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南非当警察 第1267章

作者:鲇鱼头

  党卫军第四装甲师的撤退非常匆忙,盟军空军追着第四装甲师轮番攻击,沿途到处都是被击毁的坦克和汽车残骸,绝大部分都是属于德军的。

  “伦敦传来的消息,虎王就是个花架子,速度慢,火力平庸,对付起来难度并不大。”丁宾情绪有点兴奋,第15装甲师现在是前锋部队,即将抵达巴黎。

  戴高乐在第六装甲师损失惨重之后,总算彻底让出指挥权,不再给自由法军军官私下里发电报了。

  对于戴高乐那点心思,巴顿心知肚明,也并没有点破,顺利接过所有部队的指挥权。

  巴顿很谨慎,虽然盟军控制着绝对的空中优势,部队推进的速度并不快,而且空军侦察机出动的很频繁,德军的大规模调动,肯定无法逃过空军的侦查。

  第15装甲师平均每天推进的速度只有十公里,这点距离对于坦克手们来说就是一脚油门的事。

  距离巴黎越近,赶来支援的游击队越多,戴高乐已经新编了六个师,来者不拒。

  法国也曾经是天下第一陆军,对于陆军的重视程度不亚于南部非洲,一战结束后,法国为了巩固国防,大量吸收北非仆从军。

  现在戴高乐终于醒悟,殖民地仆从军对于法兰西来说,并没有太多忠诚可言,打打顺风仗还可以,真要面对法国战役那种级别的生死战,殖民地仆从军的士气很快就会崩溃,要保护法国,还是得依靠真正的法国人。

  在北非的时候,戴高乐对于法国人的参军热情深表忧虑。

  现在这个担心不存在了,法国国内有超过30万反抗军,把这些人组织起来,足够成立一支强大的陆军。

  “就算难度大也没关系,虎王的产量有限,而且优先配备俄罗斯战场,对于德国人来说,俄罗斯人才是更致命的威胁。”巴鑫磊也轻松,连自由法军都能顶住德军最强装甲师的进攻,南部非洲军队更没问题。

  俄罗斯在战争中损失了超过2000万人,这个血海深仇没得解,只能用鲜血来洗刷。

  所以俄罗斯战场偶尔传出一些个负面新闻,盟国这边还是很克制的,基本上不报道,重点都放在德军是如何虐待俄罗斯战俘的。

  既然德军可以在俄罗斯境内横行无忌,那么俄罗斯攻入德国之后,以其人之道还治以其人之身也就顺理成章,俄罗斯人可没有宽恕对手这一说,有仇当场就报了,不过夜。

  所以克鲁格就算再焦虑也没用,德国只能将更多资源倾斜到俄罗斯方向,法国这边也是早晚的事,被盟军攻入德国,总好过俄罗斯攻入德国。

  盟军这边攻入德国,对德国人不会下死手,最多也就抢点东西,多少会给德国人留条活路。

  俄罗斯攻入德国,多半怎么残酷怎么来,为了对抗德国人,俄罗斯连自己的城市都能下死手轰平,对德国城市难道会网开一面?

  “所以和平收复巴黎的希望还是很大的——”丁宾心情有点矛盾。

  作为军人,丁宾肯定希望以一场酣畅淋漓的血战收复巴黎,电影剧本都是这么写的。

  可作为人,丁宾还是希望德国人能理智一点。

  德国现在已经彻底得罪了俄罗斯,如果再得罪法国——

  搞不好德国在战争结束后会比日本更惨。

  “随便,咱们怎么都行——”巴鑫磊不纠结,巴黎能和平收复固然好,真要打城市攻防战的话,南部非洲军队也不怕。

  关键实力在这儿摆着呢,德国人想怎么打都行,戴高乐心平气和一点,把巴黎团团围住,围上半年几个月,城内的德军饿都饿死了,根本不用打。

  戴高乐要是着急的话,那就跟德国人血拼,反正打头阵的肯定是自由法军,而且还是北非的自由法军,南部非洲军队才不跟德国人拼刺刀呢。

  你们打,我们帮你们加油助威。

  在这一点上,法国和英国绝对是一致的。

  英军为什么在诺曼底表现那么拉胯?诺曼底那边盟军也是有绝对制空权的。

  关键不是德国人多能打,而是英军派出参与“霸王”行动的部队,大部分都是英联邦部队,真正的英军也没多少。

  到目前为止,英国在诺曼底登陆的11个师,有四个是来自印度的印度师,两个加拿大师,一个埃及师,真正的英军只有三个师。

  加一起算一算,是不是还少一个?

  最后这一个也不是英国人组成的,而是由流亡英国的波兰人和法国人组成的,打着英军旗号参与到“霸王”行动中。

  这么多部队,先不说训练水平怎么样,语言都好多种了,协调指挥都是大问题,就这英国人还把蒙哥马利吹成是绝代名将,多半英国人对“名将”这个词有误解。

  虽然英军各种拖后腿,卡昂方向在南部非洲军队加入后,也总算有了真正的进展。

第2414章 督战队

  7月17号,盟军向卡昂发起第二次进攻,最先出动的还是重型轰炸机,500架重型轰炸机在短短40分钟内,投弹达到2500吨,海军同时对卡昂进行炮击,全力掩护地面部队的行动。

  南部非洲的坦克部队因为卡昂道路严重受阻,无法发挥最大作用,第一波攻击的部队还是英军。

  杨·史沫资在开战前向蒙哥马利提出建议,希望蒙哥马利能派真正的英军参与战斗,毕竟和英印部队相比,英军的作战意志还是比较顽强的。

  有一说一,虽然英国政府各种拖后腿,英国人还是很不错的,他们表现出了巨大的忍耐和勇气,尤其皇家海军,坎宁安真的是一位非常出色的海军将领。

  英国陆军的表现,跟皇家海军相比差很多,这一方面是因为英军成分复杂,指挥困难;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英国政府的私心作祟,这一点在北非战役中体现的尤为突出。

  蒙哥马利拒绝了杨·史沫资的建议,这应该也和温斯顿的要求有关系。

  经过罗克的提醒,温斯顿才意识到保守党的基本盘出了大问题,如果这时候再因为军队丧亡惨重,导致民众对保守党政府的反感继续增加,那温斯顿可就百死难辞其咎了。

  所以温斯顿和蒙哥马利都在千方百计减少英军部队的伤亡。

  英印部队没问题,这是英国最廉价的耗材,英国政府只需要给印度开出一个空头支票,印度人就会源源不断将军队送到欧洲参战。

  也就在“霸王”行动发起前,温斯顿派英国外交大臣艾登亲自去了趟印度,跟韦唯尔和蒙巴顿一起见了肝帝,艾登郑重向肝帝承诺,英国政府正在依据印度对战争的贡献,考虑战后给与印度更多自主权。

  这意思很明显,如果印度全力以赴支持大英帝国,那么等战争结束后,英国大发仁慈,说不定会给与印度和澳大利亚以及加拿大一样的自治地位。

  这就是肝帝想要的。

  肝帝确实非常人。

  换成罗克,这时候那还不狮子大开口,要什么自治地位啊,直接一步到位彻底独立。

  肝帝根本不想独立,他想要的是不受制约的权力,还不想脱离英国的庇护,英国希望印度有钱出钱有力出力,肝帝希望英国召之即来挥之即去。

  换句话说,肝帝希望英国继续在印度修铁路,继续为维持印度的殖民统治拨付大笔资金。

  同时肝帝希望英国将行政权和管理权还给印度人,外交军事什么的就干脆交给英国负责,说白了就是糖衣留下,炮弹打回去。

  这当然是最理想的状态,南部非洲当年就是这样一步步走向独立的。

  问题在于肝帝根本没考虑拿到权力后,应该如何使用。

  肝帝也真的是好糊弄,英国已经多次在这个问题上出尔反尔,每一次肝帝都深信不疑。

  这一次自然也一样,艾登除了得到更多的军队之外,还得到了更多的粮食。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

  上一次世界大战,印度人将种粮都上贡给英国,结果自己饿死两千多万人,惨不忍睹。

  今年印度先是旱灾,紧接着又是水灾,再加上受战争影响,农作物本来就减产严重,现在又将更多粮食运到英国——

  还不知道印度这一次会饿死多少人。

  种种因素加持下,蒙哥马利肯定不会派真正的英军进攻,于是承担攻击任务的还是英印部队。

  蒙哥马利对英印部队还是有信心的,信誓旦旦表示,英印部队一定能完成任务。

  杨·史沫资很好奇,连基钦钠和罗克都做不到的事,你蒙哥马利能做到?

  然后蒙哥马利就祭出了他的大杀器:督战队!

  说起督战队,这里要澄清一个事实,整个二战期间,各国都设有督战队,但是在冲锋队伍后面架起机枪督战这种事从来没有发生过,某些个影视作品里的镜头纯粹就是抹黑。

  真正向逃兵扫射这种事,只有法国干过,而且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

  法国当时督战的对象是外籍军团,于是就有了外籍军团的哗变。

  英印部队在英军内部的地位,连外籍军团之于法国都不如,所以蒙哥马利毫不犹豫派督战队架起机枪,如果印度士兵敢在冲锋的时候逃跑,督战队真的会开枪。

  印度人没想到蒙哥马利这么狠。

  德国人还有抵抗能力,所以第一波进攻理所当然失败,当印度士兵如潮水般溃败的时候,指挥督战队的英军军官悍然下令开枪。

  英军装备的机枪,仍然是上一次世界大战中使用过的威克斯机枪,这种机枪现在已经严重落伍,全面落后于南部非洲装备的通用机枪和德国的MG42,用来屠杀逃兵效率还是很高的。

  机枪响起之后,杨·史沫资痛苦的闭上眼睛,虽然他已经知道,现在的联合王国已经不是当初的大英帝国了,但当这一幕出现在杨·史沫资面前的时候,他还是无法接受这个事实。

  “所有逃走的士兵都是联合王国的叛徒,必须被果断消灭!”蒙哥马利并没有意识到这有什么不妥,索姆河战役的时候,无数英军就是这样排着整齐的队形冲向德军的机枪阵地,英国人都能悍不畏死,印度人有什么理由逃避作战?

  大英帝国的庇护不是那么容易得到的。

  所有东西都有代价。

  “即便他们一定会死,也请让他们死的更有价值一些。”杨·史沫资对这种草菅人命的行为深恶痛绝,这根德国人的战俘营有什么区别?

  “你的意思是派遣坦克掩护他们冲锋吗?不不不,你不了解,步坦协同对于他们来说太复杂了,他们根本不知道该怎么和坦克配合作战。”蒙哥马利不浪费时间,这一波攻击部队已经全军覆没,得马上组织第二次进攻。

  杨·史沫资掉头就走,连个招呼都没打。

  英军开始进攻的时候,南部非洲这边也已经做好攻击准备。

  打头阵的还是第8步兵师,配合他们作战的是来自刚果王国第77师。

  作为南部非洲联盟国家,刚果王国派出大约13个师加入远征军,这些部队分别部署在北非、欧洲、以及巴尔干,表现活跃。

  第77师是轻步兵师,全师官兵1.8万人,除军官和炮兵等技术兵种之外,全部由刚果人组成。

  第77师师长是来自海滨城市卡宾的路易斯,比利时裔刚果人,尼亚萨兰陆军学院毕业,对德国人的仇恨毫不掩饰。

  “我有一个好主意,我们可以在夜间发动进攻,夜幕会给我们的士兵提供最佳保护。”路易斯善于利用士兵们的肤色,这却是是个巨大优势。

  “不用,我们是山地部队,最擅长和敌人在废墟上作战。”谢建业没有让第77师打头阵的意思,南部非洲军队不能总是跟在后面捡便宜,欲戴王冠必承其重。

  “好吧,如果有俘虏,就交给我们处理。”路易斯的态度也没有多坚决,如果谢建业要求他的部队进攻,路易斯会听从命令,打配合当然也行。

  总之就是做好辅助角色,路易斯知道第77师的战斗力,跟8师差距有点大,别的不说,第77师除了没有装甲部队之外,重炮的数量也比8师少一半。

  精确射手和熟练机枪手这种技术兵种的数量更少,这两种都需要大量训练才能培养出来,刚果王国没这个实力。

  几乎是在英军开始进攻的同时,8师也向德军阵地发起进攻。

  和乱哄哄的印度士兵不同,8师这边就是标准的步坦协同,每辆坦克配备一个步兵班,而且还是踩着炮弹的落点前进,不给德军轻松反击的机会。

  连续多日的轰炸,卡昂德军也损失惨重,盟军准备二次进攻的这段时间,空军每天都会对卡昂进行例行轰炸。

  现在空军也学聪明了,炸弹改为瞬发引信,减少对道路和建筑物的破坏。

  德军也改变战术,采取纵深梯次防御,大量使用88毫米高平两用炮,并且利用有利地形不断组织反击。

  这种方式在面对印度部队的时候很有效。

  用来对付真正的南部非洲部队,效果马上大打折扣。

  关键还是88毫米炮在打“豹”式坦克的时候威力不足。

  “豹”式坦克的正面装甲厚达100毫米,再加上外挂反应甲,除非88炮抵近射击,否则无法击穿“豹”式坦克的装甲。

  “豹”式的坦克手也不傻,出发后不急着前进,一路走走停停,对任何可能的反坦克炮阵地进行攻击,这时候也不需要考虑平民伤亡了,整个卡昂都已经被空军夷为平地,平民要么逃离,要么都被埋在废墟里。

  轰——

  一辆“豹”式使用高爆弹,将一栋已经半倒塌的房屋彻底摧毁,这种房屋最可能被德军利用,只需要一个粘性炸弹,就能让一辆坦克失去战斗力。

  粘弹也无法击穿车体,但可以将履带炸断,如果坦克手试图修复,那么就会给德军留出攻击的机会。

  所以还是小心点好,一发高爆弹而已,成本不过十五兰特,跟一辆坦克相比很划算。

  “右前方的烟囱,干掉它!”跟在“豹”式后面的步兵少尉,使用电话跟车长联系。

  烟囱其实也只剩下半个,88高射炮不可能布置在那里,不过烟囱这种地方跟钟楼一样,都是德军狙击手的最爱,小心无大错。

  “豹”式调整炮塔瞄准,用了两发炮弹才将烟囱干掉。

  “兄弟,你的射击技术还需要精进!”上尉精益求精,电话里车长也没好气。

  “发了个克,现在车里面最少50度,要不你进来试试?”

  前段时间诺曼底天气糟糕,气候还比较凉爽,有时候夜里睡觉不注意的话还会着凉。

  这几天天气彻底放晴,终于有了点夏天的意思,陆军都已经换上夏装,坦克手们没得选择,他们的工作环境糟糕到可怕,狭窄的车内同时塞进去好几个人,再加上随时散发热量的发动机,发射炮弹溢出的硝烟,人就算不热死也呛死了。

  “你把盖子打开嘛,可以透透气——”上尉开玩笑,这事儿想都不要想,万一一枚手雷丢进来,那就一锅端。

  “呵,前面道路被阻断,我只能送你们到这里了,祝你们好运!”车长不生气,坦克的任务是掩护步兵接近城区,接下来全靠步兵硬啃。

  “谢谢,你的任务很出色,非常感谢!”上尉摘下肩上的自动步枪,检查一下弹匣,向旁边的大兵们挥挥手,猫着腰越过坦克,窜入到未知的城市里。

  鉴于整个城市都已经变成废墟,接下来每一步都可能藏有巨大危险。

  “汤姆,上高点提供掩护——路易,背着你的罐子离我远一点——孙,准备好手榴弹——”上尉口中不停的下达命令。

  路易背的是火焰喷射器,这玩意儿在城市战中很好用,就是太危险,万一储存燃料的容器爆炸,整个班都会团灭。

  手榴弹是最好用的武器,所有经过的房子、窗口、地窖、甚至废墟都最好顺手来一枚。

  这些都好理解,精确射手就有点傻眼。

  放眼看过去都是废墟,根本没有高点这一说。

上一篇:将军好凶猛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