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真小道童开局 第38章

作者:喂狗的猫

倘若他们能拿下潼关,无疑是对孟珙的最大支持!

“诸位请看!”说罢,郭靖引着诸将来到大型地图旁边,说实话,有些抽象,丘志清虽然自认为自己中小学地理课都很认真听,可依旧没看的太懂。

丘志清不懂没关系,郭靖正在给大家解释:“我们此处离下游潼关之后仅有八十里不到,虽然我等扣押了所有渡河之人,可难免有所疏漏,不可久持!”

“两日后便是京兆府往潼关送粮队伍将会抵达华阴,据皇城司密报,京兆府一个月内只会往潼关送两次粮,所以,两日后,不论孟帅那边如何,直袭潼关!”

郭靖的意思大家都听懂了,那便是袭击运粮队,而后假冒运粮队,从后边奇袭潼关!

虽然有些危险,不过他们作为骑兵部队,哪怕奇袭失败,他们也可以从容从禁绕道麟趾原,从麟趾原之上绕过潼关与孟珙汇合。

谅潼关区区五千金国降军也不敢出城追击,更别说他们还要分兵把守禁沟和潼洛川之间高原上的十二连城!

到了潼关城下,他们才发现这个想法根本不现实,因为宋朝那边有潼关的城防图,所以皇城司并未探查清楚,潼关在金国手中……扩建了……

众将纷纷认同,然而监军章文甫却坚决认为,他们已经完成了预定的穿插工作,是孟珙他们迟迟无法推进至潼关城下。

这才导致计划流产,且他们的粮草已不足七日,现在退兵,如若加速行军的话,尚能在粮草耗光之前,退往孟州与张炑汇合就地补给。

如若冒险渡河突袭潼关,则一旦事有不协,便会被蒙军堵在关中,到时候前有潼关挡路,后有京兆府追兵,他们便在劫难逃!

不能说章文甫说的有什么不对,毕竟虽然之前四川制置使那边发文说正与蒙军在蜀口激战,可那都是大半个月前的战情通报了。

谁也不知道此时蒙古关中主力是否依旧在蜀口与四川宋军死磕,还是已经回到京兆府(西安)准备支援潼关一线。

郭靖则表示,哪怕进攻蜀口防线的蒙古军回撤,也不可能直奔潼关,他们还得防着陈韡出击凤翔乘机拿下关中。

对于这点,章文甫心中亦是知道这是大概率事件,然而他却不愿意冒险,说白了,他的功劳已经够了,凭借这份收复卫州,击溃孟州蒙古军的功劳。

已经够他连升好几级的了,宋朝升迁自有定例,再多的功劳也是浪费,现在有机会撤军,既不用冒险,同时撤军的锅还有人背,何乐而不为呢?

说白了没有按预定时间抵达战场的是孟珙,而不是他们。这场战役打到这里,在他看来已经是收获满满了。

再继续下去,赢了,功劳大头是孟珙的,输了的话别说自己之前的功劳可能会打折,恐怕自己小命还有没有都两说。

一句话概括——他章文甫开始怯战了!

众将面面相觑,他们是知道这些这些个文官的尿性的,所以当这位监军说出要撤兵之时,不论理由说的有多么的冠冕堂皇。

他们一眼就看出来那些都不是他的本意,而是趋利避害的那一套常规操作!

此时还以为章文甫只是单纯就事论事的人,也就郭靖和丘志清而已,他们都认为文人应该有文人的风骨,一时半会还没有往怯战那方面想。

郭靖还在和他解释试图用真理打动章文甫!

“粮草不是问题,我等还有七天粮草,待到截了京兆府送往潼关大营的粮草,我等便可粮草无忧……”

正如你永远叫不醒一个装睡之人一般,不待郭靖说完,章文甫便拍案而起,怒斥道:

“郭靖!你非要带领着这五千朝廷精锐前去搏命不成,到时候你们死了不要紧,某该如何向陛下交代?”

在他章文甫的心里,他从来都没正眼瞧过郭靖,他一个蒙古降将,有什么资格和他这位两榜进士,天子门生平起平坐?

以前能打胜仗倒也罢了,他可以勉强共事,现在竟然想带着他去搏命,简直不可理喻!

丘志清发现此人是真的不可理喻,大战在即,这个时候说什么“你们死了无所谓”,这不是明摆着给己方叠负面状态么?

难怪赵昀要自己看着点这些个监军,先不说成事足不足吧,可败事那是绰绰有余……

见大家脸色都不好看,就连郭靖的脸色都有些黑。他是直性子,可并不傻,章文甫这赤裸裸的蔑视语气他又如何听不出来。

丘志清知道不能继续下去了,提着这位监军的后脖领,不顾章文甫的挣扎大喊,留下一句:“诸位稍待片刻,我和章大人说点事,去去就回!”便出了帅帐……

一刻钟之后,不知道丘志清到底和这位监军说了什么,回来之后,章文甫显得沉稳了很多。

并表示,他原则上反对郭靖的意见,不过本人为了大局着想,愿意沿来路返回,前往孟珙大营,协商大军调动事宜……

端平元年五月廿六夜,五千大军浩浩荡荡沿着黄河南下,口衔枚马裹蹄,三分之一乘船,三分之二沿河南下。

申时出发,直到廿七丑时末,全军渡河,渡河时,还能看到潼关城头上的火光!

待渡河完毕,为避免暴露,他们凿沉船只,全军前往隐蔽地点待机。

卯时初,全军隐蔽在潼关以西,十五里处的列斜沟内!

这里扼守着关中前往潼关的必经之路,如无意外,运粮队在四天前从京兆府出发,昨日在华阴境内宿营。

他们隐蔽所在距华阴约三十里,也就是说,今日午间时分,运粮队会经过他们的埋伏地点,他们还能抓紧时间,休整一上午时间!

本来原定五月廿五突袭,也是卡着潼关刚好缺粮的时候,可惜天不遂人愿……

……

吕秋明原本在金国当兵,年前主将率领他们投了蒙古,他作为主将的心腹手下,被提拔为千夫长。

奈何本该在潼关之中享福的他,摊上了上京兆府送粮的差事,来去十天,一月两趟,他是大部分时间都在路上了。整个身子都掉膘了都!

此次比往常送的要多一些,两万石军粮,整整两百五十辆大车,车队绵延两里多地,就自己一个千人队和两千民夫押运。

说到这两千民夫,估计也是和之前那两批一般有去无回了,前方战事吃紧,急需民夫……

正当吕秋明还在感慨之时,前方忽然出现了一队骑兵,大概有百骑左右,虽然人人穿着蒙古服饰,却是端着一架神臂弩。

吕秋明咽了咽口水,忽闻右侧风翼原之上也传来动静,一转头,却是同样一排手持神臂弩的蒙古服侍之人。

不用想,自己后面估计也是此场景,心思活络的吕秋明很快便把原委猜了个大概,果断命令所有人放下武器。

虽然这样可能会招来屠戮,可对面并未直接动手,那就说明这些大车和粮草对他们有用,有用就好!

当这位吕千户被带到郭靖和丘志清面前时,郭靖为了吓唬他,让丘志清扮黑脸,一见此人,丘志清便道:“此人留不得,容易坏事,留之无用,拖下去吧!”

此人一开口就差点让丘志清以为是汤师爷附身了。

“有用!有用!有用!这位官爷别杀我,听我说,我现在没用,可一到了潼关,我的用处就大了!我和潼关守将很熟,他是我老上司,潼关守城军士好多人我都很熟……”

听着这位吕师爷……错了,这位吕千夫长滔滔不绝的讲述自己和守城的弟兄多么多么熟,和里边留守的将领关系多么多么铁。

郭靖和丘志清对视一眼,两人相视一笑,一个主意诞生了……

第八十五章 大势抵定

潼关历史上一共有三座,汉潼关,隋潼关,以及现存的唐潼关。其中汉潼关和隋潼关都在麟趾原上。

随着时代的变迁,黄河的冲刷,在麟趾原之下靠近黄河一侧,冲刷出了新的河滩,人们可以不用费力的走麟趾原,直接便可沿着黄河岸边入关中。

唐天授二年(公元691年),潼关又从麟趾原上北迁到麟趾原下,沿黄河开新辟的道路,重新建城,这就是今天的潼关。

扼守要道的同时,还遥控着麟趾原东侧的远望沟,堵住了禁沟,凭借郭靖他们的五千骑兵断无可能攻陷潼关。

他们原本的计划也不是攻陷潼关,而是从风翼原上,袭击禁沟之上的十二连城,以方便孟珙从麟趾原上绕后,三面围攻潼关……

然而再好的计划也是要人来执行的,眼下计划就破产了。

端平元年,五月廿七,午时已过,巳时初,潼关西城门守将有些坐立不安,因为今天按理来说便是吕秋明那厮运粮回来的日子。

平时都是卡着午时正,便能回到潼关,顺带还能赶回来吃个午饭,怎的今日这午时都过了还没看到人影?

正当他犹豫着要不要派人沿途去看看之时,却远远地看到西边转角处出现了一个人影,而后是两个,三个,一辆大车,两辆……

西门守将松了口气,看来是自己多虑了,前线战事紧张,搞的他都有些魔怔了,开始疑神疑鬼起来。

虽然这么调侃自己,不过他也知道这是特殊时期,不能让敌人有机可乘。当队伍走近之时,却见远远地吕秋明这厮正在跟他打招呼。

这都是老习惯了,这是让自己记得提前开城门。西门守城官脸上露出了笑容,有了这一下,便可以证明人没问题。

因为前线战事紧张的缘故,所以一般情况下,潼关的城门只开半扇城门,一来是为了限制人流,二来亦是方便有突发情况之时能及时关上城门。

挥手,让城下瓮城之人把城门打开,因为潼关在金国时期就一直处于前线状态,因此有这么个规定,那就是大型车队进城之时,一般是先开瓮城外城门。

等车队全部进入瓮城之后,便关闭瓮城城门,落下千斤闸,而后再开启主城门放车队进城。

至于为何如此……

再严谨的规矩,最终还是需要人来执行!事事皆有例外,比如现在,要不怎么说上头有人好办事呢?

三刻钟后,看着鱼贯而入的两百来辆大车,城门守将感觉有点别扭,具体哪里别扭,他又说不上来。

不等他细想,吕秋明便迎了上来,看到吕秋明以及他身边那几个熟悉的亲卫,城门守将不由的暗笑自己多心,看来是最近太紧张了,下了值,得找个地方放松放松才是。

正常情况下,就算吕秋明被劫持了,他这些个亲卫也不会让他继续带着!

想通此节,城门守将也不再疑神疑鬼,而是上前和吕秋明攀谈起来,这可是主将的心腹,从他的亲兵营里出来的。

虽然运粮这个活计看起来累了点,可这一个月几趟跑下来,他可是没少挣,这其中的门道,他们谁不羡慕?

总比他们看守城门来的实在,平时看着还能搜刮搜刮过路的商人,可自从蒙古人来了之后,你看哪个商队还敢来?

别说商队了,连行人都没几个,不是被杀了,就是被掳掠到了草原上,这些个蒙古人也不想想,没有这些种地的和跑商的,他们收刮谁?

吕秋明如之前一般,还是一上来就搂住自己的肩膀,有说有笑的,城门守将亦是乐呵呵的有一搭没一搭的应和着。

忽感浑身一麻,整个身子都使不上劲来,张口欲喊,却是怎么都发不出声来。

这下哪怕他再是迟钝,也知道自己被阴了,难怪吕秋明的那些个亲兵之中有不少的都是生面孔,哪怕是那些面熟的也一言不发!

完全没有了平日里的熟络样子,原来如此,显然亦是被点了哑穴,现在自己也步了他们的后尘,真是哑巴吃黄连,有苦亦难言……

城门守将知道,自己能不能活,就看自己是否配合了!

这年头,哪怕有点良知的,看到蒙古人的所作所为之后,都不会对这帮只知道劫掠,而不知道建设为何物的蒙古人有什么好感。

这也是为何此次宋朝收复三京的军事行动,那些各个地方的之前投降蒙古的金国将领,尽皆望风而降的原因。

因为此时的蒙古,实行的就是抄掠政策,实在不得人心,那些投降蒙古的将领,得不到什么好处不说,还要遭受良心的谴责……

如果说凯撒的格言是:我来过,我看见,我征服!

那么现在蒙古的窝阔台以及他的上一任成吉思汗铁木真的格言便是:我来过,我看见,我拿走!至于征服,不服抢到你服为止!

这种情况直至窝阔台死后几年,忽必烈上位开始当家,蒙古分裂成数个汗国,才有所改变。

自然不是他们良心发现了,而是除了南宋,没有地方给他们抢了……

再不好好重用北边汉人,种田的话,那他们这班蒙古贵族别说打猎抢劫了,他们连吃饭都要成问题!

言归正传,西城守将在想明白自己的境遇之后也不反抗,而是默默的承受吕秋明这厮的蹂躏。

他不介意投降,可他与吕秋明这厮的仇算是结上了!

很快,大车陆陆续续穿过城门,丘志清亦是扮作吕秋明的亲兵,随之穿过瓮城城门,穿过主城门,每穿过一座城门,他手中的茴香豆就少了十来颗……

当他们穿过主城门之时,两百多辆大车之中,从中分出几辆,立在了千斤闸的滑槽位置,而那些守卫城门的士兵,却是只能干瞪眼看着,一动不动!

很快,大车不再行走,而是停放在瓮城之中,像是在给什么东西腾出通道。城楼上的士兵看的有些不明所以,想去禀报自己的上官。

却是发现自己的上官正和那位吕千总说说笑笑的走上了马道,这不合规矩!

现在的城头可不是后世的旅游区,什么人都能上。不过他们只是小兵,并没有发言权……

不多时,关中方向一队“蒙古骑兵”疾驰而来!

“将军,有骑兵!有骑兵!”这是在提醒城门守将,问要不要关门落闸,可惜此时城门守将却并未对手下的焦急呼喊做出什么反应……

接下来的一切都顺理成章了,在城门守将没有下令的情况下,哪怕那些士兵再怎么疑惑也只能在城头上紧张的探头探脑,完全没敢落闸或者攻击。

他们这些个金国降兵还没有那个胆子敢攻击他们眼中的“蒙古军”。

……

事情很是顺利,连郭靖都没想到,如本以为困难重重的奇袭之路,竟然在敌军的运粮千户吕秋明的配合下不会吹灰之力的便拿下了号称天险的潼关。

可惜吕秋明的顶头上司在投降的时候太过激动,举着大刀手舞足蹈的,被郭靖误会了,一箭结果了他,不然定然也是个人才……

此时他们的监军章文甫估计还没到孟珙营中,因此,郭靖打算带领骑兵三千,看能不能在蒙古大军的后面来上一刀。

郭靖很是欣赏吕秋明这批投降将官,这种朝三暮四的精神值得那些金国降将发扬!

为了表彰他们,郭靖决定带他们去前线立功,以便他们融入宋军。

同时让副将率两千人留守潼关的同时整编潼关的五千降兵。

丘志清留守潼关协助!

匆匆吃过饭填饱了肚子之后,休息一个半时辰之后,酉时初郭靖这才带着三千骑兵出发!

其实这停留在潼关之中休息的一个半时辰之中,也是包括了给副将压场子,存了让他尽快改编部队的心思。

其中丘志清还安排了一些士兵反复给降兵灌输蒙古人凶残,只要奴隶,不要手下的概念……

站在东城城楼上,看着夜幕下积压不退的黑云,丘志清感觉今晚可能要下大雨,倒是个利于偷袭的好机会。

没想到此时的刘享安也和郭靖想一块去了,一个是想着趁夜偷袭,另一个则是想着趁夜悄悄的撤退。

结果两帮人在戌时末的时候在灵宝城西二十里外的小常原一带不期而遇,一番乱战下来,郭靖发现对方人多,打算退却。

刘享安亦是知道了,和自己先锋军发生遭遇战的兵马并不多,便打算全军压上,尽快赶回潼关,绕道麟趾塬回关中。

上一篇:从驿卒开始当皇帝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