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能提取副作用 第56章

作者:骑猪去挖坑

但是狐狸新闻网决定请专家跟进三清公布的临床数据,从中揪出任何错误或者危害,都要大肆宣扬,要彻底破坏三清阿尔茨海默症新药的口碑。

这样一来,患者自然会对三清的特效药失望,也会站在狐狸新闻这边。

任何临床实验都会反应出新药的一些问题,包括一些潜在的毒副作用,甚至有些新药在服用一段时间后,有致癌或者引发致命疾病的危害,会被药监局喊停或是退市。

只不过大部分药企的这些数据并不会全部公布出来,三清这次敢在官网公布,真是给了狐狸新闻一个惊喜,让他们自觉找到了一把能捅向三清要害的匕首。

不过,狐狸新闻在查看三清的临床试验数据的时候,发现对方同时也把渤健的阿杜赫默,一款同样是针对中早期阿尔茨海默症的新药所公布的临床数据放上去了。

两者在疗效,安全性,以及副作用等各个方面都进行了详尽的对比。

渤健的这款药物在鹰国已经上市了,所以药物的一些论文和相关临床数据都是可以公开查到的。

狐狸新闻顿时大喜,太好了,竟然还敢跟我们鹰国的药物一起对比,还嫌死得不够快的吗?

我要都把你们的数据详细讲解给大众听,让他们知道,只有鹰国的药才是效果最好的。

就算鹰国的药翻车了,那也不关我的事,我又不是药企,反正这波流量我是赚足了。

狐狸新闻的此举,顿时吸引了鹰国民众的目光,尤其是广大患者和家属的热切关注。

网站流量瞬间飙升,喜得布兰奇连喝了几天香槟庆祝。

此举自然也反馈回了国内,国内媒体也效仿,请来医药方面的权威人士,为大众讲解三清的临床实验数据。

当然,也没忘了加上渤健的新药进行对比,毕竟这款新药也是非常有话题性,同时也正在国内申请上市。

看着网上铺天盖地关于自家药物的新闻,渤健的CEO一脸懵逼:“???”

第九十章 对比疗效,三清完胜

鹰国渤健公司是一家全球领先的治疗阿尔茨海默症等神经疾病的生物制药公司,年销售额超百亿美元,在去年的全球处方药企业50强排名中,位列第20名。

阿杜赫墨(Aduhelm)就是渤健的王牌药品之一。

这款药物能选择性地与大脑中的β淀粉样蛋白结合,然后通过激活免疫系统,将大脑中的淀粉样斑块清除。

但是这款王牌药物的上市之路却是十分坎坷,一波三折,上市之后也是争议纷纷。

该药物第一次向FDA申请上市的时候,由于效果不明被驳回,本来渤健已经要放弃这款药物,但是在后续临床实验中,扩大样本,同时增加用药剂量之后,发现对患者的积极效果凸显了出来。

于是渤健继续投入研发,并重新申请FDA审批,并获得加速批准上市。

在FDA咨询委员会成员对药品批准的强烈反对的情况下,该批准在行业内引起很大争议。当监管部门决定批准这一药物之后,十名专家成员因此辞职。

阿杜赫墨的安全性一直都是这款药命途多舛的原因,一位服用它的妇女死于脑水肿。目前还不能证实她的死因是用这种药物引起的,但是这对医生给病人开处方的信心有很大影响。

渤健继续产生支持该药安全有效的数据,以证实这个药对阿尔兹海默症的疗效。之后的阿尔茨海默病临床试验会议上,渤健公布了两个三期试验的数据,结果显示,经过治疗后,患者淀粉样蛋白斑块减少,血浆中p-tau181(阿尔茨海默病tau标记)显著降低。

普遍看法认为,FDA批准该药上市,理由为基于该药对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获益超过其风险,这主要表达了一种鼓励AD药物研究的态度。

毕竟目前治疗AD的新药研究基本全军覆没,最近十多年再没新药获批,实在很打击药企的研发积极性,一些药企已彻底放弃这方面的研究。而随着社会老年化,治疗AD药物的研发又非常迫切。

FDA的加速批准为患者提供了更早的治疗机会,同时,FDA也要求渤健公司继续进行一项新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以进一步验证对患者的临床益处。如果后续试验不佳,FDA可能撤回对该药的批准。

患者和家属们对此还是翘首以待的,毕竟,他们已经等待太久了,上一次FDA批准阿尔茨海默病药物Namenda(国内名为“美金刚”)还发生在2003年。

然而新药上市后,由于售价高昂,每年治疗费用高达6万美元之巨,导致销售额惨淡,而鹰国官方很快宣布将其纳入该国医保,渤健又乘势降价到每年3万美元,总算才在市场上挽回一点局面。

但是除了鹰国国内以外,该药在去年年底也接连遭到欧罗巴和樱花国药品监管的拒绝,两家均表示尚未有足够的数据支持他们批准这款药物上市。

总之,渤健的股价时常因为这款药物的消息而享受到如过山车般的待遇,这也导致渤健CEO对任何相关新闻都非常敏感。

在看到自家药物被拉出来跟三清的AD特效药进行对比的新闻时,顿时眼前一黑,一股不祥的预感瞬间将他笼罩。

此时,鹰国某处的一座小屋中。

艾米·琼斯正专注地看着电视上的新闻,里面播放着三清与渤健的AD特效药临床数据详解。

她褐发深眸,身材高挑,眼角深深的鱼尾纹,看起来四十出头,面容十分平静。

看着看着,她的眼神忽然有了波动,起身走到电脑前,开始在网上搜索关于这款特效药的消息。

作为一名家族性阿尔茨海默症患者,她的外婆和母亲都曾经患过此病,而她对这个病的情况也十分了解。

全球大约1%-5%的AD患者有家族史,多在60岁之前发病,许多人甚至在40多岁就开始出现症状。

这也就导致了他们更大的痛苦,因为普通患者大多60岁以后才开始发病。

艾米已经四十二岁了,按照母亲两辈人的经验,她深知自己剩下的时间已不多。

母亲辛苦照顾外婆多年后,发现自己又有了患病症状,于是毅然吞枪自杀,也不愿意拖累女儿。这给了她极大的精神刺激。

从那以后,她就一个人独居在郊区的小屋中,安静地等待着那一天的到来。

她的枕头下,放着当年带走母亲的那把枪,如无意外,这把枪也将带走自己的生命。

在病症彻底吞噬掉自己的大脑前,她已经做好随时与母亲和外婆相见的准备。

枕头下还同样放着一本圣经,每天临睡前,她会默默背诵这本书,再回想一天的生活细节,以此确认自己的记忆力是否完好。

这个病症,就像高悬头顶的达利摩斯之剑,随时都会掉落,收割她的生命。

而现在,新闻里竟然有人说已经有能够治愈这个病的特效药出现了。

一开始她是嗤之以鼻的,毕竟通过这个病她也结识了一些病友,但是他们吃各种市面上的药,给出的反馈却并不太好。

这其中就包括渤健的特效药,有一位病友吃了这个药之后头痛欲裂,不得不停药自保。

不过这个三清的特效药,看起来似乎有点不一样,她越搜索相关信息越是心惊。

同样她也看到了《自然》杂志上的那篇论文,上面显示的治疗效果让她心动不已。

一种对生命的渴望,又慢慢浮现在她心中。

这个病真的有救了吗?

论文着重提示这个药只对初期患者有极大疗效,这对她来说已经足够了。

她还没发病呢,如果一直吃这个药,岂不是可以一直延缓病情发作?

艾米顿时精神一振,开始关注起了狐狸新闻的专题报道来。

“临床二期实验结果显示,每周病人的病情都在好转,正电子扫描(PET)成像显示,接受治疗一个月后,80%的患者的PET检测呈阴性,意味着他们大脑中淀粉样蛋白沉积的水平和健康人已经没有显著区别。”

“同时,评估患者认知能力和日常生活能力的组合指标iADRS与安慰剂组想比,降低幅度减少了89%。”

“患者淀粉样斑块水平平均下降了84个单位,而基线这一数值为108(该数值小于25则表示淀粉样斑块扫描阴性)。”

“1%受试者出现不太严重的头晕,恶心,心悸,过敏等反应,还需等待后续临床观察。”

她越看越是激动不已,这些临床二期实验的数据,无不显示三清AD特效药的强大疗效,副作用也很少,比起脑水肿这种危害来说简直不算什么。

于是马上联系其他的AD病友们,大家一起分享了这个好消息。

鹰国所有病人都欢呼起来:“上帝啊,感谢你让三清制造出这么神奇的药物,我们终于有救了!”

他们准备采取行动,要让三清这款特效药能尽快在鹰国上市。

而此时,狐狸新闻的布兰奇也面临着一个巨大的尴尬。

三清AD特效药的临床数据实在太好了,好到出乎任何人意料,导致所有的权威专家都目瞪口呆,不但疗效秒杀渤健的药,在副作用这块,更是一骑绝尘,将对手远远抛在身后。

老年痴呆症终于有救了!

这神奇的效果导致了流量的暴增,就连没听说过这个病的路人都被噱头吸引了过来。

但是越多人看,三清特效药的名头就越响亮,越来越多的专家都被说服,改口开始夸赞起这款药来。

这根本不是布兰奇想要的效果啊,他是想要专家痛批这款药,从而败坏三清的名声啊。

怎么会这样呢?三清竟然没有弄虚作假,这个药的疗效竟然是真的?

布兰奇揪着头发,死活没想明白。

忽然,电话铃声响起,一看,竟然是狐狸新闻的墨老板。

他赶紧接起电话,准备迎接墨老板的怒火。

谁知道电话那边的声音对他十分满意。

“布兰奇,你干得漂亮,这次的新闻专题做得非常棒。我们收获了无数流量,现在我们是全网最炙手可热的媒体了。”

布兰奇支支吾吾道:“可是,老板,之前我们说三清偷窃辉瑞的技术,本来是想要搞臭他们名声的。现在好像适得其反了。”

“呵呵,怎么会呢?我们为什么要搞臭三清,这是一家药企,还是遥远东方的药企,他名声臭不臭跟我们有什么关系吗?没有吧。我们所做的一切,不都是为了流量,为了吸引注意力吗?”

布兰奇恍然大悟:“所以过程并不重要,结果才重要,只要有了热度,有了流量,我们中间干了什么,都无所谓。”

“对,你学会了这一点,才能做个真正的新闻人。观众并不重要,他们的注意力才重要。好好干,把这个话题的热度维持下去。你会获益匪浅的。”

第九十一章 纪录片《一天》

三清的官网每周都会更新最新临床实验数据。

每天都有无数人访问官网,搜集这些数据和资料。

然后发布到世界各地,翻译给全球患者看。

狐狸新闻继续做着这个专题,俨然已当成一个全新的关于AD新药全球性突破的专题来报道。

绝口不提三清盗窃辉瑞技术之事,同时把以前的相关报道都给删掉了。

“关注患者和家属,聚焦三清AD新药进展,让我们继续跟进这款神奇药物的海外上市之路。”

而渤健的股价,早就腰斩,甚至一路跌停了。

渤健CEO哭晕在办公室,正式宣布由于业绩太差,将开除公司首席研发官,同时裁员1000人,开始一轮新的成本削减计划。

这一天,三清的官网忽然发布了一条短短20分钟的纪录片。

《一天》——记录阿尔茨海默症患者被治愈的一天。

影片从1500名临床二期患者中,征求到十名志愿者,从头到尾记录了他们,从入院之前,到开始治疗,一直到病愈出院的经历,并精心剪辑后,制作成一部纪录短片。

这是医院里一群特别的老人们。

都已经60多岁,有的甚至是70高龄。

他们大都有过记忆消失,出门却找不到家在哪,甚至记不起自己是谁,这样的经历。

有的人,会逐渐找不到自己的床。

有的人,会用牙膏给亲人打电话。

有的人,怕忘了自己是谁,把一辈子整理成24本相册,在背面写上字,来回翻看。

在别人问照片上是谁的时候,他回答:可能是我。

他们对着镜头说:什么时候你觉得自己老了呢,不是别人叫你老头,老太的时候,而是病房里有人突然说了句我们是“三等公民”的时候。

什么是“三等公民”?

原来是醒来等吃早饭,早饭吃完等午饭,午饭吃完等晚饭。

这些“三等公民”,他们都有认知障碍,他们都是阿尔茨海默症患者。

以前,人们其实并不太了解这个病症,他们都以为,阿尔茨海默症就是记忆不断减退直至消失,俗称老年痴呆。

他们从没有看到过患者的真实模样,真正的患者不仅会失忆,走失,还会思考障碍,甚至有攻击性,生活不能自理。

这些残酷才是考验亲情和爱情的真谛,但却从没有人愿意直面这种不体面。

片中,每一个患者的日常,体面或不体面,都被真实地展现出来。

有一对老年夫妻,退休多年,互相扶持,自从患病后,妻子逐渐地忘记了生命中所有的人和过往,甚至已经开始忘记一直在旁边照顾她的爱人。

老人在医院得到治疗后,一天天好起来,终于认出照顾自己多年的丈夫,那一天,她潸然泪下,一对经历了历史风霜的老人双手紧握在一起,完美诠释了一句华夏古谚:“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还有一对老人,妻子照顾老年痴呆的丈夫五年,她面对镜头,说:“人在逼上梁山的时候,不好也会好,家里没人可以顶了,你就有一股动力。当然了,他们说,这股动力维持不了多久,管他呢,能维持多久就维持多久。”

阿姨用最平静通俗的话语讲述自己的艰辛日常,也不乐观也不励志,只是接受,坦然得接受一切正在发生和可能发生的事情。

后来,老人进了医院,进行了精心的治疗,由于发现得比较早,病情得到了抑制,终于,丈夫在阿姨给他洗脚的时候,忽然想起来了妻子的名字,顿时嚎啕大哭了起来。

两人抱头大哭,再过一段时间后,老人终于恢复了正常人的样子。

还有一对老人,却不是夫妻,而是姐弟,姐姐患上了老年痴呆症,弟弟送她来医院,照顾她,医生问为什么不是老人的小孩来照顾,弟弟说,姐姐结了两次婚,丈夫都死了,有两个儿子,大儿子是高度瘫痪,小儿子已经有孙子了,房子又小,条件困难……

医生问他,你自己的家怎么办?他说,我自己的家管不了了。

弟弟在姐姐病床前说:“还记得吧,母亲很早就死了,我四岁,弟弟三岁,你只有十三岁。那时候人家让父亲把你送去当童工,我和弟弟送去孤儿院,父亲不同意,你也不同意。”

“你以前不讲过吗,我们姐姐三个相依为命,讲过没有?”

上一篇:古神在低语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