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能提取副作用 第53章

作者:骑猪去挖坑

“我还是建议在这里静养,他的病情,只能延缓,根本不可能治愈的,而且他还有高血压,肾脏功能也不太好,很多副作用大的根本不能用,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几人全都一脸失望,他们都是对谢老的病情抱有希望,希望这位德高望重的老人能够早日重返工作岗位。

可惜,病情一直都毫无进展,反而有愈演愈烈的趋势。

哪怕谢老不能回去工作,他们也不想老人得这种病,这对一个科学家来说实在太残忍了。

这是一位将一生都奉献给祖国的航天事业的老人。

可敬可佩,就连生病了,清醒的时候,也时刻惦记着工作。

家属突然捂着脸,忍不住抽泣起来。

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摇了摇头,眼神中流出悲痛之色。

他们多么希望国内外能有治疗阿尔茨海默症的特效药啊,不求彻底治愈,哪怕能够延缓老人的病情发展,让老人稍微变得正常一点,起码能够记住每天的生活,像一个正常老人一样生活也好。

可惜,国内外研究这么多年,都无法找到能显著改善的药物。

谢老,对不起,我们真的无能为力啊!

所有人都齐齐叹了口气。

正在这时,忽然远远传来一个洪亮的声音。

声音中充满了喜悦。

“快,快告诉谢老头,他的病有救啦!”

第八十四章 阿尔茨海默症终于有特效药了

齐院士精神矍铄,拄着拐杖缓缓而来,他面色红润,声音洪亮,远远就在高呼。

“你们在门口傻愣着干嘛?还不快去通报这个好消息。”

门口几人面面相觑,好一会才反应过来。

家属立马快步迎上,急切地询问道:“齐老,你好,你说的好消息是怎么回事呀?”

医生在门口微笑着等待,其他人一拥而入,去向谢老通报。

“谢老,齐院士来看你了。”

齐院士不疾不徐地走着,一边回答家属的话。

“上次不是跟你们说,国内出现了一位制药天才吗?研发出了抗癌药,那可是了不得,我这条老命就是吃他的药好的。”

“他的企业叫三清,研发的药不但效果好,价格也很实惠,后来更是进了医保,嘿,我跟你说,这可是有仁爱之心的企业家。”

家属在旁边急得抓耳挠腮,又不好打断,眼看着到了门口,终于舒了口气。

齐院士大踏步地走到谢老的床前,拐杖在地上猛地一顿,大笑着说道:“老伙计,看你状态好像还可以,我就放心了,今天我给你带来一个好消息,你的病有药可医了。”

床上的老人毫无反应,只是盯着齐院士一直看,仿佛在思索着什么,半响才忽然拍手笑道:“是齐老啊,哎呀,什么风把你吹来了?快坐快坐。”

他挣扎着起身坐好,家属和其他人都围了过来,纷纷支起耳朵倾听。

齐院士在床边的椅子上坐下来,四顾一圈,才说道:“是这样的,我刚得到消息,国内现在有一家叫三清的药企研发出阿尔茨海默病的特效药了。我过来是带你去昆市那边试药治疗的。”

医生愣了一下:“不会吧,真有特效药了?”

随即大喜:“这可是医疗界的大突破啊,恭喜谢老!”

家属欣喜若狂,连忙点头道:“太好了,齐老,我们马上就跟你过去。”

其他人也是惊喜交加,都有些不敢相信幸福来得居然这么突然。

齐院士又详细解释了一番新药的具体情况。

“这款新药是γ分泌酶抑制剂,可以抑制γ分泌酶活性,有效减少淀粉样蛋白在大脑沉积,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根据实验数据显示,这款药没有什么副作用,不会对身体内脏器官有过多负荷,也不影响你的高血压,这点很难得。”

“不过这个药物只通过了安全性和毒理测试,还没有完全通过正常的二期临床实验,所以也许还有未发现的副作用,这点我必须要提前说明白。”

他转头看向家属:“怎么样?这个药物的具体情况我也介绍了,你尽管放心。老谢服了药以后,肯定会有效果的。这也主要是他还在病症的初期,脑部神经元还没有受到太多损害,只要消除掉那些沉积的淀粉样蛋白,就能够恢复正常了。”

“幸亏能在早期遇到这款新药,如果老谢是那种失去自理能力的晚期患者,说实话,我对三清都会没信心了。”

大家听了这番话,对新药的效果都很期待,一个个喜笑颜开。

只有谢老一脸懵懂,不过他看大家都开心地笑着,也咧着嘴笑了。

整个病房瞬间充满了欢乐的气氛。

齐院士随后带着谢老和家属一行人前去昆市第一人民医院,而卫康也带着成药赶了过来。

谢老被带到一个单独的病房,家属签订好参与临床实验的相关协议。

治疗便开始了。

为了尽快起效,这次采取的是静脉滴注的方式。

第二天,齐院士来到病房,刚进门,谢老便笑呵呵地打招呼:“齐老,你来了啊。谢谢昨天带我过来看病啊,你费心了。”

齐院士点头回应:“应该的,咱们都这么多年交情了。”

他忽然愣住了,谢老这不是记忆挺清楚的嘛,还记得自己带他过来看病。

于是赶紧叫过护士,询问谢老昨天用药之后都做了什么。

护士说没有什么异常,就是睡得格外香,然后看看新闻,其他没别的。

齐院士跟谢老聊了一阵,发现对方已经不怎么颠三倒四了,能够记清楚自己现在哪里,虽然还回想不起几天前的生活细节,但已经比昨天强很多。

他顿时心中一阵惊喜,期待起后续用药效果。

三天后,医院对谢老进行了检查。

看到检查结果后,医生急匆匆地走了。

“大家过来看看,检查报告显示,体内β-淀粉样蛋白含量下降了许多。磁共振扫描显示,大脑中淀粉样蛋白斑块显著减少。”

“患者认知能力明显改善,精神状态好转很明显。我仔细询问过患者这几天的事情。他能够清楚记得几点起床,吃了什么,干了什么等日常作息。让他回忆之前的一些事情,也都想起来了,能说出具体的细节。”

“虽然我不敢肯定他是否记忆完全恢复,是否彻底治愈,但是整体上病情肯定是在好转,身体各项指标检查结果也比以前更好,没有任何器官受损的迹象。”

“这款新药的效果十分明显,对阿尔茨海默病初期患者是真的有用。”

其他医生都惊呆了。

本来临床试药,医生都不抱太大希望的,都以为只要能延缓患者病情,不再继续恶化,就已经不错了。

可现在居然有药物,能真的让谢老的病情好转了?

国内治疗这种病症的药物,包括国外新出的一款特效药,都只能延缓病情,稳定病人情绪,不可能让病人彻底恢复,更不用说治愈了。

只要病人的状况不断好转,那么就有彻底治疗的可能。

看来,阿尔茨海默症真的有特效药了,不再是不治之症了。

医生们顿时精神振奋,接下来的几天,他们一边小心翼翼地给药,一边随时检测着谢老的病情变化。

齐院士和家属等人也从医生口中得知了这个好消息,一个个欣喜不已。

之前是抱有奇迹发生的希望,跟亲眼看到奇迹发生在眼前,两者给人的感受还是完全不一样的。

而谢老恢复了精神之后,记起来第一件事就是工作,不断询问跟过来的工作人员,自己什么时候能再次重返工作岗位。

病房里时不时响起他不满的抱怨声。

“我跟你说,我的病已经好了,工作上的事情不能再耽误下去了。我只要按时用药,就可以保持现在状况了,根本不会影响到工作的。”

“你们怎么这么固执呢,要是不信的话,问问我昨天,今天,前几天发生的事情,我脑子里都记得清清楚楚的,要不你考考我?”

如此过了半个月,再次给谢老检查完后,所有神经内科的医生们都目瞪口呆。

从最近检查结果来看,谢老的症状已经减轻很多了,如果继续服药,毫无疑问可以恢复到正常人的状态。

因为衰老不可避免,所以只要一直服药,就能推迟再次复发,这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算是治愈了。

医生们七嘴八舌地讨论开了。

“研发出这款药的药企听说是三清?”

“对,之前很出名的抗癌药也是三清的,这款药就是他们的一个研发小组最近的成果。”

“国内竟然有这么牛逼的药企了,能治疗阿尔茨海默症,这可是破了世界记录啊。”

一位脑神经科医生顿时兴奋起来:“他们临床三期开始了没,这可是一篇绝佳的论文啊,一定能发Nature。”

“之前肿瘤科就是用临床三期实验报告发了一期柳叶刀,这次的机会我们神经内科也不能错过。”

“快联系三清,跟他们聊聊治疗阿尔茨海默症的事情。”

接下来,医院将新药换成口服的给药方式,同时通知谢老,只要按时服药,按时检查,就可以出院了。

第八十五章 航天专家的执念,空间站计划

华夏西北,航天城发射中心。

这是卫星和运载火箭的发射试验基地之一,是创建最早,规模最大的综合型卫星发射中心,也是国内唯一的载人航天发射场。

主要承担载人飞船,天宫目标飞行器,卫星测试发射和航天员搜救,返回式航天器着陆回收以及其他各类火箭发射试验等任务。

此刻,在一栋航天楼前面,红毯铺地,红幅高挂,一群穿着浅蓝色大褂的工作人员,个个面带喜色,正在安静地等候着。

不一会,一辆黑色轿车停在门口,一个两鬓斑白的六十多岁老者精神抖擞地走下车来。

来者正是病愈归来的谢老,他站在门口,却没有马上进去,而是深吸了一口气,看着顶上“航天楼”三个字,眼神变得炙热,随即面带微笑,大步走入人群中。

“谢老,您总算回来了,我们等这一天等了好久。”一个中年人迎上前来,表情激动,眼眶有点发红。

这是谢老工作多年的副手方恒,因为谢老病情的缘故,临时接任项目负责人。

谢老感慨万千,握住方恒的手,激动地说道:“小方啊,我不在这里的时候,你很好地完成了空间站的发射任务,我非常满意,总算没因为我的缺席导致项目的延迟啊。辛苦你们了。”

方恒有些哽咽地说道:“多亏谢老之前工作做得到位,我才能顺利接手,不过后续的工作还是离不开您啊,国家目前颁布的航天重大计划中,很多工作都需要您的指导,我们才能圆满完成任务,继续赶超发达国家。”

谢老环顾一圈,郑重点头道:“我回来了,起码还能再干十年,这十年是至关重大的十年,每项任务都很艰巨,诸位,有劳了。”

人群中顿时散发出热烈的掌声。

谢老在人群簇拥下来到实验中心,看着大屏幕上空间站的画面,顿时热泪盈眶。

他终于看到华夏的空间站上天了。

虽然没有亲眼看着发射,错过了最重要的时刻,但是里面有他的全部心血。

而今年,空间站就将在轨道上正式组建完成,常驻在天空中,成为一座真正的天宫。

这对他来说,就是人生最大的成就。

谢老看着空间站里的航天员工作的画面,一股幸福的满足感油然而生。

这辈子,足够了。

华夏终于拥有了自己的载人空间站,可以开展大规模的空间试验了。

再也不用去看别人的脸色,再也不用承受国外的勒索,可以自由地出入自己的空间站,做任何研究。

以前看着头顶的国际空间站,羡慕别国航天员在里面做实验的日子,一去再也不复返。

谢老面色变得潮红,他想起了很多很多,脑海中闪过一幕幕画面,有一些是以前的艰苦研究,更多的是对空间站的展望,对未来航天计划的向往。

这个空间站计划,计划并试验了近二十年,最终目标是在低地轨道自主建设一个常驻的大型空间站,预计运营十年以上。

目前已经发射了核心舱,今年将完成两个实验舱的对接组建,每组航天员驻扎6个月后与下一组航天员进行轮替,完成持续的空间常驻人物,乘员人数为2-3人,规模达到80吨。

这只是空间站的基本构型,以后还可以根据需要,不断增建扩展舱,预计长期乘员人数可提高到3-6人,最大规模可达180吨。

空间站与多艘货运飞船和载人飞船对接,以完成常驻任务。

航天员的生活必需品,工作所需材料和设备将由货运飞船运送,载人飞船则停靠在实验室外,作为应急救生飞船,可随时载航天员返回。

这样,华夏的航天员在太空就真正有了一个长期在轨运行的家。

星辰大海之旅再次扬帆,也有了一个坚实的基地。

华夏,正在一步一个脚印地开启星际探测新征程,全面建设航天强国。

依托空间站为补给和维护基地,后续,发射空间望远镜开展巡天观测计划,以及探月工程任务,将一一开展。

未来十年之内,不断发射月球探测器,往返月球,逐步建立月球科研站。

上一篇:古神在低语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