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能提取副作用 第198章

作者:骑猪去挖坑

其他药企也都纷纷响应,加强自家药品的质量管控。

一时之间,风声鹤唳,整个降压药市场上的进口药骤减。

在这种情况下,三清新上市的降压药,几乎是被一股强力推动着涌入进来,瞬间就填补了这块突然陷入真空的市场。

而药监局通过赛诺菲这事,也是想明白了。

光靠药企自觉申报问题,主动召回,怕是比较困难,还是得像鹰国一样,靠着加强监管,以及严加处罚,才能真正起到作用。

通常来说,药品出现不良反应后,企业应该对其进行安全性评价,选择加黑框警示风险,或者限制人群使用,而如果该药品风险大于收益,则需要召回。

召回也要区分不同的情形,如果是药品配方或者医疗器械有问题,或者产品本身存在缺陷,那么所有产品都要召回。

而如果是某个生产环节或者运输环节出现了非系统性的质量问题,那么只需召回该批次的产品。

由于药品品类繁多,所以监管部门不可能第一时间全面掌握所有药品的不良反应情况,主要还是依靠企业的主动汇报。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是药品召回的上游环节,按道理应该起到主要作用。

药物召回则是药品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火墙。

在鹰国,60%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是由企业主动上报的,而在华夏,却恰恰相反。

国内药企的药品不良反应检测报告比例只有区区25%。

如果药品不良反应信息未能及时上报,那么此后的药品召回环节必然缺位。

要保障药品安全,不但需要加强监管,企业本身也必须有能力正确处理企业利益与患者利益之间的关系。

经此一事,药品安全问题再次引起了决策层的关注。

这次药监局的雷霆出手,无疑表露了他们的态度和决心。

第二百八十八章 全球前十,华夏第一

京城医院。

一个周六的上午,王桂清像往常一样,在8点50分走进听取汇报的办公室。

他每周的例行公事,就是在周六的9点,来到这里,听取有关住院病人的病情汇报。

刚走进办公室,电话就响了。

王桂清看了看腕表,还差十分钟才到汇报时间,便拿起了电话。

“老王,”电话里传来一个低沉的声音:“药监局的新通告看了没?”

“当然看了,你们搞得还挺郑重其事,都上昨晚的新闻了。”

“那是,现在这个药品安全问题太重要了,尤其是降压药这种大众药,用得人特别多,影响特别恶劣,一定要从严处理,得抓典型才对。”

王桂清笑了笑,赞许道:“老李,这次你们干得很好,处理得非常坚决果断,以后继续保持这个力度。”

“要不是有效果好的国产药可以彻底替代,我们也不会下这么大的决心。”老李深有感触道。

王桂清抚掌赞同道:“确实,现在三清的原研药和仿制药产线都很丰富,已经能取代大部分进口药了,进口药治不好的绝症三清也能治好,这样继续下去,确实没进口药什么事了。”

“对了,”他似乎想起什么事来:“三清集团的降压药现在应该卖得很好吧。”

“不止呢,很好两个字不足以形容,应该用卖疯了这个词。”

“那其他两款药物呢?抗凝药和溶栓药?”

“也都卖得很好,托这次问题药物召回的福,现在国内的病人都对进口药失去了信任,开药也不抗拒国产药了,还都首选三清的药物,只有三清没有的药物,才会退而求其次,选择其他国产药。”

王桂清也被惊到了:“我知道它家的药卖得很好,但是没想到卖得这么好。”

“现在消费者买什么东西都很看重口碑,更不用说病人看病吃药了。一款药物只要有效果,那绝对能一传十十传百,自发地散播出去,更不用说三清这种天天上热搜的名牌了。”

“可以啊!”王桂清赞叹不已,又追问道:“四期临床应该已经开始了吧,有收到什么不良反应吗?”

对面立即给出了一个肯定的回答。

“三清这三款,不,四款心脑血管药物,之前还出了一款利尿剂,那个跟降压药联合使用,效果更好。总之我们并没有收到任何负面评价,不良反应有是有,但是非常轻微,对大多数病人都没什么影响。”

“而且,最重要的是,药物之间相互作用几乎没有,完全不影响病人服用其他药物,所以这一点才是我们最看重的,绝对有成为王牌药物的潜力。”

王桂清满意地点点头:“那就好,这周我已经在给这里的病人服用了。”

“我这边也暂时没有收到任何负面反馈,再等几分钟,我就要听取病情汇报了,希望都是好消息。”

“那行,我就不打扰你了,回头再聊。”

挂断电话,正好九点,工作人员已经静候在旁,马上向他进行汇报。

王桂清一边听着汇报,一边看着手中的文件,不住点头。

他看得很认真,很仔细,也很慢,每一页都要停留许久,才缓缓翻过去。

不但要看病人的病情,由于换了新的药物,还要把各项数值跟以前对比,所以才看得这么慢。

不过还好工作了这么久,这些病人的病情他都了如指掌,记得清清楚楚,这样的对照对他来说没什么难度。

好不容易听完汇报,他脸上神情变得又惊又喜。

“太好了,这周给病人换了三清的这四种药物,每个人的表现都很好,一些常见的不良反应都消失了许多,病人身体的各项指标也异常稳定,没有任何大的波动,说明病情控制得非常好。”

工作人员也是脸色变幻不定,欲言又止,好一会才忍不住说道。

“几位病人都对这次的新药很满意,说是再也不头痛恶心了,胃口也变好了很多,也没有任何不舒服的感觉,纷纷要求继续服用,不想再用之前的旧药了。”

“现在他们都很好奇,都在问这是什么药?是哪家公司的药物?是进口的还是国产的?”

王桂清呵呵一笑:“住院这么久,还能保持这么强烈的好奇心,他们现在的精神面貌肯定很好。”

“走,我要亲自告诉他们,这些让他们赞不绝口,感觉良好的新药,是三清集团的国产药。”

……

外界的事物对卫康的工作并没有造成任何影响。

他正在为另一件事情而忙碌。

三清去年的财报出来了。

自从他获得系统,研发出抗癌药以来,三年过去了。

现在已经是第四年的年初了。

三清集团的财务年度一直是跟国内同步的,从每年的1月到12月底为一个财务结算年度,并没有像所谓的国际企业一样搞什么国际惯例,安排到3月底去。

看着面前的财务报表,他不由眉飞色舞,神采飞扬。

“抗癌药和阿尔茨海默症特效药是公司最大的两头吸金怪兽,上市两年多,年营收已经超过100亿了,加起来是260亿美元。”

“异军突起的是止痛药,这款药物太受欢迎了,单单这一款药物,就卖出了30亿美元的销量,这对一款上市一年多的药品来说,简直是奇迹般的增长速度。”

“假以时日,它必定成为全球最畅销的镇痛药,成为三清第三款王牌药物。”

“其他药物都获得了长足的发展,销量都在快速增长,就连仿制药的涨幅也令人吃惊。”

“可惜基因药物成本太高,虽然卖得不错,但是利润率并没有其他药物那么高。由于主要以罕见病为主,销量也一般,看来还是要多研发一些更大众的基因药物,卖给更多的病人。”

“农药托全球蝗灾的福,挣了60亿美元,基因农作物的话,因为没有大面积铺开,专利授权费还未到手,这个今年再看吧。”

“降压药这三款新药才刚上市,虽然国内卖得很好,但是还没到回款周期,具体收入多少,还得看年后了。”

“其他杂七杂八的收入加起来,总收入竟然超过了400亿美元!”

卫康瞪大了眼睛,忍不住发出一声惊呼。

“全年总营收420亿美元!”

“这收入在全球药企里面,绝对能进前十了,就是不知道排第几,毕竟大部分跨国药企的年营收还没出来,只能从他们的季报估算。”

“卫总,三清集团以420亿美元的收入,排在全球第五,华夏第一。”

安美适时地出声,补上预估排名。

卫康脸涨得通红,兴奋地站起来,走到窗边,极目远眺,只见到一片湛蓝的天空,晴空万里,一如他的心情一样美好。

他心里估算了一下,不禁为三清的增长速度而暗暗咋舌。

第二年总收入才200亿,第三年就涨到了420亿。

营收直接翻了一倍,从全球15跳到全球第5。

这速度,简直比火箭上天还快。

他已经不敢去想今年会有多少营收了。

也许,会超过500亿美元?

成为全球前三的存在?

感觉挑战辉瑞的800亿美元还是有点困难。

只要产品力过硬,医药行业果然是旱涝保收的朝阳行业。

短短时间,就拥有了这么多的财富。

卫康并没有像一般的年轻人一样,心里升起一股将世界踩在脚下的肆意张狂,反而心中感叹不已,肩膀上感受到了一股沉甸甸的重担。

钱来得太快了,太多了。

这其中,不乏病人的血汗钱。

所谓能力越大,责任越大。

走到华夏第一药企这个位置,又处于医药这个敏感的行业。

企业的使命就不再仅仅是赚钱这一个目标了。

他心里隐隐有种冲动,想要为这个社会多做点什么,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同时,一种更强烈的,发自本能的渴望也在喷涌而出。

想要研发更多的药物,救治更多的病人,赚更多的钱。

全球第一的宝座,他已经觊觎很久了。

第二百八十九章 第一次公布年报

卫康在发现自己去年赚了几百亿美元之后,觉得应该给员工多发点年终奖了。

这些都是行业里最优秀的员工,每天兢兢业业,勤劳苦干,而且从不叫苦叫累。

这一切,他都是看在眼里的。

三清集团是一家非上市公司,而且永远也不打算上市。

所以三清的员工在薪金这块,就少了股票期权这一个大头。

从薪水和福利来说,三清员工的收入可以秒杀制造业,比肩跨国外企,但跟互联网和金融这种高薪行业相比,还是有较大差距。

毕竟大厂程序员经常号称年薪百万,然后里面一大半都是股票期权。

三清的员工比较朴实,算的都是收入。

因为平时基本上都呆在总部,里面吃住都不花钱,出去团建都是公司组织,逢年过节还经常发购物卡,年会又老发手机等各种电子产品。

一年到头算下来,真的没地方花钱,收入全都攒起来了。

卫康也知道,自己给不了股票,要让大家奋斗,只能是钱给够。

三清每年奖金给得非常大方,不但有人均6个月的公司奖金,研发部生产部等部门都有单独的项目奖金,3~6个月不等。

由于公司近几年一直在高速发展,就没有不挣钱的项目。

所以大部分研发人员都能拿到12个月的奖金,基本上是人均24薪了。

研发部平均学历是硕士,月薪2万+,年薪50万,虽然没有股票期权,但这可是实打实的现金收入,而且是除去生活开销之后的净收入。

至于本科生普遍是1万+,博士都是高端人才,月薪3万+,管理岗更不用说。

这收入,在昆市这种二三线城市,绝对属于超一线收入了。

互联网大厂员工的现金收入其实跟这也差不多,还要多出一线城市高昂的房租和生活开销,更不用说996导致的身体问题。

最重要的是,三清的工作很稳定,公司现在处于高速上升期,只要不是水平太差,绝没有被毕业的风险。

三清员工每次在网上看到程序猿晒收入,心里总是淡淡一笑,深藏功与名。

股票期权算什么,到手的现金才是最实在的。

上一篇:古神在低语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