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第一太子 第82章

作者:夜星月语

历代游牧民族都是这样,养牛养羊风险很大,一场疾病就可能把它们都带走,没了牛羊只留下嗷嗷待哺的妻儿老小,怎么办呢?

当然是去抢劫了,若是没有统一的王,那就各部族之间互相抢劫,杀光你的人拿走所有物资,若是有统一的部族,那就组织大军侵犯中原王朝。

抢到了自然好,拿了粮食高高兴兴的回去,抢不到也无妨,消耗掉大量的牧民,剩下的粮食就够了,反正草原的牧民就是这样,就像草一样,春风吹又生。

恐怕有些人还迫不及待的等着顺义王造反,说不定顺义王就是他们挑选好的肉,现在就等着上桌分食了,毕竟顺义王所部的资源极为丰富,一人倒下众人吃饱。

朱元璋父子俩走到那颗熟悉的树面前,朱元璋说道:“往后若是有藩国求娶公主你会答应吗?”

朱标一愣,大明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不纳贡这在后世实在是太熟悉了,所以他从没有想过这点。

不过朱标对和亲其实并没有什么极端的看法,大明之所以做到这个地步,完全是因为宋朝的耻辱太大了。

首先,和亲绝对不是送一个女人换来短短数年和平这么简单,如果送一个女人给外族就能让外族不来南下掠劫,那这哪里是什么牺牲,这他娘的简直就是奇迹。

和亲,本质上是一种政治手段,而且不是政治联姻这么简单,是中央帝国收小弟的流程,与其说和亲是嫁公主不如说本质是收赘婿,当然宋朝是例外。

汉唐够不够强,他们依旧选择和亲,就算不包括被迫和亲的那几次,他们在巅峰时期依旧会选择和亲。

那就是因为和亲是一项成本低收益大的给外族核心安插代理人的高级政治手段,弱国都没资格玩这一套。

宋朝做的极为不好,就是因为没有在武力上压服辽国,双方结的是兄弟之邦,女真打破了北宋都城之后掳走了不少皇室宗女,但是这些公主都沦为了奴隶,更没资格提和亲了。

这点上做的最好的就是元朝,高丽历史上有一段时间叫做元干涉期,元朝公主在高丽享受很高的地位和权力,甚至就是反客为主。

公主们大肆安插陪嫁过来的臣子,掌控高丽政局,动不动就拳痛殴高丽国王,忠宣王和忠惠王还遭到元朝的逮捕与流放,蒙古公主愣是把朝鲜国王成功驯化了。

高丽敢说不要吗?他们不敢,他们怕什么?怕一个女人?并不是,怕的是女人背后的那个庞大国家。

从这以后高丽算是长记性了,哪怕朝鲜建立了也是如此,历史上朱棣可是提了两次想要和亲,还想把公主下嫁给朝鲜的王世子,但是都被婉言拒绝了。

朝鲜国王李芳远最后被逼无奈硬是说自己的王世子已经成婚了,死活不肯接受大明公主,生怕落得跟高丽一样的下场。

自此朱棣也没了面子,再也不提嫁公主的事情了,终明一朝公主就都是嫁到了本国之内,其实也没太大的区别,怎么都轮不到公主来选夫婿。

朱标想了想说道:“儿臣是没有这个打算,送公主和亲到底落了下层,何况不嫁公主那就让皇子们多劳累些,娶些藩国公主就是了。”

朱元璋笑了笑说道:“那就这样说好了,高丽王的三公主就要嫁过来了,咱正愁怎么安排。”

朱标嘴角一抽,枉费他想了这么多,不就是娶个女人的事情嘛,朱标突然有种为国献身的感觉。

不过他也不想娶高丽公主,毕竟语言都不通,拉着朱元璋就说道:“父皇您又不是只有儿臣一个皇子,老三不是还没订婚吗?”

朱元璋背着手说道:“老三不行,这个公主不是你收就是咱纳,你若是想完美施行你的计划,那就只能表现出诚意。”

朱标叹了口气,姚广孝他们已经到了高丽,看来事情进展的不错,否则高丽也不会急着送公主过来和亲,想来是不想吐出辽东之地了。

朱标只能点头答应,俩人走回坤宁宫内,朱标领着常洛华告辞,夫妻俩往东宫走去,朱标没想到自己还是被父皇套路了,最后和亲的竟然是他!

朱标现在怀疑那个顺义王真的向朝廷求娶公主了吗?

……

第230章 京中事了

朱标叹了口气也不在多想,这就是他享受权势所要付出的代价,并不算什么了不起的事情,他父皇不想收就是因为他后宫的女人实在是太多了,而且高丽的也有几位。

至于不适合让其他皇子迎娶可能是因为高丽王也清楚大明太子的地位,当一个王妃哪里比得上皇帝的妃子,其能对两国关系的影响就不同。

朱标走在路上跟常洛华提了提这件事,她倒也没什么意外,只是刺激她更想早点拥有一个男孩,有了儿子就什么都有了。

常洛华嫁过来后经常跟马皇后在一处作伴,对于公公婆婆的心思都有了了解,他们也都在盼望着太孙能从她的肚子里诞生。

只不过常洛华能感觉到自己夫君并不是特别迫切,虽然不清楚原因,但是她就是能感觉到,这件事已经困扰她很久了。

回到东宫后朱标径直去了文华殿,常洛华则是去沐浴,朱标坐在靠椅之上,不一会儿刘瑾就领着一个人走了进来。

看着进来就跪倒在地的人,朱标笑道:“终于回来了,你不在本宫还真是有些不习惯。”

全旭抬头看了眼笑容真挚的太子殿下,没有说什么表忠的话,朱标也不在意直接问道:“你也知道这次回来要做什么,带了多少人。”

全旭沉声说道:“臣只带了五百人回来,各个都是可靠的好手,其中有不少还是跟随殿下北伐过的亲军,臣可以担保他们绝不会让殿下失望。”

朱标有些意外,五百人有些少了,要知道朱元璋可是把整个北方的特务机构都交给了全旭,就是为了让他独立于毛骧培养心腹,朱标还以为全旭最起码会带回来一两千人。

不过朱标也没有说什么,全旭还是值得信任的,其能力也极为出众,既然他只带回来五百基石,那就说明这五百人坚固牢靠,足以支撑新的特务机构诞生。

朱标想了想说道:“见过毛骧了吗?”

全旭回答道:“见过了,毛统领消息灵通,早就在宫门口等着我了,说了几句话,叮嘱臣要好好为殿下效命。”

朱标点点头,这话听着还以为是毛骧把全旭调回京城的,这家伙可不是一般人,只可惜碰到了朱元璋,他无论如何也翻不了天的。

全旭被突然召回,毛骧现在应该也是察觉到了一丝危险,作为替皇帝扛脏活累活的人,无论干得好还是干得不好,都是在刀尖上跳舞。

所以他现在就在想办法未雨绸缪,亲军都尉府内的关系定然是走不通了,虽然看似毛骧作为皇帝心腹能执掌亲军都尉府,但是以朱元璋的性格,怎么可能没有制约。

毛骧现在应该是想要接近朱标,估计是想着往后若是真出事了,最起码能留条性命,由全旭牵线搭桥就是表示自己还有底子能让全旭接手。

不过毛骧现在还不知道朱元璋召回全旭是让他另起炉灶,亲军都尉府的底蕴全旭是用不上了,何况如果按照计划进行。

那场大案后必须拿出一个合适的人来平息安抚淮西勋贵们的情绪,毕竟往后他们可是极为珍贵的保皇势力,毛骧的身份地位最合适不过了。

朱标跟全旭说了几句,然后就让刘瑾把他送出去,这个时辰东宫绝不可能留下另一个男子了,朱标又看了一会儿书,然后就回寝宫准备休息了。

走在路上有些奇怪,感觉伺候的人少了很多,进屋后就感觉更奇怪了,云锦等人伺候他换上了轻便的衣服后就躬身退出去了。

朱标这时候也反应过来了,东宫能指挥云锦的除了他也就只有太子妃了,今夜是不好过了,朱标本来还想安心睡觉准备明日启程。

看来自家小太子妃是真想怀上孩子,只可惜没上过生理课,小春宫图可不会教给你这么多,朱标默默计算了一下,今夜她如愿的几率也很低。

朱标剑眉一挑面露微笑就走进去了,然后就发出了一声惊叹,所以发生了什么就没有人知道了。

第二天一早朱标眯着眼睛爬起来,常洛华则是推都推不醒了,朱标叹了口气站起身伸了个大大的懒腰,云锦等人听到动静立刻进来伺候。

朱标穿衣洗漱后吩咐不用叫醒太子妃,然后自己就朝着坤宁宫走去,走之前还得父皇母后在道个别,而且恩准李善长退养的旨意还没拿到手。

等到的时候朱元璋和马皇后都已经吃上了,朱标行礼后也坐下开动了,朱元璋看了看眼神色有些疲惫的儿子满意且欣慰的笑了几声,还亲自夹了几筷子菜放到他碗碟里。

朱标脸色一黑,马皇后也是含笑给他夹喜欢的菜品,这俩人仿佛看到自家平时懒惰的小牛终于开始努力耕田了。

不一会儿常洛华也急急忙忙的赶到,红着脸给父皇母后行礼后也坐在了下方,马皇后转而给媳妇夹菜去了,孙子总比儿子强。

朱元璋吃饭快,而且吃完后起身就走了,毕竟不走的话他放下筷子其余人谁都不可以再吃了,也没跟朱标多交代什么,拍了拍儿子的肩膀留下一道关于李善长的旨意就上朝去了。

朱标也很快吃完了,跟自己母后道别后,朝着自己太子妃眯了眯眼睛,看的她耳朵都红了,马皇后忍不住笑道:“好了,你快走吧。”

朱标笑了笑就转身出去了,刘瑾等人连忙跟上,出了宫门口就上了车驾直奔长沙王府,接到消息的李善长领着家人出府迎接,朱标拿着圣旨走进了府内,里面早就摆好了香案。

李善长神色有些微秒,这道旨意一天没来他就是掌丞天子,助理万机的大明朝丞相,但自此就不是了,他就只是挂着长沙王头衔的李善长了。

朱标站好之后还是宣读,李善长领着家人跪拜下来,其内容大致都是夸奖之语,可以从语气中听出确实是朱元璋亲自所写,李善长的眼泪也就慢慢流下来了。

除了口头上的嘉奖,最重要的无疑是恩赐配享太庙,李善长也就成了洪武朝第一位得到这个殊荣的臣子,等他百年后朱标祭祀太庙也得跪下磕头。

其余零零碎碎的赏赐也有很多,实权的官职都被罢免了,但是他也有太子少师晋升为太子太师,加上长沙王的爵位,李善长这辈子荣华富贵是稳了。

还被准许可以时时给皇帝写信,无需经过中书省,地方官员也当优先照顾,赐临濠地若干顷,设置守坟户一百五十家,赐给佃户一千五百家,仪仗士二十家……

……

第231章 火锅

朱标宣读完圣旨亲手放到李善长的手中说道:“太师也不必急着离京,安心在府中修养,等李祺回来了再做打算也不迟。”

李善长流着泪捧着圣旨站起身说道:“老臣感念皇恩浩荡,臣不过是尽了自己的本分,竟能的如此殊荣实在是惭愧。”

朱标笑着安慰了几句,李善长现在这个情况也不适合交谈,没多久朱标就告辞离开了,想必中午还会有许多人来拜见吧。

虽说人走茶凉,但是李善长加封太师就说明很多,何况人家是退养,又不是被罢免了,胡惟庸等淮西勋贵必然还是要过来祝贺一番的。

不过这跟朱标没有什么关系了,朱标路过六部衙门的时候才想去玉儿的事情,让刘瑾去跟兵部尚书打一声招呼,把张远一家调任到京城,他亲自去未免有些小题大作了。

刘瑾应诺而去,很快就出来了,这点小事自然也不用多麻烦,车驾直出城门,全旭早就在此等候了,朱标下了车驾骑上了马,奔驰十余里就遇见了驻扎在外的骑兵,汇聚成一股奔向凤阳。

急行军两天多就到了凤阳府境内,朱樉过来迎接,跟朱标说清楚了他走这几日的事务,其实也没什么,朱标走的时候都定好了,短短这点时日自然不会有什么意外。

朱标休息一晚,第二天重新接手政务,至于全旭则是领着五百心腹接手了那些孤儿,开始了挑选,这行也不是谁都能做的。

名号朱标也给他们定下了,大明一日没有锦衣卫,朱标心中就总觉得差点意思,虽然全旭他们觉得名字不够威武霸气,但是也不敢反驳什么。

朱标抽空也去看了一眼,全旭挑选的办法也很简单,先是挑出身强体壮的,当然了都是相对于这些孤儿来说,矮个子里也得挑出拔尖些的。

这些孩子近几个月伙食不错,身体倒是比要饭时的模样强了许多,锦衣卫不仅是探子那么简单,正面战斗缉捕犯人也需要武力。

然后就是挑选面貌出众的女孩子,这也不需要多说,之后的就复杂多了,要考研他们能不能快速背记,或者能不能最快速度的隐藏身形,或者接人待物的口才。

这些人里面有不少是乞丐,口齿伶俐的却实还有不少,总之就好各人都有个人的用处,那些身体不出众相貌又一般头脑还愚笨的也同样如此,培养做后勤的杂活也好,至少知根知底。

朱标大致看过后也就不再管了,锦衣卫现在还远远派不上用场,最起码也得等个五六年才能有点作用,想要达到亲军都尉府的程度还早得很。

除非日后接手亲军都尉府的底蕴,不过他们的框架肯定是不能用了,毛骧死的时候朱元璋估计也会顺手把亲军都尉府的中层干部血洗一遍。

这样失去了高层和中层的亲军都尉府就可以完美的被锦衣卫继承了,最起码到朱标这一代都不用太过担心腐化的问题,当然了时刻保养也不能忘。

往后一个月内都没有任何事情,朱标回来后轮流召见了分散在各地的徐允恭郭翀朱棡等人,所有工作都按部就班的进行着,唯有贪官营累死了百余人。

幸好差役也不会太难为一同劳作的纨绔公子们,否则他们就这么活活累死朱标也不太好交代,毕竟人家孩子有没贪污。

不过这也把他们吓得不行了,朱标路过看一眼他们就扑过来哭爹喊娘,每日天没亮就起来干活,中午只有一块干粮两瓢水,没有任何休息的时候,而且身旁的人不断的死去,他们实在害怕的不行。

负责这里的朱棣也脸黑的很,这些家伙吃的就比贪官们好,还仗着一般不会被鞭挞,干点活磨磨蹭蹭的,人家贪官都累死百余号了,这些王八蛋都精神的很。

朱标到也没过分苛责,他们到底不是犯了罪的人,不过是纨绔了些,仗着自己父兄的功勋在京打打群架罢了,所以哭的真切的就都带走了,若是出去了好好干活就干,干不好再送回来。

又过了大半个月,今年的第一场雪降临了,幸好工作进程顺利,迁民们都有了避寒的屋子,加上朝廷配发的棉服被子相必都能熬过去。

当然了,凤阳当地的穷苦百姓家中也都送了床被子,这段时间男人们干活,女人们除了做饭就是缝制这些东西,所以有些多的都分了出去,毕竟是家乡父老。

这雪一连下了一天一夜都没有停止的节奏,百姓们都停止了工作,朱标也早被请到了濠州城中,毕竟这雪天在营帐中也不好过。

凤阳知府把自己的宅邸让了出来,自己领着家眷住进了府衙之中,朱标也没有客气,往后多提拔就是了。

朱标这时候才算可以休息一下,劳逸都停止了百姓都窝在家中,事情自然也就少了,派几个官员盯着就行,朱标突然就想吃火锅了。

幸好战国时期即有火锅,史人以陶罐为锅,在五代时,就出现过五格火锅,就是将火锅分成五格供客人涮用,到宋代,火锅的吃法在民间已十分常见,唐宋时官府和名流家中设宴,多备火锅。

这玩意儿吃的就是热闹劲儿,朱标索性把自己的属下们都召集过来,凤阳就这么大,何况大多数人本就跟着朱标进了城。

等到下午的时候大家就都到了,凤阳知府亲自准备了食材,不过这个时代可还没有蔬菜大棚,所以菜类有些少,不过肉是管够的,尤其是羊肉。

难得如此高兴,牛棚里只好有又有两头牛打架死了,朱棡亲自领人把其带了回来,后厨杀羊宰牛不亦乐乎。

本来是要在屋内吃的,朱标看了眼外面说道:“雪也不大,不如到外面吃吧。”

其余人轰然应合,于是就摆在好几张大桌在院子里,皇子们面前自然是精致的小锅,而且看着很眼熟,看了眼一旁伺候的刘瑾有些无语,怎么出来办差还带火锅的吗?

其余人则就没有那么讲究了,随着炭火点燃锅中的汤水开始沸腾,小小的雪花落进去瞬间就消失了,其余人已经喝上了酒暖身。

……

第232章 朱门酒肉臭

朱标这桌子人不多,除了三位亲王殿下外,只有平凉侯费聚还有凤阳知府作陪,其余人都坐到了别的地方,而且看样子已经出现了许许多多的小团体了。

徐允恭常茂互相间就不怎么对付,何况还有李祺在一旁站着,郭翀李进张帆等人也有矛盾,还有像傅忠这样自己孤立其余所有人的。

哪怕都是朱标的心腹,但是他们内部依旧是矛盾重重,并不会因为这点就都成为好兄弟,不过这也在朱标的预料之中,甚至有他默许的成分在里面。

不过再如何还不至于衍生到仇恨的地步,因为他们知道朱标的纵容是有限度的,他们不和可以,但绝不能相互拽后腿,加上总会有那么几个充当润滑油的人。

随着烧酒上桌,肉片入锅气氛顿时就热闹了起来,朱标也笑着跟同桌的人开始喝酒,辛辣的酒水顺着咽喉滑下去,整个身体仿佛都燃烧了起来。

这顿饭朱标也没弄什么祝酒词之类的,就是很单纯的叫他们来吃一顿热闹饭,他们自然也能感觉出来,殿下需要热闹那就热闹起来。

薄薄的肉片熟的很快,朱标拿筷子夹起放入口中就有一股满足感,只可惜没有后世各种的蘸料,否则这味道还能再翻上好几翻。

刘瑾其实给他调配了酱料,就是用酒、盐,酱、胡椒等做成的,味道么只能说一般,至少朱标并没有多喜欢,他更喜欢芝麻酱为主的蘸料。

只可惜芝麻虽然在汉代就被张骞出使西域带回我国,种植范围不大,而且更重要的还是以榨油为主,极少做成其他食用品。

朱标一吃火锅就能想起来,但是不吃的时候也懒得特意命人去弄,这个时代的人对芝麻酱也没什么兴趣,毕竟饭都吃不饱,哪有功夫在乎口感了。

这一顿饭足足吃了一个时辰,朱标也是第一次吃到这么饱,只能说那两天牛的贡献很大,不愧是战斗牛,没枉费朱标千辛万苦把他们从草原牵回来。

朱标默默的看了眼心满意足的众人,突然感觉得加强一下对牛的保护了,不能让他们总打架了,这天天被迫吃牛肉,就是朱标也心疼。

朱标眯着眼睛看向刚才只吃牛肉不吃羊的晋王殿下,只见他双手放在肚皮上舔着嘴唇,一幅意犹未尽的模样。

朱标轻声问道:“老二,疏通河道的事情办的差不多了吧。”

朱樉打起精神回答道:“差不多了,而且入冬后也不好继续梳理了。”