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军好凶猛 第148章

作者:更俗

“卢爷与范质救下七将军,卢爷之前怎么不说七将军就在河东?”徐武碛朝卢雄看去,惊问道。

“我与七将军、范质泾州一别,也是十数年没有见面,并不知道他们更名改姓藏身太原——也是前次随相爷离开岚州,在太原停留两宿,七将军、范质找上门来,才得以相认。”卢雄要徐怀、徐武碛、周景他们都进客堂坐下来说话,省得有旁人从院子里经过,将一些秘事听入耳里去。

十数年前,卢雄并不知道蔡铤等人诛杀王孝成夺取靖胜军兵权所持密诏压根就是假的,但就算蔡铤所持密诏是真,卢雄也知道蔡铤诛杀王孝成夺取靖胜军兵权,也与王氏也结下极深的仇怨。

这些年来朝廷都默认当年密诏的存在,世人当然不可能知道矫诏之事,但又都猜测王孝成妻儿之死,乃是蔡铤斩草除根,并非家将劫财害命,便是此理。

王番在朔州从葛伯奕手里夺取天雄军的兵权,可谓是光明正大,但葛氏族人心里怎么可能不对王禀、王番父子恨得咬牙切齿?

王孝成妻儿离奇死于归乡途中,卢雄与范雍(范质)当时便觉得事情有问题。

他们无力,也无心替王孝成的妻儿讨个公道,但念及旧情,还是匆忙赶到泾州报信,希望王氏族人能早有准备、逃避接下来可能会有的迫害,却不想他们赶到泾州时,王举就已经被与蔡铤交情极深的刘世道捉入狱中。

王举当时虽然不算大罪,但卢雄、范雍都怀疑蔡铤有迫害王氏族人的可能,也不敢怠慢,买通狱吏后,偷来一具尸体放入牢房里纵火烧狱,以金蝉脱壳之计助王举逃出。

因为当时并不知道蔡铤所持密诏是假,卢雄、范雍救出王举便不想再多事。

王举当时也没有报仇雪恨的心思,主要还是想着将王氏族人从泾州迁出;范雍也是泾州人士,而且与王举交情莫逆,怕受怀疑,当然也是急着将家小从泾州迁走。

卢雄当时老母病重,急着返回家乡,王举在范雍的帮助下,将族人、家小从泾州迁出,曾前往卢雄老家找过卢雄,但卢雄在老母病逝后就浪迹江湖去了。

在这个时代,故人一旦别离此生再无相见,那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

王氏族人分作三路,两支血脉关系较远的,疏散到关中及汉中地区隐姓埋名繁衍生息,而嫡支家小则由王举、范雍亲自带着到太原谋生。

王举、范雍二人当时囊中就已经空空如也,又没有其他养家糊口的本事,赶上河东都部署司招募役卒,便重新投效河东军中,十数年过去有意藏拙,此时也仅是普通武吏。

年后卢雄随王禀、王番及朱沆归京,途经太原,才得以与王举、范雍相见,但当时卢雄也是才确认徐怀的身世,而王番又极忌讳此事,便没有主动跟王举、范雍提及这事。

而王举、范雍在都部署司仅是底层武吏,也是在卢雄随王禀、王番离开之后,才听到有关徐怀身世的传闻。

不过,恰恰是卢雄在太原相见时都没有提及这茬,他们都以为传闻有假,也没有想过主动到朔州求证,直到卢雄这次再到应州来,他们才知道桐柏山所发生的一些事。

“卢爷怎么到应州来了,我们在饮鹤滩遇到朱芝,他好像都不知道卢爷在应州?”徐武碛疑惑的问道。

“相爷担心这次伐燕会再蹈覆辙,着我私下过来走一趟,我前天才到应州,却没有跟朱芝他们同行。”卢雄说道。

“你们到底是怎么将王樊带去桐柏山的?夫人死于管涔山,怀里明明抱着刚死不久的王樊,最后还一起下葬于管涔山里,这怎么可能有假?”范雍疑惑的问道。

卢雄之前都没有跟徐怀、徐武宣他们正式相认,因此对当年的很多细节都不甚清楚。而听到徐怀身世的传闻之后,范雍与王举一直没有当真,主要还是范雍当年是看着王孝成的妻儿葬于管涔山里。

“那是我大哥徐武宣的孩儿……”徐武碛每想及这事,心情既复杂又沉重。

卢雄、王举、范雍等人得知这其中的旧故,一时间怔然怅然无语,片刻后王举翻身便朝徐武碛跪下要叩头。

“七将军,你这是何故?”徐武碛慌乱将王举搀住。

“谢你们为我三哥保住这根独苗,但有机会,武宣兄弟坟前,我也要去叩头的。”王举挣扎着叩了两个头才爬起来,说道。

“在桐柏山时,我就说徐武宣身板要矮过孝成将军,徐怀当真是与孝成将军有几分相肖,但夫人死于山中,抱着幼儿尸骨的情形,我们都亲眼见到,当真是被你们骗过去了啊!”卢雄唏嘘道,“当年我找过武宣,想他与我、范质一起赶往泾州报信,武宣拒绝了我,我还以为他胆小畏事,以后浪迹江湖,也没有去桐柏山寻你们……”

“说到底我们还是被那封诏书蒙骗住了!”徐武碛感慨道。

靖胜军上下将卒还是有很强烈的忠义之念,在蔡铤拿出新的密诏之时,绝大多数人都被唬住,甚至都搞不清楚王孝成是不是做错了。

在王孝成被诛之后,徐武宣他们即便心想着保全王孝成妻儿,也只敢私下里秘密进行,不敢同气连枝联络他人;要不然也不会有这么多的曲折。

“王宪、宗奇,你们快过来与王樊相认!”王举将站在客堂门口盯着院中动静的两名青年招唤过来,叫他们与徐怀相见。

王举虽然要比其兄王孝成年幼十数岁,此时也才四十岁出头,但王孝成之前有两个儿子都夭折了,等到徐怀时乃是中年得子。

因此十七岁就成家立业的王举,所生养的长子王宪却要比徐怀大上三岁;而领着众扈卫到别院安顿的次子王峻则与徐怀同年。

而徐怀实际年龄也比他自以为的大出一岁去。

范雍年纪比王举稍长,独子范宗奇与王宪同年,范宗奇、王宪、王峻三人目前也在都部署司为役卒,都已经成家立业。

范宗奇娶的是王举的独女,而王宪、王峻娶的则是范雍两个女儿;他们两家的命运,也算是完全交织到一起了……

第一百五十二章 秘密

徐怀自幼就在桐柏山里浑浑噩噩长大,恢复神智之后,要说当世的亲孺之情,他从内心深处更认可自己是徐氏子弟。

而卢雄、范雍、徐武碛、苏老常以及他完全没有印象的养父,他们身上的忠肝义胆,以及他郁苦十数年的养母,临病逝前心里都还有着深切的丧子之痛跟恨,却对他的慈爱照顾有护,这种种情绪这一刻再次交织到一起,也令他激动感慨不已。

王宪、王峻、范宗奇都已成人成家,此时在都部署司担任押队、旗头等小兵目,也都知晓自己的身世,但真正确认徐怀乃是王孝成当年并没有在管涔山被害的幼子王樊,还是卢雄这次到应州来。

徐怀在河东是一个极特殊的存在,之前有关他身世的传言,王举、范雍他们不会轻信,但徐怀对外公开的年龄仅十八岁,即便确认身世之后,也仅有十九岁。如此年轻,却屡立殊功,以致刘世中都以经略使的名义,举荐他担任重建之后的天雄军第十厢都虞候、朔州巡检使,这在当世堪称传奇了。

所以说,不管王番在离开岚州时曾不惜公开表示已与桐柏山众人分道扬镳,河东都以为徐怀是靠王禀、王番的关系上位。

刘世中作为蔡系干城,之所以亲自出面举荐,在外人看来也无外乎蔡系因岳海楼通敌之事陷入被动,在很多方面都不得不做出让步。

待众人情绪稍定,徐怀问王举、范雍:“此时王、范两家还有多少人在太原?”

范雍还以为徐怀担忧他们相认的消息走漏出去,会令蔡系对他们在太原的家人不利,宽慰他说道:

“我们两家迁居太原十数年,我与你七叔在都部署司也算是资深老吏了;这次也是知道你要来应州参加军议,将招应之事承接过来,不虞有人会怀疑我们头上的;要不然我们过两天就找机会陪卢爷去朔州找你们了……”

徐怀知道范雍他们想岔了,开门见山的问道:“兵部郎中刘俊前往大同劝降,为守军射杀之事,你们可知道?”

“啊?”范雍震惊问道,“我在行辕听到你们过来的消息,便赶着出城迎接你们,却没有听说刘俊在大同城前遭射杀之事——适才转运副使郭仲熊出西城门亲自扶棺所接尸首,是兵部郎中刘俊的?”

刘世中、蔡元攸都不亲自出城接回刘俊的尸首,就有意想拖延着,不让消息太快扩散出去,他们担心军卒义愤躁动,令他们不得不出兵强攻大同。

王举陪同卢雄一直都留在宅院之中,自然更不清楚大同城下所发生的一切。

“大同守军这是意欲何为?”卢雄听到兵部郎中刘俊前往大同劝降却被射杀的消息,震惊的问道。

卢雄得王禀授令再次赶来河东观望形势,就考虑到大同守军有可能倾向投降赤扈人,但不管怎么说,他都没有想到大同守军有什么理由射杀大越派去劝降的使臣。

这太异常了。

“赤扈王帐应还没有最终决定撕毁与大越的秘约,但已有不少王公大臣蠢蠢欲动、按捺不住了,所以他们需要一个合理的借口,绕过赤扈王帐的授命,”徐怀说道,“大越与赤扈秘约以武周山、晋公山及浑河为界,界南归大越,但倘若大越不能劝降大同守军,又迟迟不敢强攻大同,或迟迟攻陷不下大同,此时集结于阴山以东的赤扈兵马再南下进攻大同,迫使守军投降,谁能说赤扈不守信义?”

在场没有外人,徐怀将客堂里摆放茶具、神龛的八仙桌拖到屋子中间,将堪舆图铺开来,上面清晰标识两万多赤扈骑兵在阴山东麓集结、活动的轨迹,标识大同、怀仁、金城以及萧林石在苍头河谷(参合口)的兵马部署;他也将岳海楼从岚州消失数月之后再次出现,便是在管涔山马营海寺与曹师雄秘密见面之事都一一相告。

越雨楼在大同城安排有眼线,虽说目前未必察觉到岳海楼等人在大同城内活动的迹象,徐怀也无意安排更多的人手冒险潜入大同城,但毫无疑问大同守军射杀刘俊这事,已经再次令大越陷入被动之中。

“曹师雄果真有问题?”卢雄不怀疑徐怀的判断,但听到岳海楼消失数月后再次出现在岚州,竟然是与曹师雄秘密见面,当然是难抑内心的震惊。

“曹师雄出知岚州,看似官声极好,地方士绅也大多觉得他好,但他在管涔山捐资修缮马营海寺,便广纳四方游僧驻锡,他本人也隔三岔五去听经礼佛,还专好找蕃僧询问漠北之事,我们便注意到异常,直到数日前看到岳海楼的踪迹在马营海寺出没,”徐怀说道,“岳海楼与曹师雄见过一面之后,就再次消失踪迹,我怀疑他此时有可能在大同城里!”

“……”

卢雄离开岚州之前曾赶往朔州去见徐怀,却被徐怀拒之城外。

他心里对此没有什么怨意,却惦记着曹师雄这人是否可靠,没想所担忧的最坏结果竟然发生了,真是急得要跳脚,吸着凉气说道,

“王番年前不该荐曹师雄出知岚州兼领天雄军,这下子成大患了!”

“该来的总归会来。”徐怀心情平静的说道。

虽说最初知道王番举荐曹师雄出知岚州兼领天雄军这事时,徐怀全盘计划被打乱掉,心里急得更想骂娘,但事情已经过去了,他这时候也能平静的回过头去看待这事。

抛开个人主观上的不爽情绪,客观的说,王番举荐曹师雄执掌西翼岚州军政,这令徐怀放弃掉从岚州、经太原等地直接南下的幻想。

若非如此,徐怀也很难下定决心强开西山通道。

退一万步讲,就算王番不举荐曹师雄,最终是由朱沆出知岚州兼领天雄军统制,也不可能逆转赤扈铁骑经河东南下入侵中原的历史轨迹。

天雄军经过一番整顿,或许会恢复一些战斗力,但绝对没有资格去硬挡在荒漠草原沥血厮杀数十年未休的赤扈铁骑。

而以朱沆的性情与气节,断无可能投敌,也很难叫他果断弃城南撤,最终的结局很可能是率天雄军被数倍强敌围困在某座孤城之中,苦等许久都不见援兵而日益衰弱,最后突围无望而全军覆灭。

朱沆归京而王番荐曹师雄执掌西翼岚州军政,叫徐怀放弃幻想后,同时也最大限度的削弱了岚州及河东路司对朔州的约束。

要不然,徐怀无论是从个人情感,还是道义上,都没有办法弃朱沆独去。

而在如此严峻的威胁之下,他并没有能力去承担起太沉重的责任。

徐怀此时能如此坦然看待王番荐曹师雄执掌岚州军政,是他清楚知道历史将如此走向,王番荐曹师雄这事只能算是历史洪流中的一朵偶然性的浪花,赤扈铁骑悍然南下时,曹师雄不投降过去,也会有其他的无骨将臣甘为前驱。

不过,对卢雄来说却不这么想,他此时犹后悔不迭的说道:“王番举荐曹师雄之时,我应该劝相爷找你说一声的,不该犹豫的!”

范雍、王举这些年虽然在都部署司为吏,但接触不到核心的机密。

徐武碛见他们眼睛里有很多的困惑,猜想卢雄这次到应州,应该还没有机会跟他说很多机密事。

徐武碛接下来便将桐柏山匪乱、徐怀千里护送王禀赴任岚州以及助朱沆率万余天雄军残部从大同城撤离,以及桐柏山卒编天雄军第十厢驻守朔州,以及他们在过去几个月时间基本完全控制西山南部地区等情况,一一说给范雍、王举等人知道。

“你们与天雄军第九将(厢)上交过一次首级请功,但都部署司都以为你们所杀都是普通蕃民,草草计功了事,并没有深究这事,”范雍、王举震惊问道,“而你们除了那次上交数百蕃兵首级,之后再无战功禀请,府岚北部的西山,怎么就全部陷落你们的控制之中……”

“徐怀一直以来都断言赤扈人必然南侵中原,虽说绝大多数人都不以为意,但我们一直以来都据此进行准备。”

徐武碛说道,

“王番郎君荐曹师雄出知岚州,我们担忧曹师雄有可能在赤扈铁骑南下时直接投靠过去,令朔州沦为南北退路都被堵死的孤城,我们这段时间以来在朔州,主要便是集结兵马攻打、经营西山。只是这时候从河东到朝廷,都还在做与赤扈人联手攻陷燕云的春秋大梦,我们当然不可能事事都禀报路司。当然,刘世中、蔡元攸之流他们也早就怀疑徐怀的身世了。王、范两家在太原的家小要是不太多,还是尽早都转移到西山,防止局势随时会猝然恶变。特别是曹师雄随时有叛变的可能,到时候路途堵塞,必然有太多的事顾及不过来!”

王举、范雍以及王宪、范宗奇、王峻等人都是面面相觑,难抑心里的震惊,哪里想到事隔十数年王举与徐怀叔侄相聚,竟然还有更大的“惊喜”在等着他们?

第一百五十三章 败局已定

“行辕上下都以为收复大同指日可待,刘世中、蔡元攸这次召集大规模的军议,除了云朔地区的后续安排,以及后续出兵配合河北军对燕蓟的攻势外,还要讨论如何收编大同守军,”范雍在文事上要强过更善治军作战却无处施展才能的王举,因此在都部署司任吏,更得幕司大吏的偏爱,因此也能知道更多的秘密,蹙着眉头说道,“在今天之前,断然无人想到兵部郎中前往大同劝降,会遭射杀。而这么重要的会议,曹师雄、曹师利及大将孟平等人一个个都‘偶染风疾’,拖病不来,此时想来他们确实是在岚州等待变局的发生啊!”

“你们既然也料定形势如此,而刘世中、蔡元攸对你们也居心叵测、不怀好意,为何要过来参加军议?”王举蹙着眉头,疑惑的问道。

“刘世中、蔡元攸早就怀疑我的身世,举荐我出任天雄军第十将都虞侯也是不怀好意,但他们这些人朋党勾结,掌握滔天权柄,背地里不知道做了多少伤天害理之事,本质上却还是依附于大越朝的,”徐怀说道,“我不怀疑他们大局已定之时,会对我下手,但我料定他们一定会把事情搞砸,又何惧他们跟我玩上不了台面的阴谋诡计?”

徐怀年龄未及弱冠,就得任都虞侯。

朔州因为汉民悉数撤出,不立州县衙门,仅设巡检司统辖阳口砦以外的防务,但名义上所管辖的范围,却要远远超过一般意义的巡检司。

因此徐怀兼领朔州巡检使,意义上也非比寻常。

这注定他在河东,是一个极其特殊的存在。

王举、范雍在都部署司当然也有听说他种种传闻。

只是之前这些传闻与徐怀的身世纠缠在一起,蔡系又有意暗中推波助澜,使得桐柏山众人看上去居心叵测,他们也没有当真。

卢雄前两天刚到应州,他们也刚刚确认徐怀的身世,心里都陷入将与亲旧相认的欣喜之中,还没有心思去细想这种种传闻。

此时听徐怀、卢雄说及种种秘辛事,他们心里也是掀起轩然波澜,也才真正认识到桐柏山众人所面临的局势是何等的险恶。

然而面对如此危局、恶局,徐怀却又是如此风轻云淡、从容不迫,这叫他们蓦然间想起十数年前也曾有一人,平素言谈举止透漏出来的从容自信,也是能如此的安定人心。

“十七年前赤扈人尚未崛起,大越都已将云朔收入囊中,一小撮奸佞小人坏我三哥性命,迫害我王氏一族不提,还白白将大好形势葬送掉,真是可恨啊!天亡大越啊!”王举悲声叫道。

“你是料定大同覆辙将再现,此来应州,希望能再挽狂澜?”卢雄看向徐怀,蹙紧眉头问道。

“不,两者情势完全不一样,”徐怀摇了摇头,说道,“天雄军溃灭于大同城,哪怕没有一兵一卒逃脱出来,河东局势都不会崩坏——萧林石此前也是迫不及己,才行险计,并没有能力反攻河东。但是,这一次骁胜军、宣武军倘若在恢河北岸被赤扈人歼灭,一方面赤扈人的野心膨胀起来,能在极短时间内集结更大规模的骑兵南下,另一方面曹师雄等人投敌,与大同守军甘为赤扈人的前驱,整个河东都将飞快陷落,赤扈骑兵的马蹄最快可能仅需要三个月,就能践踏黄河两岸的土地。我知道不受刘蔡等人的待见,但此次过来,仍希望与骁胜、宣武两军诸将见上一面,不是有其他的妄想,而是想着他们在被打溃之后,知道从西山借道可以逃回泾原、麟延等地重整旗鼓,以便朝廷下诏勤王时,西军还能提供更多的有生力量!”

年初离开岚州时,虽然卢雄也赞同应高度警惕赤扈人的野心,但对局势的判断,也远没有徐怀这么悲观。

然而到这时,特别是大同守军都毫无顾忌射杀前去劝降的兵部郎中刘俊,自断南附大越之路,卢雄又怎么可能还以为徐怀此言是杞人忧天?

河东能战之兵,几乎都集结到应州来了,一旦骁胜军、宣武军在恢河附近覆灭,加上曹师雄又带着他所掌控的天雄军数部投敌,整个河东所剩的整编禁军,就剩阴超、文横岳两部。

就算阴超、文横岳二人有些气节,不从曹师雄投敌,但他们手下仅有三千兵马,外加完全不值得依赖、多为老弱病残的厢军、乡兵,凭借忻州、太原等城池,能抵挡多久?

这时候有扈卫走到廊前通禀:“朱芝过来求见军侯!”

“快请朱芝过来,”徐怀安排扈卫去请朱芝,同时又与堂叔王举及卢雄、范雍等人说道,“经历大同战难,朱芝性情有所改变,但骨子里世家子弟的臭脾气很难短时间内尽数磨灭,立场也未必能坚定,诸多秘辛事还不能叫他知悉。等会儿还要请七叔与范爷暂以靖胜军故人自居,言语可能会有所怠慢,请七叔莫以为怪……”

“这个我们省得。”王举说道。

王举当下先叫二子王宪、王峻及女婿范宗奇暂且回避,他与范雍要留下来看朱芝会带来什么新的消息。

“真真气煞我也!”朱芝刚走到廊前,人还没有走进客堂,就愤恨的叫嚷起来,说道,“刘世中、蔡元攸都是软骨头、怂货一个,他们竟然想要隐瞒刘俊为萧孽残贼射杀的真相,却是刘衍这些人多少有些骨气,先与他们闹腾起来。我是实在忍受不了,便先退了下来……咦,卢爷,你怎么在应州?”

“相爷忧云朔战局未尽如意,特遣我过来走一趟,也是刚刚到应州遇到两个故人,与徐怀见上面。”卢雄避重就轻的说道。

朱芝也没有多想,还陷在悲愤之中,看王举、范雍二人面生,以为他们就是卢雄在应州遇见的故人,拱拱手,便径直在徐怀身边坐下,愤声抱怨道:“天雄军溃灭于大同,刘世中、蔡元攸两厮可以推卸说葛怀聪逃得太快,没有给他们出兵增援的机会,但这次我是真真看清楚他们的面目。”

“你先坐下来喝口茶歇歇气,刘衍他们到底是如何闹腾的,你说来给我听听,”徐怀看桌案有一盏未饮温茶,端给朱芝止渴,问道,“郭仲熊他又是什么主张?”

他们走进这宅院,与王举、范雍他们相认诉说诸多秘辛,不知不觉间都快两个时辰过去了,外面天色都暗了下来。

到这时候刘世中、蔡元攸都没有派人接见于他,想来他大概仅有一两次的机会,在正式的军议会场见到他们。

徐怀也料到他即便亲自到应州来,与刘世中、蔡元攸及刘衍诸将谋面的机会不会太多,而王举、范雍在都部署司的地位也不甚高,他想要更清楚了解行辕之中发生的事情,还得靠朱芝通风报信。

“郭仲熊还能叫人高看一头,他说此事欺瞒,即便消息严丝无泄,将卒也会相疑——刘衍、陈渊、曲景等将则主张立刻出兵渡过恢河……”朱芝急喝过两口茶,将他到行辕后所见到刘世中、蔡元攸与诸将吏的争吵原原本本说给徐怀、卢雄听,说道,“我这次随军出征,我父亲说桐柏山卒悍勇能战,你若与刘衍等将一起请功,必能再建殊功!”

“朔州两千弱旅,刘世中、蔡元攸是看不上眼的。”徐怀淡定说道。

“你要是担忧刘世中、蔡元攸忌你身世,不敢重用你领兵作战,我看大可不必,”朱芝急道,“那两个怂货,怕强攻不下大同还损兵折将,你真要请战,他们都还巴不得呢,而西军也并非没有敢战将吏!”

“那行,待拜见刘世中、蔡元攸时,我提一嘴试试,看他们应不应,”徐怀不想跟朱芝无谓的争辩什么,便顺着他的语气答应到时候会找刘世中、蔡元攸请战,又跟他说道,“朱郎君派了两名家将随你到应州来,照顾你的周全,但都殒于大同,你身边已没有人照顾周全——范爷乃是卢爷的至交好友,此时乃河东都部署司武吏,你直接找刘世中或者谁,便说范爷乃是你父亲的故交,要将他借用到你身边任事,凡事也能有个照应!”

朱芝性情还是急躁,但念着朱沆的情分,徐怀不可能不管他的生死。

而此时范雍等人都还是都部署司的武吏,在大变发生之前,也不可能说直接跟他们前往朔州,较为合适的安排,就是让范雍等人先紧跟着朱芝,备好快马、刀弓,待到形势彻底混乱,也方便让他们护送朱芝逃往朔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