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南非当警察 第1092章

作者:鲇鱼头

  进入11月,德国人坦克和装甲车因为低温很难启动,官兵也没有足够多的保暖棉衣,只能聚在一起用宝贵的汽油烤火。

  没有木柴。

  俄罗斯人撤退的时候将能带走的东西全部带走,带不走的就一把火全部烧光,连门板都不留给德国人。

  德军希望占领俄罗斯的石油产区,不过这一计划现在还没有如愿,俄罗斯人已经做好了宁愿有采油设施全部破坏,也不留给德国人的准备。

  说到坚壁清野这项工作,俄罗斯人是真的有决心。

  在莫斯科全城总动员之后,连克里姆林宫都修筑了街垒,准备跟德国人打巷战。

  为了对抗德国人,俄罗斯人在莫斯科设置了59个秘密军火库,为沦陷区的抵抗部队提供支援。

  在莫斯科大剧院、中央电报局大楼、“地铁”和“民族”宾馆等著名建筑内,俄罗斯人埋设了地雷;甚至连著名的圣瓦西里大教堂都布置了炸药,原因是有人推测,如果德军占领莫斯科,那么小胡子有可能参观圣瓦西里大教堂。

  对冬季作战毫无准备的德国人,到11月的时候已经无力发动新的进攻,这时候德国中央集群总司令盘点伤亡,德国第四集团军内损失最严重的师,各种战斗非战斗减员已经超过三分之一。

  欧洲的军事理论里,一支军队的损失超过百分之三十就将完全失去战斗力。

  俄罗斯人损失更惨。

  德国这边损失最严重的才达到百分之三十。

  俄罗斯这边是整个师甚至整个军全部打光,莫斯科战役刚爆发的时候俄罗斯这边125万人,现在加上从中亚远东调回来的25万军队,再加上这段时间开进莫斯科的增援部队,打了一个月后,剩余总兵力加起来居然只剩110万,损失之惨重根本无法统计。

  11月7号,莫斯科战役进行到最关键的阶段,俄罗斯准时举行十月革命24周年大阅兵,大胡子在阅兵式上发表演讲:我们的国家正在遭到入侵,全体公民和军队都要不惜用尽每一滴鲜血来保卫我们的土地和村庄。

  南部非洲驻俄罗斯大使安德烈·费尔南德斯在阅兵后,给比勒陀利亚发送了一封措辞恳切的电报,希望南部非洲联邦政府能给与俄罗斯跟更多的援助。

  安德烈·费尔南德斯是白俄贵族后裔,俄罗斯帝国灭亡后,安德烈和他的家人移民南部非洲,跟现在的俄罗斯没有感情。

  罗克不怀疑安德烈对南部非洲联邦政府的忠诚,他是被俄罗斯人的坚决和勇敢所感染。

  都不说安德烈,就连小斯和亨利,在俄德战争爆发后,对俄罗斯的态度都从冷漠或仇视,变成了尊重和同情。

  进入11月,莫斯科战役进行的同时,德国南方集团军群正在顿巴斯集结兵力,试图向罗斯托夫发动进攻,打开通向巴库油田的通道。

  与此同时保加利亚也开始在布尔加斯集结兵力,加里波第半岛同样被战争阴云笼罩。

  蓝色港湾山谷,驻守在这里的保加利亚军队依然是第25团。

  时间已经过去近半年,情况还没有任何改变,第25团不进攻,防守要塞的军队也不反击,南部非洲人有恃无恐,根本不担心要塞陷落。

  现在要塞驻防部队已经不再派卡车出来采购物资了,每天的空投足够要塞部队消耗。

  随着运输机飞行员对地形的逐渐熟悉,再也没有空投物资被误投到第25团的营地内,偶尔有空投物资掉落到要塞外,也很快会有戴蓝色头盔的国联士兵开车出来拉走,不会留给保加利亚人。

  这段时间,保卢斯上校也终于认识到保加利亚和南部非洲的实力差距有多大。

  保加利亚连空军这个编制都还没有呢,南部非洲已经开始用运输机空投轻型坦克和装甲车等重型设备了,八月份有六架怪莫怪样的飞机飞进要塞再也没出来,这些飞机的螺旋桨都在机顶上,短小的机翼下方挂着火箭巢,飞机飞进要塞的时候机舱门打开着,舱门里安装了一架40毫米自动榴弹发射器,以及一架上世界末流行不久,后来就被淘汰的加特林。

  保卢斯上校并不知道,这种怪莫怪样的飞机叫直升飞机,飞机里安装的加特林也已经被改装成电动的,从而克服了重量大、机动性差等缺点。

  对于步兵来说,加特林确实不好用。

  但是对于车载武器来说,加特林再合适不过。

  九月份的时候,南部非洲对要塞进行空投支援,一支空降部队抵达要塞。

  这一次不是头戴蓝盔的国联部队,而是头戴四色迷彩的南部非洲空降兵,他们很好辨认。

  半个月前,保卢斯上校接到了提高战备等级,随时向“蓝色要塞”发动进攻的命令。

  这个命令让保卢斯上校想死。

  坐在办公室里的老爷们,并不知道第25团面对的情况。

  以25团的实力,向要塞发动进攻也跟送死没什么区别。

  所以保卢斯上校以兵力严重不足为由拒绝执行命令。

  想进攻也可以,不过必须给保卢斯上校更多的支援。

  保卢斯上校估计,在经过增援之后,要塞内至少有3000守军,那么要攻克要塞,就最少需要30000人。

  这还得有大口径火炮的帮助才行。

  否则以第25团的那几门七五小姐,肯定无法敲开蓝色要塞那坚固的乌龟壳。

  保加利亚对于蓝色要塞还是很重视的,想向加里波第半岛发动进攻,就要拔掉蓝色要塞这个钉子,否则蓝色要塞会时刻威胁攻击部队的运输线。

  想要的援助很快到来,而且不是保加利亚部队,而是一支纯正的德军部队。

  只可惜人数有点少,只有大约3000人,并不是保卢斯上校要求的30000人。

  而且最关键的是,德国人并没有派装甲部队过来,这支德军是纯粹的步兵。

  关于德军的战斗力,并没有一个特别准确的衡量标准。

  对于普遍都配备有装甲部队的德国陆军师来说,战斗力主要体现在装甲部队上,一旦装甲部队失利,德国步兵的战斗力,并不比仆从军的战斗力强多少。

  这支德军部队应该是刚刚参加过基辅战役,他们风尘仆仆满脸风霜,经过长时间跋涉看上去似乎有点狼狈。

  不过士气还不错。

  毕竟德国在基辅俘虏了66万俄罗斯人。

  “蓝色要塞守军拥有至少30辆坦克和装甲车,火炮的数量不清楚有多少,肯定比看上去多很多,我们要向蓝色要塞发起攻击,首先要趟过雷区,然后渡过一条不算宽阔,但是水流湍急的河,河对岸还是雷区,然后是反坦克壕沟,以及遍布整个要塞的火力点。”保卢斯上校不乐观,这支德军部队也没有携带重型火炮。

  “有没有要塞的平面图?”来自慕尼黑的戈麦斯上校眉头紧皱,这一仗并不好打。

  “没有——”保卢斯上校表情坦然。

  “这要塞周围都是山,你们已经在这里驻守了半年,难道就没有派人上去侦查过?”戈麦斯很生气,估计这半年,保卢斯上校都用来游山玩水了。

  “山梁上有碉堡,地势险要,道路狭窄,只需要两个人一挺机枪,就能扛住一个营的攻击。”保卢斯上校没夸张,如果弹药足够的话,再来一个营也白搭。

  地形不够开阔,部队根本无法展开,只能投入极少兵力参与进攻,要不然怎么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呢。

  “能不能扛得住,总要试试才行——”戈麦斯上校表情冷漠,南部非洲人再能打,又能比俄罗斯人强多少?

  试试就试试。

  反正戈麦斯上校是不会派手下的德军士兵,去试探蓝色要塞的火力强度的。

  要进攻也不容易,戈麦斯经验丰富,没有重型火炮的配合,要攻击拥有坚固防御工事的堡垒就是送死。

  好在火炮现在并不缺,德国人缴获了近3000门火炮,其中超过一半是口径在120毫米以上的重型火炮。

  对付蓝色要塞,120毫米口径还不够,戈麦斯努力争取之后,一个星期后一支德国炮兵部队抵达蓝色山谷,这支部队携带了八门150毫米S.FH.18榴弹炮。

  150毫米S.FH.18榴弹炮实际口径149.1毫米,炮管长4.43米,30倍径,最大射程13250米,这种火炮的精度和威力,在时下堪称世界一流水准。

  150毫米S.FH.18榴弹炮也有缺点,这种火炮射程不足,也不方便移动,俄德战场上,俄罗斯军队主力装备的A-19式122毫米榴弹炮最大射程可达20公里,射程上的劣势使得德国炮兵在面对俄罗斯炮兵的时候,无法做出有效回击。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德国的工程师们特意为S.FH.18榴弹炮设计了火箭增程弹。

  火箭增程弹的使用,也仅仅将S.FH.18榴弹炮的射程增加到18000米,还是无法和俄罗斯人的A-19式122毫米榴弹炮对抗。

  好在在蓝色山谷,不存在射程不足这个问题。

  11月19号,德军向蓝色要塞进行炮击,战斗终于爆发。

  这是南部非洲军队和德军的第一次正面交手。

第2184章 反击犀利

  25团进驻蓝色山谷的这半年,国联部队也没闲着,要塞的面积已经从以前的大约100英亩扩大到小半个山谷,这还只是表面上。

  除了地面建筑之外,要塞地下还有防空洞和仓库,附近的山梁其实也已经被挖空,守军甚至挖了一条地道通往山谷之外,保加利亚人对此毫不知情。

  戈麦斯上校经验丰富,在没有装甲部队配合下,进攻一座拥有完善防御工事的要塞多半是送死,所以参与第一波攻击的部队全部都是保加利亚人。

  保卢斯上校对此很不满。

  但是保卢斯上校什么都不敢说,戈麦斯上校不舍得投入德军部队,对于保加利亚人可不会心疼。

  山谷内地形还是很开阔的,准备向要塞发起攻击的保加利亚部队一共一个营。

  炮击还在进行的时候,戈麦斯上校就命令攻击部队出发,尽可能靠近要塞,踩着炮弹的落点前进。

  对于德国步兵来说,步炮协同是常规操作。

  对于保加利亚部队来说并不是。

  步炮协同这东西,要经过严格的训练才能熟练掌握,保加利亚部队几乎从来没有进行过步炮协同方面的训练。

  不是保加利亚的将军们不重视,而是没必要。

  德军部队的训练,一向是以法国、英国、甚至南部非洲为假想敌。

  保加利亚在战争爆发前根本就没有对外扩张的欲望,军备废弛也就可以理解,毕竟部队训练是要花钱的。

  而且一个严重的问题是,保加利亚炮兵的素质明显不如德军炮兵的素质高,火炮的质量也不好,步炮协同对于炮兵的要求也是很高的,一个搞不好,炮弹就会落到自己人头上。

  所以进攻的保加利亚军队在接到攻击命令之后,行动速度就明显有点慢。

  大家讲道理,保加利亚部队也不是不接受命令,全世界令行禁止的军队没几个,保加利亚明显不在此列。

  更何况前面还有雷区,保加利亚军队可没有南部非洲人那么丰富的排雷方式。

  “命令部队加速前进。”戈麦斯上校一脸冷漠,保加利亚军队对于德国人来说就是炮灰。

  战争爆发半年,只“占领”了两个村庄,连一次真正的战斗没有爆发——

  保加利亚人玩的这些小花招,德国人心知肚明。

  只不过这半年德国人的注意力都在俄罗斯身上,所以才听之任之。

  现在俄罗斯战局逐渐陷入焦灼,德国人下定决心切断南部非洲的援助,如果能让保加利亚人代替德国人死亡,戈麦斯上校乐见其成。

  “炮击的效果并不明显,我们需要威力更大的火炮。”保卢斯上校很为难,150口径火炮,在钢筋混凝土建成的永固工事面前还是不够看。

  南部非洲人是真的很怕死,修建工事的时候不惜成本,碉堡顶部的厚度达一米以上,上面还要覆盖圆木和沙袋增强防护力,除非被大口径炮弹直接击中,否则根本无法造成致命伤害。

  德国人这边的150口径火炮只有8门,火力密度对于要塞来说远远不够,75小姐的威力更不行,对付简易的战壕还行,对于拥有地下交通体系的要塞来说,连挠痒痒都算不上。

  “不要幻想更多火炮的帮助,赢得胜利最关键的因素还是人。”戈麦斯上校心急如焚。

  要塞内也是有火炮的,而且通常要塞炮的威力比野战火炮大很多。

  南部非洲炮兵的素质,不亚于德国炮兵,综合德军在俄罗斯战场获得的经验,炮兵在开火一个小时之后就要转移阵地,否则就要面临对方炮兵的火力反制。

  戈麦斯上校并不知道,蓝色要塞里安装了时下最先进的炮兵雷达,所以要塞的火力反制,比戈麦斯上校预估的快很多。

  “我们的部队之前从来没有接受过这方面的训练——”保卢斯上校不敢硬顶,在军官的催促下,保加利亚士兵终于离开掩体,向要塞发起自杀式进攻。

  前面就是雷区,所以真的是自杀。

  关键南部非洲人还很阴损,地雷的威力并不大,目标是将进攻人员杀伤,而不是彻底杀死。

  踩中地雷的进攻士兵就惨了,小腿部分会被直接炸碎,偏偏一时半会还死不了,只能挣扎哀嚎着请求同伴的帮助。

  就算他们被送往后方,也很难得到完善的治疗。

  治好了也是残疾,一辈子离不开假肢,肯定无法继续作战了,德国人才不会在他们身上浪费宝贵的医疗资源。

  保加利亚军队确实是缺乏战斗意志,刚刚有士兵踏入雷区不幸中奖,马上就潮水般的退回来,速度比进攻的时候快很多。

  戈麦斯这时候已经没时间惩罚这些士兵,要塞内的炮兵已经开始反击,德国炮兵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

  要塞炮的威力确实比野战火炮大,蓝色要塞里装备的是尼亚萨兰军工集团生产的203毫米重型要塞炮,最大射程25公里,几乎比德国人的150高一倍。

  这时候的炮兵已经不再使用气球进行校射了,别忘了周边山上还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碉堡呢,碉堡里的机枪射手使用无线电轻松为炮兵进行火力校正,德国炮兵就彻底悲剧。

  203毫米要塞炮的威力比150大很多,炮弹的重量超过100公斤,威力足以将重型坦克掀翻,一炮下去方远一百米之内不留活口。

  蓝色要塞内有6门203毫米要塞炮。

  数量虽然不多,威力还是很吓人的。

  火炮的威力在于齐射,不身处其中,无法感受到那种山摇地动,死亡随时会降临的感觉。

  德军炮兵对于南部非洲炮兵反击的时间估计不足,要塞炮开火的时候,德军炮兵阵地上还堆着没打完的炮弹,这些炮弹都已经安装了引信,处于不稳定状态,一枚炮弹击中了德军炮兵阵地上堆放的炮弹,引发剧烈的殉爆,八门150,在南部非洲炮兵的一轮打击后,有六门被直接摧毁,只剩下两门幸存。

  这还打什么呢,赶紧收拾收拾跑吧。

  可惜南部非洲炮兵连逃跑的机会都不给。

  火炮要转移阵地也是需要时间的,不像自行火炮那样打完就跑。

  203毫米要塞炮的发射速度可以达到每分钟三发,装填炮弹使用的是机械装置,第一轮火力打击之后是自由发挥时间,开火速度越快越好。

  十几秒时间,野战火炮都还来不及装填下一枚炮弹呢,又一轮炮弹接踵而至。

  戈麦斯上校知道炮兵全军覆没的消息后,果断下达撤退命令。

上一篇:将军好凶猛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