翻十倍。

  这个时代的媒体就是这么荒谬。

  关键是,这么荒谬的数据居然还有人信,这就让罗克实在是哭笑不得。

  在这一波宣传中,《泰晤士报》发挥了重要作用,在罗克大笔资金的支持下,现在《泰晤士报》的销量已经超过《每日邮报》和《每日电讯报》,成为英国国内发行量最大的报纸。

  神奇的是,纵然编辑和记者在报纸上满口跑火车,《泰晤士报》依然树立起公正客观形象,被誉为英国报界的“良心”。

  到11月,各个战场都逐渐陷入沉寂,凡尔登战役结束了,法军损失了54.3万人,德军损失43.3万,凡尔登成为人类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持续了整整一年时间,法国和德国都损失惨重,德国方面直接导致法金汉辞职,兴登堡和鲁登道夫上台,法国这边也不消停,凡尔登战役期间,法国政府不敢找霞飞算账,怕影响到军心士气,现在凡尔登战役终于结束了,法国政府第一时间要求霞飞辞职,新任法军总司令是在凡尔登战役中表现出色的罗伯特·尼维勒。

  罗伯特·尼维勒之所以表现出色,和罗伯特·尼维勒的能力真没多大关系,如果不是英国远征军及时发动索姆河战役,大大牵制住德军兵力,那么凡尔登战役应该会在几个月前就结束。

  影响凡尔登战役结果的因素有很多,布鲁西诺夫在加利西亚的进攻也是原因之一,法金汉为了帮助奥匈帝国防守,把原本准备派往凡尔登的部队调到加利西亚,这直接导致法金汉被解职。

  威廉二世没有法国总统扑恩加莱的耐心,凡尔登战役还没有结束,法金汉就被解职直接送到罗马尼亚,德军高层动荡不安,这也同样影响到了一线部队的军心士气。

  如果仅仅是这样,还不足以让罗伯特·尼维勒大放异彩,罗伯特·尼维勒绝对要感谢罗克的帮助,正是因为罗克在比利时开始新的进攻,兴登堡才不得不从凡尔登抽调部队增援比利时,这直接导致德军在凡尔登也陷入兵力不足的困境。

  所以德军才会多次主动放弃阵地,将墨兹河东岸的土地全部还给法军。

  这都被当成是罗伯特·尼维勒的功劳。

  11月初,第九次伊松佐河战役结束了,闹剧在伊松佐河畔再次上演,参战部队的表现就像是个笑话,整个1915年,意大利王国和奥匈帝国在一系列伊松佐河战役中一共有14万人战死。

  11月14号,罗伯特·尼维勒接替霞飞成为新的法军总司令,曼京在凡尔登战役结束后,又在凡尔登发起了几次进攻。

  这几次进攻都没有攻破德军防线,鲁登道夫担任德军总参谋长之后,德军的土木作业也是进步神速,到年底之前,曼京一共发动了四次进攻,唯一的成果是给法国在1915年的伤亡名单上又增加了4.5万人。

  看看人家这效率,再看看意大利王国和奥匈帝国,连杀人都不专心,真该被逐出阵营。

第834章 送上门

  真实世界就是这么荒唐,小说里都不敢写的情节,放在意大利王国和奥匈帝国身上毫不违和。

  别看意大利王国在世界大战中表现的惨不忍睹,实际上英国法国不仅不敢把意大利王国逐出协约国阵营,反而要花钱帮意大利王国稳定住局势,至少意大利王国牵制了奥匈帝国30万兵力,要不然俄罗斯帝国面临的压力会更大。

  现在的局势很有意思,德国在西线单挑英法联军,俄罗斯帝国在东线单挑德奥组合,奥匈帝国要面对俄罗斯帝国和意大利王国的双线夹击,冬天终于来了,战争告一段落,结束遥遥无期。

  罗克在新年将至的时候回到巴黎,参加法国政府举行的一系列庆祝活动,1915年对于法国来说不算成功,凡尔登战役和索姆河战役,给法军部队带来了近百万伤亡,德军还盘踞在法国的土地上,比利时方向倒是出现曙光,大雪阻止了英国远征军坦克部队的持续进攻,罗克又有了一个新的光环“比利时的解放者”。

  让罗克稍有遗憾的是,在巴黎,罗克并不受欢迎,不仅仅是法军将领不喜欢罗克,英国远征军参谋长亨利·威尔逊也不喜欢罗克,他被罗克仍在巴黎不管不问,虽然现在亨利·威尔逊名义上还是英国远征军的参谋长,但是英国远征军在比利时的胜利和亨利·威尔逊没关系。

  “你看,这就是实际情况,输掉战争固然可耻,赢得战争也不会成为英雄,我们努力把工作做好,但是无法让所有人都满意。”法国政府举行的晚宴上,刚刚被任命为巴黎城防司令的福煦满脸苦涩,霞飞被迫辞职后,福煦受到牵连被解除职务,贝当也被边缘化,罗伯特·尼维勒如日中天。

  这是法国政府为庆祝赢得凡尔登战役胜利举行的晚宴,虽然德军没能通过凡尔登战役达到目的,但凡尔登战役的结果对于法国来说是不是胜利还不好说。

  现在明显没有人注意这个问题,庆功宴在总统扑恩加莱的官邸内举行,与会人员可以携带家属,菲丽丝带着孩子们回了尼亚萨兰,罗克堂而皇之的带着艾达出席宴会,亚瑟也被艾达带在身边。

  几乎是一转眼,亚瑟都已经12岁了,和罗克一样,亚瑟的头发是黑色的,这是亚瑟最显著的特色,他现在身高已经超过一米六,比很多成年人的身高都要高,今年六月,亚瑟被乔治五世封为塞浦路斯男爵。

  艾达是法国人,现在正不厌其烦的带着亚瑟结交在场的大人物们,大人物们对新鲜出炉的“塞浦路斯勋爵”不敢怠慢,他们知道亚瑟和罗克的关系。

  “别失望费迪南,谁在那个位置上都干不好,担任巴黎城防司令对你来说不一定是坏事。”罗克坐在宴会大厅的角落里,会场中心曼京正在哈哈大笑,他现在也是春风得意,虽然在他的指挥下,法军部队刚刚损失了4.5万人,现在肯定没有人提起这个让人尴尬的话题。

  “是啊,想想约瑟夫——加利埃尼将军,他在巴黎城防司令位置上的表现就很出色。”福煦并没有多少失落,加利埃尼和霞飞都叫约瑟夫,福煦虽然是被霞飞牵连,但是提起霞飞的时候并没有抱怨。

  霞飞被迫辞职之后,被任命为法国驻美国军事代表团团长,新年之后,霞飞就要起程去华盛顿。

  罗伯特·尼维勒果然不愧为霞飞的心腹爱将,行事风格都和霞飞一模一样,当初霞飞对加利埃尼多方压制,最终加利埃尼郁郁而终,到现在都没有得到本应属于自己的荣誉。

  霞飞的身体比加利埃尼好很多,短时间内不可能去世的,所以罗伯特·尼维勒干脆让霞飞去美国,这一脚踢得是真远。

  也是真狠。

  “我听说总司令先生正在策划新的进攻,你怎么看?”罗克对罗伯特·尼维勒不看好,是前门驱虎后院进狼,两任总司令都是残暴屠夫,还不知道罗伯特·尼维勒正在策划的进攻会给法国带来多大的损失。

  新官上任三把火,赢得凡尔登战役是在霞飞任职期间获得的,跟罗伯特·尼维勒没关系。

  英国远征军虽然在比利时取得重大突破,但是和罗伯特·尼维勒同样没关系,所以罗伯特·尼维勒才会这么的迫不及待,他要获得一次盛况空前的大胜,证明自己有资格带领法国赢得胜利。

  不过可惜的是,罗伯特·尼维勒估计对自己的能力认知不够清晰,德军在凡尔登的进攻虽然已经停止,但并不是罗伯特·尼维勒和曼京的功劳,而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只可惜罗伯特·尼维勒现在已经被胜利冲昏了头脑,现在谁都无法让罗伯特·尼维勒理智下来。

  “不好说,德军也更换了总司令和总参谋长,兴登堡和鲁登道夫在东线表现出色,他们也一定在策划新的进攻,明年的战争或许会比今年更残酷——”福煦忧心忡忡,世界大战爆发时,所有人都认为世界大战会在短短几个月内结束,现在没人这么想了,大家都在努力坚持,谁都不知道世界大战会在什么时候结束。

  罗克也不知道,这个时空的大战进程和另一个时空相比已经有了很大区别,另一个时空的达达尼尔海峡战役最终失败,奥斯曼帝国一直坚持到1918年才投降。

  这个时空的奥斯曼帝国已经以一种极不体面的方式退出战争,协约国控制了黑海出海口,可以通过黑海给俄罗斯提供更多的补给,所以俄罗斯的革命会不会如期爆发还要打上一个问号,美国现在也已经参战,明年开始,上百万美军就会来到法国,到时候协约国的兵力会进一步增强,英国远征军现在有上千辆坦克,罗克准备明年春天春暖花开之后也发动新的进攻,如果能攻入德国境内,那么战争说不定在明年就能结束也有可能。

  世界大战爆发前,罗克还希望通过世界大战消耗英国法国的实力呢,现在看来,如果战争能够早一天结束,那么还是尽早结束吧,世界大战,是一场全人类的浩劫。

  “肯定会——据我所知,德国国内的物资已经非常紧张了,德国政府实行普遍配给制,物资短缺,物价飞涨,俄罗斯帝国的情况也不乐观——”罗克也很无奈,世界大战终究是因为少数人的野心才爆发的,最终受伤害最大的却是各国平民。

  “听说印度爆发了大规模饥荒——”福煦的消息也很灵通,印度的饥荒是个意外,但是情况却很严重,据说现在已经有数十万人在饥荒中死亡。

上一篇:将军好凶猛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