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能提取副作用 第258章

作者:骑猪去挖坑

“由于三清集团在医药方面众所周知的成就,就连太空医疗方面,华夏也走在了世界前列。”

“不得不说,他们在开放性和大局观上还有待进步,对外合作非常不透明,一直保持神秘,这一点将是全人类的损失。”

“幸运地是,我们的自主研发实力非凡,尤其是太空医疗这块,绝对不比他们差。”

“我们已经研发出了便携万能监护仪,能24小时实时监测宇航员的身体数据,你们可以在NASA的官网和推特官号上面找到详细的视频,效果令人惊艳。”

话音刚落,屏幕上就出现了鹰国宇航员戴着便携监护仪,笑容满面地进行测试的画面。

整个画面非常欢快和谐,宇航员一个个露着八颗牙的标准笑容,配上轻柔舒缓的音乐,精美得就像宣传片。

画面一转,一名美艳女主持人出现在镜头里,一脸震惊地夸赞道。

“哇,看起来非常有说服力,短短时间内,就能有如此进步,看来NASA的太空医疗技术真的非常厉害。”

尼尔森矜持地一笑:“那当然,下一步我们的目标是载人登月计划,要提前登上月球,打造自己的专属领地。同时,也要再发射新的空间站,不过,这一切都需要巨量的经费,我正在为此努力。”

女主持打断他道:“不是刚批了260亿美元的预算吗?这些不够吗?”

尼尔森呵呵一笑:“你可能不知道,我们有很多科研项目和计划,登月计划,火星计划,空间站,太空医疗,等等,就像一头头巨型吞金兽,再多的经费也不够烧。”

女主持继续问道:“据我所知,已经有其他国家达成了空间站合作计划,那么我们是否也可以如此做,从而省下重建空间站的钱?”

尼尔森笑容一窒,缓缓说道:“跳探戈需要两个人,一个人的独舞并没有什么用,我们已经提出了合作申请,但一直没有等到回应。”

女主持嘴角微微翘起,似乎料到了他会如此说,立即反问道:“难道不是因为我们拒绝合作的原因吗?”

她随即肩膀一耸,两手一摊道:“你们就差像狗一样在国际空间站周围撒一圈尿,来宣示自己的主权了。”

尼尔森笑容渐渐消失,张开口正要说话。

女主持却不打算放过他,而是接连不断地逼问道。

“所以你们是忘记了这项禁令的存在了?”

“或者说,你们宁愿浪费纳税人巨额的资金,也不打算主动寻求空间站的合作吗?”

尼尔森此刻脸上已经没有了任何笑容,阴沉着脸,说话也不太客气了。

“航天技术我才是专家,这点我比你懂,事实上,拥有自己的空间站对鹰国来说非常重要,国际空间站就是一个惨痛的教训,事实上,我们已经在受制于人了。”

女主持冷声道:“尼尔森先生,这点你恐怕说错了,你并不是航天领域的专家,你在担任NASA负责人之前只是一名律师,学历中没有任何航天专业背景,你唯一的太空飞行经验就是曾经接受过NASA的培训,并出了一本讲述这段培训经历的书籍。”

她那连珠炮一般的追问一个接一个。

“所以,是什么让你如此自信?觉得自己能将这260亿美元经费做出最合理的利用呢?”

尼尔森不由语塞,在背景方面他确实有硬伤,但万万没想到,竟然会在采访的时候遭受背刺,被如此当面质询。

这一定是政敌的针对,他如此想着,脸涨得通红,带着一丝怒意道。

“虽然我不是航天专家也不是宇航员,但我懂政治,懂管理,能安排好经费。要知道,航天也是政治的一部分,太空竞赛才是未来的主旋律,而不是所谓的合作,你的问题真的太天真了,甚至有点可笑。”

“哦,是这样吗?”女主持话题一转,并没有跟他纠缠下去,而是转而说起另一件事。

“我们通过各种渠道,获得了GE医疗提供给NASA的便携监护仪,通过专业拆卸发现,里面竟然使用了三清的心电监测模块,甚至连中文标签都还在上面,对此,尼尔森先生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屏幕上顿时出现一幅拆卸图片,上面三清的Logo和标识清晰可见。

尼尔森顿时张口结舌,半响才憋出一句话。

“这都是供应商自己的行为,与NASA无关,我们只检验最后的成品,只要符合要求就行。”

“可是我们通过检测,这款设备的准确率并不高,与你们宣传的还有很大差距,这是否属于虚假宣传。”女主持依然咄咄逼人。

尼尔森强行挤出一个笑容:“任何新技术都有一个试验的过程,不可能一切如愿,但这是测试的一部分,我们对此有信心。”

采访到此结束,尼尔森强颜欢笑的画面就此定格在视频结尾。

这个视频显然揭露了一个让人震惊的重磅消息,瞬间就引发了轰动。

鹰国的网友看着视频,一个个目瞪口呆。

这打脸也来得太快了吧,刚才还把NASA狠狠夸了一遍,怎么立马就反转了。

“上帝啊,我不是看错了吧,NASA难道也发Fake news了?”

“法克,NASA现在的丑闻怎么一个接一个地往外蹦。”

“都怪这个尼尔森,根本就不是专业人士,他懂个屁的航天,在他手里不出丑闻才怪。”

“NASA,我心目中的航天圣地,就此破灭了。”

“原来不管什么部门,都这么腐败落后的吗?每个负责人都是弄虚作假的高手。”

“我算看明白了,有这帮官僚管理技术部门,大鹰迟早药丸。”

海外网友一个个捶胸顿足,痛心疾首。

国内网友却隔墙吃瓜,一个个吃得热火朝天。

现如今有了互联网的存在,中外交流非常紧密,国内媒体天天都在盯着大洋彼岸,一有新闻就立马搬过来。

因此在新闻时效性这一块,属实厉害,导致网友们的瓜总能做到新鲜可口,味道纯正。

“什么神仙新闻,NASA局长被反对派媒体背刺,形象崩塌,丑闻缠身。”

“这海外媒体就是肆无忌惮啊,什么都敢问啊,也没被打出去。”

“哈哈哈,NASA最新太空医疗技术,竟然靠的是一手移花接木,简直笑死个人。”

“荒唐吗?并不,反而很合理,只要想想这是发生在鹰国的事情,一切就瞬间变得合情合理了。”

“NASA出内鬼了,竟然不顾禁令,把上面的话当耳旁风。”

“你说的这个内鬼,有没有可能就是这位尼尔森同志?【狗头】”

“大胆,竟然敢编排大律师,小心尼尔森向你发起国际诉讼。”

尼尔森的事传播开来后,瞬间在国内成为笑柄。

再加上一群营销号不断科普NASA的各种丑闻,NASA在国内多年维持的专业高端形象也崩塌了,简直就跟掉落的火箭一样,瞬间掉到了海底沟。

第三百四十九章 这份骨吸收抑制剂,你们应该用得上(下)

卫康也看到网上关于NASA的新闻,不过他并没放在心上,只是觉得有些啼笑皆非。

他瞬间有种眼界大开的感觉,原来全世界的官僚骗经费的时候,那副嘴脸都差不多。

鹰国许多机构采购东方的设备,直接改头换面,在外观和品牌上披上合规外衣,就明目张胆地使用,这也不是什么新闻了。

没想到一项自诩科技圣殿的NASA也堕落了,跟其他机构没什么两样,照样干起了这种挂羊头卖狗肉的勾当,还虚假宣传成自家技术,简直让人笑掉大牙。

想到这里,他忍不住失望地摇摇头,这样的NASA比起华夏航天中心来,简直差太远了,就连实事求是都做不到,还怎么在科技的海洋里驰骋,还怎么走向星辰大海。

正在这时,手机突然响了。

一看,正是航天中心的方恒。

方恒此次来是报喜的:“卫总,好消息,便携万能监护仪非常成功,航天中心想跟三清达成长期战略伙伴关系,以后在太空医疗这块,不管是药物还是器械,都要加强合作。”

卫康听了非常高兴,这确实是个好消息,这样的话,以后再有什么医疗器械研发出来,就可以直接以空间站为舞台,进行展示和宣传,同时也跟国家的航天领域绑定更深,对三清来说,属实有百益而无一害。

现在只有一款设备的时候还不明显,等到以后研发的医疗器械多了起来,尤其是一些高尖的大型设备,能在空间站这种地方试用,可比在医院试用给人的感觉厉害多了。

若是效果好,也相当于一层背书,以后推广到其他公立医院的时候,肯定更有说服力。

于是立马答应了下来,紧接着,双方又谈起了医药方面的深入合作。

由于太空中强辐射,失重环境,储存条件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许多药物经过太空之旅后,药效都会大幅下降,很多药物都达不到所规定的药效要求。

相应地,保质期也大大缩减了,一般在6-12个月,比普通药物动辄两三年的保质期要短很多。

而空间站中,许多细菌和病毒的活性也往往能获得极大提高,甚至发生一定变异。

所以航天中心想跟三清一起进行医药和基因学方面的研究。

不但要延长一些常见药物的药效和保质期,还可以利用太空环境,研究生物的基因变异。

三清集团在原研药和仿制药的制造和研发上有着卓越的口碑,是寻求合作的最佳对象,更不用说,其中不少药物本身就是三清出品。

至于生物领域,全新的基因编辑技术,以及基因治疗,都是三清的强项。

“由于太空旅行的需要,比如为期三年的火星之旅,以后日后的月球基地建设,我们目前对药物的这种频繁补给模式不太现实,对药物的长期需求必须考虑进去,尽可能达到太空中自给自足。”

“目前,市面上大部分药物的保质期都无法满足太空旅行的要求,在太空中按需生产药物可能是应对这一挑战的最佳解决方案。”

“所以我们打算先从一些最简单的药物开始,研究微重力环境和太空辐射对药片配方稳定性的影响,防辐射将被纳入药片的设计之中。”

方恒侃侃而谈,将航天中心的计划和盘托出。

“第一批的药物不仅含有布洛芬和维生素C等有效成分,还包括二氧化硅,硅酸镁和磷酸钙等辅料,这些物质在月球表面都能找得到。”

“我们的计划是通过改变成分和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了解这些变化对药物稳定性的影响。”

“如果能为长期太空任务收集关于药物稳定的数据,将有助于未来在轨道上按需生产药物。”

“这属于一个‘自动化机载制药’项目,才刚立项,还没有正式开始,不过有了你们的加入,想必会如虎添翼,进展迅速。”

卫康不由心中一动,空间站中独一无二的微重力环境,能使得一些受到地球重力限制的科研得到发展,从而取得全新突破。

这对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领域来说,同样非常重要。

国际空间站在轨的20多年间,一共进行了大约3000多项各学科的科学研究,其中占比最高的就是生物科学。

只可惜,以前的华夏,被彻底隔绝在这一研究领域。

既没有空间站,也没有医药巨头,没有条件开展太空医疗和生物领域的研究。

现在,有了三清药业,也有了天宫空间站,条件已经非常成熟,完全可以奋起直追,加快在太空中生命科学领域的研究。

不但生物领域值得尝试,甚至个别明星级的重磅炸弹新药背后,也有太空实验的贡献。

许多大分子药物,在制造,递送和储存上面临着许多技术难题,都有望通过改进结晶纯化技术来解决。

默沙东的研究人员就曾与国际空间站合作,在商业补给服务的太空任务中,使用大分子药物进行了结晶实验。

他们利用微重力实验研究了沉降速率和温度梯度对结晶纯化的影响。

结果发现,在微重力条件下,沉降和对流减少,产生的结晶悬浮液具有更低的粘度,并且比地面的对照组更加均匀。

后来,研究小组使用旋转混合器控制沉降速率和温度梯度等变量,诱导成核和控制结晶,在地面实验中成功复制了太空中均匀的结晶悬浮液。

这对大分子药物的纯化和储存具有重要意义,如果得以普及应用,大分子药物将由静脉注射转为皮下注射,能极大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除此以外,太空环境也能为临床试验提供有意义的数据,为地面上的试验提供对比,成为完美的参照物。

现在,他手上就有一个现成的新药,完美适用于太空环境导致的身体问题。

想到这里,卫康眼光扫向桌面,拿起一份实验报告。

这是骨吸收抑制剂的临床一期实验报告。

数据显示,这款新药能够抑制骨质吸收,对骨质疏松等相关疾病具有极强的治疗作用。

而骨质疏松这一病症,没有什么人比宇航员体会更深了。

在太空中,航天员长期处于微重力条件下,身体会发生一系列变化,会诱发一些潜在疾病,最突出的问题便是骨质疏松。

正常情况下,骨骼在骨形成和骨吸收的相互作用下维持着骨量的平衡。

但是在微重力环境中,因为骨骼不再需要抵抗重力的作用,负荷减少会导致骨吸收的增加,从而导致骨质疏松。

虽然进行体育锻炼可以缓解,但并不能完全消除风险。

整个过程非常快速,往往几周时间就能导致宇航员骨质疏松,不像在地面上,骨质疏松在年轻人中少见,多发于老年人。

毫无疑问,身强体壮,恢复力强的宇航员会是非常合适的试药人。

而太空环境也是完美的临床试验场所。

健康人上去没几周就有骨质疏松的症状了,可以一边吃药一边检测药效。

下来以后又能很快恢复,不用担心后遗症。

这不比60多岁的老太太们能打多了?

这个想法冒出来的一瞬间,卫康就对着手机,直接说了出来。

他可以笃定,对方肯定会感兴趣。

“这有一款新药,针对骨质疏松的骨吸收抑制剂,我想你们应该用得上。”

“不知道你们的宇航员,是否愿意尝试一下?”

上一篇:古神在低语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