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南非当警察 第34章

作者:鲇鱼头

  1929年的40年前,就是1889年,现在刚满12岁,也就是说,此时清国北方女性的裹脚比例,在99.2%以上,裹脚对于女性的伤害难以想象,所谓“小脚一双,眼泪一缸”,女性裹脚之后,别说工作,连走路都很困难,李德和安东的女性家人中,几乎所有的成年女性都裹了脚,那些未成年的也正在裹脚,那些未成年的还有救,成年的那些人,她们根本无法工作,只能待在家里照顾家庭。

  这是时代的悲哀。

第112章 四书五经

  550名华裔警察,年龄最大不超过25岁,年龄最小不小于20岁,他们在抵达开普敦之前,最少也在清国接受了三个月的基础训练,这些训练包括基本的队形队列,语言、射击、格斗、刺杀、骑术等等,如果不是因为清国刚刚爆发的战争,开普敦警察局也不可能这么轻松把他们带到开普。

  毕竟,对于华勇们来说,清国是他们的母国,英国是八国联军侵华的主力,在不确定华勇们对待清国的态度之前,英国人不敢轻易将华勇用于对清国的作战。

  相对来说,派遣华勇们到开普当警察就没有任何问题,罗克和先期抵达开普敦的华裔警察们,已经用自己的能力证明,华裔警察值得被信任,相对于那些印度裔警察来说,华裔警察们非常出色,甚至和英裔警察相比也毫不逊色。

  好吧,这个判断加入了很多主观色彩,实际上,华裔警察的表现远比开普敦的英裔警察更好,但是要让英国人接受这一点并不容易。

  总而言之,在开普敦警察局,随着华裔警察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未来,开普敦警察局还会雇佣更多的华裔警察。

  在警察宿舍,罗克受到了新晋警官们的热烈欢迎,和上一批都是普通华勇的新人不同,这一批警察中,有六个人之前在华勇营中曾经担任下士,来到开普敦之后,六位下士从头再来,不过因为罗克的存在,他们要升职会更容易。

  离开警察宿舍的时候,罗克带走了一位叫冯伏的前华勇营翻译,冯伏以前在清国海关工作,会英语和简单的法语,罗克要把冯伏带回橡树镇,给橡树镇的华人孩子们当老师。

  说起来,华人的智商确实是很高,橡树镇的华人孩子越来越多,按照安东和李德他们的说法,半大孩子就已经能开始工作了,但是罗克不同意,在罗克看来,不管那些华人孩子们将来要从事什么工作,都要尽可能学习更多的知识,最起码语言要过关,能和布尔人、英国人直接交流,这样才更有利于华人融入开普。

  苦于橡树镇现在没有汉语教师,罗克不得不安排那些孩子们跟着难民营内的教师一起学习,罗克原本也没指望孩子们能学会多少知识,能在一段时间内熟悉那些红眉毛绿眼睛的白人孩子,不自卑、不畏缩,能够平等交往就行。

  现实比罗克想象中的更好,一段时间以来,华人孩子们不仅熟悉了他们的白人教师和白人同学,英语和荷兰语的水平也突飞猛进,他们现在已经能和他们的同学们磕磕巴巴的交流,虽然交流还不够流畅,但和以前相比已经是天壤之别,很多孩子甚至放学回家之后,还能教他们的父母学习英语和荷兰语,这是个令人惊喜的开始。

  “我已经给你准备好了教室和宿舍,别有压力,尽你所能,主要教授那些孩子们学习英语,但是也不能忘记汉语,最起码要让他们会读、会写,还要了解一些四书五经,相关的教具都已经准备好了,你安心留下来,我支付给你每个月十个英镑的薪水,你也可以把家人接到开普敦来。”返回橡树镇的路上,罗克对冯伏细细叮嘱。

  “罗爷,可要教授制文?”听到有十个英镑的薪水,冯伏又喜又忧,还不太理解罗克对孩子们的定位。

  制文!

  罗克想了好半天,才明白冯伏说的是什么。

  “不不不,不学制文,这些孩子们以后也不会返回清国参加科举,你的主要任务是教会孩子们英语,让他们能和洋人无障交流,其他的你不用管。”罗克才不会让孩子们学什么八股文,我大清眼看就要亡了,这时候参加科举,跟49年加入KMT差不多。

  关于四书五经,不管怎么说,那都是华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如果可以的话,罗克希望这些海外的华人,还是要对四书五经尽可能加深了解,最起码熟读其中的一本,不管是《论语》也好,还是《春秋》也好,要熟到能对其中的典故和段落信手沾来的程度,这样才能对得起自己的华人身份。

  回到橡树镇,冯伏才意识到,罗克为了这些孩子下了多大的血本。

  就在教堂旁边,橡树广场的黄金位置,一栋占地面积颇广的二层木楼拔地而起。

  木楼一层是宽敞明亮的教室,教室占地面积足足有近百平米,所有的窗户上都使用了玻璃和窗帘,窗户外还有一层窗纱,教室里不仅铺了木地板,所有的桌角还都是椭圆形,学生们在教室里不用担心磕伤碰伤,小小的讲台一角,还放了一把椅子和一个茶几,可以供冯伏在课间休息。

  木楼的二楼是一个兼具阅览室功能的图书馆,图书馆中心摆放着几排长桌椅,面积足够三四十人同时使用,靠墙摆放的是一圈书架,现在上面的书还没有放满,只有寥寥百十本,剩下的空间随意摆放着一些绿植和装饰摆件。

  冯伏上前随手抽出一本,是经典英国绘本《一闪一闪小星星》。

  “现在的图书很少,在开普敦这边,要购买汉语书籍难度很大,不过我已经托人回清国购买,相信总有一天,这里的书架总会填满。”罗克有信心,慢慢来,罗克还有时间。

  “罗爷放心,冯某一定竭尽所能,不负罗爷厚望。”冯伏不知道为什么,突然有种想把家人接到橡树镇的冲动。

  现在的橡树镇,真的很美。

  前几天刚刚下过一场小雪,现在地上的积雪还没有融化,天地间一片洁白,站在窗前,隐隐约约有淡淡的酒香飘来,远处有孩子们的欢笑声和读书声,一名穿着制式毛呢大衣的警察骑着马从窗下经过,马鞍上悬挂着几只还在滴血的野兔子,两只猎犬摇头摆尾跟在马后,望着兔子垂涎欲滴,街口有两名巡警走过来,和骑士热情的打招呼,刚刚狩猎归来的骑士邀请两名巡警晚上去家里喝一杯,请他们尝尝刚酿的冰葡萄酒和新鲜的野兔子——

  三两句话功夫,两只猎犬偷偷摸摸凑过来,鬼头鬼脑的舔地上刚刚滴落的血迹,引得骑士和巡警一阵笑骂。

  这才是生活。

第113章 高邻

  罗克给冯伏安排的宿舍就在教室后面,一栋刚刚建成的两层木楼,面积没有教室那么大,但同样是窗明几净,设施齐全,拎包就能入住。

  冯伏刚到铺了地毯的二楼卧室放下行李,门外就有人敲门。

  开门一看,是一名年轻的布尔女孩,冯伏不知道女孩的目的,他在橡树镇没有朋友。

  “先生,我叫凯特,杰弗瑞警官安排我负责这里的卫生。”凯特很年轻,年龄绝对不超过20岁,皮肤泛着这个年龄的女孩应有的光泽,身上的衣服虽然有点破旧,但是浆洗的干干净净,她看向冯伏的目光好奇中夹杂着畏惧,这让冯伏受宠若惊。

  以前冯伏在清国海关工作的时候,见到的白人个个都是趾高气扬,蛮横跋扈,从来不会拿正眼看冯伏他们这些华人雇员,那个时候,冯伏他们这些华人雇员看白人的眼神,和冯伏面前的布尔女孩一模一样。

  在清国的时候,冯伏从来不认为华人在白人面前低三下四有什么不妥,朝廷都要在洋大人面前低头,更不用说冯伏他们这些在海关工作的低级雇员,没想到,来到开普敦,居然是白人在华人面前低三下四,这让冯伏马上挺直了腰板。

  “那就麻烦你了。”冯伏不知道凯特口中的“杰弗瑞警官”是谁,但想来是罗克安排的,那就恭敬不如从命。

  这话凯特就不敢接,低着头从冯伏身边擦身而过,进门就开始工作,手脚还挺麻利。

  冯伏一时间接受不能。

  “是冯先生吗?”草坪外的栅栏边突然有人招呼,是一名身穿制服,佩戴警长标志的华人警官,他身边还有一个妇人和三个孩子,警官手里提着一个木盒,三个孩子每人怀里都抱着一瓶酒。

  “正是冯某,不知警官找冯某何事?”面对制服,冯伏不敢怠慢,快步上前拱手施礼。

  有过在海关工作的经验,冯伏对制服有着天然的畏惧,清国海关也有华裔警员,但是到警长这个级别,全部都是洋人,他们对待海关华裔雇员的态度同样很不好。

  “呵呵呵,冯先生,可算把你盼来了——”警长笑得很爽朗,态度热情的很,冯伏顿时回过味儿来,对啊,这里是开普,华人都能当督察,当警长也没有什么好稀奇的,更何况警长手里还提着东西,看样子不是来找茬。

  “冯先生,我是这里的警长安东,听说冯先生来了,我带着我这几个不成器的东西先来冯先生这里混个脸熟,小小礼物不成敬意,以后孩子们进了学堂,还要多拜托冯先生,要是不听话,该打打,该骂骂,回头告诉我,我接着打,接着骂——”安东热情的很,华人一向尊师重道,和二十一世纪是两码事。

  其实话也不是这么说,二十一世纪那些合格的老师,一样深受学生们和家长们的尊重,真正改变这一切的是那些教师队伍中的害群之马,对于教师这个行业来说,真的就是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汤,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网络时代一点点小小的错误就会被无限放大,最终影响到的是教师队伍的整体形象。

  1900年还没有网络,但是冯伏在此前,也没有感受过这种程度尊重,所以冯伏这会儿是真的受宠若惊。

  “不敢,不敢,冯某初来乍到,无功不受禄——”冯伏还想推辞。

  “要的,要的,先生离家万里,劳苦功高,这是哈瓦那盛产的雪茄,还有我家自酿的葡萄酒,区区薄礼不成敬意,先生切莫推辞——”安东坚持,把手里的盒子塞给冯伏,三个孩子欢呼一声,抱着瓶子泥鳅一样从冯伏身边溜过去。

  安东身旁的妇人走到冯伏身边同样恭敬施礼,然后笑吟吟的接过冯伏手中的木盒,自顾自向屋内走去。

  冯伏还想推辞,栅栏外又有人过来:“可是冯先生当面?”

  冯伏回头,这一次是两位警官,其中一位是刚才狩猎归来的骑士,他手里拎着两只已经洗剥干净的兔子,身后跟着两个半大孩子,孩子们怀里抱着的还是葡萄酒,一人抱两瓶。

  冯伏还没有顾得上回话,骑士就哈哈大笑着打趣安东:“还是安爷消息灵通,我刚知道冯先生过来,就马不停蹄来拜访,没想到还是慢了一步。”

  “哈哈哈哈,老高你也不慢,快点快点,狗子、豹子,过来拜见先生。”安东哈哈大笑,按照华人传统,安东第一个来拜见,那么安东的孩子就能先拜入冯伏门下,这个位次不能乱。

  狗子、豹子就是俩小孩的名字,穷人家的孩子起名不讲究,名越贱,越好养活。

  狗子、豹子听话得很,把怀里的葡萄酒往身前一放,跪下就梆梆梆开始磕头。

  “快起,快起,这如何使得。”冯伏应接不暇,一时间手忙脚乱。

  “使得,使得,先生远道而来,辛苦辛苦——”高德同样心怀大畅,橡树镇没有老师,孩子们就只能去跟洋人学鬼话,现在总算有了老师,一定要对老师恭恭敬敬。

  “你们倒都是快,我还说我跟先生是邻居,等先生安顿下来再过来拜访,没想到被你们钻了空子。”一名警官从旁边的房子里出来,隔着栅栏向冯伏拱手施礼:“先生莫怪,咱们是邻居,以后有事就招呼一声,我叫马丁,先生叫我老马就行。”

  “岂敢,岂敢,见过高邻——”远亲不如近邻,冯伏对老马不敢怠慢。

  “呃,先生,寒舍已经准备好晚饭——”李德姗姗来迟。

  “不行,不行,先生远道而来,这第一顿应该我请。”安东不给李德机会,李德家人多势众,小孩子就有二十几个,这要是老师偏偏心,哪有时间顾得上安东家那几个“不成器的东西”——

  “这一顿当是我请,我和先生是邻居。”马丁也要争取。

  “我都已经带来了,刚打的兔子,新鲜着呢,先生且等我片刻——”高德同样有机会。

  “家父让我来请先生——”李德搬出长辈。

  把长辈都搬出来了,这不好争,安东眼珠转了转,还是有主意:“那就同去!”

  “理当如此!”

  “甚好甚好!”

  “我也凑个热闹——”

第114章 新起点

  一顿饭吃得心满意足,李德家人做饭的手艺不行,所以请了已经搬到橡树镇的马文过来掌厨,几个家常菜做得风味十足,高德送了野味过来,烧烤之后大受欢迎,艾尔斯迪葡萄酒是橡树酒吧的特产,李德求了罗克,去酒坊地下酒窖里搬了一桶年份最久的过来,度数虽然不如清国常见的白酒暴烈,但胜在入口绵柔,回味悠长,喝起来独有一番滋味。

  月上柳梢,冯伏酒至半酣,和马丁在家门口各自别过,走进客厅却发现,客厅的茶几上满满当当的堆得全是各色礼品,葡萄酒是最多的,还有各种果脯糕点、腊肉海鲜、文房四宝,甚至还有一匹锦缎。

  “这些都是警官们送来的——”凯特像是犯了天大的错误,低着头不敢看冯伏。

  凯特是杰弗瑞从难民营挑选出来的,对于警官有着天然的畏惧,警官们要把东西留下,凯特不敢阻拦,只好听之任之,倒是苦了冯伏,这么多人情,什么时候才能还得清哦。

  冯伏唯一能做的,就是把那些警官的孩子教育好。

  躺在床上,冯伏翻来覆去睡不着,想想这一天的际遇,冯伏感慨万千,当窗台下巡警经过第三次的时候,冯伏终于下定决心,明天就往清国发电报,催老婆孩子尽快过来,橡树镇这么多华人,就算移民开普敦也无所谓,离家虽然是远了点,但是和兵荒马乱的老家相比,橡树镇真的可以算是天堂了。

  宁做太平犬,莫为乱世人。

  其实抱有这种想法的人真不少,几乎每个星期,都会有华裔警察们的家属从开普敦下船,而不管那些华裔警察是在开普敦市内工作,还是在橡树镇工作,都会把家人送到橡树镇来。

  罗克大包大揽,给所有准备在橡树镇安家的华裔警察都准备一座房子,还有一片面积最少为20英亩的葡萄园,没钱不要紧,可以先欠着,但是机会不等人,橡树镇周围的葡萄园面积有限,来得晚了,房子肯定有,但是葡萄园不一定够分。

  其实面积不够也没关系,橡树镇距离海岸不过二十公里,勉强也能算得上是港口城市,只因为距离开普敦太近,所以橡树镇没有修建港口,以后万一人太多,橡树镇无法安置,还可以往海边送,那边有的是荒地,只要勤劳苦干,用不了几年,也能置办一份家业。

  ……

  回到橡树镇,罗克就开始准备前往比勒陀利亚。

  比勒陀利亚位于开普北部,距离开普敦大约1300公里,罗克要前往比勒陀利亚,但是开普敦这边好不容易打开的局面也不能丢,罗克已经拜托亨利,尽可能给安东争取一个见习督察的位置,当然如果能直接争取到督察更好,这样即便罗克前往比勒陀利亚,安东依然能够保住现在的局面。

  最起码,橡树镇不能丢。

  当然如果可能的话,罗克希望码头也能一直控制在突击队手里,毕竟码头油水丰厚,现在罗克通过罗一,每个月至少能拿到500英镑的额外收入,要不是有罗一源源不断的“孝敬”,罗克也没能力给华裔警察提供福利。

  这也算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这话太大,应该说是羊毛出在羊身上。

  知道罗克要前往比勒陀利亚,李德连夜找罗克,要跟罗克一起去。

  罗克其实不想带李德去比勒陀利亚,毕竟李德一家人好不容易才刚刚团聚,没过几天好日子,这一去比勒陀利亚,短时间内肯定回不来,罗克也不忍心看着李德和家人两地分居。

  李德却不以为意,按照李德的话说,正是因为罗克,李德一家人才能在开普敦团聚,眼看家人在橡树镇幸福安康,李德已经决定把这辈子都卖给罗克,两地分居算什么,如果罗克需要,把李德的命拿走,李德也不会眨眼睛。

  和李德同样想法的,还有高德、高登两兄弟,以及已经把家人接到橡树镇的马丁和唐恩,人心都是肉长的,罗克为了兄弟们不遗余力,兄弟们为了罗克也会赴汤蹈火,如果不是罗克坚持,以及兄弟们的嘱托,安东宁愿不升官,也会跟罗克一起去比勒陀利亚。

  对于罗克来说,最大的问题反而是艾达。

  艾达现在已经常住橡树镇,和罗克的关系人尽皆知,虽说艾达是寡妇,但是这么跟罗克在一起,也是不顾名分。

  所以,只要艾达愿意,罗克也愿意带艾达去比勒陀利亚,甚至在合适的时候,罗克愿意给艾达一个名分,并不介意艾达结过婚的事实。

  罗克知道艾达为了跟自己在一起付出了什么,虽然罗克现在已经担任督察,但是在白人心中,对华人的歧视依然根深蒂固,艾达现在常住橡树镇,也是躲开了开普敦的那些流言蜚语,这对于一个贵族出身的女人来说并不容易,往大了说,和一个华人保持这种关系,会让艾达的整个家族为之蒙羞。

  但是出乎罗克意料之外的是,艾达并不愿意和罗克一起去比勒陀利亚,艾达可以忍受异样的目光和罗克在一起,但是那并不代表艾达就愿意为罗克放弃一切,艾达是个个性独立的女人,有她自己的处事法则,不会因为罗克放弃自己的底线。

  罗克可以理解,一个死了丈夫的女人,没有回英国,也没有回法国,而是留在开普敦,选择自己的生活,当初正是因为艾达的坚强和独立,才能吸引罗克的欣赏。

  不去就不去吧,罗克有一种预感,罗克在比勒陀利亚也不会待太长时间,两三年,或者四五年,等《和平协定》最终签署,罗克还是会回到开普敦,毕竟开普敦才是开普的中心,不管是政治,还是经济、文化,开普敦都是开普毫无争议的中心。

  八月一号,调令终于送达橡树镇,罗克以高级督察身份被调往比勒陀利亚警察局就职,亨利是警察局长。

  还不错,虽然罗克还不是副局长,但却是比勒陀利亚唯一的高级督察。

第115章 未婚夫

  调令明确之后,罗克和亨利就要先期前往比勒陀利亚,毕竟比勒陀利亚现在的治安状况太差,警察局起码要保证比勒陀利亚的治安状况在一个可控的范围内,这样阿尔弗雷德·米尔纳总督的面子上才能过得去。

  罗克也终于见到了真正的装甲列车,不是那种没有顶盖的铁皮盒子,而是全封闭全包裹,到处都是机枪射孔的钢铁怪兽,这样的装甲列车,在火车的前后各一节,开普敦警察局做过实验,即便使用炸药爆破,也不能把装甲列车掀翻,这最大程度上保证了火车的安全。

  “睡一觉吧,1300公里呢,路上要好几十个小时。”亨利这话不是对罗克说的,而是说给菲丽丝,在开普,亨利是菲丽丝唯一的亲人,所以亨利要前往比勒陀利亚,肯定不能把菲丽丝仍在开普敦。

  其实罗克也不是一个人前往比勒陀利亚,这一次去比勒陀利亚,还不知道要什么时候才能回来,罗克本来是想把扎克一家人留在开普敦,但是扎克坚决要跟罗克一起去比勒陀利亚,安娜不知道是出于什么考虑,让贝拉也跟着罗克一起走,还有克里斯蒂安,罗克接到调令之后,克里斯蒂安宁愿丢下已经颇具规模的施工队,也要跟罗克一起去比勒陀利亚碰碰运气。

  扎克他们比罗克更早出发,罗克安排他们提前去比勒陀利亚打前站,现在他们应该已经顺利抵达。

  “不想睡!”菲丽丝神采奕奕,看着窗外一闪而过的景色一点也不困,亨利已经发电报告诉父亲菲丽丝在开普,亨利的父亲也拿自己的心爱的女儿没办法,只叮嘱亨利照顾好菲丽丝,所以菲丽丝现在心情好得很,连带着对大块头的态度都好了很多。

  大块头是扎克买来看家的獒犬,罗克不在家,大块头就成了菲丽丝的宠物,狗东西就是狗东西,叛变的速度快得很,大块头现在躺在菲丽丝脚边,任由菲丽丝的脚踩在自己的肚子上,罗克都没有这待遇。

  南非獒,其实还是很凶猛的。

  “享受着最后的平静吧,到了比勒陀利亚,估计咱们就有的忙了。”罗克对比勒陀利亚有清醒的认识,别看现在远征军攻占了比勒陀利亚,但是比勒陀利亚的治安状况肯定不容乐观,那里的布尔人和开普敦的布尔人不一样,对待开普殖民政府的态度极端仇视,现在比勒陀利亚还处于军管状态,听说士兵在巡逻的时候都可能遭遇袭击。

  “到时候就看你的了,我已经拿到总督的全部授权,你可以采用任何方式,必须在短时间内恢复比勒陀利亚的安定。”亨利不担心,他和罗克之间有明确的分工,虽然亨利才是警察局长,但是具体工作由罗克负责。

  “听说比勒陀利亚有很多黄金——”菲丽丝的眼睛都在发光,这也是个财迷。

  “小意思,到时候弄个金矿给你玩玩。”罗克大包大揽,兰德矿区有好几十个金矿,那些大金矿不敢说,弄个小金矿真不难。

  亨利却摇头苦笑,看表情好像很不乐观,罗克正想说话,旁边突然传来一个年轻的声音。

  “弄个金矿玩玩?好大的口气!”

  罗克回头,一个年轻的白人正在用仇恨的眼神看着亨利,当看到菲丽丝的时候,年轻人眼中的惊讶一闪而逝,视线马上又回到亨利身上。

上一篇:将军好凶猛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