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军好凶猛 第419章

作者:更俗

当然,不到万不得已之时,殿中没有几人希望徐怀率部直接增援建邺。

刘衍、朱沆也很清楚绍隆帝忌惮什么,觉得徐怀增援庐州应能缓解局势,就没有多说什么,现在主要是看到京襄能抽调多少兵力出来,以及什么时候能赶到。

见众人朝他看过来,郑屠有些小紧张的说道:“靖胜侯秋后在荆州督造荆江大堤,原本计划十月就北上督战,却不想东路虏兵渡淮攻势凶猛远超预期,担心会出纰漏,就一直都留在荆州随时等候陛下的召遣。就目前而言,靖胜侯在荆州仅有少许侍卫,但只要尽快准备好舟船,从泌阳、襄阳集结援师沿汉水而下速度也快,但具体会是怎样,小臣也说不好,还得朝中遣使臣前往荆州问询靖胜侯才知晓……”

“谁去荆州见靖胜侯合适?”绍隆帝看向众人问道。

“虏军意在建邺,必会先遣斥候渡江而来。谁去荆州,陛下当从殿中选一人辛劳,再延误,路途就凶险了。”刘衍强按数道建议被否决的愤懑,耐心建议道。

朱沆知道除了他,没有谁能走这一趟了,拱手道:“臣愿往荆州。”

“那你快去准备,楚钧拟好圣旨便送交给你,你也无需浪费时间再来宫里请辞了,争取午前就能动身!”绍隆帝说道。

目前虽说葛伯奕还在荆南坐镇,但荆南已经调派了两万援军,进驻庐州舒城,葛奕伯在荆南短时间内也很难再抽调更多的援兵过来。

再者,荆南兵马的战斗力,比京襄军到底还是要差一些的。

荆北虽说还集结了一些兵马,但荆北路的鄂州、黄州就紧挨着淮西、江西,沿江防线需要加强,短时间内也无法抽调更多的兵马东援。

短时间内也只能指望京襄出兵东援了。

“臣就在这里等候圣旨即行动身。”形势如此危急,想到赤扈人有可能派斥候渡江封路,朱沆更是一刻不敢耽搁,生怕圣旨送不出建邺,形势不知道会拖成什么样子。

绍隆帝即刻着侍立一旁的知制诰拟旨。

除开给京襄的圣旨,同时还有发放西秦、东川等地的勤王诏。

西秦、东川两路今年所面临的军事压力稍轻,都能抽调一些兵马过来,但路途太过遥远,可能遣使臣携诏快马加鞭赶过去,都至少需要半个月的时间,大股兵马集结赶来建邺,至少也需要两个月的时间,只有京襄是最快的。

等一道道圣旨快速拟定,殿议也暂告一段落——刘衍主要协助汪伯潜、杨茂彦负责京畿防务,王番也难得落得一件差遣。

考虑到虏兵踪迹出现,就会导致无数民众逃入城里来,王番专司安抚之事。

走出宫门,闻讯赶到的家将吕文虎已带着几名家兵在宫门口等候;除此之外,宿卫禁军会另派一小队骑兵护送。

“此行凶险,说不定已经有虏兵渗透过来,我送你一程!”王番见朱沆拽着圣旨,却满脸忧色,从王孔手里牵过马,翻身坐上去,跟朱沆说道。

朱沆也是默然无语的翻身上马,在家将及侍卫骑兵的簇拥下,径往西城门而去。

也不知道消息从何时、从何处扩散开,城门处乱糟糟一团,无数民众疯狂想挤进城里来避难,车马将城门堵得严严实实。

朱沆、王番好不容易在侍卫骑兵的保护下,牵马挤出城门,狼狈之极不说,但回头看城门拥塞的情形,心里一阵阵悲凉。

确知虏兵水师远袭的消息都已经有三四个时辰过去了,竟然连有序疏导难民进城的事都没有办妥,叫人担忧建邺城是不是真能守住。

唯一叫人宽慰的,就是虏兵战船逆流而上,再快也有一个限度,并非骑兵平川远袭,会彻底的杀一个措手不及。

朱沆从城门口收回目光,看向王番问道:“徐怀会干脆利落出兵吗?”

“哈,”王番笑了一下,说道,“徐怀之前数度上表请援淮西,只是没能成行,此时又怎会有诏不援?你多虑了。”

“是吗?”朱沆说道,“是我多虑最好。”

朱沆翻身上马,在侍卫骑兵的护送下远去,这时候一名疤脸大汉从等着进城的混乱人群里走出来,与郑屠说了几句话,再随郑屠走到王番身边,行礼道:“军事司佥事姜平见过相爷。”

军情司以左右参军事周景、张雄山为首,之下就是具体执领某方面事务的佥事官。

“荆襄那里都准备妥当了?”王番问道。

“未有变局之前,荆襄一切都会遵诏行事……”姜平说道。

推测的事情未必就会发生,倘若没有发生,徐怀率部东援,自然是遵照圣诏行事,但姜平带领一小队人马提前赶来建邺,与王番、郑屠会合,当然是为变局绸缪……

第一百零三章 传诏

天气晴冷,一波江水冷碧荡漾。

朱沆一路西行至鄂州江夏县才弃马乘船,一路溯流而上,往荆州江陵县而来,站在船艏,能眺望到北岸成百上千民夫忙碌筑堤的情形。

因为白露湖、桑赤湖以南的临江地区,已经建成数座方圆十数二三十里不等的大垸,此时主要在诸段垸堤之间修建水闸、开挖泄洪口,同时在迎浪区修筑套堤,征募总的役工规模不大,工程却更为复杂,前期就筹备了两三年。

一旦荆江大堤建成,荆北四县汛季的洪涝灾害,将再次大为减轻,可以开垦出更多的肥沃土地出来。

只是朱沆全无心思去看京襄这几年的建设成就,眼睛紧巴巴盯着渐行渐近的荆州城(江陵)。

虽然王番口口声声说徐怀不会置建邺危厄于不顾,但朱沆是亲眼看着徐怀一步步崛起的,了解徐怀手段多么灵活多变,甚至可以说是狡诈。

是的,徐怀驱逐胡虏、收复中原之志,不容置疑,但要说徐怀对大越有多少忠心耿耿,又或者说徐怀内心多渴望做一个忠臣良将,朱沆实在是没有什么信心。

至少徐怀身边的那些人,朱沆就更不指望他们对朝廷有什么忠义之念了。

史轸、韩圭、程益等人投附楚山之前,皆是碌碌无为的庸凡小吏,与士臣之间原本有着毕生难以跨越的鸿沟,却是楚山给他们跻身庙堂名臣之列的希望;王举、徐武碛、苏老常、范雍等人半身经历,多是朝廷带给他们痛苦的记忆;更不要说出身山湖草莽、贩夫走卒的潘成虎、郭君判、唐盘、唐青、徐心庵、殷鹏以及契丹汉将出身的陈子箫、张雄山、韩路荣等人了。

指望他们会劝说徐怀行忠义之事?

朱沆更怀疑他们巴不得建邺为虏兵践踏个遍,只要大局不至于完全不能收拾就行。

要不是心里早就明悟,朱沆这几年何需如此小心翼翼,连妹夫王番都刻意疏远不见?不就是担心有朝一日,京襄与朝廷水火难容,他想保个全尸都难吗?

离荆州越近,朱沆心里越是忐忑,心想徐怀接到勤王诏却拖延不出兵,建邺真能逃过此劫吗?

“好像是二公子……”家将吕文虎此时也年逾五旬了,这些年跟着朱沆东奔西走,满面风霜,两鬓业已斑白,但他的眼神还是锐利如故,远远看到码头上所立一干人等里,有一人相貌似乎像二公子朱桐。

“朱桐怎么会在荆州?”朱沆讶异万分,手搭额前遮挡亮光,朝码头那边看去,但他眼神不济,看不清楚人脸,嘴里嚷嚷叫道,“不能吧?朱桐跟朱芝在黎州,不会在荆州的!”

然而随着船驶近码头,站在码头上迎接的众人相貌越发清晰,那个身着青黑色袄袍之人,不是朱桐是谁?

“黎州出丹砂、岩盐,但邻近嘉州卖不上价,赶巧京襄有需,我就押船走了一遭——前日刚准备乘船回黎州去,却得知父亲要来荆州,便留下来见父亲一面。”朱桐看到他父亲朱沆下船后脸黑得跟锅底似的,打着哈哈解释道。

眼下也不是计较朱桐背着他暗中与京襄往来的时机,朱沆朝亲自出城到码头来迎接的徐武江、董成拱拱手,问道:“徐侯已知虏军水师奔袭建邺的消息了?”

“五天前虏军水师奔袭建邺的消息已经传至江陵,而建邺水军为虏兵所溃的消息亦已于前日传了过来。”徐武江还礼道。

荆湖与江淮乃是大越最富庶之地,除了水运便捷外,沿岸还建立完善的驿传。

军情司派遣人手,以京襄信使的身份,当然可以借助沿江驿铺快速传递消息,换马不换人,甚至换人又换马,将情报从建邺送到荆州,最快甚至都不需要三个昼夜。

朱沆虽说也马不停蹄往荆州赶来,但他的身子到底经不住如此凶狠的颠簸,乘马日行两百里就已经是极限。

此时已经是他携旨离京的第九天了。

徐怀早在五天前就已经知道赤扈水师主力杀入长江的消息,自然不足为怪。

只是令朱沆未曾想到的,建邺水师已经被击溃了?

“什么时候的事?”朱沆手脚冻冷的问道,“建邺那边的情况怎么样了?”

“虏兵水师二十七日抵近建邺,当日便有三千虏兵登岸烧杀掳掠,次日又从北岸接应三千步甲渡江,宿卫禁军于玉潺河西岸,与登岸虏兵激战半日,损兵折将千人,就撤入城中——见渡江虏兵有强攻龙江水营之意,朝中被迫仓促间下令水师战船出坞港作战,但就是在水营河道外侧的江面,为赤扈水师击溃,沉舟无数……”徐武江说道,“之后建邺附近一片混乱,到底是什么个状况,我们也不甚清楚,暂时还没有新的消息传来。”

“徐怀可在城中?”朱沆手脚禁不住有些颤抖的问道。

“前日得知建邺水师为虏兵所溃的消息之后,使君就前往南蔡了,后续大军也会先往南蔡。就怕与朱公错过,特使我与董公留在江陵相候。”徐武江说道。

“那我们不要耽搁,直接去南蔡。”朱沆说道。

“我们已备好快船,即刻动身。”徐武江说道。

朱沆在鄂州弃马换船,乃是荆北制置司提供的一艘狭体官船。

徐武江正好是要押解一批物资、将卒前往南蔡,都准备到动身了,接到哨船传报朱沆快要抵达江陵,才等他一等,不然就是留朱桐在江陵应付朱沆。

朱沆是一刻都不想耽搁,即刻拽着徐武江、董成等人往运兵船疾步走去,朱桐跟在身后登船,也没有心思喝斥。

朱桐实是韩圭与徐武江商议暗中召来荆州,也就是昨日才到,不比朱沆早多少。倘若真有变局发生,荆襄需要有足够熟悉建邺的人手,去应付一些错综复杂的局面——倘若不是朱芝实在不便离开黎州,韩圭都想擅自将朱芝请来荆州待命。

史轸、苏老常赶回泌阳坐镇去了,特别是史轸,太多的政务离开他就难以运转;董成留在荆州,因为是他的士臣身份,一同随徐怀率部东援,有可能发挥一些意想不到的作用。

即便变局发生,朝廷这杆大旗还不能倒。

特别是此时正有十数二十万虏兵在江淮大地上席卷肆虐,朝廷这杆大旗倒了,徐怀能从京襄抽调多少精锐,将虏兵从江淮大地上驱逐出去?

京襄主力此时还必然要留在汝州、蔡州以及申州,以应对京西、河洛之敌,真正能紧急出动的精锐兵马,第一批仅有五千选锋军,第二批除了天雄军第五镇部分兵马,更多还只能以地方州军为主。

这点兵马,不可能与十倍于己的虏兵精锐在江淮大地上决一胜负的。

徐怀必然还需要借助朝廷或者说勤王这杆大旗,聚拢诸路勤王援军,与虏兵作战。

更不要说韩时良、葛钰率数万精锐困守寿春,狗急跳墙不是没有直接倒戈降敌的可能。

更不要说高峻阳、顾继迁一个坐镇西秦、一个坐镇东川,以前是与京襄平起平坐的,又独占一隅,也不会看京襄的脸色行事。

即便变局能给京襄最大的机会,但同时也注定会有太多勾兑与利益交换去做。

有些事,董成显然是要比韩圭乃至王番更适合出面。

登船后徐武江又将京襄目前所了解的一些军情,更详细的说给朱沆知晓,沿江而下,日暮也不靠岸停歇,借着微弱的月光在大江之中航行,好在南蔡早就在汉水河口修筑不少篝火台,指引舟船夜航,不至于夜航错过汉水河口,或驶入浅滩之中。

徐武江、朱沆、董成他们半夜抵达南蔡,走入灯火通明,已经为徐怀用作临时行辕的县衙大院,见到徐怀。

徐怀从朱沆那里接过勤王诏书,直接拆开封函,草草看过,神色凝重的说道:“我恐怕不能应诏行事了?”

“为什么?”朱沆声音有些激亢的质问道,“京襄得到消息,就已往南蔡集结兵马,不为勤王,是为何故?”

“朱公何来如此激动,时局糜烂,不是早就注定的吗?再者,日暮前刚传来消息,合肥已经沦陷了,庐州现在也一片混乱,什么敌情都还不明,我怎么可能一头雾水,率援师沿江北岸直接往庐州闯去?”徐怀言辞锋芒的反问道。

“什么,合肥沦陷了?怎么可能,仅右骁胜军在合肥城就有一万精锐驻扎,更不要说州军及临时征募的乡勇了?”朱沆满脸震惊,难以置信的问道。

“前日有一部虏兵从合肥、舒城之间南下,许璞心系建邺安危,与率荆南援师进驻舒城的都指挥使罗望相约出兵夹攻,欲断虏兵通道,以解京畿危机,不曾想与虏兵苦战半日僵持不下,侧翼为增援过来的虏骑所击。许璞率部往合肥城撤退时,为虏军步骑突击杀溃,虏兵趁乱杀入合肥城中……”徐怀语调冷峻而平静的说道,“我之前就有猜测陛下会令我率部沿江北岸东进增援庐州,但庐州此时一片混乱,如何东援就需要从长计议。我已派人去邀荆湖北路制置使孔昌裕前来商议大计!”

第一百零四章 兵败

噩耗接蹱而来,朱沆也像被连打了两次闷棍,神情都有些恍惚。

徐怀瞥了他一眼,说道:“如此混乱局面下,出兵勤王凶险异常,还有太多的事情需要准备,你们先去驿馆歇下吧,有什么事等孔昌裕明日到南蔡来再说。”

“孔昌裕愿意亲自到南蔡走一趟吗,还是说我现在就去江夏走一趟?天亮之前应该进江夏见到孔使君。”董成问道。

孔昌裕乃是荆湖北路制置安抚使,明面上与徐怀是平起平坐的。

董成担心孔昌裕碍于面子,不愿意亲自渡江到南蔡来商讨勤王之事。到时候孔昌裕随便派一名官员过来。

京襄与荆北之间又有太多的问题需要沟通,有太多的分歧需要统一,徐怀不与孔昌裕直接见面,就像靠底下的官员接触磋商,一些严重的分歧都需要各自请示才能推进,到时候不知道会有多少时间浪费在江夏与南蔡之间近百里的水路上。

江夏与南蔡之间百里水路看似不长,但往返一趟也要小一天。

而此时缺的就是时间。

董成就想着他辛苦走一趟,到江夏游说孔昌裕亲自来南蔡共商勤王大计,以免延误时机。

“无需如此辛苦,孔昌裕明天不愿意来南蔡见我,那我就去江夏见他,”徐怀说道,“我们有一部分兵马需要走陆路的,到时候就直接从江夏东进好了!”

从南蔡走水路前往建邺是最便捷的,一千二百里,要是不遇到恶劣的天气,昼夜兼程,可能仅需两天两夜就能走完,这也是所谓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然而建邺水师三天时间就被击败,而且败得有些惨烈,目前长江中下游皆为虏兵水师所控制,目前还不清楚虏兵水师往长江中游的渗透力度,而荆州水师的力量还是有限,水路就没有办法确保安全。

更为妥当的,就是一部分兵马冒险走水路沿江东进,一部分兵马从南蔡县直接渡江南下,从江夏走驿道东进,两者初步定于江东西路江州浔阳县境内汇合,而不是最早预想的池州铜陵县。

张雄山、韩圭他们坚决劝阻徐怀冒着与各方面都占绝对优势的虏兵水师在长江上接战的风险乘船先行,徐怀就只能渡江走陆路东进。

所以孔昌裕明天来不来南蔡,并不重要,徐怀之所以还特意派人去请孔昌裕过来,实际也是试探孔昌裕的姿态,又或者是这边有意初步的将一个更为强势的态度展示出来。

董成表示明白,正要拉上朱桐陪同朱沆先去驿馆歇下,这时候一名武吏走过来,到张雄山身边低声汇报数句,将一封书函交到张雄山手里就转身离开了。

张雄山打开封函拿出一叠密密麻麻抄写有蝇头小字的摘抄件快速扫了一眼,递给徐怀,说道:

“虏兵奔袭建邺最初三日水师守战的具体情况,差不多搞清楚了。”

见刚到南蔡的徐武江、董成以及朱沆有些困惑,在史珣之后接任南蔡知县的王明启,跟他们解释道:

“昨日听说有建邺水师的一些战船逃到蕲州附近,使君特地让人赶过去了解水师接敌、溃败更详细的过程,为接下来出兵做参考。现在应该是赶往蕲州了解情况的人回来了。”

徐怀走回长案坐下,将灯烛移到眼前,将建邺水军接战及溃败的详细记录仔细看了一遍,神情凝重的将记录装回封函,递给张雄山,说道:“让军情司与荆州水军把这里面的虏兵水师作战特点摘要出来,其他都封存起来,暂时不要散播出去了。”

徐武江从荆州赶来南蔡,就能分担大部分军务,徐怀将封函交给张雄山后,就径直回后宅歇下,暂时将前衙诸多事务交给徐武江、韩圭、张雄山等人接手。

待徐怀离开后,朱沆看向正翻阅水师兵败记录的韩圭等人,问道:“建邺水师到底是怎么败的?”

“朱公也是知军机之人,建邺水师到底是怎么败的,还需要问吗?”韩土微微一笑,将兵败记录递过去,叫朱沆自己看。

军情司派往建邺的斥候,行动力再强,还是受到极大的限制,现在联系上逃撤到蕲州的水师残部,却是将水师溃败的全貌拼凑出来。

建邺水军原是建邺府军的一部分,在建邺上下游临江地区设有两处巡检军寨,最初的职责也只是缉捕走私、盗匪,保障长江建邺流段通畅,仅编二三十艘哨船、桨船,四百余兵卒。

在决定迁都建邺之后,建继帝使刘衍率右骁胜军先往建邺驻扎下来,之后又使朱沆出任建邺府尹筹措迁都事宜,当时的建邺府军包括水军,都是在刘衍、朱沆共同统辖下得到快速发展。

正式迁都建邺之后,建邺水军在卫戍京畿的作用与地位,不比宿卫禁军稍低,就从建邺府军划出来由御营使司直辖,建继帝并调凌坚、余整二将分别出任左右统制,将建邺水师规模扩编到两万余众。

在第一次淮南会战期间,凌坚、余整二将不仅轮流率部进入洪泽浦,甚至紧沿着淮东近海北上,杀入淮河寻找战机。

第一次淮南会战赤扈东路军被迫撤出淮南,甚至之后数年都没有在东路有大的军事动作,主要就是认识到在水军上与大越存在差距,令其精锐步骑进入河湖纵横的地区作战,受到太大的限制。

绍隆帝登基之后,对皇城司、宿卫禁军及建邺水师进行大换血,张辛、刘师望、余珙、凌坚、余整等将吏都被调到闲差冷灶的位置上待着,换上潜邸(淮王府)一系的将吏统领。

这原本也没有什么大问题,淮王府一系这些年也是南征北战熬过来的,即便战绩不及京襄耀眼,但将吏都是见过血的,建邺水师的底子不至于因此这次换将就毁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