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能提取副作用 第218章

作者:骑猪去挖坑

蔡鹏顿时一愣,登顶珠峰,想想确实有些让人激动啊。

于东乐呵呵地笑道:“我已经迫不及待地想开一场发布会了,这次老子要让吹的牛再实现一次。”

……

人为什么要登山?

因为,山就在那里,总会有人去登的。

就像,钱在地上,总会有人去捡的。

就像,果体雕像,总会有人去摸的。

都是条件反射,基因里带着的冲动和本能。

从地上捡钱,大家都知道,有被诈骗的风险。

去珠峰登山,大家也都知道,有冻伤和坠崖的危险。

但是,这些攀登珠峰的人,就是一心想要登顶,其他的都不关他们鸟事。

非常纯粹,非常野性,非常本能。

在03年万石第一次站在世界之巅后,珠峰已经成了许多企业家心中实现自我征服的圣殿。

谁也没有想到,这段充满魅力而危险的通道,有朝一日会成为华夏企业家和探险家们争相朝圣的目的地。

事实上,登顶珠峰本身正在变得越来越象征化和商业化。

虽然人们可以为登顶珠峰找到各种各样冠冕堂皇的理由,比如磨练意志,考验勇气,但他们所能获得的最现实的结果,还是名气,流量,眼球,以及企业家圈子里坐卧之间的谈资。

登顶珠峰显然能让他们变成华夏企业家中的话题人物,在各种社交场合占尽了便宜,在网上迅速打响知名度。

一座圣山,已经被消费主义,虚荣心,追求刺激等一系列复杂情绪和理念裹挟,从企业家人生自我征服的里程碑变成众人角逐的名利场。

不过好在,无论是否真的登顶成功,华夏的企业家普遍比较遵守规则,自律并且乐于听取专业人士的意见,登山者的身体素质也比较强。

只要有毅力,身体素质过关,在内行人的指导下,是有可能登顶珠峰的,许多成功登顶的大老板就是一个个鲜明的例子。

正因为如此,许多运动爱好者,在爬够了野山后,也开始将目光投向珠峰,将其当成了一项终极目标,都想着去试一试。

珠峰经济也由此而起。

近十年来,珠峰经济越来越火爆,攀登的人数屡创新高,尼泊尔的南坡珠峰上,每年能迎来数万人,向登顶珠峰这一目标发起冲击。

每年5月,天气最好的时候,由于人数太多,通往山顶的路段都会出现拥堵及排队现象,从而造成了珠峰大堵车这一奇观。

如此多的登山者,也导致了事故频发,从90年代至今,已经有200多人遇难。

一个普通人想要登峰的话,耗资不菲,单单交给商业团队的费用,至少要数十万,其余开销则另算。

一次登峰,要耗费大约两个月的时间。

这么长的时间,仅吃喝就是一笔不小的负担。

加上一些额外的费用,开支要大几十万。

这么多的人,这么高的费用,是一块很大的蛋糕,不少商业团队都瞄准了它。

但是,登山并非儿戏,需要很多装备的支持,尤其是医疗设备。

而爬到高处后,负重越少越好,这样才不会给人造成太大负担。

所以,当拥有健康监测功能的智能手表横空出世之后,李朝阳立即就看出了它的作用,前往菊为定制。

珠峰上现在已经有了基站,通讯不是太大的问题。

主要还是需要随时监测心跳和血氧含量,能够给出准确的诊断以及应对措施。

这才是李朝阳看重的地方。

半个多月后,他已经从菊为那里,如约拿到了一款简约有科技感的智能手表。

采用了特制低温锂电池,以及抗低温的屏幕,经过严苛的测试,在零下四十度的低温下,也能正常运行。

时间紧张,能有这个效果,已经让他喜出望外了。

李朝阳和其他的企业家,以及登山队成员,人手一个,很快戴在了手腕上。

此刻他们已经来到了尼泊尔境内,珠峰脚下。

登珠峰不像爬五岳,一鼓作气就爬上去了,而是要分阶段爬,进行适应,避免身体出现较大反应,否则随时可能有危险。

他们首先将徒步走到五千多米的珠峰大本营,然后再歇息一天,做一些适应性的训练,才会继续剩下的行程。

这次同行的企业家,年纪都偏大,基本都五十多岁了,说实话,他并不是很看好。

不过没关系,有专业团队在,只要身体不出问题,哪怕抬也能抬上去。

李朝阳已经五十七了,但跟其他人不一样的是,他曾经爬过一次珠峰,有过登顶的经验,所以才对自己有信心。

这一次,他主要是冲着国内登顶珠峰最年长者记录而来,只要打破万石52岁时所创立的这一记录,他就是国内登顶珠峰第一人,将拥有巨量的流量和谈资。

“希望智能手表真有视频里那么神奇吧,能起到一定的医疗监测作用。”

他心里暗想着,掏出手机,正式宣布了“再攀珠峰”运动的开启。

“今天是再次攀登珠峰的日子,虽然我已经快六十了,不复当年之勇,但有菊为的运动版智能手表保驾护航,应该能撑到登顶的那一天。加油!”

刷刷配上智能手表特写,珠峰远景照,以及定位,发了出去。

李朝阳在浪博和一些短视频平台上,也有不少粉丝,瞬间就引来了粉丝强势围观和热议。

“卧槽,菊为的智能手表还有运动版?”

“这是定制版的智能手表吧,我上次买的GT3一到冬天就不好使了。”

“好想要啊,我也是登山爱好者,需要一款这个定制手表,但是价格估计得上万吧。”

“你只要不去爬珠峰,买个普通版就行了,该死,这手表怎么还不上市啊,抓狂!”

“戴着智能手表登顶珠峰?牛逼,大气!不愧是李老板!”

“据说整个攀爬过程将会全网直播,太特么刺激了。”

“感觉又get了一项装逼技能,就差一个带我登顶珠峰的金大腿了。”

“别多想了,去一次珠峰得好几十万呢,不是有钱人去不了。”

“这才是逼格啊,又有钱又有闲,还得身体好,才能做到,比什么飞盘潜水之类的高端多了,不愧是富豪最爱。”

“我有一种预感,各种媛类生物将会充斥在珠峰脚下。”

“你们说李老板这次能登顶吗?他都快六十了。”

“我看悬啊,有几个老板身体好的,还真当自己是专业运动员了?”

“这次他要能破记录,说不得有一波60的大老板要蠢蠢欲动,前来打卡珠峰了。”

“尼玛珠峰都成富豪打卡的网红景点了,世风日下啊!”

话题渐渐歪掉了,大家的焦点都集中在李朝阳能否打破“最年长登顶”的称号,以及装逼姿势之类的问题上去了。

第三百一十一章 直播登顶,智能手表显身手

杭市,某互联网大厂总部。

张军上班的时候,习惯性地摸鱼,他坐在电脑前,打了个饱嗝,随手打开了浏览器,开始网上冲浪。

在他看来,上班领工资根本不叫赚钱,而是合理获得劳动报酬。

像他这样,上班不干活,然后还领工资,这才叫赚钱。

他计划跟往常一样,上午先看看新闻和视频,然后再处理一下邮件。

下午开开会,编写工作日报,晚上加班那几小时,才是真正的工作时间。

“怎么这么多人突然转发珠峰的照片?”

“咦?这热搜第一是咋回事?”

“喔嚯!直播登顶珠峰!”他瞬间瞪大了眼睛。

“李朝阳再攀珠峰,菊为手表保驾护航!”

“卧槽!”一句国骂脱口而出,张军忍不住口吐芬芳。

下一刻,他光速戴上耳机,点进了李朝阳的直播间。

整个屏幕上全是密密麻麻的弹幕,连直播内容都看不清了。

张军立即将弹幕缩小到上面的黑色横幅上,这才舒服地看起了直播。

直播间里,面容清矍的李朝阳正坐在一块石头上,详细地介绍着手腕上的菊为智能手表,并时不时给出特写。

“……手表采用了特制的低温锂电池,待机时间超过十天,充满电能连续用上五天,屏幕也是定制的,能够在零下40度的低温环境下正常使用,而不会死机掉电,可谓非常强悍……”

“大家看,在龙图APP手表版上,可以看到所有队友的身体参数,包括我在内,这台设备可以通过eSIM卡连通4G网络,与队员们身上的手表相互通信,让我们随时知道彼此的位置和身体状况。”

“当然,这是定制的功能,普通的手表没有这功能,而且只有我和领队才开通了这个领队权限。”

“大家继续看,我点进去这个页面,上面有几个小点。每个小点代表一个队友,以蓝牙信号相连,超过一段距离,蓝牙信号就会衰减,甚至没有,所有人都会收到提醒,这样一来,可以有效地减少大家掉队的可能性。”

“这次攀登是由国家登山队的黄队长带队,他手上的手表,跟我一样,也可以切换查看其他人的身体参数,以此来判断队员们是否具备继续登顶的条件,如果身体参数不好,甚至报警的话,就会劝止队员们继续攀登。”

“好了,介绍的差不多了,大家可以看出,我们的定制款手表,功能很强,也很贴心,有了这样的设备,队员们的安全性就能得到更好的保证。”

随后,他详细介绍了一下队员们的装备,并展示了周围的环境,一路上的游客,以及接下来的行程。

白天主要是爬山,饱览沿途风光,晚上则在帐篷里休息,恢复体力,早出晚歇,非常辛苦。

“第一天还好,大家来之前经过一番锻炼,都还有余力,等到了第二天,第三天,就会很煎熬,若非大家都是辛苦打拼过的成功人士,意志力比较坚定,加上一直在实时直播,不好意思认怂退出,肯定坚持不下去。”

李朝阳很坦诚地向大家说道,赢得了一阵赞同。

其实他自己年纪最大,恢复最慢,反而是最艰难的。

不过他虽然面有疲色,却并没有叫苦叫累,反而一直乐呵呵地直播,不断为队友加油鼓劲,一直坚持了下来。

网友们纷纷为他鼓掌叫好,“牛逼”“加油”“坚持下去”这些弹幕基本没有停过。

张军看得津津有味,不知不觉就到了中午,吃过午饭后,他强忍着内心的蠢蠢欲动,开始工作,不过开会的时候总是走神,老是想着李朝阳到底爬到哪了。

晚上,他实在忍不住了,瞅了一眼直播间,发现直播已经结束了,顿时怅然若失,只好去浪博上补课,看网友们剪辑的视频总结。

还好第二天是周末,工作强度大大降低,张军可以一整天摸鱼都不用担心。

直播一开始,他就马上点击进入。

镜头里出现一片白雪茫茫的山峰,李朝阳站在一片雪地里,背对人群,微笑着看向镜头。

“此刻我们已经来到了五千米高的珠峰大本营,这里的人非常多,并且一直还有游客赶过来,不过这些游客只是在这里远眺珠峰而已,并不会继续再往上爬了。”

“我们准备在大本营待久一点,今天上午就好好休整一番,晚点再继续去下一个营地。”

他的语速非常缓慢,已经不复之前的游刃有余,每一次呼吸,都如同一头发怒的公牛,喷出长长的白雾。

“五千多米的高度,空气密度仅有正常情况的一半。绝大部分人仅仅是站在这里,就已经感觉到呼吸困难,甚至出现高原反应。”

“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还要背着沉重的补给,在冰雪中攀爬,这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巨大的挑战,坚持下去,才能战胜自己,成功登顶。”

“现在,所有队友都已经非常疲倦,虽然他们都提前一年就开始锻炼体能,身体素质还算可以,但我们也不能掉以轻心。”

“在这里,我们还没有吸氧,但已经明显感觉到体力透支得非常厉害了。”

“让我们看看智能手表上的身体参数,先看我的,嗯,心率指数偏高,血氧指数偏低,确实,我现在每天晚上睡觉,都觉得脑袋有些隐隐胀痛,这是缺氧的表现。”

“再看看其他人,他们的指数也都跟我差不多,不错,手表如实地反映了出来,并做了记录,看来可信度还是非常高。”

“还好,手表并没有报警,看来我们休息之后,还可以继续爬,哈哈。”

李朝阳非常乐观地说道,接下来他带着网友们参观了珠峰大本营,看了下团队准备好的充足物资。

网友们看着大本营里面乌泱泱的游客,一个个都震惊了。

“我靠,这是珠峰上吗?我还以为是我们这的商业街,怎么人这么多?”

“这么多凑热闹的游客?简直大开眼界啊!”

“可以理解,这就跟当年女文青去藏省一样,已经超脱了一般的境界,属于朝圣了吧。”

“这是他们的最后一站了,大部分人都不会再爬下去了,在大本营呆几天,然后美滋滋地下山,回去吹牛说爬过珠峰了,简直赢麻了。”

“泻药,人在珠峰,刚到山顶,利益相关,只能匿名甩几张登顶照。”

“有画面感了,加上定位,味更浓。”

上一篇:古神在低语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