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南非当警察 第411章

作者:鲇鱼头

  一心进攻的黑格毫无防备,维米岭被德军占领。

  维米岭具有极高的战略价值,控制维米岭,就能控制阿图瓦以西的平原地带,在第二次阿图瓦战役中,法军付出巨大代价攻克维米岭,三月份霞飞为了增援凡尔登,将维米岭阵地转交给英国远征军负责,没想到英国远征军在五月份就丢掉了维米岭。

  5月26号,凡尔登的情况越来越紧张,霞飞不得不和黑格商量,希望能将索姆河战役发起的时间提前。

  之前霞飞和黑格是准备在8月份发动索姆河战役。

  黑格不同意提前发动索姆河战役,英国远征军还没有做好准备,黑格也不知道现有的炮弹有多少有问题,这个隐患如果不排除,肯定会影响到英国远征军的进攻。

  5月28号,法国总理阿里斯蒂德·白里安亲自找黑格,希望黑格提前发动索姆河战役。

  黑格依然不同意,坚称两个月后才能完成战役准备工作。

  阿里斯蒂德·白里安以近乎哀求的口吻请求黑格,就现在法国的情况,如果不能解除凡尔登的压力,两个月后,法国可能就不存在了。

  黑格无奈,当天下午命令向德军阵地进行炮击。

  凡尔登的噩梦还没有结束,新的噩梦再次降临。

  就在黑格终于发动索姆河战役的时候,意大利方向第五次伊松佐河战役爆发。

  前四次伊松佐河战役,意大利王国和奥匈帝国互有胜败,战线居然还神奇的维持在第一次伊松佐河战役爆发时的地方,罗克真的很为意大利王国和奥匈帝国在前四次战役中伤亡的数十万人感到悲哀。

第818章 最黑暗的一天·

  东线、西线、和伊松佐河这三个战场是互相关联的,牵一发而动全身,任意一个战场的变化都会引发连锁反应。

  具体说起来,东线还要分为俄罗斯帝国和德国对抗的北线,以及俄罗斯帝国和奥匈帝国对抗的南线。

  而西线也分为法军主导的凡尔登,和英军主导的索姆河。

  伊松佐河的战斗还将持续下去,在没有分出胜负之前,意大利王国和奥匈帝国无力开辟新的战场。

  巴尔干半岛的平静很诡异,保加利亚王国和奥匈帝国联手战胜塞尔维亚王国之后,并没有向巴尔干半岛方向扩大战果。

  奥斯曼帝国在巴尔干半岛的领土是被俄罗斯帝国和意大利王国瓜分,塞尔维亚王国覆灭后,意大利王国和俄罗斯帝国无力开辟新的战场,保加利亚王国和奥匈帝国也不敢进攻巴尔干半岛。

  如果保加利亚王国和奥匈帝国赶走了盘踞在巴尔干半岛的意大利王国部队和俄罗斯帝国部队,那么就要直面占据小亚细亚半岛的地中海远征军,猜猜到时候会发生什么——

  罗克都没想到地中海远征军的威慑力是如此之大,也难怪黑格对地中海远征军中能征善战的部队念念不忘。

  同样是在五月中,英国战争部将一种新的武器秘密送到法国,准备参加即将爆发的索姆河战役。

  这种新武器就是传说中准备送往俄罗斯的“特殊移动水箱”,它还有很多个备用名字,其中包括:陆地巡洋舰、储水池、水塔。

  世界大战爆发前,罗克就向温斯顿推销尼亚萨兰军工集团生产的坦克。

  但是尼亚萨兰坦克的价格太贵了,对于缺少经费的英国陆军来说,坦克明显不如步枪来的经济实惠,但是南部非洲生产的一系列军事武器确实好用,于是在战争部的主导下,英国开始了对坦克的艰难研究。

  和尼亚萨兰的“游骑兵”相比,英国的坦克绝对是庞然大物,它有30英尺长,八英尺宽,八英尺高,乘员八人,装备两挺霍奇基斯海军型六磅(57毫米)速射炮,四挺产自尼亚萨兰的车载型大口径重机枪,重量达到惊人的28吨。

  考虑到此时的发动机水平,重量达到28吨的“水柜”在最理想的条件下,也只能以每小时四公里的速度向前蠕动。

  英国人的奇葩在坦克的设计上显露无疑,英国的坦克居然是分为雌雄两种,雄性坦克就是刚才陈述的那种,磁性坦克把速射炮改为重机枪,这大概是从尼亚萨兰的装甲车上得到的灵感。

  尼亚萨兰的装甲车部分安装车载大口径重机枪,部分安装40毫米榴弹发射器,以适应不同情况下的需求。

  和尼亚萨兰已经积攒了上千辆的“游骑兵”相比,英国的“水柜”到现在只生产了49辆,在抵达前线的过程中,31辆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故障,最终只有18辆坦克参战。

  罗克知道这个情况后只能徒呼奈何,刚愎自用的英国人顽固起来比茅坑里的石头都硬,英国研制的“水柜”,成本比尼亚萨兰的坦克更高,现在估计英国人也是骑虎难下,他们总是要在现实面前被碰的头破血流,然后才学着改变。

  无论如何,历史前进的车轮不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索姆河战役还是如同预料中一样爆发了。

  在投入地面部队进攻之前,黑格命令炮兵对索姆河正面的德军阵地进行了长达五天的炮击,黑格此时手中有1500门大炮,18英里长的英国远征军战线上,平均每17码就有一门火炮参战,炮击开始的第二天,索姆河也开始下雨,大雨一下就是三天,谁都不知道还要下多久,所以炮击被迫中止,三天后才再次进行。

  远征军炮兵向德军阵地发射了150万发炮弹,等步兵部队投入进攻的时候已经是六月七号,进攻当天早晨炮击达到高潮,一共发射了20万发炮弹,德军阵地上每一平方米就落下了一吨炮弹。

  不出意外的是,出现问题的炮弹果然不止一批,相当多的炮弹没有爆炸,有人估计至少有三分之一的炮弹是哑弹,正常爆炸的炮弹多是榴霰弹,无法穿透德军掩体,战后的调查报告表示,爱尔兰人应该为此负责,因为都柏林的爱尔兰人在四月份举行了复活节起义,英国政府用了一周时间才将起义镇压,战后的调查报告认为,是都柏林的起义影响到了英国本土的军工生产。

  这个结论让爱尔兰人无法接受,但是对于罗克和温斯顿来说是个解脱,因为这份报告,罗克和温斯顿都没有了责任。

  因为澳新军团的极力反对,担任进攻的主力师英国第四集团军,指挥官是世界大战爆发后一直在法国作战的亨利·罗林森,他受地中海远征军和德军的启发,对步炮协同有着自己的理解。

  在亨利·罗林森的设想中,步炮协同应该以一种完美的方式进行,而不是地中海远征军那种乱糟糟的进攻线,在索姆河战役发起前,亨利·罗林森就组织部队演练阵型,在亨利·罗林森的命令中,进攻的英军部队应该排成整齐的队形,士兵之间的距离尽可能靠近,因为这样会给士兵足够的安全感,第四集团军的士兵都是世界大战爆发后刚刚征召入伍的新兵,他们还没有适应法国的战场环境。

  除了士兵之间尽可能靠近之外,亨利·罗林森要求进攻部队按照既定的时间匀速出发,队伍之间保持相等的距离,“进攻要向波浪一样一波接一波永不停息”,队伍前进的速度必须是每两分钟一百码,不能快也不能慢,跟在炮弹形成的弹幕后面,这样才能给德国人制造连续不断的压力。

  第四集团军的进攻,有没有给德国人带来足够的压力还不好说,但是给了德国的机枪手足够的机会。

  因为太多的炮弹没有爆炸,德军阵地上的机枪几乎没有损失,阵地前的铁丝网甚至都没有彻底破坏。

  第四集团军发动进攻前,观察员注意到了这个情况,向指挥部发出警告,但是亨利·罗林森置之不理,黑格这几个月还是做了些工作的,他命令部队在德军的阵地下面挖了11个地道,试图复制英国远征军在全新秋季攻势中的优势,英国远征军在战前铺设的电话线有700英里长,为了防止炮击的破坏,这些电话线都被埋入地下,这样做确实是起到了一定作用,但是一旦线路中断,也给冒着炮火修复电话线的通讯兵带来巨大困难。

  除了电话线之外,英国远征军还铺设了120英里长的输水管,向前线部队提供足够的用水,400架飞机也布置到机场,组成了20个航空联队,其中大部分飞机来自英国本土,这是基钦纳给黑格最后的信任。

  在基钦纳和罗克之前的约定中,南部非洲飞行员只用于本土防御,不参与法国的战争,战争部为了支援法国,不得不大量培训飞行员,这些飞行员都是卡车司机,他们多少有一些关于驾驶方面的基础,比那些毫无经验的新手更容易成为飞行员。

  六月七号早晨7:20,黑格下令引爆霍索恩岭多面堡地下埋设的炸药,剧烈的爆炸使得索姆河的河水就像是沸腾了一样骚动,地面上的石头飞起来100英尺高,爆炸地点出现了一座烟尘山。

  和黑格预想中的不同,无论是长达五天的炮击,还是提前埋设的炸药,都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

  炮弹质量有问题是一方面,德军在战前修筑的坚固工事是另一个原因。

  英国远征军努力备战的时候,德军部队也没闲着,英国远征军对岸的索姆河德军阵地由三道战壕组成,整条防线的宽度在五公里以上,在阵地下方,德军修建了深达30英尺的地下城市,由一连串钢筋水泥加固的藏兵洞和走廊组成,地下城市里有电灯、有自来水、还有通风系统,除非是被大口径炮弹直接命中,否则根本不会受伤害。

  德军修建的阵地非常完善,即便有一小段被英军部队占领,德军也能封闭这一段“地下城市”,并且使用光气杀死攻入地堡的英军。

  光气是德军的最新研发成果,代替氯气成为德军使用的毒气。

  一声剧烈的爆炸之后,英国第四集团军的官兵离开出发阵地,按照亨利·罗林森的要求,排成整齐的密集队形,以每两分钟一百码的匀速向德军阵地进攻——

  这简直就不像是进攻,用游行来形容似乎更合适一些,进攻的英军部队认为没有人能在这种强度的炮击和轰炸中幸存,他们丝毫没有意识到即将会遭遇什么,一名英国·军官告诉他的手下:你们都不用携带步枪,带上手杖就行了,当你们登上德军阵地的时候,你们不会发现任何活着的生物,连一只活老鼠都没有。

  第一天的进攻有六万英军伤亡,其中两万英军受伤,这是英军历史上最黑暗的一天。

第819章 命运的大手

  五天五夜的连续炮击,给了英军官兵盲目的乐观,他们就像是郊游一样向德军的阵地走去,排着整齐的队形,踩着鼓点唱着歌,根本不像是作战。

  德军的机枪手欣喜若狂,他们只要扣动扳机就行了。

  英军确实是像“波浪”一样发动进攻,然后又像打在悬崖上的浪花一样变得支离破碎,一名德军士兵战后回忆说:我们吃惊的看着他们前进,从来没有见过这种现象——我们只需要开枪、装弹、再开枪、再装弹,他们成百上千的倒下,我们不需要瞄准,朝着他们就射。

  英军投入的部队是如此之多,在有些地段,部队根本无法展开,士兵们拥挤在一起,在德军阵地前铁丝网的缺口处进退不得,有三个英军骑兵师都没有来得及投入战场,战斗就以一地狼藉匆忙结束。

  在第一天的进攻中,德军的射手最后不愿意开枪,任由失魂落魄的英军士兵拖着鬼哭狼嚎的伤员撤出战场,重伤员无法撤走,继续向德军开枪。

  德军被迫还击,战场中间的“无人区”遗留下超过两万具尸体。

  索姆河战役的进攻共分为三部分,中路和左翼是由英军负责,右路是由福煦率领的法军部队负责。

  中路和左翼在第一天的进攻中都没有什么进展,右翼反而有了突破,福熙和亨利·罗林森的教条主义不同,法军在之前和德军的战斗中吸收了足够多的经验,凭借火炮的破坏力,法军接连突破了德军的两道防线,但是因为兵力不足,没有形成战略上的突破。

  当天晚上,德军的预备队赶上来填补了缺口,战线重新稳定下来。

  罗克在索姆河战役发起的第三天接到基钦纳的电报,要求罗克马上返回伦敦。

  虽然罗克不知道基钦纳的目的,但是罗克隐隐约约感觉到,基钦纳的召见肯定和英国远征军第一天的伤亡有关。

  虽然英国有遍布全球的殖民地支撑,战争潜力远远大于德国,但是以索姆河战役第一天的速度消耗下去,英国也消耗不起。

  罗克来到伦敦的时候已经是六月十七号,短短十天内,战争又有了新的进展,不是在西线,西线的凡尔登和索姆河依然是绞肉机,英法联军和德军都在血肉磨坊中挣扎,取得突破的是英吉利海峡和加利西亚,就在索姆河战役发起的同时,日德兰海战爆发,俄罗斯也向加利西亚的奥匈帝国发动进攻,这两个战场都取得了让人满意的成绩。

  日德兰海战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唯一的一次大规模海战,世界大战爆发后,德国公海舰队躲在军港里不敢出门,德国上下都非常失望。

  德国海军迫于威廉二世的压力,主动出港寻找机会和英国海军决战。

  英国本土舰队司令约翰·杰力科早就盼着这一天了,但是德国海军表现出超常的战斗力,英国皇家海军在日德兰海战中损失了三艘战列巡洋舰,三艘巡洋舰,八艘驱逐舰,皇家海军阵亡6200人。

  与之相对的是,德国公海舰队损失了一艘战列舰,一艘战列巡洋舰,四艘轻型巡洋舰,以及五艘驱逐舰,伤亡仅仅2500人。

  虽然德国海军的损失较小,但是从此,德国海军失去了和英国海军作战的勇气和信心,自此之后一支没有大规模海战爆发,直到世界大战结束。

  和日德兰海战相比,俄罗斯帝国在加利西亚取得的胜利更加辉煌。

  阿列克谢·布鲁西诺夫确实是个天才指挥官,两次纳拉奇湖战役的失败并没有让尼古拉二世收手,尼古拉二世要求阿列克谢·布鲁西诺夫继续进攻,一定要取得类似君士坦丁堡一样的胜利。

  尼古拉二世好像忘记了,君士坦丁堡的胜利并不是俄罗斯帝国部队获得了,当初俄罗斯帝国的第11集团军也是在君士坦丁堡损失惨重,之所以能得到君士坦丁,完全是因为俄罗斯帝国对英国的讹诈。

  阿列克谢·布鲁西诺夫没有愚蠢到在纳拉奇湖发动第三次战役,而是将突破口放在加利西亚,他组织的战役不仅富有想象力,而且充满攻击性,俄罗斯帝国部队在宽阔的战线上发动进攻,阿列克谢·布鲁西诺夫将预备队安排的位置很靠前,一旦发现奥匈帝国部队的薄弱环节,阿列克谢·布鲁西诺夫就会毫不犹豫的投入预备队。

  在阿列克谢·布鲁西诺夫的指挥下,世界大战爆发后节节败退的俄罗斯帝国打出神一样的表现,奥匈帝国的第四集团军全线崩溃,超过一半的士兵被杀,死亡人数超过7.1万人,三天之后,阿列克谢·布鲁西诺夫抓获了超过30万奥匈帝国俘虏,又过了三天,奥匈帝国的伤亡数字,达到总兵力的将近一半。

  和日德兰海战、俄罗斯帝国部队的表现相比,英法联军的表现拙劣而又愚蠢,凡尔登战役爆发以来法军已经伤亡超过30万,索姆河战役的第一天英国远征军伤亡超过六万,换成罗克是基钦纳,罗克也会着急上火。

  来到伦敦之后,基钦纳第一时间召见罗克,直截了当的询问罗克对于索姆河战役的看法。

  “笨拙的指挥,教条的进攻,英国拥有雄狮一样的士兵,但是却被一群猴子领导——”罗克毫不客气,这个形容不是出自罗克之口,在《泰晤士报》的记者询问首相阿斯奎斯对于索姆河战役的看法时,阿斯奎斯脱口而出。

  索姆河战役的惨重损失,给阿斯奎斯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平心而论,英军在索姆河战役中的表现,和阿斯奎斯没有直接关系,但是黑格是阿斯奎斯任命的总司令,所以黑格表现不好,阿斯奎斯要为黑格负责。

  现在国会已经有人提议,阿斯奎斯必须为索姆河战役负责,英国原本有机会避免这一切,却因为某些人的顽固,导致远征军不得不遭受重大伤亡。

  这里的“机会”,指的就是罗克。

  “我不是让你说这个,我是问你,如果让你指挥索姆河战役,你会怎么做?”基钦纳不加丝毫掩饰,罗克能够感受到基钦纳的心情,黑格和亨利·罗林森辜负的不是某一个人。

  “我会把兵力集中在重点区域突破德军的阵地,即便无法突破德军阵地,也会将附近的德军吸引到重点进攻区域,这样其他地区就会出现机会——而且我不会让士兵排着整齐的队形唱着歌走向死亡,这是作战,又不是参加宴会——我听说战争部送了新的武器到索姆河,但是去没有参加战斗,为什么?就因为新武器不受指挥官喜欢?简直荒谬!”罗克滔滔不绝,要吐槽黑格,罗克能说一天一夜。

  基钦纳眉头紧皱,曲着手指有节奏的敲桌子,他的眼睛里满满的都是忧虑,战争让他操碎了心。

  “洛克,这段时间不要离开伦敦,你先回去休息吧——”基钦纳并没有多说什么,这可以理解,毕竟基钦纳的每个决定,都关系到大英帝国的命运。

  更何况,在要不要更换英国远征军总司令这个问题上,或者是新的英国远征军总司令人选,基钦纳现在恐怕并没有发言权。

  “好的,保重——”罗克告辞的时候,看着基钦纳感觉有点心慌,但是却不知道为什么。

  离开战争部,罗克转身去了军需部,温斯顿刚刚逃过一劫,索姆河战役中的炮弹问题没有温斯顿的责任,现在的炮弹,都是劳合·乔治在任期间下的订单。

  温斯顿的话题当然也离不开军需,尤其是炮弹的质量。

  “我知道,我知道,尼亚萨兰生产的炮弹什么时候出现过问题?你跟我说这个,不如去找英国本土的军火商。”罗克也是逃过一劫,世界大战爆发后尼亚萨兰兵工厂的规模同样翻了两番,新招募的工人也都是没有经验的新人。

  “你别满不在乎,这一次的事我可以压下去,下一次就没有这么容易了。”温斯顿还是做了工作的,要不然他和罗克也不可能轻易脱身。

  “现在主要的问题不是炮弹,而是怎么遏制某些不受控制的家伙。”罗克的注意力根本不在炮弹上,黑格才是所有矛盾的核心。

  “黑格的问题以后再说,你知不知道国会已经有人提议把订单给美国人?也就是德国的潜艇太嚣张,要不然尼亚萨兰能得到这么多订单?”温斯顿很不满的挥着他的小胖手,罗克突然想起来和基钦钠告辞时为什么会心慌。

  另一个时空,基钦钠就是在乘坐军舰前往俄罗斯时船只沉没,基钦纳意外身亡。

  “基钦纳元帅最近有没有前往俄罗斯的计划?”罗克随口问。

  “当然有,下个星期基钦纳部长就要前往俄罗斯参加部长联席会议,这和你有什么关系——”温斯顿还不知道即将发生什么。

  罗克不废话,站起身拿起帽子就走。

  “洛克,我还没说完!”温斯顿跳着脚大叫。

  “等我回来再说!”罗克头都不回,和炮弹质量这种鸡毛蒜皮相比,基钦纳的生命更重要。

第820章 往死里搅和

  罗克去找基钦纳的时候,基钦纳已经做好了前往俄罗斯帝国的准备。

  虽然俄罗斯帝国在开战后表现不佳,但是谁都不能否认俄罗斯帝国的作用,如果没有俄罗斯帝国在东线的牵制,英法联军面临的敌人或许会增加一倍以上,那样的话,小毛奇就有足够的兵力实施他的“施里芬计划”,英法联军根本等不到殖民地输血就会输掉战争。

  五月份俄罗斯帝国发生了一件大事,自从尼古拉二世任命自己为俄军总司令之后,圣彼得堡就被拉斯普廷那个神棍控制,这引起了俄罗斯帝国贵族的强烈不满。

  五月十一号,拉斯普廷拜访了俄罗斯亲王菲列克斯·尤苏波夫,尤苏波夫是沙皇尼古拉二世侄女艾瑞娜的丈夫,他的家族财产比罗曼诺夫家族的财产还要多,是俄罗斯帝国体制下最大的受益者。

  尤苏波夫对拉斯普廷的不满由来已久,他决心杀死拉斯普廷,很多贵族加入进来,其中包括尼古拉二世的表兄大公爵德米特里·罗曼诺夫。

  尤苏波夫以艾瑞娜的名义邀请拉斯普廷,拉斯普廷欣然赴约,在尤苏波夫的王宫里,拉斯普廷喝下了很多掺有氰化钾的毒酒,但是拉斯普廷没有死,反而越喝越精神,甚至提议要去彼得堡的红灯区逛一逛。

  尤苏波夫说他有一个镶满了宝石的十字架。

  拉斯普廷要看。

  就在拉斯普廷起身的时候,尤苏波夫向拉斯普廷开枪。

  拉斯普廷倒在地板上,看上去是死了。

  但是就在尤苏波夫和德米特里庆贺的时候,拉斯普廷奇迹般的复活。

  尤苏波夫跑上楼梯,拉斯普廷紧追不舍。

  尤苏波夫把自己锁在房间里,拉斯普廷怒骂着要找东西砸开房门。

  这时候德米特里开枪,前两枪没打中,第三枪将拉斯普廷再次击倒在地。

上一篇:将军好凶猛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