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南非当警察 第291章

作者:鲇鱼头

  两名华裔军官就笑,年轻的比较热情:“下班一起去吃饭?”

  “等你什么时候戒掉烟再说。”金发美女没有直接拒绝,这一次待遇更差,连咖啡都没有。

  两名军官也不介意,翘着二郎腿闲聊。

  “这边的军队有点弱啊,我们队前几天到兰沙一枪没放,那些仆从军直接跑了——”

  “不跑又能怎么样,被你们抓了去修路?”

  “昨天去抄了两个土王的家,那帮家伙有钱的很,就是不知道这边的地以后卖不卖,要是卖得早下手,要不然在国内传开了价格又要炒上天。”

  “这边的地太偏僻,估计收入不怎么好。”

  “偏僻了才好,偏僻了价格更便宜,约翰内斯堡不偏,你买得起吗?”

  “那有什么办法,人家来得早,咱们这些来的晚的就只能喝点汤。”

  “在棉兰咱们可不晚——”

  “还是得去找爵爷贷款,在这边买上千八百亩种植园,咱们以后也算是有了奔头,退役了就来这边养老,就是不知道这边有没有公学。”

  “这不用担心,伊丽莎白港那种鸟不拉屎的地方都有公学,棉兰这边以后肯定有,不过教学质量估计不好说,还是要把孩子送回尼亚萨兰上学。”

  “你个连老婆都没有的人,哪来的孩子?”

  “想要老婆还不容易,伊丽莎白港女奴多得是——”

  两位军官漫不经心的闲聊,李晚和凌志听得都很专心。

  “李先生、凌先生,请跟我来——”金发美女过来叫人,眼睛瞪着刚说到女奴的这位,嗖嗖嗖都是飞刀。

  “我多洁身自好的,从来不三心二意。”刚说到女奴的这位求生欲还是很高的。

  李晚和凌志不听舔狗跪舔,跟着金发美女去见安迪。

  安迪坐在办公桌后,身后的墙上悬挂着米字旗和南部非洲国旗,这还是李晚和凌志第一次见到南部非洲国旗。

  “请坐——”安迪没有起身,只是抬手示意。

  “谢谢。”李晚和凌志在办公桌对面的椅子上落座,都是只坐了半个屁股的那种。

  “你们都是聪明人,我就不说废话了,对于棉兰的情况你们了解吗?”安迪开门见山,大家都挺忙的,没时间绕圈子。

  李晚和凌志都点头,李晚来的晚一点也来了很多年,凌志压根就是土生土长的棉兰人,祖上就来到棉兰,对于棉兰的情况都很了解。

  “很好,我首先说明,阿丹公司和荷兰人不一样,荷兰人是人手不足,国力弱小,所以才要依靠土王统治东印度,我们阿丹公司不用,你们应该知道,我们南部非洲一直在从清国移民,东印度这边也有很多华人,所以我们不需要依靠土王,这些土王必须全部清除,还有那些三心二意的华裔农场主,可能你们不习惯我们阿丹公司的工作方式,这没关系,你们可以慢慢习惯。”安迪杀伐果断,华人最大的优势就是人口,人多地少的时候人口是负担,人少地多的时候人口就是优势。

  李晚和凌志都有点震撼,传统华人讲究的是潜移默化,以王道威服四方,东印度华人长期生活在荷兰人的殖民统治下,绝大部分时候要忍气吞声,谨小慎微,从来就没有这么高调张扬过。

  不过在局势还不明朗的时候就敢站出来投靠阿丹公司,李晚和凌志也都不是一般人,尤其是李晚,和年龄较大的凌志相比,李晚的态度明显更激进。

  “太好了,我早就受够了,做个生意天天被荷兰人盘剥,没完没了的各种税,一趟生意跑下来,赚的钱还没有交的税多,那些土王也是王八蛋,专挑我们这些华人下手,是个人都能欺负咱们华人——”李晚提起荷兰人就破口大骂,估计这些年没少吃亏。

  “在咱们这儿也是要缴税的——”安迪泼冷水,税是命根子,不管是荷兰人还是阿丹公司都很重视。

  当然了,阿丹公司收的税肯定没有荷兰人那么多,至少“屁股税”这种东西,丢不起那个人。

  “那我也认了,至少交给咱们自己人,总比便宜那帮王八蛋强。”李晚肥水不流外人田。

  “安迪先生,咱们东印度的华人被荷兰人欺负的时间太长了,以前东印度咱们华人占一半,现在连三成都不到,凌某不才,家中略有浮财,宁愿倾家荡产,也要还咱们东印度华人一个朗朗乾坤。”凌志人老成精,知道安迪想要的是什么。

  “不用担心,咱们爵爷从来不亏待自己人,可能你们还不知道,爵爷带到南部非洲的华人,现在个个都是地主,日子过得好的很,在咱们东印度也是一样,阿丹公司需要钱,但是绝对不会坑自己人,那些土王个个也都有钱的很,想办法让他们拿出来——”安迪生财有道,劫富济贫这种事谁都想。

  东印度的这些土王,其实就是以前的部落酋长,或者是史书上写的那些个国王,这些部落或者是国家都不大,彼此之间矛盾很深,到现在还经常性爆发冲突。

  荷兰人之所以能占据东印度,主要就是因为东印度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国家,各个部落没有联合起来,无法形成合力。

  荷兰人占据东印度之后,并没有改变这种局面,为了便于荷兰人的统治,荷兰人甚至没有在东印度强行推行荷兰语,就是怕东印度各个部落联合起来,影响荷兰人的统治。

  阿丹公司没有这个顾虑,这个时代东印度的华人很多,就像刚才凌志说的,华人一度占据东印度总人口的一半,所以荷兰人才会这么忌惮华人。

  和荷兰殖民政府不一样,华人就是阿丹公司的天然同盟,别小看凌志这样的农场主,东印度的种植园里有大量的华人,把这些华人组织起来就是一股庞大的力量,要赶走荷兰人其实很容易。

  “恐怕他们不会拿——”凌志还不知道阿丹公司能做到什么程度。

  “想办法,找个理由还不简单?”安迪哑然失笑,凌志大概是不习惯当恶人。

  这不要紧,从顺民变成统治者,也总有一个适应过程,东印度的华人沉默太久了,让他们一时半会转变过来还需要时间。

  “那些土王有打手——”李晚比较上路,不过也有实际困难。

  “我给你们每人一百人,你们回头也要组建部队——”安迪大方,这一百人不仅仅是部队骨干,同时也是为了保护李晚和凌志。

  东印度目前这种情况,有人愿意投靠阿丹公司,肯定也有人长期处于荷兰人的统治下习惯于当顺民,李晚和凌志就是千金买马骨,这时候肯定要保护好,不然出了岔子,阿丹公司就颜面无存。

  “我们没有武器——”凌志也明白枪杆子里出政权这个道理。

  “这个问题不用担心——”安迪微笑,其他不敢说,武器管够,要多少有多少。

第521章 稀巴烂

  大部分人看来,阿丹公司做事是有些草率和鲁莽的,不过也正是因为这种草率和鲁莽,阿丹公司才能快速在东印度打开局面。

  李晚和凌志之所以这么迫不及待的跳出来,国仇家恨之外,更多肯定也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这两者并不冲突,阿丹公司也不是要独占东印度,赶走荷兰人之后,利益肯定是要重新分配的,在东印度扶植华裔代理人,总比扶植那些土王强的多。

  所以从五月十号开始,原本是保护伞公司和荷兰殖民政府之间因为方舟号被扣押引发的冲突,终于演变成为苏门答腊岛土著居民对荷兰殖民政府的武装反抗。

  类似的武装反抗在东印度并不罕见,从上个世纪英国和荷兰签订《苏门答腊协定》,明确荷兰对东印度的殖民后,近百年间,东印度各族发起过多次武装反抗荷兰殖民的民族起义,同时东印度内部各族之间的冲突不断,荷兰殖民政府也正是利用东印度各族之间的冲突,从而维持对东印度的殖民统治。

  这样做虽然起到了一定效果,但是也由此导致一个严重后果,那就是东印度各族民风彪悍,对立严重,一旦有阿丹公司这样的外部势力介入,荷兰勉强维持的殖民统治秩序就会一朝崩溃。

  李晚和凌志还是很有实力的,有保护伞公司和阿丹公司的配合,李晚和凌志在很短的时间内就组建起两支部队,从棉兰出发一支向北一支向南,向苏门答腊岛其他地区发动进攻。

  “这两个家伙都是老滑头,他们的部下有华人也有爪哇人,现在华人都在棉兰接受训练,爪哇人则是四处出征以战养战,那些爪哇人暴力的很,砍人就跟剁萝卜一样,还好有咱们的人约束,要不然这边的华裔也免不了要遭殃。”戴维这段时间很轻松,荷兰人现在还寄希望于英国调解,并没有对棉兰采取行动,这段时间棉兰港已经囤积了大量物资,飞行员们每天都会驾驶飞机熟悉地形,制定作战方案,巴达维亚军港也在监视中,只要远东舰队敢出港,棉兰这边分分钟就能收到消息。

  “遭殃也是活该,我也不是没有提醒过他们,人家不听,咱们有什么办法。”安迪冷漠,有些人总是以为待价而沽就能卖个好价钱,殊不知阿丹公司根本不在乎这一点,棉兰港三千雇佣兵都等着购买种植园呢,不制造出更多的“无主荒地”,怎么满足这些雇佣兵的需求?

  这段时间安迪已经充分了解东印度这边的情况,应该说华人在东印度的地位还是挺高的,仅次于定居东印度的白人,和那些土王地位差不多。

  在东印度地位最低的是爪哇族、巽他族、马都拉族、以及马来族,这些土著都属于贫民阶层,绝大部分人没有财产,依靠在种植园务工为生。

  这部分人是东印度最大的不安定因素,每当荷兰人感觉华人的势力过大,可能不受控制时,荷兰人就会挑拨这些土著制造一些骇人听闻的血案。

  以前在东印度,华人可以说是两头受气,上面要受荷兰人的压制,下面要受本地土著的敌视,生存环境确实是非常恶劣。

  不过恐怕荷兰人没想到的是,这些土著既然可以受荷兰人的挑拨,那么也就可以被华人拉拢,只不过是以前的华人家大业大顾虑太多,不敢破釜沉舟,所以才屡次惨遭劫难。

  现在这个顾虑就不存在了,有保护伞公司和阿丹公司的全力支持,李晚和凌志的部队发展很快,五月十号李晚和凌志分别以贷款形式从阿丹公司购买了总价值十五万英镑的武器弹药,十五号李晚和凌志就送来三十万英镑。

  十五万是偿还贷款,另外十五万是第二批武器的订金,安迪不问这些钱是怎么来的,李·恩菲尔德步枪在南部非洲出厂价三十五镑,卖给李晚和凌志是一支一百镑附送五十发子弹,三十万镑也才三千支步枪,对于尼亚萨兰军工集团来说只是小单子。

  这段时间尼亚萨兰军工集团真的是大发横财,在北非,德国和法国因为摩洛哥又起争议,眼看可能再次爆发冲突。

  在的黎波里塔尼亚,意大利人和奥斯曼帝国的冲突越来越严重,眼看就要演变成为两国之间的全面战争。

  东印度的订单只是开始,随着李晚和凌志的部队越来越壮大,订单会越来越多,尼亚萨兰军工集团真的是数钱都数到手软。

  “用不用稍微控制下李晚和凌志?”戴维也担心李晚和凌志的部队发展太快,会影响到阿丹公司的利益。

  “不用,他们的部队是咱们派去的雇佣兵在训练,所有的军官和参谋人员全部都是咱们的人,要是他们的部队都使用大刀长矛,那咱们确实是要小心,现在不用,他们买的武器越多,越不需要担心。”安迪非常感谢东印度的单一殖民经济,只要东印度没有能力生产武器,那阿丹公司就不需要担心。

  说白了,要是李晚和凌志敢造反,那么阿丹公司只需要停止对李晚和凌志的交易,那么李晚和凌志现在买的这些武器就会变成烧火棍,到那时不管李晚和凌志的部队规模有多庞大,结局都是一哄而散。

  “那要不要再培养几个?分散一下实力也是好的。”戴维有样学样,保护伞公司在半岛就是这么做的,现在半岛十几股大小不等的势力在相互厮杀,阿丹公司就跟在后面扩张势力,大半个内志都已经成为阿丹公司的势力范围。

  “这个可以,多培养一些,也方便咱们做生意。”安迪是把造反当成生意做,代理人就跟渠道代理商差不多,肯定是越多越好。

  窗外的棉兰港内,一艘货轮正在卸货,集装箱上是尼亚萨兰贸易公司的标志。

  单一殖民地经济带来的好处多得很,东印度是咖啡、橡胶、棕榈油、蔗糖的重要产地,以前荷兰人从种植园收购这些农作物销往欧洲,然后从欧洲输入各种工业品,一来一回获得丰厚利润,成为荷兰政府的重要收入。

  现在这部分收入就转移到尼亚萨兰,南部非洲本身就具有强大的工业能力,各种现代工业产品在南部非洲都能生产,但是限于南部非洲人口不足,国内市场的规模并不大,这严重制约南部非洲的工业发展。

  所以格拉斯顿子爵和阿德才会支持保护伞公司的行动,这也是因为东印度的市场规模,别看东印度领土面积没有南部非洲大,但是东印度的人口众多,差不多三千万左右,比南部非洲的国内市场大得多,以前因为荷兰人的贸易垄断,东印度的市场被荷兰人控制,英国虽然因为《苏门答腊协定》在东印度可以享受最惠国待遇,但是终究还是不如控制在自己手里。

  所以荷兰希望英国调解注定是徒劳,现在就算英国全力调解,罗克想答应荷兰殖民政府的要求命令保护伞公司和阿丹公司撤出棉兰港,南部非洲的商人也不会同意。

  “巴达维亚附近的军队正在集结,荷兰国内已经发出动员令,要组织军队来东印度平叛,接下来这段时间咱们估计还是有点小麻烦。”安迪一直关注巴达维亚的情况,荷兰人肯定不会把全部希望寄托在伦敦,英国这段时间国王突然去世,新王登基事情多得很,也没心情管东印度的这点破事,所以荷兰人还是要自力更生。

  “让他们打,把东印度打个稀巴烂才好,那样才方便咱们收拾烂摊子。”戴维不在意,现在只是开始,战争一旦爆发就不会轻易停止,归根结底是新兴利益阶层对旧有利益阶层的颠覆,不把整个摊子打烂,新兴利益阶层的利益就没办法保证。

  “咱们现在和荷兰人有什么两样?”安迪摇头苦笑,对自己的定位还不清晰。

  “没什么两样,对于东印度来说,咱们和荷兰人一样都是侵略者,只不过在荷兰人的统治下,东印度的华人就像是韭菜,长一茬割一茬,在咱们的统治下,华人就是统治者,至少咱们不仅仅是掠夺,还会建设。”戴维这方面有丰富经验,伊丽莎白港就是好例子。

  在英国的统治下,伊丽莎白港毫无价值,所以埃及总督才会轻易将伊丽莎白港卖给罗克。

  在罗克统治下,石油固然是伊丽莎白港地位越来越重要的直接原因,阿丹公司的苦心经营也功不可没,至少现在伊丽莎白港周围那些被废弃的土地正在恢复利用,已经消失多年的森林也有了恢复的可能,那些树木现在还都是幼苗,但是总有一天会长成参天大树。

  如果伊丽莎白港还是在英国统治下,那么就算伊丽莎白港发现了石油,英国政府也会只开采石油,不建设伊丽莎白港。

  或许为了在伊丽莎白港生活的更舒适一些,英国会适当投资改变伊丽莎白港的环境,但是肯定不会向罗克一样,将伊丽莎白港当做自己的家经营。

  这就是根本区别。

第522章 领袖

  棉兰港的居民最先感受到阿丹公司和荷兰殖民政府的区别。

  在荷兰殖民政府的统治下,棉兰港是个可有可无的港口,很少有船只会停靠棉兰港,大部分船只都是经过棉兰港直接去狮城,或者是更远的巴达维亚。

  在阿丹公司的管理下,棉兰港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港口变得更干净整洁只是一方面,随着停靠棉兰港的船只越来越多,居民的收入也越来越多,生活条件也越来越好,以前棉兰港的大多数居民都是靠打渔为生,根本没有其他工作可供选择,现在不一样了,工作越来越多,机会也越来越多。

  阿丹公司占领棉兰港之前,棉兰港的总人数尚且不到两千。

  现在阿丹公司占领棉兰港还不到一个月,棉兰港的固定居民已经超过五千,除了原来的那些居民之外,新增加的这些都是阿丹公司的雇员。

  阿丹公司虽然和荷兰殖民政府一样都要收税,但是在税种这方面有很大不同。

  以前棉兰港的居民出海打渔,渔船出入棉兰港要收税,捕到的鱼带回棉兰港要收税,把鱼带到市场上出售同样要收税,一圈下来,渔民捕到的那点鱼,算到最后可能都还不够税钱。

  阿丹公司管理下的棉兰港,渔民出海捕鱼不需要交税,把鱼送到市场上出售要交的税也不会超过总价的百分之十,纵然这样出海捕鱼的渔民也是越来越少,大部分人都到刚刚成立的港务局应聘,或者成为一名建筑工人,或者是成为货运工人,反正这方面的工作多得很。

  成为工人的好处很多,虽然和渔民相比,工人的工作时间没有那么自由,工作也比较辛苦,但是工作的危险性并不大,和出海捕鱼相比天壤之别,而且港务局支付的薪水还比较高,算下来维持一家老小生活还能略有结余,这对于棉兰港的居民来说简直是梦寐以求。

  阿丹公司对于管理港口已经很有经验了,因为棉兰港原本的居民不多,所以阿丹公司很轻易的就使用置换方式,将原本居住在港口周围的居民置换到更远处新开辟的居民区。

  居民区有配套的学校和医院,现在的学校和医院都还尚未建成,未来的学校会采用汉语教学,不管是华人还是爪哇人,都可以把自己的孩子送到学校求学,学校只收取基本的书本费用,算是阿丹公司为所有居民提供的共同福利。

  关于学生的来源,在阿丹公司和保护伞公司内部还引起一定争议,很多人建议应该和本土一样,限制土著学生的入学资格,只为白人和华人提供教育。

  安迪最终力排众议,东印度的情况和南部非洲不同,有些华人来到东印度定居已经数百年,几代人十几代人早就和东印度本地人融合,成为峇峇娘惹,这些峇峇娘惹通过和东印度土著的通婚,到现在和东印度土著已经没有多少不同,华人一度曾经占据东印度人口的一半,现在还不到东印度人口的五分之一,另外五分之四里又有多少峇峇娘惹?

  根本没有人能说得清。

  所以棉兰港的学校讲究的是“有教无类”,不仅仅是侨生和新客的孩子有介绍教育的权利,峇峇娘惹的孩子也拥有受教育的权利,血统固然重要,文化认同感更重要,来到东印度这段时间,安迪对于东印度的了解也是越来越多,在英属马来亚,欺负华人最狠的就是某些华裔种植园主,在东印度,最拥护荷兰殖民政府的同样是那些侨生,他们其实也都是华人,安迪并没有彻底放弃他们,只要还可以挽救,安迪也不会拒之门外。

  归根结底其实还是清国不争气,要是清国现在是全世界最强大的国家,那么不管是英属马来亚的华裔种植园主,还是巴达维亚的侨生,都会以自己身为华人感到自豪,哪还有这么多破事。

  重新规划之后的棉兰港比以前对土地的利用更加合理,新的港务工作大楼正在建设中,原本的军营被改造成仓库,港口外的炮台也焕然一新。

  如果不是亲眼见到,都不知道荷兰人的武备废弛到什么程度,港口外的炮台内居然还有前装火炮,怪不得保护伞公司攻击棉兰港的时候,炮台守军一炮未发就一哄而散。

  现在炮台上安装的全部是尼亚萨兰军工集团生产的重炮,最大的火炮口径达到十英寸,换算过来就是254毫米,之所以还是使用英制是因为机器都是从英国订购的,这些重炮也是荷兰人至今没敢采取行动的重要原因。

  荷兰人估计是不知道,鱼雷轰炸机才是罗克准备应对远东舰队的大杀器,炮台主要还是辅助作用,估计远东舰队根本就没有抵达棉兰港的机会。

  但是只要有这种可能,棉兰港就要做出相应防备,鱼雷轰炸机固然先进,但是大多数人对于鱼雷轰炸机根本不了解,甚至对于飞机的作用都没有概念,炮台给予人们的心理安慰是无与伦比的,阿丹公司对棉兰港的投资越大,棉兰本地人对阿丹公司也就越有信心,要不然李晚和凌志也不敢彻底投靠阿丹公司。

  改造之后的棉兰港,码头总长度超过2公里,是以前的4倍,现在码头还在建设中,虽然还没有投入使用,但是规模已经初见端倪。

  以港务工作大楼为核心的工作区位于码头中心位置,左边是商业区,右边是仓储区,保护伞公司和阿丹公司的分部正在建设中,兰德银行也迫不及待的入驻,在港务工作大楼旁边买下一块面积为五十亩的黄金地段,要建设在棉兰的第四个分部。

  之前兰德银行在巴达维亚、泗水、巨港已经先后成立三个分部,泗水就是苏腊巴亚,旁边的丹戎佩拉克也是东印度仅次于巴达维亚的第二大港口。

  保护伞公司和荷兰殖民政府之间爆发的冲突,并没有影响到兰德银行在东印度的业务,兰德银行是兰德银行,保护伞是保护伞,业务上都是独立的,在巴达维亚,保护伞公司甚至还承接着兰德银行的安保业务,也并没有受到任何影响。

  听上去好像挺不可思议的,这要换成是在南部非洲,兰德银行和保护伞公司的财产估计都已经被没收。

  但是这个时代的英国就是这么强势,保护伞公司和荷兰殖民政府的冲突,还没有上升成为南部非洲和荷兰殖民政府之间的战争,当初保护伞公司攻占棉兰,英国政府就照会荷兰殖民政府,保护伞公司的攻击是商业行为,和东印度境内的其他英国企业没有关系,如果荷兰殖民政府敢对东印度境内的其他英国企业采取行动,那么英国政府也会采取行动,切实保护英国企业在东印度境内的利益。

  对的,这个时代抱紧英国大腿就是有这么多好处,南部非洲现在只是自治,还不是一个独立的国家,就像东印度人原则上来说都是荷兰国籍一样,南部非洲的企业,同时也是英国企业,是受到大英帝国皇家海军保护的。

  荷兰的反应也确实是慢,自从1830年镇压爪哇蒂博·尼哥罗大起义之后,荷兰已经近八十年没有爆发过对外战争,曾经的海上马车夫现在本土军队不足万人,常年依靠殖民地输血苟延残喘,所以荷兰殖民政府也需要时间组织对棉兰港的反攻。

  和效率低下的荷兰殖民政府相比,保护伞公司和阿丹公司的效率一流,保护伞公司在棉兰港拥有三千雇佣兵,和军备废弛武器落后的东印度仆从军相比,保护伞公司的雇佣兵堪称精兵强将;阿丹公司虽然名义上没有一兵一卒,但是李晚和凌志的部队短短时间就发展到万人以上,还在以和滚雪球差不多的速度增长,估计荷兰人也不知道他们将来会面对一个什么样的怪物。

  五月二十号,李晚麾下一支大约一千人的部队在多巴湖以东的班达尔和东印度第二师遭遇,结果李晚的部队损失惨重,至少有三百人被当场击毙,余者一哄而散,随后又有四百多人被第二师抓获后全部枪杀。

  “这支部队是一支爪哇人组成的部队,本来就是炮灰,根本没有装备李·恩菲尔德,队伍中有很多人居然还是使用大刀长矛,所以打输了不奇怪,虽然荷兰人的武器也不先进,第二师好坏也是东印度组建的常备军,战斗力还是有点的。”戴维知道情况,也并没有多看得起东印度第二师。

  “东印度第二师不是在巴达维亚吗?”安迪不够了解情况,他的主要精力是放在建设棉兰港上,军事这方面都是戴维在负责。

  “十天之前第二师就已经离开巴达维亚,不过我并不知道第二师被派往班达尔。”戴维的情报工作不够好,整个东印度,戴维也就对巴达维亚、巨港这些大城市比较了解。

上一篇:将军好凶猛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